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探究钱塘江中下游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别在春夏秋冬季对钱塘江中下游6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跟踪调查,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与水体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监测点浮游植物总数为6门89种(属),平均物种密度为1.22×105 cell·L-1,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1;全年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41~1.3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931。典型对应性分析(RDA)显示,影响钱塘江流域浮游植物数量及分布的主要因子是pH、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2.
结合浙江某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原工艺流程,对原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差、出水无法达到国家标准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A类要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出水氨氮的平均值由8.33 mg·L-1减少到2.73 mg·L-1,降低67.23%,氨氮去除率由30.43%提升到78.18%;出水总磷的平均值由0.34 mg·L-1减少到0.21 mg·L-1,降低38.23%,总磷去除率由80.41%提升到87.92%;出水化学需氧量的平均值由58.55 mg·L-1减少到20.70 mg·L-1,降低64.64%,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由52.03%提升到83.68%。  相似文献   

3.
邓鸿杨  傅斌  韦杰  何洪任  阳林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925-1928
于2017年4月选用三峡库区常见的浮萍、金鱼藻、睡莲、茭白、黄花鸢尾5种水生植物,设置3种氮磷浓度水池,开展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组合去除氮磷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供试浓度下,浮萍+茭白组合去除氮磷的效果均高于其他组合。高浓度下总氮(TN)、总磷(TP)去除量为浮萍+茭白(1.781、0.538 mg·L-1)>睡莲+黄花鸢尾(1.073、0.524 mg·L-1)>金鱼藻+黄花鸢尾(0.696、0.382 mg·L-1),中浓度下TN、TP去除量为浮萍+茭白(3.628、0.879 mg·L-1)>金鱼藻+黄花鸢尾(1.086、0.454 mg·L-1)>睡莲+黄花鸢尾(1.011、0.400 mg·L-1),低浓度下TN、TP去除量为浮萍+茭白(1.914、0.585 mg·L-1)>金鱼藻+黄花鸢尾(0.966、0.437 mg·L-1)>睡莲+黄花鸢尾(0.967、0.386 mg·L-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陆基推水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水体及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10月对集装箱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水体与净化处理系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评价养殖水体与净化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在养殖水体内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7属21种,在净化系统水体中共鉴定出8门51属93种,净化系统水体内浮游植物种类数显著大于养殖水体的(r=0.918,P<0.01)。在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分别为2.816×105cells·L-1和0.021 mg·L-1,优势种主要为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和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 angustissima);在净化系统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135×106cells·L-1和0.763 mg·L-1,优势种为被...  相似文献   

5.
以微型月季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以微型月季幼嫩茎尖为外植体,75%乙醇灭菌30 s,用无菌水清洗,再用0.1% HgCl2+体积分数0.5%吐温20灭菌6 min,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MS培养基+6-BA 1 mg·L-1+NAA 0.1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条件下,微型月季茎尖出芽诱导率可达到83.3%,培养22 d左右,诱导出的小苗生长健康、发育迅速。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 mg·L-1+NAA 0.06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生根培养基宜选用1/2 MS+IBA 0.3 mg·L-1+蔗糖30 g·L-1+琼脂7.8 g·L-1。生根1个月后炼苗移栽,种植于穴盘中。待主根粗壮、植株生长健壮后转移至营养钵,基质采用草炭∶珍珠岩体积比3∶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类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和生根条件的探索,建立了浙江金线莲(ZJJ)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类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条件为TDZ 0.6 mg·L-1+NAA 0.4 mg·L-1,诱导率为62.5%;在固体培养基中,类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条件为TDZ 0.6 mg·L-1+NAA 0.2 mg·L-1+6-BA 2.0 mg·L-1,诱导率为59.3%;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条件为稀效唑1.5 mg·L-1+6-BA 2.0 mg·L-1+NAA 0.2 mg·L-1,增殖系数为8.4,其中稀效唑是类原球茎增殖的主要因子;类原球茎分化的最佳条件为6-BA 0.5 mg·L-1+NAA 0.1 mg·L-1,分化率为87.3%;植株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2 MS+NAA 1.0 mg·L-1+IBA 1.0 mg·L-1,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以梵净山石斛成熟的蒴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处理对梵净山石斛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不定芽分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梵净山石斛无菌播种最佳的培养基为KN+6-BA 0.5 mg·L-1+NAA 0.5 mg·L-1+10%CM+AC 1.0 g·L-1,萌发率达到95.5%;原球茎增殖最优培养基为B5+6-BA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筛选出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1+NAA 0.2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1+NAA 0.2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小苗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  相似文献   

8.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湖南省主要茶叶产区的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和茉莉花茶中铜(Cu)、锌(Zn)、硒(Se)、钒(V)、铬(Cr)、钴(Co)、镍(Ni)、砷(As)、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 对照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和NY/T 288-2018《绿色食品 茶叶》, 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茶叶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所测茶叶样品中Cu、Cr、As、Cd和Pb含量均在国标限量范围内, 1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为Zn(39.15 mg·kg-1)>Cu(17.75 mg·kg-1)>Ni(7.77 mg·kg-1)>Pb(0.62 mg·kg-1)>Co(0.56 mg·kg-1)>Cr(0.36 mg·kg-1)>V(0.21 mg·kg-1)>As(0.08 mg·kg-1)>Se(0.07 mg·kg-1)>Cd(0.059 mg·kg-1)。茶叶中Cu的单项污染指数最高, 为0.592。所采茶叶样本中, 红茶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0.648), 小于0.7, 整体来看, 所有茶叶样本均属于安全等级, 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浙江新昌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病害特征描述,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致病性的试验和rDNA ITS序列的测定比较,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针对该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15种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EC50<1 mg·L-1);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剂和1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次之(1 mg·L-150<10 mg·L-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10 mg·L-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0.
巴迪亚寿的组织培养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迪亚寿(Haworthia mirabilis var. badia)为实验材料,探讨以花序为起始材料的组织培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以幼嫩花序为起始材料,升汞灭菌8 min,污染率控制在7.5%,出芽率可以达到75%。灭过菌的外植体放置于6-BA 1 mg·L-1,NAA 0.1 mg·L-1的诱导培养基,诱导率可以达到66.7%。将诱导健康的芽转至6-BA 1 mg·L-1,NAA 0.02 mg·L-1的增殖培养基,其伸长倍率可以达2.65倍,增殖倍率可以达4.62倍。再将增殖芽转至含激素IAA 0.5 mg·L-1的生根培养基中,可以得到白色健康的根,长度2~7 cm,平均6~10根。获得完整植株后,转至配好的基质中培养,成活率可达到98%。生根苗移入草炭∶火山石∶鹿沼土∶赤玉为3∶1∶1∶2(V∶V)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聚天冬氨酸(PASP)是天冬氨酸(ASP)的聚合物,分子量由一千至数十万,因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作用,在农业上应用广泛,但其应用效果与分子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分子量PASP的结构特性及其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明确不同分子量PASP的应用特点与作用机制,为PASP在新型增效肥料研制和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济麦22)为供试作物,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培养液进行水培试验,将天冬氨酸(ASP)和低分子量(<1 kDa,PAL)、中分子量(3—5 kDa,PAM)、高分子量(>10 kDa,PAH)PASP分别设置10 mg·L-1、25 mg·L-1和50 mg·L-13个添加量加入培养液中,以仅用营养液为对照(CK),试验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培养20 d后收获,测定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与氮、磷、钾含量以及根系的形态、吸收面积和活力。【结果】(1)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结构不同,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聚天冬氨酸肽键含量逐渐增加,羧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PAH肽键含量最高,PAM羧基含量最高。(2)应用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可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PAM>PAH>PAL≈ASP;其中根系干重较CK增加11.90%—19.06%,PAM在10 mg·L-1、25 mg·L-1和50 mg·L-1添加量下,小麦总干重分别较CK显著增加9.13%、23.36%和20.54%。(3)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可优化小麦根系形态,增加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力,以PAM效果最好。(4)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促进了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以PAM效果最好,PAH次之;在50 mg·L-1添加量下,小麦对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最高,其中PAM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88%、25.97%、21.61%,PAH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28%、23.36%、18.16%。(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肽键、羧基含量与小麦干物质重、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及根长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极显著正相关;而小麦干物质重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根系表面积、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PASP)均能促进小麦生长,优化根系形态,提高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分子量PASP结构不同,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ASP肽键含量增加,羧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肽键和羧基含量与小麦生长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中分子量PASP(3—5 kDa)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促进作用最好,高分子量PASP(>10 kDa)次之;在用量上,不同分子量PASP以高用量(50 mg·L-1)对小麦整株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促进效果最好,但以中等用量(25 mg·L-1)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的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pH值、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分布地土壤类型属于黄壤,2个属于紫色土;46.9%的土壤pH值在4.5~5.5,是茶树最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21.9%的土壤pH值小于4.5,土壤酸化较重;31.3%的土壤pH值在5.5~7.0。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分别在11.01~162.62 g·kg-1、0.05~8.13 g·kg-1、0.02~4.03 g·kg-1、24.81~456.01 mg·kg-1、3.89~84.04 mg·kg-1、27.31~516.67 mg·kg-1;多数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高,有效钾、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过量,交换性铝、交换性镁、交换性钙、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范围分别在0.08~8.80 cmol·kg-1、0.18~4.05 mg·kg-1、0.86~10.46 mg·kg-1、5~142.5 mg·kg-1、0.24~9.88 mg·kg-1、0.27~12.04 mg·kg-1。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夏黑葡萄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1.5、2.0 mg·L-1)的EBR,测定EBR对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EBR提高了葡萄幼苗的生物量、根冠比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除了叶温下蒸气压亏缺值有所降低,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且均在EBR浓度为1.0 mg·L-1和1.5 mg·L-1时升高幅度较大;喷施1.0 mg·L-1和1.5 mg·L-1EBR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降低;喷施1.5 mg·L-1EBR时,幼苗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喷施0.5 mg·L-1和1.0 mg·L-1 EBR时,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总体上,叶面喷施1.0 mg·L-1 EBR能够促进夏黑葡萄幼苗的生长,并且能够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药食同源,营养保健价值凸显,经济效益显著。为加快掌叶覆盆子良种繁育,以药用成分含量较高的优质株系L14茎段为外植体,采用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质量浓度,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方式,优化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添加0.1 mg·L-1萘乙酸(NAA)时,5.0~30.0 mg·L-1 6-糠氨基腺嘌呤/激动素(KT)促进掌叶覆盆子组培苗增殖的效果与0.5~3.0 mg·L-1 6-苄氨基腺嘌呤(6-BA)相当,可见,6-BA的作用强度约为KT的10倍。0.5~3.0 mgL-1的6-BA会引起试管苗的玻璃化,0.1~1.0 mg·L-1 KT的添加有助于减轻玻璃化,其中,0.5 mg·L-1 6-BA+1.0 mg·L-1 KT的细胞分裂素组合下掌叶覆盆子组培苗增殖系数最大,达10.33,且苗生长健壮。调整培养基中具体矿质元素的含量,可进一步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因此,优化后的掌叶覆盆子增殖培养基配方为:改良的MS培养基(2倍浓度的Ca、Cu和Mn,1/4 Mg和1/2 Zn)+ 6-BA 0.5 mg·L-1 + KT 1.0 mg·L-1 + NAA 0.1 mg·L-1,试管苗增殖良好,生长健壮,能有效抑制玻璃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兰州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百合新鲜鳞茎为外植体,选择MS和1/2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消毒剂组合对外植体存活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发芽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优化不同激素组合对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佳消毒剂组合为75%乙醇消毒20 s+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 min,外植体成活率可达96.30%。(2)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NAA+3 mg·L-1 6-BA,诱导率可达96.33%。(3)促进发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3 mg·L-1 NAA+3 mg·L-1 6-BA,发芽率可达98.00%。(4)促进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0.5 mg·L-1 NAA+3 mg·L-1 6-BA+2 mg·L-1活性炭,生根率可达94.00%。本研究建立的组培快繁体系可用于兰州百合的快速大量繁殖,可为兰州百合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新鲜豇豆为试材,研究100、200、300、400 mg·L-1 丙二酸处理的豇豆在(8±2) ℃贮藏期间锈斑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12 d后,丙二酸处理的豇豆锈斑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200、300 mg·L-1 丙二酸处理效果最好;丙二酸处理的失重率始终低于对照,300 mg·L-1 丙二酸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贮藏9 d时,丙二酸处理的豆荚、豆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终高于对照,贮藏12 d时,300 mg·L-1丙二酸处理的豆荚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高于对照68.49%,豆粒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对照6.42%;贮藏期间豇豆的叶绿素、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300 mg·L-1丙二酸处理组始终高于对照;豇豆豆荚、豆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期间迅速下降,200、300 mg·L-1丙二酸处理豆荚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对照;豇豆的纤维素含量呈上升趋势,300 mg·L-1丙二酸处理豇豆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豇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贮藏期间,丙二酸处理的PPO活性始终低于对照;所有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在第6天达到峰值然后下降,300、400 mg·L-1丙二酸处理在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一直比较平稳。不同浓度丙二酸处理通过抑制豇豆锈斑指数增加,延缓失重率、纤维素含量、PPO活性的升高和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保持较高水平的POD活性清除自由基,来维持豇豆采后品质,从而提高豇豆采后保鲜效果;综合比较4个丙二酸浓度处理,以300 mg·L-1 丙二酸处理豇豆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择32周龄、体质量1.6 kg的蛋鸡80羽进行试验,在饮水中分别添加159 mg·L-1(标签推荐最高剂量)和79.5 mg·L-1的磺胺间甲氧嘧啶,连续用药5 d,分别作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停药后收集鸡蛋样品。鸡蛋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鸡蛋样品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的残留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在休药后第1、3、5、10、16、20、24天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分别为2 497.3、220.1、38.9、6.0、1.3、0.5、0.1 μg·kg-1,低剂量组在休药后第1、3、5、10、16天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分别为694.3、45.2、15.5、1.5、0.1 μg·kg-1。磺胺间甲氧嘧啶在鸡蛋中的消除速率为0.4~0.6 μg·kg-1·d-1。高、低剂量组分别在停药后第5天和第3天鸡蛋中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如采用标签推荐最高剂量,建议休药期控制在5 d以上。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J)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早熟桃春蜜为试材,于果实发育S3时期(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用125、250、500、1 000和2 000 mg·L-1 5个不同浓度MJ对早熟桃进行处理,研究果实发育期以及成熟期的单果质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色泽、果实硬度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50 mg·L-1 MJ处理显著增大了春蜜桃果实的单果质量及纵横径,125和500 mg·L-1 MJ处理则无显著变化,而1 000和2 000 mg·L-1 MJ处理比对照显著减小;不同浓度MJ处理均增加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50和2 000 mg·L-1 MJ处理增大了果实硬度,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MJ处理对桃果实的着色影响不显著;在果实成熟期,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实硬度及着色研究效果与果实生长期结果相一致;不同浓度MJ处理增大了春蜜桃果实的固酸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MJ处理对果实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来看,250 mg·L-1 MJ处理浓度在早熟桃春蜜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评价纳米二氧化钛(nTiO2)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以及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nTiO2对斜生栅列藻、大型溞、斑马鱼和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毒性分别为0.140 mg·L-1(72 h-EC50)、1.26 mg·L-1(48 h-EC50)、22.0 mg·L-1(96 h-LC50)和5.02 mg·L-1(96 h-LC50),毒性级别分别为高毒、中毒、低毒和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