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维明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34-137,165
通过对草仔坝小流域5年的治理效益分析,表明综合治理措施已显见成效。水土流失已得到控制,植被正在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993年小流域粮食总产量比治理前增加483t,总收入增加128万元,预测到2000年可达822万元。小流域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柳河流域库伦旗等五片6旗县从1993年起被列为国家第二期一阶段重点治理区,经过5年综合治理,治理区的自然面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水土保持的治理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蓄水保土率达78.9%,林草覆盖度提高了51.8%,人均收入提高了1054元。重点治理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于都县在实施国家水保重点防治工程项目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并推行了“牛(猪)—沼—果—塘”生态农业工程、水保生态旅游、人工治理与生态自然修复相结合等治理模式。1993年以来完成综合治理面积531.17km2,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8%提高到75%,农民年人均增收210元,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比未治理的乡村高31~36个百分点。全县掀起了承包治理开发荒山的新高潮,社会办水保的气候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柳西小流域自 1993年被列为国家水土流失防治重点 ,8年来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面积 10 0 7km2 ,治理程度达 80 %以上。综合治理使流域年土壤侵蚀模数由 1940t/km2 下降到 480t/km2 ,年人均经济收入由 1992年的948元提高到 43 0 0元。该流域水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已趋向良性循环。介绍了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巴音敖包小流域是黄河上中游典型的牧区风沙区小流域,1993年列入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小流域后,实行联户治理,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饲草料灌溉基地,围栏封育与飞播造林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牧区风沙区治理特色的成功之路,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929元,年人均产粮268kg,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凌河流域在1993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区后,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治理理念,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0多年来,共投入水土保持资金近5亿元,投入人工6万个工日,动用土石方1.6亿m3,对200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近2 000 km2。治理后,项目区年蓄水量达16 231.79万m3,年保土量达759.7万t,林草覆被率由16.3%提高到58.9%,区域经济由传统的以粮为主的种植业向林业、果业、畜牧业、工副业等多元化发展,生态产业型农业已具规模。  相似文献   

7.
郭罗沟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罗沟流域是长治工程项目在甘肃南部的一个项目区,该项目区经过7年治理,1997年底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6.7%,农业生产总值已由143.66万元提高到484.4万元,林草覆盖率已由21.7%提高到46.6%;蓄水与拦沙效益分别达到52%和73%;人均纯收入由276元提高到1002元;显示出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表明该流域治理措施的布局、配置是合理的,能为同类型区的流域治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源港小流域通过“监督+封禁+造林+退耕”式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减蚀率达到77%,降水拦蓄率提高12.5个百分点,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5.6%提高到了47.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2 202.8元提高到了2 860.6元。介绍了治理模式、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和配套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龙沙河精品小流域建设成效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治”工程第三期小流域治理和“长治”工程第五期精品小流域建设,龙沙河小流域治理度达100%,林草覆盖率达59. 32%,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与1993年相比,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5 335t/km2 降为2 047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由12. 59万t减少到1. 92万t,全流域农业总产值由576. 05万元增加到1 741. 00万元,粮食总产量由323. 5万kg增加到729万kg,年人均产粮由521kg增加到992kg人均纯收入由557元增加到1 800元。介绍了龙沙河小流域的精品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0.
庙台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台小流域在治理开发中,实行"党政领导、财政牵头、统筹规划、资金整合、部门实施、乡镇配合"的建设管理机制,集中连片开展规模治理和扶贫开发。通过3年治理,治理程度达85%,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93 km2;流域内林草覆盖度达51.7%;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975元提高到1 514元。具体做法有:突出重点,坚持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提高项目建设整体效果;认真抓好"三个到位",确保流域治理顺利开展;建立三套工作机制,促进项目建设规范化运作;落实三项保障措施,提高流域治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