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2008年在珠江八个入海口进行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数据,探讨了珠江八个入海口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等指标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优势种的季节数量变动及对浮游桡足类总数量的影响,并将本研究水域与珠江口外海水控制区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周年共鉴定38种浮游桡足类,隶属3目10科23属。其中春季25种,夏季28种,秋季23种,冬季21种。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四季平均丰度的变化趋势为春季(79.06 ind./L)>夏季(56.11 ind./L)>秋季(17.52 ind./L)>冬季(14.62 ind./L)。珠江口夏季浮游桡足类出现的种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四季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高锰酸盐指数对浮游桡足类分布的影响极为显著,夏、秋季对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分别为溶解氧和硅酸盐。  相似文献   

2.
于2011年1-12月对汤浦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现存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汤浦水库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52种,其中枝角类27种,桡足类25种;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春季最多,其次是夏秋季,冬季最少;枝角类年均密度为7.93个/L,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20.60个/L,桡足类年均密度为13.51个/L,最高值出现在11月,为36.13个/L;水平分布上,枝角类和桡足类年均密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双江溪,分别为12.55个/L和21.70个/L,库中心最低,分别为4.51个/L和6.67个/L;浮游甲壳动物Margalef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与种类变化规律类似,最大值出现在5月的春季(5.32),最小值出现在2月的冬季(1.76);多样性指数的水平分布范围为3.97~4.96,均值为4.53,以取水口最高(4.96),王化溪最低(3.97)。根据浮游甲壳动物Margalef多样性指数及前人研究成果判定汤浦水库应属于β中污-寡污型水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湖北省三道河水库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现存量的时空变化。三道河水库6个采样点(Ⅰ~Ⅵ)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8科、13属、21种,其中枝角类5科、9属、14种,优势种为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透明溞(Daphnia hyalin);桡足类3科、4属、7种,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Microcyclops leuckarti)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密度为92.6个/L,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36.9个/L和55.7个/L;平均生物量为1.126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0.737mg/L和0.389mg/L。浮游甲壳动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密度和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水平分布差异明显,采样点的密度和生物量由高到低为Ⅱ>Ⅵ>Ⅲ>Ⅰ>Ⅳ>Ⅴ。  相似文献   

4.
从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分季节在3个采样点对沙颍河阜阳段的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沙颍河阜阳段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20种,其中枝角类11种,桡足类9种;枝角类中各季节均为优势种的有蚤状溞(Daphnia pulex)和大型溞(D.magna);桡足类中各季节均为优势种的有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在春季(4月)最高,冬季(1月)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30~2.13,初步评价表明沙颍河阜阳段水质处于轻度-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海洋桡足类与渔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云 《海洋渔业》1983,5(3):108-109
浮游桡足类是小型低等甲壳动物,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它在饵料浮游生物中占着重要的位置。这类浮游甲壳动物除少数肉食者(如Euchaeta,Candacia等)外,大多以浮游硅藻为食,故属于草食者,在食物链中是属于第二营养级或称第一消费者。它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动物(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和一切幼鱼)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7月和10月,在乌江下游彭水水库库区、坝下江段和库尾以上江段设16个采样断面对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29属、49种;其中,枝角类13属、21种,桡足类16属、28种;枝角类年均密度1.89个/L,生物量37.70μg/L,桡足类年平均密度0.78个/L,生物量5.49μg/L。浮游甲...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对尤溪街面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8科13属16种,其中枝角类5科7属8种,桡足类3科6属8种。枝角类优势种为突额湖仙达蟤和长肢秀体蟤,桡足类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43.58ind/L,平均生物量为477.43μg/L。浮游甲壳动物种数由蓄水前的8种增加到16种,广布中剑水蚤和透明温剑水蚤在蓄水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对尤溪街面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8科13属16种,其中枝角类5科7属8种,桡足类3科6属8种。枝角类优势种为突额湖仙达溞和长肢秀体溞,桡足类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43.58ind/L,平均生物量为477.43μg/L。浮游甲壳动物种数由蓄水前的8种增加到16种,广布中剑水蚤和透明温剑水蚤在蓄水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东海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徐兆礼 《水产学报》2003,27(3):258-264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桡足类生态特征,分数量、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三部分从不同侧面作了探讨,本文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55.5%,占饵料浮游动物总丰度的64.8%;秋季丰度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平面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分布,一般东海近海高于外海和台湾海峡海域;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其中,大陆沿岸水和东海外海水交汇区丰度值较其它混合区高。本次调查东海北部(29°~32°N、125°E以西)水域桡足类丰度约为20年前同期的1/3;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的平面分布往往取决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teconcina)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subcrassus)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彭水水库蓄水初期乌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7月和10月,在乌江下游彭水水库库区、坝下江段和库尾以上江段设16个采样断面对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29属、49种;其中,枝角类13属、21种,桡足类16属、28种;枝角类年均密度1.89个/L,生物量37.70μg/L,桡足类年平均密度0.78个/L,生物量5.49μg/L。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数以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水平分布呈现库区种类数相对较多,库尾及以上江段种类数相对较少,坝下江段受水库下泄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农田生态拦截沟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5-10月,对安徽省巢湖市炯炀镇西宋村示范基地农田生态拦截沟中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浮游甲壳动物21属、27种,其中枝角类11属、13种,桡足类10属、14种.结果显示,生态拦截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浮游甲壳动物的优势种类也由拦截前的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中华窄腹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转变为拦截后的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 cornuta)、隆线溞(Daphniacarinata)和台湾温剑水蚤,生物量由拦截前的44.90 μg/L上升到拦截后的912.50 μg/L;此外,浮游甲壳动物平均体长与水体中总溶解磷对数(lgTSP)和氮磷比(TN/TP)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而浮游甲壳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在水生植物生物量最高的生态拦截沟中段最高.研究表明,农田生态拦截沟中的水生植被具有拦截农业氮磷营养盐面源污染和庇护浮游甲壳动物的能力.浮游甲壳动物可以通过吸收和储藏水体中的磷造成水体中生物有效利用磷含量的下降和氮磷比的上升,进而影响藻类生物量并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4月至2006年12月对白洋淀浮游甲壳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白洋淀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浮游甲壳动物34种,隶属于9科19属,其中枝角类(Cladocera)19种,桡足类(Copepoda)16种。物种多样性季节性明显:枝角类优势种在春、夏和秋冬季依次为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而桡足类优势种在冬春季为英勇剑水蚤(Cyclopidae strenuus),在夏秋季为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inae macruroides)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sihokurnsis)。物种多样性春秋季较高,夏季和冬季较低。浮游甲壳类个体密度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判定白洋淀的水质为中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三道河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北省三道河水库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现存量的时空变化。三道河水库6个采样点(Ⅰ ~Ⅵ)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8科、13属、21种,其中枝角类5科、9属、14种,优势种为简弧象鼻蟤(Bosminacoregoni)、短尾秀体蟤(Diaphanosomabrachyurum)和透明蟤(Daphniahyalin);桡足类3科、4属、7种,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Microcyclopsleuckarti)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dorrii)。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密度为92.6个/L,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36.9个/L和55.7个/L;平均生物量为1.126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0.737mg/L和0.389mg/L。浮游甲壳动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密度和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水平分布差异明显,采样点的密度和生物量由高到低为Ⅱ >Ⅵ >Ⅲ >Ⅰ >Ⅳ >Ⅴ。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氮(NO~-_2-N)浓度,同时明显减少了上下水层的溶解氧差异,对打破水体上下分层具有明显效果;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逐渐由枝角类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向桡足类的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和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转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生态修复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综合结果来看,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能显著降低湖泊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打破水体上下分层状态,同时使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明显降低,使其物种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余姚市主要内河(余姚江、临周江、长泠江和湖塘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受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于2018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进行4次调查,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39属67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32种,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秋季最低,春、夏、冬季稍高且季节波动变化不大,但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上,春季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长泠江与其他江差异显著。优势种季节更替较为明显,仅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四季共有优势种。溶解氧、水温和浮游植物密度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海洋桡足类与渔业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浮游桡足类是小型低等甲壳动物,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它在饵料浮游生物中占着重要的位置。这类浮游甲壳动物除少数肉食者(如 Euchaeta,Candacia 等)外,大多以浮游硅藻为食,故属于草食者,在食物链中是属于第二营养级或称第一消费者。它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动物(特别是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南、北支水域的浮游甲壳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强 《淡水渔业》1993,23(1):33-35
经长江口南支与北支水域四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种类77种。其中,枝角类17属34种,桡足类28属43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分4次对三峡库区26条支流及长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采集浮游甲壳类的定量和定性标本,共计152个采样点.结果表明,4次采样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50种,其中枝角类34种,桡足类16种.浮游甲壳类以常见的广温性种类为主,均为长江流域常见种.三峡库区浮游甲壳类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纵向分布特征,春季的现存量和种类明显高于冬季,相同支流上游的现存量和种类一般低于回水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城市封闭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对扬州市蜀冈湖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蜀冈湖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13属15种,其中枝角类2属4种,桡足类11属11种,桡足类中哲水蚤目的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和剑水蚤目的毛饰拟剑水蚤(Paracyclops fimbriat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为优势种。4种优势种丰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体长秋冬季大于春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优势种丰度与水温呈正相关,体长与水温呈负相关(P0.05);2种哲水蚤优势种丰度还与氨态氮、总氮和叶绿素a呈正相关,与透明度呈负相关,体长与透明度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水温显著影响优势种丰度和体长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26条支流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三峡库区26条主要河流及长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分四次对三峡库区主要河流进行浮游甲壳类进行定量和定性采集标本。152个采样点四次采样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50种,其中枝角类36种,桡足类14种。浮游甲壳类主要是以常见的广温性种类为主,四次调查中发现的种类均为长江流域常见种。三峡库区浮游甲壳类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四月份(春夏季)的存量和种类明显高于十月份(秋冬季);也具有明显的纵向分布特征,相同支流上游的存量和种类一般低于回水区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