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升川东北丘陵区水稻生产能力,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开始开展川东北丘陵区水稻直播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研究,经过深入系统研究,集成创新了以“宜直播品种选择、最宜高产播期播量、高效平衡施氮、杂草综合防控”为核心的水稻直播高产高效技术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直播稻田倒伏、杂草防控等关键技术问题,且降低了种稻用工量,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
诸茂龙  李军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198-1200
采用目前稻虱防治的主导药剂在单季稻的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施药1次,整季水稻稻飞虱的虫口减退率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始终维持在60%以上,稻飞虱的种群数量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治前补后”的防控策略和“狠治拔节至孕穗末期,补治穗期”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杂草稻是一种与栽培稻相伴而生的恶性杂草,具有生长势强、耐不良环境生存适应性强的特性;对栽培水稻的产量、品质均造成不利影响,现已成为我国水稻特别是直播稻生产上潜在危害因素。论述了杂草稻的分类起源、生物学特性、危害及其防控综合技术;分析了利用杂草稻有益性状研究进展,探讨了利用杂草稻有益性状改良水稻品种的可行性及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重点推广杂交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以及水稻种质资源服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助力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有关国家在落实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5.
直播稻田氯氟吡啶酯组合使用除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控制杂草危害,进行氯氟吡啶酯封、杀组合使用防除单季稻直播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氯氟吡啶酯与丙草胺(含安全剂)、氰氟草酯组合使用,采用播后封闭+水稻3叶1心期喷杀的“一封一杀”和水稻2叶1心期“一次性封杀”,均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6.
江淮稻区是我国水稻种植重点地区,对保障我国水稻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阐述了江淮稻区水稻种植现状以及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江淮稻区水稻杂草防控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两迁”害虫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害虫,常年在浙江发生较重。对近年来“两迁”害虫在浙江的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两迁”害虫发生量与迁入时间等密切相关,迁入早、迁入峰次多,则虫量大,为害严重,反之亦然。另外,虫量还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据此,提出了优化栽培管理、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绿色防控、科学合理用药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机直播水稻田草害重、防治难的问题,对50%丙草胺水乳剂单剂和混配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后在机直播田“播喷同步”机械化除草新技术中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施药20 d后,丙草胺单剂或混配苄嘧磺隆处理对水稻出苗均无影响,与未施药对照比,出苗率在87.1%~97.8%。施药48 d后,510~780 g·hm-2处理对稗草植株密度和鲜重防效在98.0%以上,对阔叶草植株的鲜重防效在94.3%以上,均为优良水平。表明50%丙草胺单剂或混配10%苄嘧磺隆在机直播稻“播喷同步”机械化除草技术中应用对水稻出苗安全,杂草防效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提高茭白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水平,围绕“一品一策”行动要求,针对影响茭白产业发展的风险隐患,综合分析当前茭白生产中的关键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茭白全生育期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了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全程防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南京稻田和麦田药后杂草种类、分布和为害程度,进一步提升南京市杂草防除的水平,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利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和“七级目测法”,对稻麦田药后主要残留杂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南京市药后残留杂草的为害情况,为杂草防除、除草剂合理使用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总结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的研究内容、进展、成效,明确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的风险隐患,开展农药多残留联合风险评估、绿色防控、新农药及技术、投入品快速检测、贮藏及“一品一策”技术,研制发布了特色农产品团体标准,建立了“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管控对策”相结合的“一品一策”管控机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管控、科学管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洁田技术防控杂草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省雷州市杂草稻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影响雷州稻米产量和品质的情况,应用深圳兴旺生物的洁田技术,在2016年晚稻上进行了杂草稻防控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洁田技术对杂草稻防控效果良好,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3.
杂草稻俗称野生稻、自生稻、红米稻等。杂草稻的发生古已有之,近年在全国各地水稻主产区及东南亚、南美等地均有发生,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公害。杂草稻具有杂草的一般特性,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而且影响水稻米质。杂草稻的防控需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如选好种子繁殖基地、加强种子基地种子质量监控、切断种子传播链、改变耕作方式,及时人工拨除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稻虾(小龙虾)模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产品产量低、重虾轻稻、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浙江省稻作制度的特点,创新了一种不开挖环沟、不破坏稻田结构和土壤耕作层的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增加了一季小龙虾的收入,不影响水稻产量,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配套开展了“公司+农户+季节性流转”的发展经营模式,以县(市、区)域为单位,按共生与轮作面积1∶4~5的配置发展稻-小龙虾种养,实现了稻虾模式稳定的苗种供应,提升了稻虾种养的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稻虾产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是稳粮增效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杂草稻已经发展成为吉林省地区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恶性杂草,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产。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给农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尽快分析出杂草稻的发生特点,积极探索杂草稻的防治方法,形成一套合理且行之有效的稻田杂草稻防控技术并推广与应用,已成为水稻生产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近几年吉林省杂草稻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防治措施等展开相关调查及试验研究,旨在从源头上控制、切除杂草稻的发生及传播,并结合相应的除草剂技术,为吉林省杂草稻的防治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稻区,杂草稻发生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威胁着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掌握杂草稻在阜南县发生、危害及分布情况,切实做好杂草稻的综合防控工作,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玉玲 《宁夏农林科技》2020,61(4):53-54,59
文章阐述了杂草稻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提出了防控杂草稻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杂草稻对栽培水稻的危害损失程度。[方法]对不同杂草稻密度下栽培水稻的产量损失率进行测定,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杂草稻有效穗密度与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并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提出了杂草稻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结果]杂草稻发生量与栽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栽培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草稻的防控及栽培水稻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创建特色栏目对提升农业科普期刊影响力,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办刊”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农业科普期刊具备一定程度“不可替代”的内在品质。《科学养鱼》“特别策划”栏目以记录行业进程、服务渔业经济为特色,遵循国家政策导向,突出策划意识,关注热点,在气象灾害应急、渔业食品安全、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公司+渔业”经营模式等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特色栏目的成功,对推动《科学养鱼》的品牌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办刊实践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