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料蔗产业是上思县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上思县糖料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种蔗收入约占农民年总收入的50%65%,糖企从循环深加工中获益。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糖料蔗在种植和深加工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表现为种植面积零散、蔗种单一、蔗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循环深加工效益欠缺等问题。针对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做好糖料蔗种植、建设糖料蔗循环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糖料蔗产业是上思县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上思县糖料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种蔗收入约占农民年总收入的50%~65%,糖企从循环深加工中获益。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糖料蔗在种植和深加工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表现为种植面积零散、蔗种单一、蔗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循环深加工效益欠缺等问题。针对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做好糖料蔗种植、建设糖料蔗循环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广西糖料蔗发展的现状,促进广西糖料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研究分析了广西糖料蔗产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结果】近年来广西糖料蔗产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仍潜在深层次危机,并正在逐步显现,目前存在着种植条件差、品种单一、生产基础差、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针对存在问题,建议建立甘蔗育种创新平台、实施蔗区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实施糖蔗一体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糖料蔗是广西农作物中最大宗、优势特色产业中规模最大、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广西糖料蔗产业亟需改变传统落后的分散经营方式,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优势区域聚集度,提高良种化、生产集约化和全程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广西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广西糖料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机遇,为提升广西糖料蔗产业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糖料蔗生产中土壤劣变原因、机制与治理对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料蔗生产中易导致土壤劣变的因素有农机具压实、机耕方式、产业特点和化肥滥用等。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在提高糖料蔗生产效益的同时,机械化作业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机具对土壤的压实,导致土壤硬度增加和结构退化等;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糖料蔗长年连作和化肥大量使用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营养元素循环减少,土壤酸化以及微生物和酶活性降低等,表现为土壤劣变,造成糖料蔗减产和品质下降等。通过对糖料蔗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机耕方式、长年连作和化肥滥用现状及其引起土壤劣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土壤劣变的机制,并提出改进农机具及作业技术、改革和创新机耕方式、优化产业规模实行科学轮作和科学施肥并注重培肥土壤等4项针对性治理土壤劣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来宾绿色双高糖料蔗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带动下,广西来宾市在绿色双高糖料蔗生产技术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经营体制和农技推广机制以及产业现实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下,绿色双高糖料蔗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效果尚不理想。文章通过分析广西来宾市绿色双高糖料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全国相似蔗区科学创建绿色双高糖料蔗基地,提升糖料蔗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挖掘糖料蔗增产潜力,促进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开展糖料蔗收入保险,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农作物收入保险的特点与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对糖料蔗产业上已经开展的价格指数保险和“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展开对比分析,结合糖料蔗产业品种特征及产业链主体的市场风险管理需求特点,认为通过融合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的双向赔付机制和“保险+期货”的期货定价和风险转移机制,改进优化糖料蔗收入保险,较为符合我国糖料蔗产业发展及风险管理需求,同时建议以县为单位确定产量水平,并构建完善保费补贴机制及再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玉溪市开展“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以来,以差别化、定向化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稳住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护的基本盘。但糖料蔗种植存在组织保障力度不足、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蔗田基础设施薄弱、良种良法推广滞后等问题。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宣传服务和人才培养力度、制定蔗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开展甘蔗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提升蔗料蔗渣综合利用水平,保障玉溪糖料蔗生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糖料蔗产业是构筑我国食糖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推进广西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为保障糖料蔗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构建更加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手段。文章分析了白糖现货价格与糖料蔗价格的关联特征,基于2010—2022年的白糖期货价格数据和广西白糖现货价格数据,对四个年度和榨季期间的白糖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和套期保值效率进行测算,分析期货价格对管理糖料蔗价格风险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白糖期货套期保值对糖料蔗价格风险管理的多主体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蔗农和糖企风险管理能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白糖现货市场建设和完善糖料蔗购销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广西糖料蔗市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广西蔗区糖料蔗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发展对策提出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综合分析元江县糖料蔗生产的基本情况及致使糖料蔗生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解决糖料蔗稳面积、保增收、促发展的应对措施,保证糖料蔗产业生产可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领导的一系列批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打造糖料蔗核心产区,着力解决制约主产区糖料蔗生产的突出问题,提高我国糖料蔗生产水平。该规划经过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如凯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论证后,2015年5月20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正式印发通知(发改农经[2015]1101号),要求广西、云南两省(区)  相似文献   

13.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前不久透露,2014年起广西糖料蔗生产将着重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未来两年内共调减糖料蔗种植面积10万公顷,到"十二五"末糖料蔗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公顷左右。来自2013年年底召开的广西糖业2013/2014年榨季工作会议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2013年榨季广西糖料蔗种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甘蔗种植以及产糖区,甘蔗制糖一直以来都是广西的传统优势行业,连续十多年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而位于广西西南的上思县,甘蔗种蔗面积逾50万亩,在广西排名前三,但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蔗糖产业是上思县历届政府历经数十年打造而成的支柱产业,为上思县农民脱贫增收、财政增税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受国际糖价、国内农业体制漏洞以及行业、企业自身问题等多重影响,整个行业效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低谷。本文通过分析上思县蔗糖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上思县蔗糖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云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甘蔗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云县甘蔗产业发展的办法和措施,为推进云县甘蔗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际糖价的波动,对国内成本较高的制糖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中国食糖进口量逐年增加,现已超过中国食糖需求量,部分挤占当前国内食糖产业份额,并呈现愈来愈明显趋势。广西作为中国最大甘蔗产区,承担着保障糖料重要战略物资的历史重任。但是,受当前良种繁育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不高等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当前,广西糖料蔗产业应该积极打造利益共同体、构建产业化体系,开展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糖料蔗产业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都是通过农业发展实现脱贫,近年来,西盟县按照"良种推广、全膜覆盖、深耕深松、控缓释肥"的提质增效思路,逐步扩大甘蔗新植面积,鼓励低产蔗园换桩,加大蔗区道路建设力度,加快引种试验基地建设、糖料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甘蔗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针对甘蔗产业对西盟县扶贫工作的影响,从西盟山区甘蔗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产业扶贫的整体效益,找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墨江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做好蔗区规划、品种布局、甘蔗抗旱种植和宿根蔗管理;抓好甘蔗产业扶持带动、奖惩推动,从而促进墨江甘蔗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糖料蔗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糖料作物,在广西来宾市糖料蔗种植面积达170万亩,成为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糖料蔗的大面积种植推动当地制糖加工产业链的发展,糖产量约占全国的11%。本文针对来宾种植区糖料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的有关内容以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及实践效果分析,希望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提升糖料蔗的栽培能力。  相似文献   

20.
海棠公司蔗区位于广西南方边陲,宁明县的东部,地属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年平均气温23.6℃≥10℃持续日数为340日,全年无霜期360日以上.   海棠公司蔗区辖管海渊镇、那堪乡、板棍乡、北江乡、东安乡等五个乡镇,是广西糖料蔗的重要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民国时期就有许多农户种植糖料蔗,并通过小作坊加工成红糖进行出售.这几年,海棠公司蔗区糖料蔗生产发展较快,但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蔗糖业受世界蔗糖业的影响日愈显露出来,进口食糖配额越来越大,造成国内食糖价格一降再降,也造成了国内糖料蔗收购价格越来越低.全面推广糖料蔗“六化“,进一步完善各种服务体系等成为海棠公司蔗区糖料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所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