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营养与围产期疾病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围产期的营养管理是其泌乳、繁殖和预防围产期疾病发生的关键。围产期疾病与营养代谢密切相关,其中营养不平衡造成的低血钙症是引起围产期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保证围产期其它营养需要的同时,根据离子平衡理论给予阴离子盐,使体液偏酸性,可有效动员骨钙,使血钙浓度上升,达到预防围产期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干乳期和围产期是奶牛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环节。干乳期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泌乳量和胎儿的发育,而干乳期营养状况掌握不当又可诱发围产期奶牛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围产期奶牛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母牛以后的利用价值,因此正确掌握干乳期及围产期的营养需要,对预防围产期奶牛的各种代谢疾病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营养状况与代谢疾病干乳期后期高蛋白饲料饲喂量较高,产前饲喂高钙饲料,高阳离子(Na 、K )和低阴离子日粮,维生素E、硒缺乏,可诱发乳热症,母牛躺倒不起症,二者的共同特征为临床分娩后卧地不起。愈是高产奶牛愈易发病。…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奶牛处于多种营养素的负平衡状态,部分生理代谢功能紊乱,易发多种代谢性及其他疾病,严重威胁奶牛健康和高效生产。因此,奶牛围产期的营养调控已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基于本课题组近年的研究积累,本文以奶牛围产期营养生理过程为理论基础,以机体代谢葡萄糖的精准、高效供应为核心目标,从瘤胃代谢调控、小肠淀粉高效利用和肝脏功能调控3个层次论述了奶牛围产期营养调控的相关进展和技术思路,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制订奶业营养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水肿是奶牛养殖场高产奶牛围产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在高产奶牛群和头胎奶牛群中发病率为20%~50%,头胎奶牛群中甚至高达96.0%,是同产期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三周(产前21天)至产后两周(产后15天)的时期,这一阶段由于奶牛的免疫力下降。而且组织内的矿物质浓度要求必须稳定在很窄的适宜范围内。因而各种传染性和代谢疾病(如产褥热、胎衣不下、子宫炎、真胃移位、乳房炎等)主要发生在这一时期,不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5%~7%的牛只发生产褥热(Jordan和Fourdraine,1993),产奶量降低14%,产奶寿命减少3.4年(Block,1984),66%的奶牛产后患有亚临床型低钙血症(Beede,et,al,1992),每年给美国奶牛养殖业带来1.4亿美元的损失。我国高产牛群中27%以上的奶牛患有产褥热,82%以上的经产奶牛产后患有亚临床型低钙血症,所以为保持奶牛在围产期的健康以期获得理想的生产效益。围产期奶牛的营养及管理改变了以往产前低钙产后高钙的传统饲养理念。实验研究表明,当只有低钙日粮每天提供的钙不超过15克时对预防产褥热才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Goings等,1974),而在现实生产中含钙量如此低的日粮营养师是很难或不可能配制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奶牛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代谢旺盛,易造成钙流失增加和钙动态平衡失调,多发低钙血症包括亚临床低钙血症和乳热,而且与其他矿物质代谢紊乱和疾病相互作用和影响。低钙血症也可以进一步诱发围产期奶牛其他生理变化、临床后果和疾病,包括产乳热、酮病、胎衣不下、真胃移位、瘫痪、免疫功能抑制以及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和炎症等,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水平与健康状况。深入研究低钙血症及与其他疾病的关联可进一步揭示低血钙发生和发展潜在的分子机制以及对其他疾病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低钙血症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综合检测和观察、低钙血症的监测和诊断、生物标记物筛选以及与其他疾病关联的研究进展,为优化产前营养策略减少低钙血症发生率,以及产后钙的补充及治疗的综合选择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防围产期奶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了解试验牛体内钙、磷、镁的变化规律,选择20头围产期奶牛,添加研制的"1号"奶牛阴离子饲料添加剂,检测了分娩前、分娩日和分娩后试验奶牛血浆中钙、镁、磷的含量及新鲜尿液的pH.结果表明,血浆中钙分娩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镁离子总体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01);分娩前、分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尿液pH在5.5~6.5之间.试验牛产后无瘫痪等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奶牛低血钙与围产期疾病关系的调查王志兰李守君李术(东北农业大学兽医系·哈尔滨市香坊区·150030)奶牛分娩低血钙亦称产褥热,或生产瘫痪,是奶牛围产期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在围产期,由于胎儿、泌乳的需要,机体需要大量的钙,如果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钙缺...  相似文献   

9.
奶牛围产期间,易出现胎衣不下、采食减少、酮病、真胃变位、前胃弛缓和脂肪肝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并且因奶牛采食量的恢复较产奶高峰延迟4~6周.经常出现能量负平衡.不仅导致围产期间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产奶量的降低.而且对奶牛以后的繁殖力和免疫力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菌群的变化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胃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其主要机制可能是菌群紊乱导致菌群-免疫互作失调,营养代谢与能量调控失衡,免疫系统受损,最后诱发疾病。围产期奶牛面临维持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严峻挑战,奶牛在围产期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牧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的研究表明,围产期奶牛瘤胃菌群紊乱是导致生产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胃肠道菌群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互作在维持胃肠道动态平衡和抑制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胃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并讨论了菌群与黏膜免疫互作机制在维持奶牛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菌群紊乱与免疫失衡介导的奶牛生产性疾病,旨在为探索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阴离子盐是一种新型添加剂,1999年由美国IMC公司首次发明,在我国的商品名为“泰易畅”。主要机理是在产前一定时间内通过补饲阴离子盐,使母牛体内产生低血钙症状,尿液检查pH5.5~6.5(正常为7~8.5)这样使机体反射地动员骨钙进入血液,也就是生产前建立好骨钙动员机制,以避免产后低血钙,防止一系列如生产瘫痪(产褥热)、胎衣不下等代谢疾病的发生。围产期对奶牛来说是疾病的多发期,80%的奶牛疾病发生在围产期。奶牛产前十几天由于雌激素的提高造成食欲下降30%~40%,瘤胃内容物的减少易造成真胃的移位和营养的缺乏,由于胎儿的生长需要动员自身脂…  相似文献   

12.
奶牛在围产期需经历内分泌、营养、代谢及生理状态上的一系列变化以适应分娩及泌乳的起动.如果营养管理不能较好的满足这些变化,那么奶牛则面临着发生各种围产期疾病的威胁.产褥热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病,多发于高龄及高产奶牛.奶牛分娩和泌乳的起动造成低血钙症,而当从肠道吸收的和从骨骼中动用的钙不能完全补充从血液中动用的血钙量时,产褥热就会发生.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产褥热带来经济损失的最佳途径.其中最常用的有效预防方法之一是饲喂阴离子日粮,即使得日粮阳阴离子负平衡(DCAD).这主要是由于日粮负离子平衡引起奶牛轻微的代谢酸中毒,并激发对骨钙的动员和吸收.然而,饲喂阴离子日粮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其适口性较差,故可能降低干物质采食量.因此对于阴离子日粮饲喂管理的监控则十分重要,而尿液pH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相对准确的用来判定添加是否适当的标准.此外,还对近年来此领域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以便读者了解利用日粮负离子平衡预防围产期奶牛产褥热发生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产乳热又称产后瘫痪,是奶牛围产期极易发生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四肢肌肉震颤无力、卧地不起、昏迷,严重者在几小时内死亡。据1996年美国国家动物健康监察署(USDA)的资料介绍,美国每年大约有6%~7%的奶牛遭受产乳热的危害,66%的围产期奶牛患亚急性低血钙症。患产乳热的奶牛平均寿命缩短3.4岁,每例治疗费高达334美元,患产乳热的奶牛感染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比例高出正常奶牛的3~9倍。  相似文献   

14.
金睿 《中国乳业》2010,(6):34-36
奶牛围产期,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如产乳热、酮中篱、胎衣滞留、子宫炎和真胃移位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在围产期的奶牛日粮中添加阴离子盐,使阴离子曰粮(DCAB)达到100~150mg当量,同时每天为奶牛提供120~150g钙,定期监测尿液pH值和采食量,能够避免低血钙症的出现,减少产乳热等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5.
营养素负平衡是奶牛围产期的典型生理特征,为满足机体营养需要,奶牛大量动员体组织的脂质、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素。机体营养素的大量动员易造成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酮病、脂肪肝、瘤胃酸中毒等,并诱发肝脏和其它器官的氧化应激及免疫抑制,降低肝脏功能和机体健康。文章系统论述了奶牛围产期特殊生理代谢的通路和机理,阐明主要代谢病的发生机制,旨在为实施围产期奶牛精准营养调控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奶牛由于干物质摄入不足与能量输出增加,产生能量负平衡,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阻碍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胰岛素对肝脏、骨骼肌、脂肪等组织的稳定代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体内胰岛素通路功能的正常可保证围产期奶牛处于健康状态,降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率。通过提高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改善氧化应激及胰岛素相关关键通路和激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稳态,提高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阐述了胰岛素通路调控各组织代谢的作用机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及对围产期奶牛糖代谢、脂代谢、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揭示相应的调控措施,为预防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奶牛以机体内部变化复杂和外部饲养管理变化剧烈为特点,淘汰率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围产期是保证奶牛健康和维持经济效益的调控“窗口期”。酮病是围产期高发性和群发性的代谢疾病之一,酮病的发生和治疗过程对奶牛福利及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酮病奶牛的代谢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为寻找调控围产期奶牛糖、脂代谢的措施和预防酮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奶牛健康指标体系对提高围产期奶牛营养水平、福利水平和减少代谢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围产期奶牛健康指标体系、代谢特点和营养调控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乳房水肿是奶牛养殖场高产奶牛围产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在高产奶牛群和头胎奶牛群中发病率为20%~50%,头胎奶牛群中甚至高达96.0%,是围产期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 围产期是指母牛产前15 d和产后15 d(前15 d为围产前期,后15 d为围产后期).围产期饲养管理是奶牛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产期胚胎发育迅速、分娩、泌乳等繁殖过程,机体的营养和内分泌机能的变化和调节十分剧烈,是母牛营养代谢疾病和母牛繁殖疾病的高发期,常常影响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和健康状况.因此,强化围产期饲养管理,对于保证母牛和犊牛健康,防止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