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象因子对红富士苹果树干茎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扩散茎流测定系统(TDP)连续监测苹果树在生长季的茎流速率,同步观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选择晴天、阴天两种典型天气分析鲁西南地区苹果树干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苹果树干茎流速率在晴天条件下呈现单峰曲线,阴天条件下呈现多峰曲线.不同天气条件下,苹果树干茎流速率日变化波动曲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各异,但太阳辐射始终是茎流速率变化的主导因子.晴天茎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阴天依次为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蒸腾量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特征为4月份逐渐升高、5~6月份达到高峰值、7月份后逐渐降低、10月份达到第二次高峰、11月初迅速降低.主要生长期蒸腾量为708.93 mm,其中,主要需水期(5~7月份、10月份)的蒸腾量为423.41mm,占主要生长季的59.72%.  相似文献   

2.
‘寒富’苹果树茎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果树蒸腾规律集中体现在其茎流特征上,研究东北地区‘寒富’苹果Malus pumila Mill(‘Hanfu)树蒸腾耗水规律,为制定适宜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热扩散式茎流计(TDP)于2017年5—10月连续监测‘寒富’苹果树幼果期至落叶期的茎流速率,用果园内自动气象站获取气象数据;分析‘寒富’苹果树茎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建立树干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寒富’苹果树单日茎流速率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几”字型变化,夜间茎流速率变化稳定,零点到日出的时间段内茎流速率变化平缓且接近于0,日落后到次日零点的时间段内仍然保持较高的茎流速率水平。果树生长周期中,茎流启动时间和下降时间较集中,到达峰值的时间较分散。夜间茎流量占比为10月>9月>5月>6月>8月>7月,10月夜间茎流量占比达到33.69%,7月夜间茎流量占比仅为4.57%。瞬时尺度下环境因子与‘寒富’果树茎流相关性程度大小为:太阳辐射>大气温度>风速>水汽压差>相对湿度>30 cm土层温度;‘寒富’苹果树茎流速率和各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为:V=6.441+0.012Rn+1.874T–0.577Ts,5cm+1.915Ws–9.766VPD–0.362RH,方程的相关系数R 2为0.842。茎流与10 cm土层含水率在日尺度下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21,与其他土层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 【结论】东北冷凉地区‘寒富’苹果树在6—9月蒸腾量较大,蒸腾受太阳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应注意在果实膨大期,尤其7、8月及时补充灌水,灌水时间宜避开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段,选在日出前或在日落后,以减少蒸发造成的水分损耗。  相似文献   

3.
在掌握开花时期油橄榄树干茎流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气象因子与树干茎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时期油橄榄晴天树干茎流日变化呈单峰形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15:00,雨天树干茎流日变化呈双峰形趋势,晴天树干茎流量比雨天提高了15.8%。油橄榄开花时期树茎流量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呈降低的趋势,当太阳辐射最高值出现在12:00-15:00,与茎流出现峰值相同,太阳辐射与树茎流量间关系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茎流值会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逐渐减低,当空气相对湿度>20.9%时树干茎流呈下降趋势,空气相对湿度与油橄榄树茎流量两者间呈负相关,而空气温度和风速与树茎流量呈正相关关系,虽然空气温度与茎流量与相关性较低,但当空气温度>25.7 ℃时树干茎流会小幅度下降。通过分析气象因子与油橄榄茎流速率的关系,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小时尺度上,太阳总辐射对油橄榄树干茎流速率的影响最大R2=0.655,对开花时期油橄榄树茎流速率的影响气象因子为太阳辐射>风速>空气湿度(负相关)>空气温度。在油橄榄开花时期可根据此模型推导出油橄榄树的潜在茎流量,以此为油橄榄开花时提出合理的节水补灌时间,对后期增加挂果量和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12年7月1日至7月25日,在克拉玛依地区农业开发区对银白杨(Populus alba L.×P.talassica)人工林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对气象、土壤水分等指标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晴天银白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阴天呈多峰型,在测量时期液流速率日平均值为0.6059 L/h;银白杨树干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绝对值顺序为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银白杨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34,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随树干胸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热扩散原理,利用TDP茎流计连续测定6—9月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树液流动速率,分析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落叶松树干液流的最大速率出现在7月,且其南向树干液流值为是其北向液流值的1.08倍;但二者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速率和变化幅度有差异。(2)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昼高夜低"的多峰型变化规律,12:00—17:00时段的液流处于高水平状态,5:00—8:00夜间液流的为0,夜间补水完成。(3)南向树干液流启动时间较北向的早0.5h,日最大液流速率是北向树干的1.16倍。(4)树干液流速率与气温和太阳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因子的影响力排序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10~20cm)土壤温度(0~10cm)风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乡土树种河北杨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和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对陕北吴起县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和周围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等进行连续测定分析。结果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宽幅单峰形,液流密度峰值提前于太阳辐射强度峰值约2.5h,提前于水汽压差(VPD)峰值约4h。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后半夜00:00—06:00,晴天液流密度变化幅度小,雨天变化幅度大;灌水当天干基液流密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峰值大小比灌水前提高66.66%,冠基处峰值比灌水前提高73.62%,灌水处理后实验组连续两日液流密度均值比灌水前减少2.21%,而对照组减少21.89%,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VPD、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 < 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 < 0.01)。降雨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VPD显著正相关(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灌水之后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没有明显增加;河北杨树干储存水的日动态总体表现为上午释放和下午补充,并存在两次较明显的释放-补充周期。结论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液流密度峰值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等气象因子存在时滞,土壤水分的增加可缩短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峰值的时间差,上午储存水的持续释放是导致树干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时滞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确定不同时间尺度树干液流的主要影响因子,对理解液流密度响应环境的驱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宁夏黄土丘陵区的山杏为对象,在生长季同步监测树干液流密度、气象要素、土壤环境等指标,分析时、日和月尺度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日尺度上,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Rs)、饱和水汽压差(VPD)、气温(Ta)、相对湿度(RH)、风速(Wa)、降雨量(Pre)、土壤水分(VSM)、土壤温度(Ts)8个环境因子相关性极显著;时尺度上,树干液流与除Wa外的其他7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月尺度上,树干液流仅与VSM、Ta呈极显著相关。2)从时尺度到日尺度,树干液流对VPD和Ts的响应程度逐渐增强;从日尺度到月尺度,树干液流对Rs、VPD、Ts的响应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扩散式茎流仪以及HOBO小气候仪,研究南疆不同径级、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枣树(jujube)茎流变化规律以及茎流量与不同天气条件下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枣树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2)枣树日累计茎流量、日均茎流速率为7月>6月>8月>5月;枣树茎流速率峰值为7月>8月>6月>5月.(3)随着枣树径级的增大,枣树茎流量峰值、日均茎流量以及日累计茎流量随之增大,但枣树茎流速率峰值、日均茎流速率随之降低.(4)枣树茎流量峰值、日均茎流量以及茎流日累计量均呈现出晴天>阴天>雨天的规律.(5)气象因子与茎流量相关性从强到弱排序如下:晴天,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阴天,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雨天,太阳辐射强度>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9.
采用美国Dynamax公司生产的Flow32包裹式茎流计,于拔节期晴朗天气条件下,通过对8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茎流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研究了8种不同基因型小麦茎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茎流速率日变化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日茎流量最大的品种是豫展2000,最小的品种为陕农150;日变化中,茎流速率受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明显,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茎流速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TDP(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茎流计观测油松树干液流速率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油松树干液流速率连日变化为昼夜单峰曲线变化规律,白天差异显著,夜间差异不大。在油松主要生长月份(5-10月),各月的均值分别为19、26、36、41、21、9 cm.h-1;以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以边材液流速率作为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油松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回归方程极显著,其相关程度: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揭示了干旱缺水区林木的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商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6-10月份,利用热扩散插针法对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同时结合HOB全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的气象因子,分析树干液流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特征在晴天呈单峰型曲线,阴雨天呈双峰或多峰型变化;日均树干液流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波浪状,但整体上有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液流启动时间在6月份为6:30,7-10月份为8:30。②各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和气温的日变化与树干液流相似,其他因子的相似度较低。③在生长季尺度上,太阳辐射和温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风速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空气相对湿度不相关,不同月份影响树干液流的气象因子存在差异。④建立树干液流速率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预测山桃树干液流速率。【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宁南黄土丘陵区林木的生态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山杏蒸腾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杏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杏蒸腾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风速等因子,研究了山杏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山杏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为148.82 g·h-1,第二个峰值为144.75 g·h-1,并存在“午休现象”,白天蒸腾速率较高,夜晚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相对平缓。②山杏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风速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时滞性。③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王力  韩雪  张林森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3):2583-2592
【目的】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通过环境因子估算19年生苹果树耗水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可行性,以期为黄土塬区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苹果发展的科学布局、合理制定果园管理措施、增强其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塬区长武县19年生苹果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扩散式茎流计(TDP)于2014年5-9月对苹果林内8株标准果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并通过数据采集器CR1000(Campbell Scientific,UN)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用位于距样地50 m处的自动气象观测站连续监测获取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19年生苹果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小时尺度下,苹果树干液流速率与水汽压差相关关系最密切,且与太阳辐射、风速和地表温度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树干液流速率曲线呈明显的单峰曲线,逐步回归方程为:v=-11.683+2.3VPD+0.009Rs+0.55Ts+0.880Ws,相关系数为0.779。日尺度下,只有地表温度、水汽压差与苹果树干液流速率显著相关。逐步回归方程为:v=1.637+0.404Ts-3.097VPD,相关系数为0.771。月尺度下,19年生苹果树干液流速率整体表现为8月>7月>6月>9月>5月,进入逐步回归方程的仅有地表温度,逐步回归方程为:v=-3.524+0.509Ts,相关系数为0.981。时间尺度越大,与苹果树干液流速率相关的环境因子越少,但地表温度始终都是其主导因子,且相关系数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大;风速只在小时尺度下与树干液流速率极显著相关。水汽压差在小时尺度下与树干液流速率极显著正相关,在日尺度下与树干液流速率极显著负相关;太阳辐射在3种尺度下与树干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不明确。3种尺度下的逐步回归方程,以月尺度下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通过对少量环境因子的监测便能推算整株植物甚至整个林分的耗水量;在较小时间尺度上,液流速率受较多环境因子影响,且对每个环境因子的分辨率较高。因此,用环境因子估算整株植物或整个林分耗水不能达到很高的精准度,还需采用直接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在2011年生长季监测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树干液流速率,分析了夜间树干液流和补水量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宽峰曲线,且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微弱的夜间液流,一般表现为逐渐减小,特别是在晴天,且晴天的变幅显著大于雨天.除生长季中期雨天夜间液流平均速率显著高于晴天,生长季初期及末期雨天与晴天的差异并不显著.生长季内,夜间树干补水总量为11.03 mm,占总蒸腾量的7.22%;5月份的树干补水量最大(4.19mm),其他月份的树干补水量明显减小,在0.9-1.7mm的范围波动.但不同月份间的补水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生长季末期(9、10月)>初期(5月)>中期(6-8月).相关分析表明,日补水量与各气象因子关系不大,仅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含水率、日间蒸腾量、日蒸腾总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夜间补水的月蒸腾贡献率与月均土壤含水率、月均气温、月均日间蒸腾量、月总蒸腾量等显著相关(P<0.05);而夜间补水的日蒸腾贡献率与日最高气温、日均气温、日间蒸腾量、日均饱和水汽压差、日总蒸腾量、日均太阳辐射强度、日最低气温、日均空气相对湿度、日降水量、土壤含水率等极显著相关(P<0.01),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日补水量蒸腾贡献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正确认识桉树的耗水规律,利用热扩散探针法对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动态特征,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各气象因子与液流的关系。结果表明: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白天变化幅度较大,呈单峰曲线,占全天液流量的85%以上,变化特征与4年生尾巨桉相似,日平均树干液流密度为5.06 m L·h~(-1)·cm-2较4~6年生尾巨桉日平均液流密度大,夜间液流曲线平坦且较弱,夜晚平均树干液流密度为1.79 m L·h~(-1)·cm-2是4年生的3.8倍。不同月份间晴天的树干液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的液流启动时间最早(7:00),达到峰值所需时间最短(4.5 h),且液流峰值最大(18.47 m L·h~(-1)·cm-2),持续时间最长,日液流量也最大;其次是阴天,最后为雨天。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密度与大气温度、风速、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以及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127、0.903、0.909、0.778、-0.626,这与4年生尾巨桉影响因子略有不同;日耗水量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0.489、0.523、0.408、-0.184。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山杏蒸腾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杏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杏蒸腾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风速等因子,研究了山杏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山杏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为148.82 g·h-1,第二个峰值为144.75 g·h-1,并存在“午休现象”,白天蒸腾速率较高,夜晚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相对平缓。②山杏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风速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时滞性。③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17.
柑橘树液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平衡茎流计的原理,以宜昌市柑橘树为原料,通过野外盆栽试验,应用包裹式茎流计和便携式气象仪分别测量了柑橘树茎液流的日变化和同期的气象变化过程,并用Stata软件对树茎液流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柑橘树茎液流速率在晴天多云和阴天的变化均呈现多峰曲线,白天变化比较明显,夜间由于没有辐射且温度低、湿度大,几乎没有液流;(2)柑橘树液流速率与太阳净辐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而与大气相对湿度和瞬时风速呈负相关,其中太阳净辐射和大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大气相对湿度次之,土壤温度和瞬时风速与柑橘植株液流速率的相关性很小,可以忽略;(3)柑橘树蒸腾速率与液流速率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886,表明用包裹式茎流计测定的液流量来估计蒸发蒸腾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枣树茎流速率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裹式茎流计持续测定枣树茎流速率,并结合HOBO小气候仪同步获取太阳辐射强度、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气象数据,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枣树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枣树茎流连续日变化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白天的茎流速率明显大于晚上。茎流速率日变化曲线晴天为典型的宽型单峰曲线,阴雨天为不规则的多峰曲线。2种天气条件下,枣树日累积茎流量变化过程均呈现明显的"S"形曲线,且晴天的日累积茎流量明显高于阴雨天。枣树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2种天气条件下,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相关性最强,与风速相关性最弱,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枣树茎流速率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经过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检验,晴天回归系数为0.901,阴雨天为0.80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准确量化半干旱区森林植被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植被-水-土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选择内蒙古大青山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法监测树干液流,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华北落叶松冠层蒸腾存在明显月、季节变化,冠层蒸腾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冠层月蒸腾量(mm)为8月(55.08)>7月(54.76)>6月(48.76)>5月(43.13)>9月(40.20)>10月(12.36)。华北落叶松林冠层蒸腾与气温、太阳辐射、大气湿度、饱和气压差、风速、土壤水分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回归分析表明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湿度是影响冠层蒸腾的主要气象因子;基于边界线的分析表明,冠层蒸腾随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可用对数增长函数拟合,即随太阳辐射、气温增大,冠层蒸腾先快速后缓慢增大,达到阈值后趋于平稳;冠层蒸腾随大气湿度增加的变化遵循抛物线曲线,阈值为59.41%。次降水量对冠层蒸腾的影响存在差异,降水强度>10 mm的次降水量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层蒸腾。总体来看,气温、太阳辐射、大气湿度和降水是影响华北落叶松冠层蒸腾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针、阔叶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分别以侧柏、油松为针叶树研究对象,以国槐、刺槐阔叶树的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法对其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3种天气条件下,针、阔叶树的日变化曲线只在雨天存在差异,针叶树的高峰点少于阔叶树,其受降雨影响较小;而晴、阴天无明显差异,均在晴天呈单峰型,阴天呈双峰型。(2)基于液流得到耗水量为针叶树阔叶树,各树种在4—10月总耗水量为刺槐(1584.49kg)国槐(957.54kg)侧柏(736.93kg)油松(635.21kg)。(3)环境因子与液流的相关性显示,液流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和水汽压亏缺(VPD)均呈显著(Sig0.01)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Sig0.01)负相关。(4)侧柏的最优回归模型中太阳辐射(Sig=0.0000.01)和VPD(Sig=0.0010.01)较为显著;油松模型中则是温度(Sig=0.0070.01)和太阳辐射(Sig=0.0000.01)较为显著;国槐和刺槐的模型中有3个因子较为显著(Sig0.01),分别是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V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