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尾松林昆虫九落动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张真  吴东亮 《林业科学》1998,34(1):65-72
通过对松毛虫一个暴发周期中不同发生类型区内松林林冠层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平均多样性特别是潜伏期多样性越大,群落越稳定,食叶类群多样性对整个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捕食类群对刺吸类群控制作用较大。而寄生类群对食叶类群的控制作用较大。中性昆虫在群落中 定的作用。松毛虫不同发生阶段中,上升阶段多样性最大如此时多样性足够大,可有效地抑制松毛虫的暴发,否则松毛虫将在竞争中占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群落学角度出发,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线性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对马尾松林中昆虫群落与松毛虫自僵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昆虫群落愈丰富,分布愈均匀,松毛虫白僵病就愈难于流行;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较低时虫口的主要控制因子;松毛虫白僵病主要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大的情况下流行,并控制其种群密度的继续扩大。开展封山育林,可保持林间昆虫的多样性,从而可减少松毛虫大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3.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在中国西南地区为害较为严重。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CPV)制剂的应用对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分析方法,比较了在DPWCPV和农药2种防治方式下,云南松林内昆虫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文山松毛虫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PWCPV防治松林内昆虫的物种丰富度高,天敌昆虫类群优势度高,文山松毛虫的发生量较小;而在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的松林内昆虫多样性较低,昆虫的物种数量少,文山松毛虫的发生量大。研究结果为揭示DPWCPV持续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昆虫多样性对不同林型的生态响应,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森林经营、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9月,每15天1次,采用扫网法并结合震落法和观察法对云杉人工林(YR)、白桦天然次生林(B)、红松人工林(HR)、椴树红松林(DY)、云杉红松林(YY)和枫桦红松林(FY)6种不同林型的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昆虫群落结构分析、多样性特征指数及时间动态分析、稳定性分析、主分量分析、群落相似性分析等系统研究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动态。【结果】共采集昆虫标本4 599号,隶属9目67科188种;各林型昆虫群落均以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各林型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其中云杉原始林和云杉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相对较高,优势度均相对较低。各林型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趋势均表现出显著一致性(0.708~0.955,P0.05),与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趋势均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0.863~-0.983,P0.001),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除YR外,均表现为较大的正相关,多样性指数与群落个体数量时间变化趋势仅在YY、DY和B林型中表现出较大的正相关。各林型昆虫群落的相对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S_t/S_i的比值序列为YYYRBFYDYHR,S_n/S_p的比值序列为YR=HRFYBYYDY,YY、YR的稳定性相对较好,森林环境质量相对较高,而DY、HR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森林环境质量相对较低。全年各林型昆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均表现为植食性类群最多,个体数量表现为YR中性昆虫类群最多,YY中植食性类群最多,其他林型均以捕食性类群最多。昆虫群落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YY和YR昆虫群落中中性昆虫物种数是主导昆虫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在DY和HR昆虫群落中转变为植食性昆虫个体数和物种数。在稳定性居中的B和FY中,主导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由中性昆虫个体数转变为植食性昆虫个体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度量值为10时,可将6种林型的昆虫群落分为2类:B、YY和YR聚为一类,HR、DY和FY聚为一类。【结论】虽然各林型昆虫多样性均较为丰富,且昆虫群落均较为稳定,反映出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但是HR和DY稳定性相对较低,建议增加植物多样性以提升第一营养层昆虫个体数量;DY植食性昆虫比例较大,建议采取一定措施增加天敌昆虫丰富度,以提升昆虫群落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为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状态下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土壤条件,选择埋藏潜育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A)、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B)、暗棕壤性土-落叶松人工林(C)、典型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D)4种生境类型,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样地,采用扫网法、巴氏罐诱法、震落法、高枝剪标准枝法对样地内昆虫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共捕获昆虫样本5 204头,经鉴定分属10目77科250种,各生境均以双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但所占比例具有较大差异。各生境昆虫群落科级优势类群季节动态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4种生境昆虫群落归为2类,A、B生境归为一类,C、D生境归为一类。不同生境间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均表现为C生境A生境B生境D生境,丰富度指数大小表现为样地B生境D生境A生境C生境,优势集中性指数大小表现为D生境B生境A生境C生境。时间序列上,B生境和D生境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前者相关系数均显著大于后者。各生境昆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均表现为植食性类群中性类群捕食性类群寄生性类群,但各生境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所占比例具有明显差异。各生境昆虫群落相对稳定性为B生境C生境D生境A生境。主分量分析表明对昆虫群落变化起着主导作用的因子在各生境中具有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各昆虫群落结构动态具有较大差异,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正相关系数越大,群落稳定性越强,同时中性昆虫对昆虫群落相对稳定性起到显著的调控作用。4种生境中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综合环境条件最适宜昆虫群落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择相似的地理条件,对马尾松毛虫不同发生类型和实施不同持续控制技术措施的马尾松林进行调查研究,经分析认为:马尾松林生态环境因子是影响马尾松毛虫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马尾松林中马尾松重要值愈小,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和昆虫多样性指数愈高,松林自控松毛虫能力就愈强;反之,松林中马尾松重要值愈大,,植物种类和昆虫多样性指数愈低,松林自控能力差,松毛虫易暴发成灾,通过对不同发生类型的松林采取不同持续控制技术措施,可增强松林自控能力,从而达到持续控制虫灾的目的,并据此提出了持续发展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湖区杨树食叶害虫14年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杨树林冠层的主要食叶害虫的群落及其一般特征,还总结了主要食叶害虫群落的月演替及年演替状况。杨树林冠层的主要食叶害虫群落是杨树——鳞翅目昆虫群落和杨树——鞘翅目昆虫群落两个类群。林冠层昆虫群落的演替方向是由小虫口密度向大虫口密度演替,即向杨树——舟蛾群落阶段演替。因此,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关键是控制3种杨树舟蛾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8.
飞播马尾松林与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6600多hm2飞播和人工马尾松林及宜林荒山划分为7个生境类型,调查相应的昆虫群落,研究飞播马尾松林与昆虫蒺演替,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区的昆虫共有94种,隶属14目,66科,生境条件的差异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显著的影响,鞘翅目,鳞翅目昆虫与松树关系较为密切,同翅目,支翅目昆虫与宜林荒山关系密切,宜林荒山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测定值均高于飞播马尾松林昆虫群落,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宜林荒山>飞播林>人工林。可将飞播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分为宜林山群落阶段,松林郁闭前期阶段和松林郁闭期阶段,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与不同演替阶段的关系图显示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生境变化的规律和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林昆虫多样的影响,并进一步表明经营措施是影响松林昆虫群落的主导因子,建议采取合理间伐等营林生产,以使飞播林获得稳定的昆虫群落,减少害虫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9.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不同生境区域的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由11目66科组成,优势类群是蚁科Formicidae、蝇科Muscidae、螟蛾科Pyralididae、沫蝉科Cercopid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双翅目Diptera昆虫类群最丰富,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不同生境区域昆虫群落的主要类群和个体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基围鱼塘区域昆虫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陆域林地和红树林区,陆域林地昆虫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红树林区昆虫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0.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均较大,蜘蛛类群对昆虫群落的调控作用显著;但直翅目昆虫除与蜘蛛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外,与其他捕食性昆虫均较小,说明直翅目昆虫受捕食性昆虫的影响有限,且在同一营养级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其个体数量较多时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人为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