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为揭示微波间歇干燥方法对山核桃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山核桃微波间歇干燥动力学模型,对干燥后的山核桃进行加速贮藏实验,研究干燥后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以明确微波间歇干燥对山核桃原料贮藏特性的影响。微波间歇干燥实验表明,将山核桃含水量干燥至6%以下仅需200 min,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2.38×10-9 m2·s-1,Page模型最符合山核桃微波间歇干燥(R2=0.984)。贮藏实验表明,加速贮藏4周后,山核桃酸价从0.07 mg·g-1升至0.36 mg·g-1,每100 g过氧化值在117~130 mg·kg-1波动,碘值从10.646 mg·kg-1降至9.227 mg·kg-1,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GB/T 24307—2009山核桃产品质量等级》要求;山核桃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分别下降了123.80和11.76 mg·g-1。综上所述,微波间歇干燥能显著缩短山核桃干燥时间,提升原料贮藏特性,在山核桃干燥领域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8个烟草品种的烟籽油,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测定烟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除皂化值和折光率外,8种烟籽油在酸价、比重、过氧化值及碘值中均差异显著,红大和NC89两个品种的酸价最低,保山4号的过氧化值最低,NC89的碘值最高,大竖把直把品种的比重最大,8个品种烟籽油的皂化值范围为176.13~190.81 mg·g-1、折光率约为1.470,综合理化性质数据,品质较好的是Burley21,它的酸价、皂化值、比重、过氧化值、碘值及折光率分别是0.75 mg·g-1、185.04 mg·g-1、0.84 g·cm-3、1.17%、1520.5 g·kg-1及1.467 81。8个烟籽油品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785.99~965.99 mg·g-1),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值在5.61~6.60,亚油酸在8个品种测得的所有脂肪酸中均含量最高(772.41~944.20 mg·g-1)。在8个品种的烟籽油中检测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己内酰胺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与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比较脂肪酸及挥发性物质结果,云雪2号及Burley21两个品种较好。综合理化性质、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结果,Burley21是较为理想的烟籽油原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量玉簪品种引进中国,为了挖掘其经济价值,拓宽应用领域,本研究首先对玉簪叶片的发育阶段进行了划分,统一了取样时机,然后以幼嫩且未完全展开的玉簪叶束为供试材料,采用专用试剂盒等方法,对8个玉簪品种进行了总糖、总酚、粗蛋白、粗纤维等共计21个指标的测定,最后将所得数据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对8个玉簪品种的营养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测试结果显示,8个玉簪品种在多个营养或品质指标中表现突出,比如全钾、全钙含量、总糖、类黄酮含量等指标最高,含量分别达到(2.84±0.04)mg·kg-1、(3.33±0.06)g·kg-1、(24.60±0.43)mg·g-1、(3.80±0.13)mg·g-1,与莴笋、苹果等比较,含量相当或较高,但维生素C和E含量最高只有(62.68±0.88)μg·g-1和(5.77±0.33)μg·g-1,相比叶用生菜含量较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尔塔黎明、镶边的街道、皇标3个品种排名前三,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本研究对8个玉簪品种的食用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为今后我国观赏食用兼用型玉簪品种的选育、开发推广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对生长期的细绿萍1001、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进行处理,探索生长素NAA对红萍结孢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为1、5、10、15和20 μg·mL-1均能诱导细绿萍1001结孢,NAA浓度为15 μg·mL-1时的结孢率为34.7%,浓度为10 μg·mL-1时结孢率为15.0%,浓度为20 μg·mL-1时结孢率为12.3%,浓度为5 μg·mL-1时结孢率为9.3%,浓度为1 μg·mL-1时结孢率为5.0%,对照的结孢率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率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均有显著差异;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6.56,NAA浓度为1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52,NAA浓度为2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5,NAA浓度为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1,NAA浓度为1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3.83,对照的结孢数量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65∶1,NAA浓度为1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6∶1,NAA浓度为2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5∶1,NAA浓度为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2∶1,NAA浓度为1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1∶1,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例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都有显著差异;其他品种、处理都未能诱导出孢子果。1、5、10、15和20 μg·mL-1的NAA浓度处理后细绿萍1001的萍体大小和碳氮比(C/N)有明显提高,其余处理和对照无显著提高;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经处理后萍体大小和C/N比都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砷、汞标准溶液各进行20次连续进样,利用6项统计指标对砷、汞在原子荧光仪检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10μg·kg-1砷连续进样20次得到的荧光值、浓度值平均值分别为441.26、9.802μg·kg-1,中位值分别为440、9.775μg·kg-1,极差分别为16.86、0.375μg·kg-1,偏度系数都为0.732,峰度系数分别为-0.457、-0.456。1μg·kg-1汞连续进样20次得到的荧光值和浓度值平均值分别为761.94和1.035μg·kg-1,中位值分别为762、1.035μg·kg-1,极差分别为81.59、0.111μg·kg-1,偏度系数分别为-0.435和-0.414,峰度系数分别为-0.246和-0.271。统计发现,10μg·kg-1砷数值的大小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特点,1μg·kg-1汞在第5针后有明显变动向上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这两种干制方式所得沙田柚果渣粉膳食纤维(DF)和黄酮的组成、含量及理化功能特性,为沙田柚副产物在功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沙田柚榨汁后的果渣为原料,通过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干制方式,得到沙田柚果渣粉,分别测定两种果渣粉可溶性DF(SDF)和不溶性DF(IDF)的含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沙田柚果渣粉的微观结构,测定其持水力、持油力和吸水膨胀力;采用福林酚法及硼氢化钠/氯醌比色法测定沙田柚果渣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其单体黄酮组成,采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热风干燥沙田柚果渣粉总DF(TDF)含量(46.10 g/100 g DW)显著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P<0.05),两种干制方式得到的沙田柚果渣粉IDF/SDF比值较为均衡,分别为1.5和1.6,热风干燥果渣粉持水力((7.55±0.43)g·g-1 DW)和持油力((1.94±0.08)g·g-1 DW)略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但后者的吸水膨胀力(12.25 mL·g-1 DW)显著高于前者(P<0.05);沙田柚果渣粉中酚类物质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占总酚含量的95%以上,热风干燥果渣粉总酚含量(5.54 mg GAE·g-1 DW)显著高于冷冻干燥果渣粉(P<0.05),但二者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13.11和11.45 mg CE·g-1 DW;与其他柑橘属水果主要单体黄酮为柚皮苷不同,沙田柚果渣粉主要单体黄酮为柚皮苷和melitidin,占其总黄酮含量的70%以上;热风干燥果渣粉较冷冻干燥果渣粉显示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其ORAC、ABTS和FRAP值分别为141.28、4.63和20.98 μmol TE·g-1 DW。【结论】沙田柚果渣粉同时富含DF和黄酮,且其DF的水合性质和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常见的水果副产物,是良好的DF和黄酮补充剂,适合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机直播稻田草害和防治问题,研究了几种封闭除草剂及其混配剂在机直播稻田“播喷同步”机械化封闭除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79.2g·hm-2+300g·L-1丙草胺乳油360g·hm-2、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9.5g·hm-2+300g·L-1丙草胺乳油225g·hm-2处理对机直播田杂草防效优,杀草谱广,持效期长,且安全性好,处理35d后,对稗草的密度防效分别为97.2%和93.3%,对阔叶草密度防效100%。35%丙·嘧草·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25g·hm-2处理、17%吡嘧·丙草胺泡腾片510g·hm-2处理、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45g·hm-2处理以及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225g·hm-2处理35d后对稗草防效均在80%以上,35%丙·嘧草·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525g·hm-2处理和17%吡嘧·丙草胺泡腾片510g·hm-2处理对阔叶草防效分别为99.3%和93.2%,但后2种处理对阔叶草防效差。因此,可以根据田间草相,选择以上除草剂单剂或混配剂在机直播稻“播喷同步”封闭除草技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比7种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菌剂农药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表明,4种新型化学药剂及3种生物菌剂对烟草黑胫病都有较好的防效。化学药剂中30%嘧菌酯·霜霉威的防效最好,为70.2%;其次是50%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防效为68.9%;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90 g·hm-2、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60.7%、60.9%。微生物菌剂200亿芽孢·g-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粉剂600 g·hm-2及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烟草黑胫病也有较好防效,分别为60.8%、63.1%;10亿孢子·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略差,为52.0%。考虑到降低农残及绿色防控的要求,200亿芽孢·g-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粉剂、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10亿孢子·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是生产上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首选药剂,4种新型化学药剂可在生产上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评价6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清水对照,施用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和1 0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防治效果在78.8%92.3%。考虑到农药减量,以上2种生物药剂搭配250 g·L-1嘧菌酯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斌  董照锋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377-2379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防治食用菌链孢霉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于接种后测定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四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菌灵共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戊唑醇、四霉素、多菌灵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0%多菌灵悬浮剂 1 00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95.5%和71.5%,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 9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90.3%和100%,0.15%四霉素水剂 2.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79.5%和99.9%,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 500万芽孢·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73.9%和8.4%,2%春雷霉素水剂10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62.6%和22.9%,3%多抗霉素水剂6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63.5%和3.2%。生产中可采用戊唑醇、多菌灵和四霉素防治食用菌链孢霉,浓度参考推荐使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金华两头乌猪肉中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分析影响UPLC-MS/MS测定金华两头乌猪肉中4种氟喹诺酮残留量测定影响结果的因素。不确定的来源主要为2类,合计10个方面。量化各因素的相对不确定度后,计算金华两头乌猪肉中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残留量的合成不确定度并计算其扩展不确定度。当金华两头乌猪肉中氧氟沙星的含量为15.20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450 μg·kg-1(k=2);当诺氟沙星的含量为19.32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291 μg·kg-1(k=2);当培氟沙星的含量为9.34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829 μg·kg-1(k=2);当依诺沙星的含量为16.34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275 μg·kg-1(k=2)。研究发现,导致金华两头乌猪肉中氟喹诺酮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是由标准曲线拟合和添加回收引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菌丝DNA含量,检测不同浓度梯度醋酸钠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醋酸钠浓度的升高,菌丝生物量呈线性增加,当达到0.7 g·L-1时,生物量达到一个高峰值,DNA的含量为468.9±4.10 μg·g-1,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随着醋酸钠浓度继续增加到0.9 g·L-1和1.1 g·L-1时,生物量则呈减少的趋势,但均比对照的生物量高,说明适宜的醋酸钠浓度能极显著地增加草菇菌丝生物量。在筛选出最佳醋酸钠浓度(0.7 g·L-1)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配Cu、Zn、K、Mn元素,以醋酸钠为对照,比较复配微量元素及同一微量元素不同浓度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矿物质K和Cu元素效果较好,各浓度均能使菌丝生物量有所增加,其中添加8 g·L-1 KH2P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的高84.32%(P<0.05);添加0.04 g·L-1 CuS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高73.19%,达到5%显著水平;ZnSO4添加量为0.25 g·L-1和0.20 g·L-1两处理的菌丝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2.69%和20.34%;添加0.35 g·L-1 MnS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5.23%以上。Zn和Mn元素的各浓度处理与对照的菌丝体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文蛤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室静水法和间歇式呼吸测量法,通过测定摄食率、耗氧率、排粪率、排氨率等生理参数,研究了不同水温下不同规格文蛤的生理代谢情况。结果显示:供试文蛤的摄食率、排氨率、排粪率、耗氧率分别在25~30、20~30、15~20、35 ℃存在最大值。随水温升高,文蛤摄食率和排氨率先增加后下降,而排粪率逐渐降低,耗氧率逐渐升高。实验条件下,大、中、小规格的文蛤(壳长范围30~46 mm)摄食率为0.015~0.043 mg·g-1·h-1,排氨率为1.26~135.25 μg·g-1·h-1,排粪率为2.173~15.908 μg·g-1·h-1,耗氧率为0.290~1.780 mg·g-1·h-1。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文蛤在不同季节的生理代谢规律、指导文蛤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检测猪肉中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分析测定过程中各变量不确定度来源,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得到合成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猪肉中磺胺甲嘧啶含量为0.001781μg·kg-1,其不确定度为0.000114μg·kg-1(k=2);磺胺间甲氧嘧啶含量为0.002019μg·kg-1,其不确定度为0.000120μg·kg-1(k=2);磺胺多辛含量为0.001677μg·kg-1,其不确定度为0.000091μg·kg-1(k=2)。利用UPLC-MS/MS方法同时检测猪肉中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时,不确定度可控制在7%以内,进一步降低不确定度的关键环节在于调高实验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加测定次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茭白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茭白中阿维菌素残留量为25.9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6 μg·kg-1(k=2);当茭白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为117.7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8.4 μg·kg-1(k=2)。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曲线拟合、试样转移和定容、标准溶液配制等。  相似文献   

16.
建立猪肝中3种β-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3种β-受体激动剂在0.1~10.0 μg·L-1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8,检出限为0.002 8~0.011 0 μg·kg-1,定量限为0.009 3~0.038 0 μg·kg-1,加标回收率在86.9%~116.8%,相对标准偏差在0.67%~3.41%,分析在7 min内完成。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肉类样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于蚕豆盛花期后使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450 mL·hm-2、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450 g·hm-2 1次或40%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 2次对蚕豆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蚕豆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用微波消解-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农产品中痕量硒的方法:HNO3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处理农产品样品,以CH4为反应气,采用动态反应池(DRC)技术消除m/z 80处40Ar40Ar+对硒测定的干扰。系统考查反应气种类、流速、抑制参数q(RPq)等对信噪比(S/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80Se为分析物、CH4为反应气、流速为0.9 mL·min-1、RPq=0.7时可以有效消除干扰,信噪比最佳。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00 μg·L-1,检出限为0.001 μg·g-1,定量限为0.004 μg·g-1,7次平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为3.39%,加标回收率为97.32%~101.1%。采用该方法对国家标准柑橘叶参考物质GBW10020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和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以筛选于腐败柑橘表面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高产菌——中间葡糖酸醋杆菌CIs26为发酵菌株,以间歇振荡法为培养方式,研究橘渣预处理工艺、碳源、氮源和增效因子等营养条件对BC产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橘渣与水混合比例1:6,添加0.3 g·L-1果胶酶和0.1 g·L-1纤维素酶,45 ℃酶解2 h。以滤液代替去离子水复配培养基,以蔗糖(70 g·L-1)为碳源、硫酸铵(3 g·L-1)为氮源、酵母粉(7 g·L-1)为生长因子、乳酸(1 g·L-1)与磷酸氢二钠(2 g·L-1)为增效因子,在此条件下,BC产量达10.26 g·L-1。说明橘渣经适当预处理与复配后,能够作为CIs26菌株间歇振荡法生产BC的优良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以微型月季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以微型月季幼嫩茎尖为外植体,75%乙醇灭菌30 s,用无菌水清洗,再用0.1% HgCl2+体积分数0.5%吐温20灭菌6 min,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MS培养基+6-BA 1 mg·L-1+NAA 0.1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条件下,微型月季茎尖出芽诱导率可达到83.3%,培养22 d左右,诱导出的小苗生长健康、发育迅速。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 mg·L-1+NAA 0.06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生根培养基宜选用1/2 MS+IBA 0.3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生根1个月后炼苗移栽,种植于穴盘中。待主根粗壮、植株生长健壮后转移至营养钵,基质采用草炭∶珍珠岩体积比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