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秒  尹超  刘烨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13,27(2):164-168
综述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光温条件、生长发育阶段、遗传背景是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内外因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是育性转换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表现。水稻实用型温敏核不育系不仅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同时要求具有适宜繁殖的可育温度范围,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生理不育温度均较低,即"双低"不育系,是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风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植均为27℃~28℃,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即抽穗前18~12d;同时,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27℃~ 2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18~ 1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417S是利用生态型不育系533S为基因供体和优良自交系S803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生态型雄性不育系。通过人工控温和异地种植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17S属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日自交结实率与开花前3~12d的日均温的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r=0.96),其育性敏感期为单花开花前3~12d;417S的临界温度为17.0~20.5℃,育性敏感期处于日均温< 17.0℃条件下表现完全雄性不育,处于日均温>20.5℃表现雄性可育,处于17.0~20.5℃时,表现半不育。417S在陕西太白县表现近乎全不育,而在青海西宁变成完全可育,可以实现一系两用。遗传测试结果表明31个测验品种(系)中有25个能完全恢复417S育性,恢复源较为广泛,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稻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冷水串灌繁殖和海南冬繁存在安全性差、产量不高不稳、种子质量差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健康发展.利用全国740个气象站点近50 a的历史气象资料,根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可育和抽穗扬花期安全对温度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研制出不同不育起点温度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和时段的计算机决策系统,根据该系统筛选出不育起点温度为22℃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为云南省保山市,最佳育性敏感始期为8月3日.2010年在云南省保山市对不育起点温度为22℃的C815S进行了大面积繁殖,获得8.44 t/hm2的高产.介绍了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所具有的优势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温敏核不育水稻对温度反应存在两个临界温度。在连续高温条件下诱导由不育转向可育的临界温度CLT在连续低温条件下诱导由可育转向不育的临界温度CHT,存在三个敏感期,即强敏感期P1,弱敏感期P2和微敏感期P3选育温敏核不育系的主要指标应该是CLT合适,P1在3天以上。  相似文献   

7.
连续回交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农S-1为不育基因供体,用常规水稻品种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在F2中出现有较高频率的育性可转换的核不育株,不同的轮回亲本,F2代不育株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转换为可育的时期不同。文章对水稻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的选择方法,常规水稻品种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性遗传背景、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和光温因子对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光照是诱导光敏型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温敏型不育水稻育性表达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温度,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比较复杂,F_2育性分离的遗传模式也不一致,有单基因遗传模式、双基因遗传模式、三基因遗传模式、质量—数量基因遗传模式和非典型分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不育起点温度和育性漂移的研究,介绍了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途径与方法,分析了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波动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受温度影响而波动是困扰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从育种途径上来看,可以采用选育低不育临界温度的光敏核不育系,选育抗除草剂的恢复系、选育对除草剂敏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选育四环素诱导不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来保证杂种纯度,从制种技术措施上来看,必须严格遵守光温敏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程序,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区和季节、在盛夏低温来临时采取灌水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通过1997~1999年3年22.0~23.0℃的低温处理,对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进行了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采用“株系(再)鉴定、(再)筛选单株”的方法,对稳定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不育性是可行的,并筛选出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不育度两级水平均已稳定的3个株系9862、103-1和103-2,而且其不育起点温度已降至22.5℃,比原始株系降低了近1℃。2)现有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仍然存在育性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受低温影响后其后代不同株系间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对现有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光温敏不育水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与原因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是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寻求克服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界定了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含义,综述了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的种种复杂表现、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现象及其克服办法,着重论述了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原因。认为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是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不育起点温度上的遗传基础不纯或遗传杂合性是导致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内在原因,并提出在育种上应充分考虑不育性表达的数量性状特征,采取花培育种途径或在杂交育种中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相结合的后代选择方法,以达到选育不育性表达稳定的光温敏不育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系统回顾了自1989年以来在利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中遇到的温度对育性的影响、不育起点温度"漂变"以及两系杂交稻制种实践中出现的风险等问题,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The main problems abou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wo-line hybrid rice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confusing nomenclature and male sterile lines classification, the unclear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s and the unsuitable site selection for male sterile line and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use dual-purpos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s, four types, including PTGMS (photo-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TGMS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reverse PTGMS and reverse TGMS, were proposed. A new idea for explaining the mechanism of sterility in dual-purpose hybrid rice was proposed. The transition from sterile to fertile was involved in the cooperative regulation of major-effect sterile genes and photoperiod and/or temperature sensitive ones. The minor-effect genes with accumulative effect on sterility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sterility transfer.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use of dual-purpose line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esponses to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of PTGMS should be mad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s of PTGMS should also be put forward. The optimal ecological site for seed production c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climate data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see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6.
籍2004年盛夏难得的14-16℃低温条件,对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在自然低温下的育性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能导致花粉不育度的明显降低,而且14-16℃的低温,不仅能使花粉不育度降低,而且还能诱导一定程度的自交结实;育性温度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四期(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相同低温的条件下,短日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度大大降低。对低温不敏感的不育系 G103,在短光作用下败育也较彻底。对短光不敏感的不育系是理想的不育系。不同株系间在低温下育性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自然短日低温务件下,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特性及其熟期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熟期性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三亚、贵阳、武汉、南京4地各4 a的分期播种熟期性资料及同期的温度和日长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强弱均为晚籼(粳)>中籼>早籼;大部分不育系在中温条件(24~28℃)下的感光性强于在低、高温条件下的感光性;各不育系短日下的感温级低于或等于长日下的感温级;短日高温生育期的表现与常规水稻一致,即中籼>早籼>晚籼(粳).选配了各不育系的熟期性模型,早籼和中籼不育系可以用温度线性或非线性模型表达,但晚籼(粳)不育系以用光温综合模型表达为宜.  相似文献   

18.
光温敏核不育系转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是决定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能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起点温度较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可以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纯度。本课题组利用系谱选育法,将播始历期较短、不育起点温度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两系不育系中间材料7HS006与播始历期较长、育性转换温度较低的绿102S进行杂交,选育出籼型两系不育系H153S,该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较低,育性稳定,可繁性、农艺性状较好。H153S将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推广中起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日均温20℃低温处理3个采用剑叶叶枕距标记幼穗发育时期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317S、G321S和G326S,研究低温对不同发育时期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低温处理3d,3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花粉不育度明显降低,平均自交结实率为66.41%;3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所对应的剑叶叶枕距为-4 ~4 cm,而剑叶叶枕距<-4 cm或>4 cm时,各不育系育性稳定;剑叶叶枕距为-4~ -2 cm和2~4 cm时各不育系不同穗位颖花的花粉不育度比较接近,而剑叶叶枕距为-2~2 cm时,各不育系不同穗位颖花的花粉不育度表现为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