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农村规范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党的十九大"生态宜居"理念的行动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不明确、收运工作不到位以及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意识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措施,如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及垃圾收运体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的宣传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探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宜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方法,以杭州市的10个行政村为调研对象,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实地检测以及生活垃圾物理组成分析等方式,研究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特征,以验证其源头分类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不同分类收运方式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从经济性、运行状况以及管理与社会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估杭州市农村主要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结果表明: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中主要组分为厨余类、纸类、橡胶塑料类、纺织类、灰土类和玻璃类,分别占垃圾总量的55.9%、9.0%、10.8%、5.7%、4.0%和7.2%;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比例分别为55%、1%和20%,且易腐垃圾适于用堆肥化方式处理;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初期,"二分法"(分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是较理想的源头分类方法;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通过3种模式分类收运,且采用不同的分类收运模式明显影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经济成本和易腐垃圾的有效收运比例,显著影响了基层管理执行人员的管理效能、农村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正确率及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接受度。研究表明,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初期,较适宜的分类收运方法是上门收运农户门前分类垃圾桶中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相似文献   

3.
周晶  毛维青  郑晓云  吴蓉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99-2102
生活垃圾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环境污染源,垃圾分类处理是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衢州市衢江区在农村垃圾治理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村卫生面貌和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本文介绍衢江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阐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一些经验做法;提出推进农村垃圾工作的重要举措:提高村民生活垃圾处理的意识,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拓宽筹集渠道,建立适度付费制度,弥补运行资金不足;垃圾分类的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研和层次分析,对长沙周边农村垃圾产生现状、现有垃圾处理模式的比较和其选择的层次分析进行研究。针对模式选择中的影响因素:政府投入及重视程度、处理效果、处理成本和运行管理难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常见的3种处理模式:分类回收+集中收运、分类回收+就地处理和混合集中收运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安徽省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化管理,本文利用物联网、GPS导航、GIS等技术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信息化,并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实现深埋收集站的满桶报警以及收运车辆行驶路线的智能化规划,并实现对运输车辆以及工作人员的实时监管,从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从收集到运输整个阶段的智能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1-242
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因与危害。选取部分典型地区,重点研究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特性、产生特性及影响因素。从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环保宣教力度,提升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从农户参与角度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提升途径,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影响,基于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187个村的调查数据,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农户参与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影响,并从投入产出角度进一步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产生影响的途径。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均值为0.58,整体处于相对低效水平。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和参与、参与垃圾分类村民间的监督行为等农户直接参与行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付费等间接参与行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直接和间接参与行为通过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投入和产出来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据此,提出当地政府应合理增加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投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建立农户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激励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湘乡市紧牵垃圾治理付费服务制度这个"牛鼻子",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服务工作,通过上门收取垃圾、取缔敞口垃圾池、规范设置钩臂式垃圾箱等措施,实现垃圾"不落地"。一、全域开展入户收运垃圾天刚蒙蒙亮,湘乡市育塅乡石冲村的保洁员谭朝阳就开着垃圾清运车入组到户收运垃圾。"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付费制以来,保洁员每天都会上门收运垃圾,  相似文献   

9.
王双 《新农业》2023,(21):66-67
<正>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包括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将以县城为中心,以辖区内农村为重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动员各方力量,强化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宣传引导、实施成效、工作谋划、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开展调查,阐述了武威市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强宣传、资金保障、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强化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村镇垃圾治理典型案例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地农村围绕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处置开展了众多实践尝试。为及时、深入地了解村镇垃圾的治理现状,本文基于2021年村镇垃圾治理实用技术与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的结果,对比分析了应征案例的指标达成状况,系统梳理了村镇垃圾的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及热处理三类典型案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村镇垃圾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参考。就分类收运而言,“五网协同”、“一户一码”、第三方运营等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对村镇垃圾治理的高效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目标效果缺乏数据支撑、案例覆盖人口数量少及案例可推广性有待验证等问题。资源化处理方面,升级版的阳光房堆肥技术及模式运行成本较低,操作相对简便,可推广性强;虽然厨余(易腐)垃圾机械制肥推广应用较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运行成本高,且部分运行时间较短的工艺无法满足产物腐熟的要求。易腐垃圾昆虫生物转化技术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前景。此外,大部分村镇生活垃圾热处理案例存在运行不稳定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原料控制、热解(焚烧)过程优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德刚 《乡村科技》2023,(6):151-154
在农村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生活垃圾的无序排放成为阻碍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的难题。实施垃圾分类治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基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分析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愿,进一步重视与支持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妥善处理搬迁后的环境问题,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治理体系、提高民众参与度等对策,以期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问题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财政投入力度小、垃圾收运模式不完善、垃圾分类标准不统一、法制体系不健全以及尚未形成垃圾治理协同机制等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协同治理理论的框架,提出了改善农村垃圾治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分类投放参与率低、垃圾分类质量不高、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难以突破的现状,从促进垃圾分类的惩戒制度入手,研究了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促进垃圾分类方面设置的惩戒措施,对比分析我国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立法中强制措施的设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以网络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深刻改变着农户行为方式。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控制内生性方法,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及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探讨影响效应在上网方式和农户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互联网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较高,上网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高达82.9%。户主年龄、成员平均年龄和到县城距离对农户使用互联网有负向影响,户主学历、成员平均学历、家庭收入规模、道路硬化比例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对互联网使用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使用能有效提升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但不同上网方式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手机上网和混合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影响的净效应分别为5.2%和3.1%,而电脑上网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存在组群差异,互联网的使用效应仅适用于老一代农户、非农型农户和男户主农户群体。因此,提出加强农村互联网软硬件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线上宣传活动,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多元化宣传策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7日,农安县前岗乡召开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会议要求,要全面推进垃圾收运和处理、量化生活垃圾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等目标任务,健全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要组建保洁员队伍,负责清理装运本村民小组范围内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公示保洁员姓名、电话、职责范围,接受村民监督;要着力推进辖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否可以成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一种方式,利用2014年全国5个省份典型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使用现状的同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缴费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的实际费用大约为23.21元/(月·人),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收运费的支付意愿约为6.50元/(月·户)。两者之间的差距说明,参照农村居民支付意愿收取垃圾费,难以解决生活垃圾收运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农村居民对垃圾收运服务的支付意愿是存在的,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干部身份和对自身健康程度评价是影响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这种资金筹集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缺口,但仍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资金的引入。  相似文献   

18.
广东新农村建设中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村容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广东农村垃圾处理中面临的问题.结合现有处理状况,提出了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引进市场化机制、因地制宜建立垃圾收运系统、建立长效的垃圾处理运行监管机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是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浙江省安吉县作为"两山理论"重要思想的诞生地,2009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即已达100%,收集率达98%。1.做法和特点(1)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政策保障。安吉县从生态立县和美丽乡村发源地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办法》,制订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地方标准、《中国美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相似文献   

20.
以南通6县(市)农村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结合垃圾的产生特征分析了垃圾的去向及处理方式,提出了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采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效益模型对此模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采用的回收、焚烧、堆肥、填埋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及其对应的垃圾分类方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模式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