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几年来,由于丝绸畅销,使蚕桑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蚕种需求也日益增多,蚕种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就四川来说,许多蚕种场因蚕种带微粒子病连年烧种。而原蚕基地建设是关系到蚕种生产兴哀,微粒子病又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为此,就原蚕基地建设与微粒子病的控制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原蚕基地的种茧育和丝茧育四川大部分地方的丝茧育一年养蚕3—4次。而种茧育一年只养春秋两季。原蚕户为了充分利用桑叶和蚕室蚕具人力,制种一结束后又进行下一季丝茧育;同时在原蚕基地中有的养  相似文献   

2.
秋季一般高温多湿或干燥,不太适合蚕儿的生长发育,且桑叶叶质较差;春、夏两季养蚕下来累积的病原菌较多,且致病力较强,因此秋季养蚕易发病,较难养,单张产茧量低,茧质差。一些蚕农最怕饲养秋蚕,有时宁愿浪费桑园里的桑叶,也不愿饲养秋蚕。本人根据近几年秋蚕发病原因的分析,总结以下几条经验以供参考,可提高秋蚕产量、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3.
<正> 蚕要从桑叶中摄取营养,而桑树品种不同,桑叶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对蚕的茧质、虫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场培育原原种都用湖桑(主要桑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有的蚕期,由于种茧全茧量轻,茧层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制种,我们曾采取增加给桑回数的措施,但效果不显著。多年来,我们感到湖桑虽有叶片大,产叶量高,硬化迟的优点,但叶质是不够理想的。在1981年春、夏两季,我们进行了五龄期用不同桑品种的桑叶饲育原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白桑饲育的原蚕,收茧量、茧质都优于湖桑,对难养的蚕品种,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秋季一般高温多湿,不太适宜蚕的生长发育,而且桑叶叶质较差,加之春、夏两季蚕病病原菌积累较多且致病力较强,因此,秋蚕比较难养,易发病,单张产茧低、茧质差。只有加强管理,做好消毒防病工作,才能夺取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县秋蚕张产茧量一直徘徊在30~35kg之间,虽饲养品种、模式和春蚕一样,但张产茧量却比春蚕低10~15kg。分析其原因,除气候因素等客观条件外,秋季桑叶质量差是最主要原因。通过对秋季桑叶化验,发现主要是由于桑叶含水少、营养低、带毒等,蚕儿食下后导致蚕体虚弱,抗病力下降,从而引起发病多、发育不齐,蚕头损失率高,蚕茧产量迟迟上不去。所以,要提高秋蚕产量,应从提高秋蚕体质,提高抗病力着手,在加强秋蚕消毒防病工作的同时,采取措施,切实提高秋叶质量。1秋叶质量差的主要原因1.1不养或少养夏蚕由于夏蚕期气温高、饲养量少、茧价低、易…  相似文献   

6.
<正> 一、秋季蚕种生产的不利因素 1.病原留存量多、面广、病原活力强,容易发生各种蚕病。秋季原蚕饲育继春蚕和夏蚕(丝茧育以后,为害更大)以后,各种病原累积多、分布广、病原活力强,因此易感染蚕病。 秋季桑树害虫种类繁多、虫口密度大,感染的各种病害可以通过桑叶途径带进蚕室感染家蚕,我省的桑树剪伐型式更是促成这种过程。 微粒子病、病毒病、真菌病是我省秋季蚕种生产为害最严重的三种蚕病,其次是蛹期  相似文献   

7.
曹惠芝 《四川蚕业》2011,39(2):35-35,59
秋季原蚕饲养,气候变化无常,病虫害为害严重,加之农药污染环境与桑叶,容易发生蚕病,影响种茧质量,降低蚕农收入,导致种场制种困难。但由于生产需要,我场连续在原蚕区进行了秋蚕饲养,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只要抓住了这些问题的关键,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完全可以做到养好原蚕收好种茧。  相似文献   

8.
<正> 一、秋季蚕种生产的不利因素 1.病原留存量多、面广、病原活力强,容易发生各种蚕病。秋季原蚕饲育继春蚕和夏蚕(丝茧育以后,为害更大)以后,各种病原累积多、分布广、病原活力强,因此易感染蚕病。 秋季桑树害虫种类繁多、虫口密度大,感染的各种病害可以通过桑叶途径带进蚕室感染家蚕,我省的桑树剪伐型式更是促成这种过程。  相似文献   

9.
武胜县蚕种场为了提高制种成效,对原蚕区桑树改“冬修枝为夏伐条”的剪伐措施,不仅达到了提高春、秋两季桑叶产质量和制种量的目的:还有利调整蚕种生产布局,扩大秋蚕制种量;原蚕区春、夏、秋均不养丝茧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微效果好;而且春秋季都养种茧,原蚕区蚕农增产增收。该场所走之路是巩固原蚕区提高蚕种产质量的重要技术路线,建议各蚕种场由点到面积极推广。·编者·  相似文献   

10.
桑叶质量的优劣与养蚕收成关系甚为密切,前人对此做了不少试验和有所报导。挫(芫辶)莲桑叶可提高普通蚕的收成率、茧层量(或茧丝量)和担桑产值。但挫(芫辶)桑叶对原蚕的收成,特别对种茧的羽化和卵量的影响如何?研究和报导目前甚少。根据广东近年来原蚕饲育不稳定,尤以制种量不高的实际,为了探求稳定原蚕收成和提高担茧制种量的有效措施,对此,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结果综合如下,以供参考。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因原蚕抗逆性低,故原蚕饲养多集中在气候适宜的三月、四月、九月、十月里。而在桑树生长旺盛的夏蚕期则较少鉰养,特别是纬度低的粤西地区,因夏季气温较其他地区要高,难养原蚕。今后在粤西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夏季的桑叶,饲养原蚕多制蚕种是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今年的七月份,进行了试繁,饲养“两广一号”原种86克,产茧210.15公斤,制种730张,50kg茧制种173.69张,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夏繁原蚕的饲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场从1986年开始,在场内利用自有桑叶养晚秋蚕制种,取得了较好成绩后,1987年和1988年晚秋发展到农村原蚕队养蚕,收茧制种,其成绩如表1。我们认为晚秋制种是巩固原蚕基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年制种量和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蚕种场生产潜力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唐炜  王泽林 《四川蚕业》2011,39(4):37-39
<正>桑树剪伐一般可分为夏伐和春伐(冬季重修)两种形式;四川种茧育自有桑园多采用夏伐,丝茧育桑园多采用春伐。随着养蚕布局的不同,目前各蚕种场基本上是在自己的原蚕基地饲养原蚕,收茧制种。春伐桑树的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蚕桑生产,影响着蚕种质量。提高桑叶产  相似文献   

14.
汉源县历来采用夏伐式桑树养蚕 ,饲养秋蚕的比例较大 ,每年秋季安排养三次蚕 ,占全年发种量的 65~ 70 %。过去 ,秋季蚕茧单产低 ,质量差 ,效益不高 ,且不稳定。究其原因 :一是秋季气候恶劣多变 ,常出现高温多雨、伏旱、低温多湿的不利天气 ;二是病虫害多 ,由于连续多次养蚕 ,病原积累多 ,致病力特别强 ,加之蚕室、蚕具多次重复使用 ,消毒不彻底 ,易感染蚕病。此时 ,桑树的虫害也较多 ,易造成交叉感染 ;三是秋季正是许多农作物大量施用农药治虫时间 ,桑叶易遭受农药污染 ,引起蚕儿中毒死亡或不结茧蚕。针对这些不利因素 ,笔者等在料林、晒经…  相似文献   

15.
高惠芳 《蚕桑通报》2001,32(2):56-57
解放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蚕桑科学技术的提高 ,我市养蚕布局也进行了多次改革 :1966年以前只养春蚕、中秋蚕两期 ;1967年始养夏蚕 ,全年三期蚕 ;1969年增养晚秋蚕 ,1970年又增养早秋蚕 ,达到了一年养5期 ,秋季早、中、晚3期蚕的格局 ,充分合理地利用桑叶 ,增加了蚕茧产量 ,秋蚕生产成为全年蚕桑生产重要组成部份。但是 ,近几年来 ,随着乡镇企业及个私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田除虫频繁、污染严重 ,使秋蚕特别是早秋蚕中毒损失严重 ,产量低 ,茧质差。1995年下半年更由于国…  相似文献   

16.
蚕种是否带毒是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蚕种质量 ,必须要做好防微工作。目前我市有的蚕种场、作业组防微工作看起来十分有力 ,但始终是年年防微 ,年年烧种。笔者经多年对我市各蚕种场发生微粒子病调查了解 ,认为有技术方面原因 ,更重要是管理决策上的失误。1 原普种混养是微粒子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原普种混养一般从蚕茧大战的次年开始 ,极少数发生在蚕桑生产的低谷时期。如果养普蚕收入超过了养原蚕收入 ,原蚕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发生原普种混养 ,表现形式有 :1 .1 在蚕桑生产处于低谷时 ,普茧价格低 ,种茧价格高 ,通过原蚕户…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夏秋季桑园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相顺 《江苏蚕业》2003,25(2):39-40
<正> 优质高产的桑叶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蚕茧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市在养蚕布局合理调整以后,秋季主养一期蚕,要提高一期秋茧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有足够的优质桑叶作保证,桑园夏秋季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通过配套相应桑园管理的技术措施,东台市秋茧张平产量达43.6kg,667m~2桑园产茧62.5kg,质量指标达到和接近春茧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我省夏秋蚕生产发展较快,夏秋茧产量占全年总产茧量的百分比由70年代初的20%左右上升到80年的38%,在保证有利桑树生长发育前提下,多养夏秋蚕是充分利用桑叶,增加全年总产茧量的一条途径。同时,养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丝,随着夏秋蚕比例的增加,努力提高夏秋茧的出丝率值得作为方向性的问题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桑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蚕种质量的高低,若想从根本上提高蚕种质量,就必须加强桑园的各项技术管理,提高桑叶质量。目前,我省生产的一代杂交种80%都是在农村原蚕区饲养生产的,但农村原蚕区桑园管理有许多薄弱之处,大多按丝茧育的要求进行肥培管理,不适合种茧育的要求。如果原蚕区桑园管理放任自流,蚕种产量和质量就很难提高,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场的主要原蚕区基本上都能按种茧育的要求管理桑园,制种质量和产量逐年都有明显提高。下面就谈谈原蚕区桑园管理的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甲状腺碘質(T)2:100,000、4:100,000以及8:100,000濃度的溶液醮湿桑叶,然后在19~23℃下每昼夜餵养三次,用这些桑叶飼养过的蚕儿,熟蚕体重較重,蚕茧量亦較重;因此,各試驗区的总产茧量較对照区高。夏期飼养的蚕儿,經甲状腺碘質添食后,总收茧量較高,上茧率也較多。試驗区的蚕茧繅絲良好,添食第1、2种濃度的(T)溶液的試驗区,其茧絲长增长,在某些試驗方面,生絲率亦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