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抛栽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世宏 《杂交水稻》1999,14(4):23-25
1995~1998年对水稻抛栽的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抛栽的适宜叶龄为3.5~4.5叶,抛栽密度早稻为30.0万~36.0万蔸/hm2、晚稻为33.0万~37.5万蔸/hm2,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早晚稻均以7∶3为宜,抛栽稻的立苗期为3~5d,大田抛栽水层深度以1.0~1.5cm为好。  相似文献   

2.
一、龙井茶的采摘 龙井茶采摘精细,级别不同,采摘标准也不同。从春茶开始,由茶芽萌发到新梢形成的不同时期,对鲜叶有不同的称呼。一般来说,高档茶(特一、特二、特三)应于清明前采摘,只采龙牙(单芽)和雀舌(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长度1.5-2.0cm);中档茶(1级、2级、3级茶)于谷雨前采摘,采下的鲜叶称旗枪(一芽一叶半开展)和糙旗枪(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长度2.3-2.7cm);低档茶(4级茶以下)于谷雨后采摘,采下的鲜叶称象大(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长度2.8一3.5cm)。现…  相似文献   

3.
立枯一次光是吉林福源化肥农药有限公司开发的苗床杀菌剂,它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秧苗立枯病及青枯病,提高秧苗的抗逆性,促进壮苗。但其在水稻种子发芽阶段拌种是否安全是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试验用立枯一次光拌不同芽长种子,以明确立枯一次光芽期拌种对水稻的安全性,为芽期拌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药剂:立枯一次光38%可湿性粉剂(吉林福源化肥农药有限公司提供)。水稻品种:东农416(东北农业大学提供)。1.2试验方法水稻种子浸种4d,在26℃时催芽,1~4d分别在露白、芽长0.5cm…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配方施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亚莲  罗淑华 《茶叶科学》1997,17(2):161-170
对湖南省36个县(市)67个茶场的136份茶园土样进行了肥力水平测定。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适宜,钾素较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0~20cm土层为(2.4±0.09)%,20~40cm土层(1.60±0.06)%。85%的土样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超过1.5%,38%的土样超过2.5%;49%的土样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超过1.5%。全氮含量0~20cm土层为(0.133±0.004)%,20~40cm土层为(0.100±0.003)%。碱解氮含量大于100mg/kg土的土样占76%,20~40cm占45%。全磷含量低于0.1%的0~20cm土层达53%,20~40cm土层达62%。速效磷含量低于10mg/kg土的频率,两土层各为46%和65%,显示低磷土壤较多。代换性镁含量较低,茶园严重缺镁。依据调查结果,建立了茶园土壤主要养分与茶叶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据此提出了茶园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产量在2250kg/hm2干茶的茶园土壤0~40cm土层全磷(P2O5)含量>0.12%,碱解氮含量>149mg/kg土,速效磷含量>32mg/kg土,速效钾含量>110mg/kg土。通过试验,确定了4种主要土类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A1,A2等五个红麻品种为材料,测试麻茎,骨的密度(比重),茎节间长,单位长度麻骨重,麻株重心,皮骨比值,叶柄与茎夹角,髓腔径和根重与麻株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A1的麻骨密度0.1518g/cm^3最大,其次A3为0.1473g/cm^3,分别比A5高21.71%,19.34%,茎和骨密度与品种倒伏显著正相关(r=0.931,0.900)。A2茎节间距平均4.561厘米最短;叶夹角小,平均比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六种培养基系统对马铃薯东农303,Favorita和极早三个品种来源的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外植体大小及最佳培养基系统。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外植体大小为叶片0.5cm2、茎0.5cm、块茎0.25cm2×0.3cm,适合于茎、块茎及叶的有效培养基系统分别为:①MS+3mg·L-1BA+0.01mg·L-1NAA(ph5.6)4周MS+0.3mg·L-1GA3(oH5.6);②MS+1.75mg·L-1ZT+0.87mg·L-1IAA(pH5.8);③MS+2.25mg·L-1BA+0.186mg·L-1NAA(pH5.8)2周MS+5mg·L-1GA3+2.25mg·L-1BA(ph5.8)。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A1、A2等五个红麻品种为材料,测试麻茎、骨的密度(比重),茎节间长,单位长度麻骨重,麻株重心,皮骨比值,叶柄与茎夹角,髓腔径和根重与麻株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A1的麻骨密度0.1518g/cm3最大,其次A3为0.1473g/cm3,分别比A5高21.71%、19.34%,茎和骨密度与品种倒伏显著正相关(r=0.931**、0.900**)。A2茎节间距平均4.561厘米最短;叶夹角小,平均比A5短1.876厘米,小10.39度,根总重比A5高34.35%。A5皮骨比值(0.773)最大。茎节长、叶夹角、皮骨比值与麻株倒伏呈正相关(r=0.943**、0.980**、0.840*)。根重与麻株倒伏是显著负相关。髓腔径品种间差异较大,腔茎比与麻株倒伏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学、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侧面对海南岛19个县市的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芋疫霉种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孢襄形态差异显著,长宽比1.36~2.6,大小从(17.5-)39.5(-82.5)×(10.0-)23.3(-35.0)μm到(40.0-)56.0(-92.5)×(22.5-)30.5(-40.0)μm。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25~30℃,最适温度下各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从0.562cm/d到0.829cm/d。两种交配型(A1:A2)比例接近于1。各菌株对芋头材料的致病力有明显不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也显著不同,EC50值0.077 μg/mL~0.448μg/mL。生物学、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性状的分布似乎与地理位置有关。多元聚类将19个菌株分成6类。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 ̄1992年,运用对比法,在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整种,覆膜切种,覆膜育芽移栽均比露地栽培地温提高1.8 ̄3.9℃,土壤含水量增加1.3 ̄2.6%,土壤容重降低0.05 ̄0.12g/cm^2,近地茎增粗0.1 ̄0.21cm,叶片数增多1.2 ̄1.5片,增产22.2 ̄25.1%,净收入增加1732.5 ̄2362.5元/ha。  相似文献   

10.
以5种保水剂为材料配制的胶状悬浮液,在土壤含水量不足13.6%的情况下应用,保证了一播全苗,且5~0cm土壤含水量提高4.5%~18.1%。芝麻各个生育期均比对照提前,叶面积系数增加0.54%~1.99%,单株侧报数增加7条,根长增加11.2cm,24小时根伤流量增加34.5%~40.2%.对苗期立枯病防效达96%,对枯萎病、茎点枯病、病毒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三年平均增产64.5%。  相似文献   

11.
徐虹 《中国稻米》2001,7(5):21-21
1.吉粳78号 由吉林吉农水稻高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中晚熟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38天,株高95~100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穗均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25.5g。中抗苗瘟和叶瘟,感穗瘟。1998~2000三年区试平均单产590.2 kg/667m2,比对照农大 3号增产 4.9%;1999~2000年两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544.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0%。适宜无霜期140天左右的中晚熟稻区种植。 2.组培28 由吉林吉农水稻高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育成。全生育期135天,…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对低群体冬小麦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睿  刘党校 《麦类作物》1998,18(1):55-57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于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了湖南省(分布在17县)的传统名优茶产地(下称名优茶区)92个土壤样本的物理性状。结果表明,名优茶区土壤有比较深厚疏松的表土层。表土层厚度25cm以上,容量1.0 ̄1.2g/cm^3、团粒结构,大于0.5mm的团粒含量55%以上。孔隙度大于50%,整个剖面无障碍性层次,有效土层70cm;质地多为重壤土。土壤物理性粘粒与物理性砂粒含量大致相当,粉粒、砂粒之比为1.0:1.5:1.5,且大于0  相似文献   

14.
应用 B N- 1、 B N- 2生长 调节剂对 冬小麦播 前浸种 和孕穗 期叶面 喷施,有 显著的 促根 (05~21 条/株 )、促叶(173~6 cm 2 /倒三叶)、扩源(09~48 g/株)、增粒(04~22 粒/穗)和增重 (05~12 m g/粒)作用,增产 50~573 kg/h m 2 ,以 B N- 1效果最佳,适宜的浸种和叶面喷施浓度均为 8 m g/kg。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卫星标记评估我国水稻主栽品种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较准确地评估我国水稻主栽品种的一致性,挑选5个微卫星标记,对41个有2~7个来源的水稻品种进行了微卫星标记检测。结果表明,18个(43.90%)品种存在同一品种名称不同来源间的差异。进一步选择11个代表性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作较大样本分析(50个单株),它们在5个微卫星标记上的不一致率为0.0%~10.0%,平均为1.67%,每个微卫星标记的异质率变化幅度为0.36%~5.45%。11个品种中有6个(54.55%)在所有位点上完全一致,不一致率通常都不超过5% 。因此,在构建水稻品种微卫星数据库时,必须慎重选择取样来源。当鉴别特定材料时,则应相应增加标记数。  相似文献   

16.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增加11.5%~30.4%,各器官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穗数增加52.5万/hm2,穗粒数增加4.6粒,每公顷净增产1306.5kg,增产幅度22.6%。  相似文献   

17.
《中国稻米》2001,7(1):20-20
(1)龙稻1号粳稻 ,系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育成。1997~1998年区试平均单产8107.0kg/hm2,较对照东农415平均增产9.5% ;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242.0kg/hm2 ,较对照品种东农415平均增产10.26%。生育日数133天 ,需活动积温2450~2500℃。株高92cm ,穗长17cm ,每穗85粒 ,千粒重28g。分蘖性强 ,抗倒伏中 ,耐冷性中 ,耐盐碱中下。1998年人工接种苗瘟8级、叶瘟5级、穗颈瘟9级 ,自然感病苗瘟6级、叶瘟5级、穗颈瘟5级。米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分蘖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表明:(1)超级稻秧苗素质好,秧苗壮,假茎宽达0.6cm,比对照满仓515高25%,发根力强比对照高1.05倍,最长极比对照长46.9%,地上部干重平均为0.71g/株,明显高于对照。(2)少蘖大穗,成穗率高,8个外超级稻穗数在4~9之间,成穗率高达85%,比对照高18.5%经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低节位分蘖芽1/0~3/0基本处于败育,而5/0,6/0,7/0的腋芽原基正常分化,且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水平对甜菜地和休闲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甜菜种植地和休闲地土壤中好气性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并对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氮肥能增加土壤中好气性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并显著增加30~60cm土层中亚硝酸细菌数量,对5~10cm、10~30cm和30~60cm土层中的硝酸细菌表现出促进作用。各施氮水平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达1×10 ̄8个/g干土以上。其中细菌为主要类群,约占90%以上,其次为放线菌和真菌。在甜菜定苗前和收获期,5~30cm土层中微生物总数顺序为施用N_(120)>N_(180)>N_0,与甜菜的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8).  相似文献   

20.
一、品种简介1.龙粳9号生育日数 (插秧栽培 )135~140天 ,活动积温2500~2600℃。株高85~90cm ,剑叶挺直 ,茎秆粗壮 ,有弹性。抗霜冻 ,分蘖中等 ,株型理想 ,活秆成熟。谷粒细长 ,长宽比为2∶1 ,每穗粒数100~120粒 ,着粒较稀 ,千粒重24~26g。抗稻瘟病 ,1996~1998年经人工接种鉴定 ,叶瘟5.0级 ,穗颈瘟7.0级 ;自然感病鉴定 ,叶瘟3.7级 ,穗颈瘟5.0级 ,其苗瘟、叶瘟、穗颈瘟总平均5.56级 ,属中抗类型。适应性较强 ,产量一般在7500~8500kg/hm2,高的可达9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