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江帆  邢美华  王维薇 《中国种业》2024,(1):18-21,31
中药材种质资源作为“芯片”,是保障中药材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更是中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湖北是我国中药材资源大省之一,但是中药材种业发展滞后于生产需求,中药材种业要匹配产业强省的战略目标需要走“高产量、高质量”的现代产业规模化之路。对湖北省中药材种业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并基于“保、育、繁、推”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提出了促进中药材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是关系国计民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资源。中药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源头,根本在种子[1]。中药材种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2],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对中药材等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管理[3]。  相似文献   

3.
杨怡 《种子科技》2023,(9):139-141
宝鸡市因地质地貌结构复杂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成土环境,因此有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市内各类药材上千余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使宝鸡市具有发展中药产业的优势。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并且中药材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的背景下,宝鸡市相关部门十分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文章对宝鸡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面临问题、采取对策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鲜食玉米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经济效益日渐显著。云南具有地形独特,资源丰富等特点,对于发展鲜食玉米的育种及种植有着独特优势。本文旨在根据云南鲜食玉米现有的育种及产业开发现状,讨论云南鲜食玉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快发展河南中药材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全省有药用植物1960余种,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金银花、山茱萸、辛夷花、连翘、丹参、白芷、桔梗、柴胡、猫爪草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启动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对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陇西县作为全省陇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其中药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这一朝阳产业基础性工作的药材种子繁育仍处于襁褓之中,不能给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打气撑腰、助阵给力,特别是道地药材良种的选育推广工作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技术和体系障碍。基于此,从完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生产体系、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助推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中药材种子产业发展的前景及途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相对农作物,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中药材新品种申请量逐年上升,针对中药材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工作逐步完善,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湖北是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2022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全国第四,生产种植规模较大。通过对湖北中药材产业及品种保护测试现状的分析,判断湖北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中存在的意识、技术水平等方面问题,从产业、种植、宣传等角度,对湖北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提出了建立联合测试站、强化技术支撑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1月中旬,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山西将重中之重培育壮大药茶这一产业新动能,将山西药茶打造成为山西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北部盛产黄芪、台党参、款冬花等品种,中南部适宜潞党参、黄芩、连翘、柴胡、远志等品种种植,大宗中药材道地品种连翘、黄芩等年产量居全国前列,资源优势急需转变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材产业、外繁蔬菜制种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嵩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采取的主要措施,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医药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中药材在临床治疗、保健产品开发中应用广泛,使得中药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对中药材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榆中县中药材种植历史较为悠久,根据榆中县农业产业布局的实际,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者认识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重要意义,在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性规范种植的过程中设立管控体系,进而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中药材的发源地,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我国加入WTO,中药材是继纺织、交通、旅游之后的最大受益行业,无疑为中药材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药材要走向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种子种苗作保证,搞好中药材种子管理关乎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曙辉  李江 《中国种业》2021,(12):31-36
云南鲜食玉米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乃至成为全省重要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但产业素质不高、发展依然粗放,与绿色持续、高质高效战略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在简要概述云南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主要历程、基本特点和鲜食玉米及其产业蕴涵的显著优越性之基础上,从气候资源、生境资源、种质资源、社会资源和地理区位等多方面分析了区域鲜食玉米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优势;从思想意识、基础设施、科学技术、产业衔接和消费观念等层面,深入阐释了阻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同时提出强化政策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优调品种结构、夯实基础设施、深化科技创新、扶强龙头企业、着眼产业耦合以及加强市场培育等若干对策措施,力保云南鲜食玉米产业绿色化、特色化、高端化、优质化、高效化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花卉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花卉资源也极为丰富,但基本上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花卉品种和技术。这是制约云南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云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花卉品种和技术,乃是当务之急。 指导思想 坚持以花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和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京津冀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省滦平县举行,来自三地的360余家中药材现代园区、中药企业、中医院等单位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当天签订药材购销合同金额达23.8亿元。本次大会由京津冀农业部门共同举办,旨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三地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大会设置了中药材产品展示展销、中药材功能茶文化节、中药材基地  相似文献   

15.
正为加快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进程,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贵州省黎平县按照农业产业"一减四增"工作路径,围绕大健康产业增加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到2020年实现中药材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85万人脱贫致富,通过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黎平县围绕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这个重点,做足中药材产、供、销文章,力求在加快一批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经营主体、发展一批大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的中间地带,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辖区内的神农架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之地,蕲春是一代药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的故乡,山区农民采集、种植、加工、利用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湖北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前景看好,全省已初步形成以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为核心的三大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生产企业不断壮大,中医  相似文献   

17.
当归属于著名的中药材,在我国具有较广的种植分布。随着社会健康意识的增强,当归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当归种植应利用既有的种植资源,不断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以保持稳定的市场供应,推动中草药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以天祝县高寒二阴山区为背景,对当归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升当归产量提供积极参考,从而促进该县当归种植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迁、经济危机的影响、新材料、新技术的替代与应用、林产品消费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云南林业产业的发展。如何从宏观角度预测和把握林业产业发展走势,对于发展以“大资源、小产业”为特征的云南林业产业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以2000-2008年云南林业产业产值数据为依据,通过检验GM(1,1)模型的通过性与精度,建立林业产业发展产值的白化方程与时间响应式,对2010-2014年云南林业产业产值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结果,笔者展望了今后5年云南林业三次产业增长速率与发展规模,比较了三次产业发展的快慢程度,并对未来云南林业产业发展预测与评价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地区要发展一个产业,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进而凝神聚力,共谋发展。虽然中药材产业很早就被确定为竹山县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但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实事求是地讲,竹山县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通群众,至今仍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其中一些观点与看法甚至差异、分歧很大。  相似文献   

20.
何君林 《科学种养》2014,(12):11-12
<正>7月的贵州大地满目葱茏,生机勃发,中药材种植基地到处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源源不断地下线出厂,中药材交易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置身其中,让人不禁感慨:贵州中药材产业正在强势崛起!中药材产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名片之一。贵州省主要领导指出,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遵循山地经济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把贵州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