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低产水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秸秆原料生物炭+化肥、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施用后土壤养分、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及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与不施肥对照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均不明显。秸秆生物炭+化肥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高达7.86 t/hm~2,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9.78%和62.4%;秸秆生物炭施用有利于水稻分蘖期与拔节期生长和吸收养分,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猪粪秸秆有机肥两种处理的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施用秸秆生物炭能提高土壤肥力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短期来看,不配施化肥而单施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或秸秆猪粪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不利,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质量、保障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在沿江平原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明确不同用量(3 000~6 000 kg/hm2)炭基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13.1%~24.4%;高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19.9%;中、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3.1%和18.6%;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2.5%。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效应优于炭基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相比,中、高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6.1%和22.1%,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水稻增产15.9%。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增施有机肥对冬水稻田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探究冬水稻田耕层土壤培肥的有机肥科学用量。[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在施用等量常规化肥基础上,分别设置有机肥施用量为1 500、3 000、4 500、6 000、7 500 kg·hm~(-2)(A_1~A_5)5个水平,以不施用任何肥料(CK_1)和仅施用常规化肥(CK_2)为对照,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增施有机肥料可提高水稻产量,以A_2处理增产率最大,较CK_2增产6.44%;A_3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降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养分含量,其中籽粒的氮、磷含量较大,秸秆的钾含量较大;A_2处理水稻养分含量及吸收量均最大。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冬水稻田土壤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但A_2~A_5处理间土壤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在常规化肥用量基础上配施1 500~4 500 kg·hm~(-2)有机肥料(A_1~A_3处理),可提升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是冬水稻田有机肥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4.
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土壤养分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配合不同化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对土壤养分运移、土壤微生物群落均有一定的影响,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马铃薯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6.09%,经济效益提高了10 431元/hm2,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75%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提高13.32%,经济效益提高了9 555元/hm2。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处理在马铃薯关键时期土壤养分运移发挥重要作用,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速效氮比常规施肥提高12.7%,速效钾比常规施肥提高14.4%,速效磷比常规施肥提高4.4%。对土壤微生物种群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细菌、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生物有机肥配合化肥即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还可以活化土壤、降低肥料量过大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梯度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和常规施肥、化肥优化、10%有机替代、20%有机替代、30%有机替代5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及常规施肥,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有机替代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容重下降4.0%~9.6%。有机替代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化肥投入量,同时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30%有机替代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2.2%。水稻30%基肥有机替代模式,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的消纳畜禽粪便,另一方面减少了水稻生产中的化肥成本,增加了产量,既保护了环境又为农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偏高的现状以及“双碳”背景对农业的要求,为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提供理论参考。通过设计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以及常规施肥等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肥力、植株养分吸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等土壤养分指标及土壤重要特性pH值向好的方向发展,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增加,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有效氮含量增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与有机肥替代比例正相关;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替代20%N和30%N处理土壤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体内氮、磷、钾含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仍能维持较高的浓度水平;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明显提升,替代比例为20%时,水稻产量及氮、钾积累量最高。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20%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常规施肥(CF,100%化肥)、化肥减量20%配施精制有机肥(OF)、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IO)、化肥减量30%联合配施精制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COB)对设施菊花产量和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减量20%或30%条件下,配施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有提高设施菊花鲜切花产量的趋势,并显著改善设施菊花土壤肥力性状,调控土壤p H值。至菊花收获期,常规施肥(CF,100%化肥)可使设施菊花当季土壤p H值下降0.6个单位,而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的OF、BIO和COB处理则显著减缓了土壤p H的下降;与常规施肥(CF,100%化肥)相比,在化肥减量20%和化肥减量30%条件下,OF、BIO和COB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设施菊花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6.9%、11.1%和7.7%。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IO)显著增加了当季设施菊花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F、OF和COB相比,分别增加了3.3%、5.2%和3.9%。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明显不同,起分异作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是p H值和碱解氮。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改善设施菊花土壤肥力,提高设施菊花产量品质的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长期施用不同比例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于2008—2018年在浙江省稻田进行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增施商品有机肥、增施猪厩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处理,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升水稻产量及籽粒养分吸收量,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试验时间增长,增产幅度逐渐增大。有机肥替代10%化肥处理的增产幅度及籽粒养分吸收增量高于有机肥替代60%化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张卫兴  朱玉祥  吴勇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1):2137-2138
为提高桐乡市石门湾水稻生产能力,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进行化肥减量试验,探究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化肥减量20%处理效果较好,产量为9.752 t·hm-2,产量、每穗实粒数及秸秆的氮、磷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江淮流域5 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下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氮的变化,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水稻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施化肥比较,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0~20 cm 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显著减少了水稻施蘖、穗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但提高了水稻生育期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余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5 年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中,水稻产量随逐年增加。等氮量下,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从第4 年开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高于HY,HECF和HEDM分别比HY增加氮肥利用率14.7%和8.6%。等氮用量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了土壤矿质氮损失,增加了土壤氮素表观盈余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实现水稻增产稳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盐丰47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降低耕层土壤的盐碱危害,活化土壤营养成分,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促进水稻返青、分蘖的作用最为明显。在常规施肥(或减量)基础上,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各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9 897.0、9 550.0、9 148.5 kg/hm2,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5.16%、1.48%、-2.79%。因此,增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增加耕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盐丰47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降低耕层土壤的盐碱危害,活化土壤营养成分,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促进水稻返青、分蘖的作用最为明显。在常规施肥(或减量)基础上,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各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9 897.0、9 550.0、9 148.5 kg/hm2,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5.16%、1.48%、-2.79%。因此,增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增加耕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达到培肥土壤、化肥减量增效和持续丰产的目标,在不同肥力水平稻田中开展了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中稻)产量、土壤肥力和化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培肥地力,与常规施化肥处理相比水稻产量提高2.1%~3.8%,平均提高2.7%;与试验前相比,马回岭低、马回岭中和新城镇试验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0.6、0.6和0.5 g/kg;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比试验前和常规施化肥处理均有明显增加,且氮磷钾利用率均明显提高,各试验点的平均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52.3%、28.3%和60.4%,分别比常规施化肥处理的平均值高16.8、8.9和1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以生物有机肥替代常规化肥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和提高番茄品质、稳定现有产量提供应用和理论基础。【方法】化肥常规用量减施30%、50%,根据不同减施比例配施生物有机肥,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土样及番茄果实采用随机取样法,测定减施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及番茄果实营养品质、产量、发病率的影响。【结果】用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可增加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番茄果实总酸提高7.87%,VC含量提高24.95%,可溶性糖提高17.19%,产量与常规持平,差异不显著,番茄脐腐病发病率较常规施肥降低56.83%。【结论】在加工番茄种植中,用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施肥方式可以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有利于番茄果实的生长,品质提高,降低番茄脐腐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促进水稻绿色发展.以水稻品种晶两优华占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BOF)、灭活后的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AOF),连续2年开展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籽粒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2和AOF相比,BOF处理的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4和13.2、11.7和15.9个百分点;BOF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含量较CK1、CK2和AOF处理分别增加了38.4、14.2和12.0个百分点,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17.0、11.8和10.9个百分点.因此,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有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进而达到化肥减施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的方法,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生石灰的措施,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水稻产量和化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配施以及化肥+有机肥+生石灰配施水稻平均产量均为7 106.7 kg/hm~2,比单施化肥增产20.3%,水稻化肥偏生产力为25.5 kg/kg,比单施化肥提高20.3%;化肥+生石灰配施比单施化肥增产10.3%,比单施化肥提高水稻化肥偏生产力10.2%,证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化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安阳县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效益及对土壤农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使用化肥5 Kg/667m2的基础上施生物有机肥50 Kg/667m2比常规施肥平均每666.7 m2增产31.65 Kg,增幅达5.34%,产量增加显著;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增施生物有机肥既可以解决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板结的问题,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稻麦轮作体系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影响,为科学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提升地力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在江苏省仪征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共6个施肥处理:常规化肥(M0),有机肥替代10% (M10)、20% (M20)、30% (M30)、40% (M40)和50% (M50)常规化肥。分析水稻产量及构成,测定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全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后的第一年替代比例过大(M40、M50)会导致水稻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但在替代的第二年所有替代处理均有一定增产作用,以M30和M40处理增产效果最佳。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磷、速效磷含量略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稍有上升趋势,其他测定指标则差异不大。在稳定水稻产量前提下,有机肥替代20%~30%化肥施具有促进作物生长与养分吸收、提高土壤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