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运用铣削振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分析研究铣削参数对切削振动的影响。对实木门窗料铣削过程建立刀具柔性的2自由度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通过对铣削过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获取铣削振动的影响因素参数。然后设计构建实木门窗料铣削振动试验研究平台,由于铣削方式分为顺铣和逆铣,因此为更好地对比不同铣削方式下铣削参数对铣削振动的影响,特进行顺铣和逆铣2种铣削形式下铣削振动作对比。从试验结果分析得知,铣削振动随着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宽度大小的变化而产生不同影响,同时也与切削力X、Y、Z方向有一定关系,但顺铣和逆铣方式对铣削振动产生影响较小。实木门窗料铣削振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对实木门窗料铣削加工切削参数及工艺参数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可以研究高速铣削铝合金材料时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出了铣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为指导企业生产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薄壁套管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固有频率;用谐响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共振频率内铣削加工时薄壁套管所受到的应力及变形;用瞬态动力学方法分析了薄壁套管在铣刀走刀过程中的铣削力位移变化。研究表明,薄壁石油套管的铣削加工需要专用工装夹具以及特殊装夹方法,且铣削参数的选取应尽量避免在共振频率区域内;走刀过程中薄壁套管的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均满足材料强度及铣削加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铣削速度v、背吃刀量ap、每齿进给量fz和径向铣削深度ae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利用Ti Al N涂层刀具进行了高速铣削NAK80模具钢试验.结果表明,铣削力随着铣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背吃刀量的增大而增大,并随每齿进给量和径向铣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铣削力的回归数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铣削加工中铣削切削参数的非线性优化,研究了铣削参数优化求解问题。【方法】以最大生产率为目标建立了铣削切削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将试验优化设计中均匀设计的思路引入优化过程,根据均匀设计原理,在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空间内均匀分布一系列点,然后将可行域内的上述系列布点作为优化计算的系列初始点,并运用MATLAB工具箱函数分别开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设计变量的铣削用量优化方法,得到了优化模型的一系列局部最优点,比较所有局部最优点的最优值,即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该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实例计算表明,单工序切削时间减少了5.72s,表明该方法对铣削用量的优化是可行的。【结论】采用均匀布点的铣削用量优化求解方法可求取非线性多峰值函数的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铝合金7050切削过程的切削机理,建立了正交直角切削有限元模型,对铝合金7050加工过程进行了正交切削有限元模拟,详细叙述了几何模型的建立、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及刀屑摩擦模型等关键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切屑成形过程、残余应力分布、切削力曲线等。通过一系列的切削试验,研究了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在相同切削条件下对试验和模拟获得的切屑形态及切削力进行了对比。切削试验和数值模拟获得的切削力及连续带状切屑与同样参数下的模拟结果比较相符,试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铝合金7050切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铣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基于延迟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判定准则和强迫振动共振区的半带宽理论,提出一种铣削系统稳定性动态优化新方法.该方法通过选择切削参数和修改系统结构参数,在保证加工表面精度的前提下,获得大的稳定性材料去除率.其目标函数是材料去除率,约束条件是铣削过程稳定且非共振,动态优化变量是铣削系统的切削参数和结构参数.优化程序被阐明,实例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在稳定非共振条件下,加工时的材料去除率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18.86%.另外,为获得最大的稳定材料去除率和较好的表面精度,在铣削系统优化过程中,应同时考虑颤振稳定性和共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烟草薄片加工过程的吸湿特性。[方法]采用动态法测定了在60、70和80℃3个温度点下,30%~90%范围内7个相对湿度点的薄片增湿特性曲线,再根据增湿特性曲线得到薄片的动态平衡含水率,并根据目前在农产品吸湿规律研究中常用的5种模型对3个温度条件下薄片的吸湿试验点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试验表明,GAB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薄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湿规律并确定了模型的参数。[结论]研究可为薄片增湿(干燥)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卷烟加工过程参数控制及设备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加工过程智能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分析了加工过程模型、神经网络建模和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提出了用双网结构的控制策略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NNI网络实现加工过程的系统辨识,进行在线建模;NNC网络根据系统的当前状态实现切削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来优化加工过程,提高加工效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木塑复合材料(WPC)的加工过程中,加工精度低、切削表面质量差等问题时有发生,而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对刀具的寿命和加工表面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硬质合金单齿柄铣刀对木塑复合材料进行铣削试验,研究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切削参数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WPC加工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主轴转速增大,WPC的切削力减小,切削温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减小;随着进给速度增大,WPC的切削力增大,切削温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增大;随着铣削深度增加,WPC的切削力增大,切削温度增大,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用于WPC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预测,为提高WPC加工表面质量、刀具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杨肖曦  陈娟 《油气储运》2006,25(10):33-35
原油加热炉在变工况下运行会严重降低效率.以加热炉反平衡热效率为基础,通过进行变工况校核热力计算,用偏差分析法推导出加热炉排烟热损失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定量分析了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对热效率的综合影响,可帮助现场操作人员对变工况运行的结果进行提前预测,准确找出造成能量损失的部位,并合理调整运行参数,实现加热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moisture conditioned for brown rice (moisture content of 1.45%) on milling characteristic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Mill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brown rice, which were conditioned under different amount of humidification and duration. Software SA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mount of humidification and duration on the head rice yiel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milled brown rice. The reasonable parameters including amount of humidification of 1.45% and duration of 60-90 rain were obtained, which decreased energy consumption by 30% and increased head rice yield by 10%. Therefore, the method of moisture conditioned can improve milling quality of stored paddy due to the hardness and crisp of paddy reduced.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电网能耗,为其设备优化升级提供指导,以电网主要设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效综合评估算法。首先分析电网设备能效影响因素,建立设备能效模型,从单类设备综合损耗率与单台设备损耗率严重超标台数率两个方面挖掘能效指标并给出指标计算方法。考虑到各指标对能效影响的重要程度是多方面的,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值,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的能效量化分值,以克服其模糊性。采用所建立的算法对某电网的主要设备进行能效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结合气流粉碎机上喷嘴的使用特点,根据喷嘴设计的一般原理以及特征线理论,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喷嘴的设计方法。以喷嘴的过中心轴的半截面为研究对象,对收缩段进行设计重点研究,得到了喷嘴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对粉碎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将气流粉碎应用到秸秆超微粉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糙米加湿调质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碾白能耗、提高整精米率,而糙米的力学强度影响碾米能耗和碎米的发生。为了研究加湿调质处理对糙米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建立糙米籽粒挤压破坏力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参数对挤压破坏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糙米加湿调质的3个参数对糙米籽粒挤压破坏力的影响均接近线性变化,加湿调质处理降低了糙米籽粒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6.
微波处理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微波对稻谷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和储藏品质的影响,为利用微波改善稻谷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2 450 MHz微波处理稻谷,测试不同微波剂量和时间处理后稻谷的品质变化。【结果】稻谷经微波处理,温度呈线性上升,随微波剂量下降,升温速度减小。不同的微波处理对稻谷品质的影响有差异,适宜的微波条件对碎米率、爆腰率影响较小,且有利于提高稻谷的出糙率及整精米率,降低稻谷含水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改善蛋白质和淀粉的水溶性。【结论】微波条件对稻谷的品质有影响,适宜的微波条件能提高稻谷的加工性能和储藏性能,改善大米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利用太阳能热泵干燥技术获得紫薯干燥最优工艺,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探讨了装载密度、切片厚度和转换含水率3个变量对紫薯干燥时间、花青素保存率以及单位能耗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建立可描述3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对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评价函数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装载密度、切片厚度和转换含水率对紫薯干燥时间、花青京保存率以及单位能耗均有显著影响;紫薯太阳能热泵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装载密度3.68kg·m-1、切片厚度5.84mm、转换含水率117.08%.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管道中的黑粉严重影响管输效率与安全,现有的带皮碗、磁铁及钢刷的清管器对黑粉的清除效率较低,且易出现卡球现象。射流作用产生的冲击流场对管内积液、杂质的清除效果较好,基于射流原理提出了利用射流清管器清理天然气管道黑粉的方法。为了达到最佳的射流清除效果,需要优化清管器喷射组件中文氏管喷嘴的关键结构参数。文氏管喷嘴结构包括收缩段、水平段及扩散段,其中扩散段的参数对射流效果起关键作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原理,以Fluent软件为模拟工具,选定实际气体状态模型定义管道内天然气参数,考虑文氏管喷嘴扩散段中扩散长度与扩散角的影响,对清管器的射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扩散段参数模型在射流流场中流速和湍流动能的云图以及变化曲线,得到具有最佳射流效果的天然气管道射流清管器喷嘴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模式、干燥因素和干燥工艺参数对燕麦挂面干燥品质和单位能耗的影响,建立模型并进行多目标优化,以期得到品质好、能耗低的燕麦挂面干燥模式及工艺参数。【方法】研究9种不同温湿度干燥模式对燕麦挂面干燥品质及单位能耗的影响,对最佳煮制时间、蒸煮损失、烹调吸水率、延展性、硬度、咀嚼性、黏着性、抗弯曲强度、折断距离、酸度和脂肪酸值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品质综合评价值,确定燕麦挂面的最佳干燥模式;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燕麦挂面三段变温变湿干燥工艺中的第一阶段温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二阶段温度、第二阶段相对湿度、第三阶段温度和第三阶段相对湿度6个影响因素进行关键因素筛选,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干燥工艺,得出最佳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燕麦挂面的最佳干燥模式为升温降温结合降湿的三段变温变湿干燥模式。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得出燕麦挂面干燥的关键因素为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二阶段温度和第三阶段相对湿度;建立的燕麦挂面干燥工艺参数与单位能耗和品质综合评分的回归模型显著(P<0.05)。各因子对单位能耗有极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相对湿度及第二阶段温度和第二阶段相对湿度交互作用极显著;各因子对品质综合评分有极显著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第二阶段温度>第二阶段相对湿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和第二阶段相对湿度交互作用显著。燕麦挂面三段变温变湿干燥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第一阶段温度25℃、第一阶段相对湿度88%,第二阶段温度43℃、第二阶段相对湿度71%,第三阶段温度35℃、第三阶段相对湿度50%;在此条件下,燕麦挂面的单位能耗为93.42 kJ·g-1,综合评分为1.02。【结论】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干燥工艺参数对燕麦挂面能耗和品质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段变温变湿干燥能够提高燕麦挂面干燥品质的同时降低能耗。利用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技术分步解决燕麦挂面干燥工艺的方法全面高效,结果直观、准确,能够提高试验效率和精度。研究为燕麦挂面的工业化生产及节能降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薄壁零件加工的振动机理,本文在考虑动态切削厚度的变化以及顺铣和逆铣之间差别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薄壁零件立铣的力学模型,并用两个铣削实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预测动态铣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和振动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