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土壤化学性质和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土壤化学性质和有机碳库的影响,2016—2017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壤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置4个实验处理:习惯处理(CK)、CK+有机土壤改良剂(M)、CK+复合土壤改良剂(G)、CK+有机土壤改良剂+复合土壤改良剂(M+G)。收集2017年收获季耕层0~20 cm土壤,测定各小区土壤中的水溶性离子含量、全盐量(TS)、钠吸附比(SAR)、pH、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各处理土壤Ca2+含量提高了13.07%~33.33%,土壤Na+、Cl-和SO24-含量分别降低了29.83%~46.19%、12.06%~33.19%和19.90%~34.59%,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pH分别降低了12.67%~26.91%、33.02%~47.06%和2.21%~4.56%。其中M+G处理改良效果最好,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pH分别显著降低了26.91%、47.06%和4.56%(P0.05);施用土壤改良剂各处理SOC、LOC和MB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8.90%~43.87%、54.55%~82.33%和64.04%~86.85%。其中M+G处理提升效果最明显,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施用改良剂各处理CPMI提升了95.44%~135.83%,其中M+G处理提升效果最明显,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试验土壤LOC、MBC和CPMI均与TS和SA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土壤LOC、MBC以及CPMI对盐碱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较敏感。研究表明,施用有机土壤改良剂和复合土壤改良剂均降低了土壤含盐量、钠吸附比和pH,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其中有机土壤改良剂和复合土壤改良剂配施对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黑麦、苏丹草,鼠尾草、罗勒和油菜等六种植物为填闲作物,以夏季休闲为对照,研究不同夏季填闲作物对黄瓜根区土壤酶活性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夏季填闲作物影响连作黄瓜根区土壤EC值、有机质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土壤酶活性。其中填闲小麦处理对土壤EC值有显著降低作用;苏丹草、油菜和黑麦处理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各填闲处理均能提升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中黑麦处理的作用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苏丹草和油菜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苏丹草、黑麦和小麦处理的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油菜处理的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除油菜外,各个填闲处理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在提高连作黄瓜土壤的酶活性方面,各处理作用效果依次为苏丹草、黑麦、小麦、罗勒、鼠尾草、油菜。在降低养分富集、改善土壤化学性状方面,依次为油菜、苏丹草、黑麦、小麦、罗勒、鼠尾草。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为研究土壤酶活性在不同耕作措施下随作物生长的动态变化,于小麦、玉米生育期内测定了关键生育时期各处理的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作物的生长,秸秆不还田深翻、秸秆还田深翻、秸秆还田旋耕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磷酸酶活性在小麦生育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在玉米生育期内则呈上升趋势;转化酶活性在小麦生育期内呈上升趋势,而在玉米生育期内则表现为先升后降。深耕秸秆还田处理和旋耕秸秆还田处理能提高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作物同一关键生育期内,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陕北西北部耕地多为风沙土,土质松散,物理结构脆弱,土壤微生物含量和酶活性较低,作物养分利用率低,保水保肥性差,改良当地耕地生态结构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通过施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来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量,研究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耕地物理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类土壤改良剂能改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结构。也能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等含量。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剂对土壤酶活性及高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微生物菌肥施用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将有机废弃物资源有效再利用,研究微生物菌剂对高粱不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对高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的活性,以T5、T6对脲酶的影响最大。在高粱生长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中的脲酶活性较高,分别为1.441、1.495、1.407和1.379 mg·g-1·d-1,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各处理对高粱拔节期土壤脲酶的影响效果为T5>T6>T1>T4>T2>T3>CK,各处理对高粱不同生长发育期脲酶活性影响大小为拔节期>抽穗期>苗期>成熟期,这说明适宜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从而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氮素的利用。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磷酸酶活性呈现先降后升趋势。T5各生育时期土壤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T6次之。表现突出的T5、T6所用两个菌株是前期筛选出的耐盐菌株,可以改善盐碱地理化性状,为盐碱地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硅肥及油菜素内酯(BR)对设施连作茄子根际土壤生物化学环境的影响,及其对茄子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方法】以日光温室连作4 a的茄子栽培田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施肥(CK)基础上,增施生物有机肥(T_1)、硅肥(T_2)、BR(T_3)以及生物有机肥配施硅肥(T_4)、生物有机肥配施BR(T_5),比较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茄子增产提质的效果.【结果】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茄子生育期密切相关.各处理均在茄子生长中后期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提高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盛果期(定植后80 d),T_1、T_4处理细菌数量最大,较CK显著增加了181.0%、160.9%;T_4、T_5处理真菌数量最低,较CK分别显著降低了171.5%和73.0%.与CK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茄子的产量,增加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降低,其中生物有机肥配施硅肥(T_4)和配施BR(T_5)的效果优于硅肥及BR单一处理,二者产量比CK分别增加了8.8%和7.3%,硝酸盐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1.3%和18.3%.【结论】在连作栽培条件下,硅肥及油菜素内酯可以延缓土壤微生态结构由"细菌型"向"真菌型"的转变,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进而缓解设施茄子连作障碍,其中以T_4、T_5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3):335-339
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垄盖沟播技术、露地条播技术3种播种方式及空闲地处理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任何田间处理在相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均是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递减的趋势;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垄盖沟播有利于提升土壤蔗糖酶活性,但在各生育期蔗糖酶活性的变化没有规律性,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种植土壤蔗糖酶活性不及传统的露地条播;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小麦抽穗期,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仅在抽穗期各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大于露地,露地条播仅成熟期40~60 cm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空地,垄盖沟播在相同生育期及相同土层碱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且该播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小麦成熟期,除空闲地外,其他3种播种方式,生育期内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差异较小,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和垄盖沟播2种播种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朱顶红双龙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拌施20%有机土壤改良剂、拌施2%石膏粉2个土壤处理,以南疆地区原生土为对照处理,测定土壤pH、生长指标(株高、株宽等)和繁殖指标(分蘖率、花茎率)。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显著降低土壤pH值,施用20%有机土壤改良剂能将原生土从碱性改良为中性。施用有机土壤改良剂能显著提高朱顶红球径、株高、株宽、最长叶片长、最长叶片宽等生长指标,促进朱顶红花茎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朱顶红观赏性;对照处理朱顶红各生长指标显著低于其他2个处理,但分蘖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说明种植在南疆地区原生土壤中促进了朱顶红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微生态·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微生态及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烟田施用几种土壤改良剂对烤烟根区土壤pH、微生物和酶活性以及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烟田施用土壤生态调节剂和微生物肥,可降低烤烟生育前期根区土壤pH,提高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烤后烟叶评吸质量;施用腐植酸和硫磺可明显降低根区土壤pH和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但对烤后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提高不明显,并且燃烧性变差。[结论]土壤生态调节剂和微生物肥改善了根区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了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小麦根际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折线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在4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根际脲酶活,同时,除灌浆期外,地下水灌溉比黄河水灌溉更利于小麦根际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对小麦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生育前期,各处理对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和地下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孕穗期地-还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小麦根际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折线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在4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根际脲酶活,同时,除灌浆期外,地下水灌溉比黄河水灌溉更利于小麦根际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对小麦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生育前期,各处理对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和地下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孕穗期地-还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病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以生石灰(A)和腐植酸颗粒肥(B)作为土壤改良剂,各设3个水平,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其中以未施用土壤改良剂(A_1B_1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产量、病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著降低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率,提高白术的存苗率、产量和白术药材的质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S-ACP活性,对土壤S-UE、S-PPO、S-SC活性均具有调控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S-UE、S-PPO活性越高越不利于白术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土壤S-ACP活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白术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白术的存苗率,有利于白术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移栽后60~150 d,处理A_2B_2(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白术白绢病发病率和根腐病发病率的变化均比其他处理稳定,移栽后150 d白术白绢病、根腐病的发病率较处理A_1B_1分别降低61.97%、91.67%,土壤S-UE活性均值最低,土壤S-ACP活性均值、白术存苗率、药材浸出物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比处理A_1B_1增加361.33%,为最佳处理。综上,在白术连作1 a的土壤中施入生石灰(300 kg/hm~2)和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能有效调节土壤酶活性,降低白术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白术存苗率、药材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前作对烤烟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微生态健康(氮素功能细菌数量、酶活性和有机碳含量)的角度对采自三门峡地区的不同前作烟田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茬口土壤的细菌总量、有机碳含量、蔗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趋势相同,均表现为甘薯>油菜>辣椒>玉米>烟草;不同茬口土壤的淀粉酶活性表现为甘薯>玉米>油菜>辣椒>烟草;只有甘薯、辣椒、油菜茬口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了优质烟叶生产的要求,玉米、烟草茬口的偏低;对氮素转化细菌数量的分析表明:氨化、硝化、固氮、反硝化细菌数量最多的前作分别为辣椒、甘薯、玉米、烟草。前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氮素转化细菌菌落类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其中,甘薯、油菜、辣椒茬更有利于土壤硝态氮(适合根系吸收的氮素存在形式)转化。整体来看,对于烟田,轮作土壤的健康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助于保持土壤质量,有效缓解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4.
虫粪有机肥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虫粪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3种不同虫粪肥(黄粉虫虫粪、黑水虻虫粪、白星花金龟虫粪)和鸡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对设施土壤pH值、电导率、土壤碳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虫粪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总碳、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鸡粪处理。各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黑水虻虫粪处理提升效果最好。各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而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白星花金龟虫粪处理对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影响最大,与鸡粪处理相比分别提高78.53%、36.61%。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水溶性总碳、水溶性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总碳、总有机碳、水溶性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总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番茄产量,黄粉虫虫粪、黑水虻虫粪、白星花金龟虫粪处理分别比鸡粪处理提高17.37%、12.52%、18.25%。  相似文献   

15.
张渊  王艳  郭掌珍  卜玉山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301-1303
通过油菜盆栽试验,以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碱解氮、植株全氮、维生素C、还原糖、油菜生物量为检测指标,对可降解有机高分子包膜尿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在作物需肥高峰期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对氮肥的延迟释放作用也处于较高水平;3种不同的包膜尿素处理均能提高氮肥利用率、油菜生物量、还原糖和Vc含量,且自制包膜尿素S1效果更明显,说明包膜尿素S1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在油菜生长不同时期,包膜尿素S2和S3对控制肥料养分释放和促进作物吸收方面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性能改良剂对豫南烟区连作植烟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聚谷氨酸、有机碳肥、海藻有机肥、绿色木霉4种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肥力特性、土壤微生物区系、烟株生长状况及烤后烟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性能改良剂可明显改善连作植烟土壤品质,调节植烟土壤pH至适宜水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上升;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生育期推进先增加后降低,均于旺长期达到峰值。与CK处理相比,T2处理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整个生育期平均值分别提高31.78%、32.25%、30.83%;不同性能土壤改良剂的材料来源及成分不同,改良效果也存在差异,其中T2处理较CK处理产量提升12.56%,产值增加16.43%,中上等烟比例提升20.99%,显著优于T1、T3、T4。综上,施用有机碳肥能有效改善烟田土壤生物学特性,促进植株生长,显著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土培试验研究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品质和生理指标影响的同时,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腐植酸复合肥较等养分无机肥增加油菜鲜、干重和氮利用率;②腐植酸复合肥增加土壤碱解N和速效P含量,促进土壤K的消耗;③腐植酸复合肥降低土壤pH值,提高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脲酶活性,说明腐植酸可作为脲酶抑制剂。HA复合肥中以4号(HA-NPK-Zn)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④各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K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油菜轮作区土壤氮素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不同处理在水稻油菜轮作间的差异及原因。【方法】2014—2015年在成都市典型水稻油菜轮作区进行连续两年小区定位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CK)、单施尿素(UR)、40%控释氮肥+60%尿素(40%CRU)和单施控释氮肥(CRU)。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土壤无机氮、酶活性、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相较UR处理,40%CRU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油菜蕾薹期到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随控释氮肥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40%CRU、CRU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各施氮处理相比,在作物生育前期UR处理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最高。随生育期推进,添加控释氮肥处理土壤酶活性均高于UR处理,但40%CRU、CRU处理间差异较小。两季作物相比,水稻季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整体均呈升高-降低的趋势,孕穗期出现峰值;而油菜季土壤脲酶活性随生育期发展逐渐降低,添加控释氮肥处理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3)水稻油菜产量均以40%CRU处理最大,两年水稻产量分别较UR处理增产597.04 kg·hm~(-2)(2014年)和582.61 kg·hm~(-2)(2015年),提高了7.50%—7.83%;油菜增产391.19 kg·hm~(-2)(2014年)和378.49 kg·hm~(-2)(2015年),提高了15.39%—16.70%。产量与构成因子的回归方程显示,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40%CRU处理穗粒数较UR处理提高15.17%(2014年)和17.72%(2015年),结实率提高4.49%(2014年)和4.44%(2015年)。油菜产量与每角粒数和总角果数相关性显著,40%CRU处理每角粒数最多,总角果数较UR处理两年分别增加8.98%(2014年)和13.80%(2015年)。(4)施氮显著提高水稻油菜成熟期地上部分氮积累量,且均以40%CRU处理最大。相较其余施氮处理,40%CRU处理的水稻成熟期氮积累量提高了6.21%—21.83%(2014年)、6.51%—20.74%(2015年),油菜成熟期氮积累量提高了8.42%—24.74%(2014年)、9.39%—22.77%(2015年)。施氮处理能有效提高水稻油菜作物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且均以40%CRU处理最优,CRU处理次之。【结论】添加控释氮肥的处理可有效改善水稻油菜生育中后期的土壤酶活性与氮素供应,显著增加水稻和油菜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其中,控释掺混尿素处理土壤的氮素供应适宜,能有效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产量水平更大。  相似文献   

19.
以连作3年的长豇豆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有机肥料对长豇豆连作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后施用鸡粪、猪粪为主的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N、P、K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海产品残渣有机肥的;施用化肥的土壤有效N、P、K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的。不同有机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而硫酸钾型复合肥处理使土壤pH值降低。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长豇豆的各生育期内,不同肥源有机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而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在长豇豆采摘盛期,土壤酶活性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鸡粪处理效果最好,猪粪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向土壤加入不同种类(海泡石、膨润土、硅藻土、汉白玉)土壤改良剂与不加土壤改良剂种植的烤烟对比来对烤烟提质增效效应进行探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改良剂对于烟叶大田生育期时间的长短无明显影响;从农艺性状来看,使用海泡石处理的烤烟普遍长势要比其他处理好;各处理主要的病情是气候斑点病、赤星病和烟草花叶病,且发病率接近;各处理的产值、产量不同,施用硅藻土处理的产值超过对照9 832.65元/hm2,上等烟比例最高的是施用海泡石的处理;施用汉白玉和海泡石处理的化学成分含量更接近优质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烟叶品质最佳。由此可得,在植烟土壤中施用2 kg/m2的海泡石,可以有效改善烟株的植物学性状以及烟叶化学品质,同时产值和产量也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