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选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目前适合我县种植的水稻品种有优质杂交粳稻9优418、泗优9022、3优18等,一般杂交水稻有Ⅱ优838、岗优725、D优725、岗优22等,常规优质粳稻有豫粳6号、徐稻3号、豫粳7号、两优122、两优108、两优106等。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育秧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育  相似文献   

2.
信阳市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阳水稻年种植面积30万hm^2以上,占信阳粮食播种面积的50%,总产25亿kg,占信阳粮食总产的70%,在全省水稻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阳稻区在生态上既属于“华南、华中巾籼型”,又属于“华北、华中中粳型”,是典型籼粳交叉地带。既是河南中籼稻的集中产区,又有发展中粳稻的有利条件,中籼稻的单产和品质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生产成本在全国属于中低水平,加之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稻米生产有助于提高信阳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近年来,信阳优质米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选育出豫籼3号、香宝3号、青二籼、特糯2072、特优2035、两优培粳、信杂粳1号等优质稻品种,引进了两优培九、丰优香占、D优68、D优527等优质稻品种在全市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嵊州市等同生态类型地区作单季稻种植的籼粳(偏籼)杂交水稻品种,特收集华中优1号、浙粳优17113、荃优610等14个单季籼粳(偏籼)杂交水稻在嵊州市开展综合性状比较试验。以甬优1540为对照,考查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米饭食味等性状。结果表明,甬优15、嘉丰优2号、甬优1540、浙杭优K202、浙科优1号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理想、产量突出、米饭食味口感等较好,综合性状表现优秀,适宜在嵊州市等同生态类型地区作单季水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练进 《农业科技通讯》2022,(7):96-99+160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为今后推广种植提供科学数据,以12个水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香优816、六香优215、六香优217、粳香优9号、四香优1号5个水稻新品种综合表现很好,适宜在本地进行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快水稻品种的更新,在曲霞镇镇西村开展了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2、宁粳7号、武运粳30号、盐粳13号这4个高产品种可作为2018年水稻高产示范推广品种,南粳9108、扬农稻1号可作为2018年水稻优质米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王春林  王文相  陈雨  杨雪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7-13887,13960
2012 ~2013年对安徽省256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明确了近年来新品种(组合)抗性的基本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安徽省区试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一般,杂交籼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较差,中粳稻、单季晚粳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对较好.抗性较好的品种有两优807、两优160、两优560、两优831、扬育粳2号、丰糯1246、皖垦糯1号、明粳1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7.
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在利用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水稻优质育种及生产直接利用中取得的成就。利用日本的水稻品种富士光育成了"龙盾101"、"垦稻10号"、"北稻2号"、"北稻3号"、"东农422"、"系选1号、垦稻12"、"龙粳19"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新品种。利用国外其他稻种资源育成优质水稻主栽品种有"合江19"、"合江23"、"龙粳8号"、"龙粳12"、"龙粳14"、"绥粳3号"等。生产上直接利用推广认定新品种有"空育131"、"莎莎尼"、"上育397"、"上育418"、"藤系138"等品种。  相似文献   

8.
水稻优新品种田间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优新品种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7个品种中,全生育期157~168 d,而宁粳28号(花99115)、宁粳43号(294)品种、2000F45(节3)等品种产量最高,可作为水稻插秧栽培的主要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泰兴市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 0 1 5年进行了不同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 3号"、"南粳5 2"、"武运粳2 4号"、"扬育粳2号"、"武运粳3 0号"可作为泰兴市水稻生产上的适用品种,其它品种表现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0.
安礼 《安徽农学通报》2013,(16):36-37,86
为加快水稻钵苗摆栽技术的推广,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栽进程,组织开展了水稻钵苗摆栽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中籼杂交组合新两优6号、两优996和丰优512和中粳稻品种泗稻11号、盐稻866、宁粳2号等供沿淮麦茬稻区钵苗摆栽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农家顾问》2009,(2):8-8
今年.农业部遴选了100个主导品种和60项主推技术,其中,主导品种包括:●水稻17个,分别是天优998、博优998、陆两优996、中早22、金优207、赣鑫688、丰两优一号、中浙优1号、Ⅱ优航2号、Q优6号、内香2550、宁粳I号、辽星1号、吉粳88、龙粳14、垦稻12、湘晚籼13号。●小麦15个,  相似文献   

12.
"常优粳6号"是由常熟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杂交晚粳稻,具有品相好、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等特点。为满足江阴市顾山镇种植户对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需求,特进行了"常优粳6号"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常优粳6号"相比"常优粳5号",产量表现更突出、抗倒性好、口感好,推广种植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一、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选用抗逆强、综合性状好的通过省、市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滇粳优系列、会粳系列水稻新品种(系),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海拔1900m以下选用滇粳优系列、楚粳系列,海拔1900m以上选用会粳3号、会粳4号、会粳7号、会粳8号,并定期更换。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用8个粳稻品种进行安全性种植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水平、生育特性及在江苏省亭湖地区的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充实主推品种目录库。试验结果表明:淮稻5号后期灌浆快,稳产性好,可继续推广;南粳9108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好,米质优,深受加工企业青睐,可作为主导品种推广;武运粳27号可作搭配品种迟播种植。扬育粳3号、盐粳15号两个品种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中籼(粳)稻新品种,2008年凤台县开展了21个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1号、两优827、华安501(1)等品种可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凤台县属一麦一稻主产区,为加速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提升稻米品质,加速推进沿淮地区优质中粳稻生产,2007年我们在县科技示范场进行了中粳稻品种展示试验,筛选出淮稻9号、华粳6号、皖稻90、镇稻99优系、连嘉粳4号、纯王优粳2号等6个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供生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盱眙县龙虾共生模式下推广的水稻新品种,特选择了9个品种,对其在盱眙县种植的生育进程、抗倒伏能力及抗病能力、产量结构及产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稻9号、优香粳1718、武香粳113、南粳5718等品种较对照品种比较综合优势明显。建议盱眙县龙虾香米订单种植品种可选择优香粳1718、武香粳113,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可选择南粳5718、徐稻9号,但是要加强稻瘟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业科学》2020,(2):52-54
为引进和筛选出适宜余杭地区气候、生态条件的水稻新品种,研究了引进的12个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米饭口感情况。结果显示,高产高食味品种嘉67、浙粳优1578宜在余杭区作为主要品种推广;高产中食味品种嘉禾236,中产高食味品种甜粳1号、南粳46可在余杭区作为优质米品种推广,低产高食味品种丙709、南粳5055可在局部地区作为优质米选择;甬粳695、申优26、中嘉8号不宜在余杭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和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和特性,筛选出适宜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水稻新品种,2022年,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以南粳5718、金香玉1号、南粳9108、扬香玉1号等1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各品种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抗逆性等方面。结果表明,镇稻4709、扬香玉1号、金香玉1号、南粳9108、南粳9068、南粳5718等6个品种产量分别为763.6 kg/亩、731.6 kg/亩、725.4 kg/亩、713.8 kg/亩、710.3 kg/亩、702.1 kg/亩,在2022年前期高温干旱叠加、后期低温的历史罕见天气影响下,产量潜力较高、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水稻育种栽培站,以楚粳26号为母本,96Y-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品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0722,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楚粳28号抗性好、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是目前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推广速度最快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