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气候因子变化对西方蜜蜂群势发展的影响,采用了Vantage Pro2气象仪记录气候变化,并与测子框每隔5 d测定的幼虫、蛹、成蜂量、食物存储数量相比较的方法,对2014年7,8,9月份西方蜜蜂群势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7月份温度与幼虫(相关系数r=-0.29)、蜜粉存储量(r=-0.17)、工蜂量(r=-0.65)呈负相关,但湿度与群势的增长呈正相关;8月份温度与蛹(r=0.08)、蜜粉存储量(r=0.73,P0.05)呈正相关,与幼虫(r=-0.53)、工蜂量(r=-0.61)呈负相关,湿度则相反(蛹r=-0.06;蜜粉r=-0.74,P0.05;幼虫r=0.51;工蜂量r=0.61);在9月份,温度与蜂群的4个指标呈正相关(幼虫r=0.62;蛹r=0.47,P0.05;蜜粉存储量r=0.7,P0.05;工蜂量r=0.79,P0.01),湿度除幼虫(r=0.15)外均呈负相关(蛹r=-0.21;蜜粉存储量r=-0.24;工蜂量r=-0.06)。气候因子变化呈现在温湿度的改变,蜜蜂群势的变化与温湿度的改变相适应。可认为西方蜜蜂群势的动态变化是一种具有季节性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西方蜜蜂群势因子与气候的周年变化及相关性,采用Vantage Pro 2气象仪记录气候变化,以测子框测定群势、蜜、粉存储量,记录工蜂浆和携螨量,作周年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群势在3月、7月、10月出现峰值,分别为(6.943±0.245)、(7.306±0.162)、(8.076±0.099)脾,工蜂携螨量在3月、8月和11月出现峰值,分别为(14.076±1.116)、(16.950±0.943)、(16.230±1.085)只;工蜂浆在2月分泌量最高,为(93.286±0.030) mg;温度(22.607%)和工蜂浆(21.259%)是构成蜂群影响的主要成分;气候因子对蜂群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温度对群势(r=0.170)和蜂螨(r=0.160)有极显著正相关,湿度与蜂群采粉(r=0.15)有极显著正相关,而工蜂浆的分泌量与温度(r=-0.327)、湿度(r=-0.351)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蜂群自身节律性可以适应气候的变化,这对蜜蜂资源的发掘、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一年四季气候及蜜粉源植物花期的周期性变化,蜂群的管理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蜜蜂的繁殖、生长、生产的特点。蜂群春季管理应围绕着创造蜂群快速增长的条件和克服不利蜜蜂群势增长的因素进行,其他季节流蜜期前的蜂群增长阶段管理可参照春季管理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每天以一定剂量的意大利蜜蜂 (意蜂 )蜂王酒精提取液 ,点滴在有分蜂热的中华蜜蜂 (中蜂 )蜂群的上梁上 ,可明显抑制中蜂群的分蜂 .表现在 :中蜂群春季自然换王时间推迟至秋季 ,王台内小蜂王幼虫被拖弃和台基被完全毁掉 ;秋季蜂王自然交替时间延长 ,且有新、老蜂王同巢产卵和越冬前新王停产推迟现象 .对照群在春季如期营造自然王台和分蜂 ,越冬前蜂王停产早 .蜂群失王后 ,如果立即连续点滴蜂王酒精提取液 ,可抑制工蜂产卵 .无王群出现产卵工蜂后 ,如果用蜂王酒精提取液也能有效解除工蜂的产卵行为  相似文献   

5.
养蜂生产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周期变化,蜜粉源植物的花期和蜂群内部状况也呈周期性变化,蜂群的四季管理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蜜蜂的繁殖、生长、生产的特点。春季管理技术就是处于繁殖期蜂群的管理技术,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a.全面检查开春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对蜂群进行一次快速全面检查,缺乏贮蜜的蜂群要及时补入大蜜脾;无王群要及时介绍贮备蜂王或并入它群;将箱底死蜂、碎蜡渣与霉变物清除干净。b.调整密集群势有利于蜂群保温繁殖和抵御病害,群势调整应掌握全场群势均衡、强弱适度、适当密集、蜂多于脾的原则。c.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在北方,室…  相似文献   

6.
每天以一定剂量的意大利蜜蜂(意蜂)蜂王酒精提取液,点滴在有分蜂热的中华蜜蜂(中蜂)蜂群的上梁上,可明显抑制中蜂群的分蜂。表现在:中蜂群春季自然换王时间推迟至秋季,王台内小蜂王幼虫被拖弃和台基被完全毁掉;秋季蜂王自然交替时间延长,且有新、在王同巢产卵和越冬前新王停产推迟现象。对照群在春季如期营造自然王台和分蜂,越冬前蜂王停产早。蜂群失正后,如果立即连续点滴蜂王酒精提取液,要抑制工蜂产卵。无王群出现产  相似文献   

7.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蜜蜂生长繁殖的黄金季节,此期蜂群的发展快慢直接决定养蜂者全年能否获得蜂蜜和王浆的高产。因此,要特别抓好早春的管理,保护工蜂,促王产卵,培养强群,恢复群势,促进春繁,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保温 早春气候多变,低温阴雨,不利幼虫生长,应继续保温,保持巢内中心温度在34℃~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浙江省淳安县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 CSBV)和蜂房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全年流行情况,于2019年1月—12月采集淳安县5个饲养点的中蜂工蜂,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监测这2种病原在蜂群内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CSBV蜂群感染率在春季3月最高,为84%,到夏季7月降到最低,又从秋季开始升高,一直延续到冬季;蜂房球菌感染率从春季开始升高,到夏季开始下降,又从秋季开始升高,在10月和11月达到全年最高水平,为72%,冬季略有下降;在一年当中,蜂群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具有共同存在的现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发现,秋季蜂房球菌存在的蜂群内CSBV载量显著高于单一检出CSBV的蜂群(P0.05)。总之,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淳安县中蜂2种主要病原在蜂群中的全年流行动态情况,可为该地区中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危害中华蜜蜂养殖最为严重的病毒病,中蜂一旦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很难治愈。为研究营养饲喂对中囊病的防治效果,在春繁期定期对已检测患中囊病的蜂群补充饲喂花粉和橡胶蜂蜜,利用RT PCR技术检测饲喂后蜂群中成年工蜂、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感染CSBV情况。结果显示,补饲花粉和橡胶蜂蜜后,感染CSBV蜂群中成年工蜂、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均携带CSBV,染病率分别为917%、500%和1000%,但蜂群“烂子”明显减轻,患病蜂群由显性感染转为隐性感染。表明春繁期补充饲喂花粉和橡胶蜂蜜对中囊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能提高蜂群的抗病力,但不能根除CSBV。  相似文献   

10.
"一年之计在于春",养蜂者要想全年获得蜂蜜和王浆的高产,抓好春季蜂群饲养管理是关键。蜂群的春季饲养管理,一般在立春节气过后开始,其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工蜂、促王产卵、培养强群、恢复群势,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能稳定高效表达中华蜜蜂气味受体AcerOr2的重组表达载体,并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将目的基因AcerOr2和昆虫表达载体pIB/V5-His用BamHⅠ和EcoRⅠ做双酶切,通过T4 DNA连接酶构建成含目的基因AcerOr2的表达载体pIB/V5-His-AcerOr2。将重组DNA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至Sf9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AcerOr2蛋白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IB/V5-His-AcerOr2并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Western blot结果证明,重组表达载体能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6 ku左右;免疫荧光显示,重组表达载体在Sf9细胞膜上表达,与预测结果一致。说明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IB/V5-His-AcerOr2能在Sf9细胞中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中华蜜蜂气味受体AcerOr2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small RNA-seq(s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肠道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进行全转录组鉴定和分析,旨在丰富中蜂的miRNA信息,并为深入研究miRNA调控中蜂幼虫肠道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  相似文献   

13.
中华蜜蜂NPC2基因家族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莉  张楠  江虎强  吴帆  李红亮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2):2461-2471
【背景】 作为我国本土重要的资源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对我国初冬季低温开花植物的传粉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其传粉习性与嗅觉系统密切相关。前期对中蜂采集蜂高、低温处理后的触角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昆虫嗅觉相关的尼曼匹克C2型蛋白(Niemann-Pick type C2 protein,NPC2)基因家族在低温时表达量上升。【目的】 以中蜂NPC2家族基因为研究对象,克隆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表达谱以及高、低温处理下表达量的差异,为深入研究中蜂NPC2基因家族在中蜂低温适应的嗅觉感受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蜂高、低温转录组测序结果,利用RT-PCR克隆获得中蜂NPC2基因ORF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三维结构预测,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蜂NPC2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组织的时空表达谱,以及高、低温时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获得4个中蜂NPC2基因——AcNPC2aAcNPC2bAcNPC2cAcNPC2d的ORF全长,分别为447、480、459和465 bp,编码148、159、152和15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6.12—18.53 kD,等电点分别为7.98、7.57、6.56和6.34。进化树分析显示AcNPC2与意大利蜜蜂的NPC2同源序列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膜翅目昆虫NPC2也有一定相似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NPC2a在新出房蜂的腹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哺育蜂的腹部以及幼虫期;AcNPC2b在新出房蜂的胸部表达最高,在采集蜂的头部、胸部和后足也有表达;AcNPC2c在哺育蜂和采集蜂的触角中呈高丰度表达;AcNPC2d在采集蜂的头部表达量最高。经低温处理后,4个AcNPC2基因在采集蜂触角中的表达量均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AcNPC2具有NPC2蛋白的保守结构,其基因家族成员在中蜂的时空表达谱中呈现多样性,其中AcNPC2c在触角中呈高丰度表达,表明其与中蜂嗅觉感受功能关系密切。AcNPC2基因家族在低温时采集蜂触角中表达量均有所上升,表明该基因家族有可能参与中蜂的低温适应性,或与初冬季访花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制约中国中蜂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本研究在建立中蜂囊状幼虫病RT-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淳安县的中蜂进行中囊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中囊病病毒特异性和重复性好,且灵敏度高,检测限为37 fg·mL-1。用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检测淳安县17个乡镇共34个中蜂饲养点的307群工蜂样品,有13个乡镇中囊病病毒呈阳性,其中有6个乡镇阳性检出率超过50%。在中蜂饲养密集和有意蜂混养的地方,中囊病病毒阳性率较高。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淳安县中囊病的流行情况,为该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18个微卫星标记对武夷山中华蜜蜂群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同时测定个体的前翅长、前翅宽、前翅面积、肘脉指数、吻长和第3、4背板总长等形态特征,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微卫星DNA标记与形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位点A088对前翅宽、前翅面积有显著影响;位点Ag005 a对第3、4背板总长有显著影响;AP043、AT101对前翅长有显著影响;AP297对吻长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状况,基于浙江省10个地级市的448群东方蜜蜂样本,利用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进行遗传变异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4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665 7,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61,表明浙江省东方蜜蜂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度、较低的核苷酸多样度。中性检验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显示,浙江省东方蜜蜂可能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杭州、宁波与周边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与东方蜜蜂在当地的长期生存适应,以及一定的地理隔离有关。研究还新发现一个与国内其他地区东方蜜蜂差异较大的特殊单倍型。  相似文献   

17.
中华蜜蜂群体内温度、湿度及CO2浓度的变化及调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可以测量肯时温度、相对湿度及CO2浓度值的电子显示仪,对中华蜜蜂(Apiscerana cerana Fab.)群体内温度、湿度及CO2浓度这3种生态因素进行测量,在施加人为干扰条件下,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恢复过程。以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uqusticaL.)作对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维持群体内温度及CO2浓度稳定性不及意大利蜜蜂,子脾间及箱内空间的相对湿度(RH)高于意大  相似文献   

18.
室内人工培育中华蜜蜂幼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饲粮配方、饲养模式和培养板对中蜂幼虫发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幼虫饲粮LD1和LD3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LD2;比较不同移虫模式下幼虫发育成功率:日转移法为61.1%,不转移法为70.8%;其中,在不转移饲喂模式下,使用新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69.8%)显著高于重复利用的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39.6%)(P〈0.01)。表明室内以LD1或LD3饲喂,采用"不转移法"模式,并使用新培养板,更利于中蜂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杨甫  王凤鹤  徐希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11-10713
[目的]综合评价明亮熊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3蜂种对温室草莓的授粉效率,更有效地利用蜜蜂为大棚草莓授粉。[方法]采用2m×2m样方观测3种授粉蜂的行为,测定其出巢温度、日活动时间、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花粉移出率、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及授粉效果等,并对3种授粉蜂的授粉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整个花期3种蜂均十分活跃,明亮熊蜂较快适应环境,意大利蜜蜂阴天不访花;活动起点温度明亮熊蜂和中华蜜蜂的低于意大利蜜蜂;日活动时间明亮熊蜂和中华蜜蜂较长;花粉移出率明亮熊蜂比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高,但访花频率中华蜜蜂比意大利蜜蜂和明亮熊蜂的高;3种蜂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没有显著区别;明亮熊蜂与中华蜜蜂授粉后的草莓平均单产、平均畸形果率差异不显著,而与意大利蜜蜂的差异极显著;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成本基本相同,显著比明亮熊蜂成本低。[结论]中华蜜蜂为冬季及早春温度较低状态下大棚草莓授粉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中蜂生产巢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介绍巢蜜概念及其历史的基础上,对中蜂生产巢蜜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我国推广的中蜂生产巢蜜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