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前在《农业考古》发表《河南信阳地区农业考古启示录》,二十年后的今天,把我调回福建后的农业考古即五千年农业文明探索做一个总结,定名《福建考古备忘录》,供年青考古工作者参考和未来考古新发现验证。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熊省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客:今年是《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我首先代表考古杂志社向《农业考古》、向为《农业考古》的创办和发展付出巨大心血的陈文华先生和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贺。《农业考古》创刊于1981年。那个时候我国的科研工作开始回到正轨,中国考古学也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有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新的研究领域需要开拓。《农业考古》正是在这样的背  相似文献   

3.
考古论今又五年——纪念《农业考古》创刊15周年山东省济宁农机研究所周昕《十年回顾——为农业考古创刊10周年而作》发表后,又是5年过去了,《农业考古》又经历了更加辉煌的五年。15年来,伴随着《农业考古》坚定的前进脚步,中国农具史的研究,也不断取得一个又...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已经10岁了,论期数,恰好20期了。《农业考古》是个取名怪异的新生刊物。习惯于坚守学科阵地的人起初有些看不顺眼,说它考古不象考古,农业不象农业,硬把农业与考古拉在一起,还要“古为今用”,要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而说古道今,何乃太不自量!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编辑部: 收到《农业考古》83年1期,一气拜读,获益甚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考古学也走向了专业化的分工。《农业考古》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性考古刊物,开创了应用考古学的先声。考古学在为研究历史提供实物资料的同时,也应象自然科学一样,注重应用考古学的发展,从而使考古学更能紧密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这样,考古学就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祝《农业考古》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异国朋友,同是《农业考古》的热心读者,也都为之积极写过稿,因而对她怀有特殊的感情。我们虽海天远隔,相距万里,却经常鱼雁往还,友情益笃。值此《农业考古》创刊十周年之际,我们面对这厚厚的20巨册《农业考古》,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与欣慰。我们几经酝酿商讨,决定合写此文,以表达我们对《农业考古》的祝贺与期望的心情。综观《农业考古》已出的20期,她在如林的刊物中确是独树一帜。多位先生已有评价和论述(见上期专栏)。  相似文献   

7.
《农业考古》编辑部编辑同志: 我是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科学史专家席文(Nathan Sivin)教授的办公室里第一次看到贵刊创刊号的。我们当时都很高兴。工业考古在美国很风行,有《工业考古》杂志出版;但农业考古,他们却作得较少。我国有悠久历史,农业考古文物不断出现,且又有《农业考古》专刊,这是令人兴奋的。希能坚持办下去。席文教授很喜欢这个刊物,在我离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惠寄《农业考古》均已收到,你们决心大干劲足,成果显著,为农史研究披荆斩棘开辟道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华南农学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彭世奖《农业考古》编辑同志:我是湖北宜昌地区科委的工作干部,是《农业考古》刊物的热心读者。我认为这个刊物  相似文献   

9.
黄淑美 《农业考古》2005,(3):243-243
1991年,伍慕仪女士应《农业考古》编辑部之约,编纂了《〈中国农史〉、〈农业考古〉、〈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索引1980-1990》一书,并于当年八月在南昌召开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由《农业考古》编辑部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代表及有关农史研究单位,这给农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读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业考古》杂志为南京农业大学邹介正研究员开辟九十寿诞专栏,作为全国中兽医学术团体负责人我深感高兴。我虽不是专事畜牧兽医考古,但我深知《农业考古》对中兽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农业考古》创刊以来,一直连载陈文华主编的《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颇受学术界和读者的欢迎。后因本刊稿挤,自2009年4期起暂时停载。应广大读者要求,自2014年1期起继续刊载陈文华先生所撰《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本篇为陈文华先生生前最后一篇。  相似文献   

12.
文华教授:您好!五月三十一日的信是在一个多星期前收到的。感谢您盛情约我为《农业考古》创刊十年说几句话。首先,让我向您与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对农业考古这门学科,我是个外行,但对您创办的《农业考古》却怀有特殊的感情。记得,十年前,您为着筹办《农业考古》而四处奔走,到北京之后还特地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找  相似文献   

13.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是《农业考古》杂志创刊30周年的喜庆日子,刚才汪院长介绍了《农业考古》杂志的创刊和发展经历,听了令人很有感触,古人说"三十而立",这既说明了《农业考古》杂志经历了30年风雨,由幼及壮,在社会上站稳了脚根,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同时也标志着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进入了一更加生机勃发、硕果累累的季节,所以,在《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之际,我  相似文献   

14.
卫斯 《农业考古》2004,(3):269-285
第三编 农作物一、麦名  称发现地点资料来源时  代炭化麦料巴里坤石人子《农业考古》1983年1期122页《考古》1964年7期337页新石器小麦料罗布泊孔雀河下游《农业考古》1983年1期10页新石器麦 草哈密五堡墓地152号墓《新疆文物》1992年3期6页距今三千年以前大麦穗哈密五堡墓地152号墓《新疆文物》1992年3期6-7页距今三千年以前麦哈密五堡墓地《中国文物报》1986年11月28日二版商 周小麦粒巴里坤兰湾子《农业考古》1989年1期328页商 周小麦穗、粒轮台群克巴《考古》1987年11期995页春 秋麦料面食洛甫县南山普拉《农业考古》1989年1…  相似文献   

15.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农业考古》1991,(1):142-152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业考古》登载了严文明先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史研究》登载了杨式挺先生“从考古发现试探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及其传播”和李润权先生的“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等代表性论文。《农业考古》还登载了关于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16.
由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陈文华研究员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已经创办十周年。当每年二次接到厚厚的一大本《农业考古》时,我认真阅读刊内的论文、资料、图片后,在兴奋之中,心中油然产生钦佩与谢衷。我感谢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更感谢主办单位与主编陈文华研究员的苦心经营、坚持不懈,使《农业考古》十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欢迎和赞赏的一本专业学术性期刊。  相似文献   

17.
《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她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农业考古》是新时期的产儿,也是随新时期同步成长起来的刊物。它忠实继承了中国学  相似文献   

18.
改刊启事     
《农业考古》2005,(3):I0001-I0001
创刊于1981年的《农业考古》杂志系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历史类学术期刊。20多年来,《农业考古》杂志高举发展繁荣学术的大旗,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被确定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9.
主编同志:杭州一别,转瞬经年。叠奉馈赠《农业考古》二册,真是别有天地。从大作《农业考古大有可为》得知我国已有地震考古,火山考古,水文考古,后来古船发现又有海洋考古及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等等,考古学与科技结合,遂大有可为。贵刊不胫而走天下,日美且羡慕不止。今愚已古稀,为日无多,然对贵刊爱若珙璧,真是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相似文献   

20.
农业考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显著的成就,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成功地应用了科技考古的技术和方法。自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农业考古》杂志上先后发表了一些介绍科技考古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文章,给国内的农业考古工作者以很大的启发,纷纷在田野考古发掘中自觉地加以使用,获得了明显的成效。陈健先生在《农业考古》1984年2期发表的《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农业考古研究的新途径》的文章中,具体介绍国外几种利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农作物鉴定的方法,供国内农业考古界参考。众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