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中国2089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不同区域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少北多”,并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其速率为 -45.8 h/10 a;西南地区在1989年发生突变,西北地区1983年发生突变,东北地区1985年发生突变,其他地区未发生突变;从季节上看,日照时数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下降速率夏季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春季变化幅度最小;日照时数与总云量、能见度、霾、降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雾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了解熊岳气候变化特征,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基于1953—2010年辽宁省熊岳镇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累积距平法,分析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熊岳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53.5 h;20世纪60年代平均日照时数最多,为2899.0 h;90年代日照时数最小,为2598.9 h。熊岳四季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夏季减幅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减幅最小;年日照时数在1971年附近发生突变,表现为日照时数的急剧减少,气候从多日照时段转变为少日照时段。熊岳年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低云量、水汽压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50,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刘康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4):264-268
为充分利用什邡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什邡1961—2012年逐月、逐年日照时数及相关要素等资料,采用统计学、Mann-Kendall法等方法,研究分析什邡近52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年日照时数整体呈明显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达-47.3 h/10 a;从21世纪初开始有显著减少趋势;夏季减少趋势最显著,气候倾向率达-27.9 h/10 a;月日照时数变化呈单峰特征。(2)年、夏、冬季日照时数检测到突变点,均呈显著减少趋势。(3)年日照时数与晴天日数、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日出、日落时段日照时数明显减少与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增多、仰角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定西市日照的变化特征,利用1961—2020年定西市安定区日照、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和水汽压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定西市安定区1961—2020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际、季、月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区域日照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61—2020年,定西市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日照显著偏少(P<0.05),日照总体呈现波动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0.7 h/10 a (P>0.05),年日照时数最大值出现在1963年,为2790.2 h,最小值出现在1988年,为2159.7 h,极差810.5 h,年日照在1967年和1993年出现了突变;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日照增多,线性倾向率为5.1 h/10 a,夏季、秋季和冬季一致减少,其中夏季减少幅度最大(-8.9 h/10 a);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存在差异,6月日照显著下降(P<0.05),其他月份增加或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和水汽压与日照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为合理安排农事提供依据,使用近55a(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78个气象台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以及Morlet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春季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81.55—626.75h之间,呈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明显,日照时数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7倍。在近55a中,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在各个年代中日照时数周期存在差异;在21世纪初日照时数由减少转为增加,属于突变现象;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淮北主要以减少趋势为主,江淮之间增减参半,沿江江南则主要表现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全面认识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深化了解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地区气候显著变化背景,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量时间分布与量级变化的特征,弥补对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区域气候变化动态过程认识不足的现状,针对该区域降水量变化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利用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5个气象站逐日及月降水量历史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法,分析了青海湖南部地区近53年季、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不同降水等级降水日数,并用Mann-Kendall检验降水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南部地区年降水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增长率为4.42 mm/10 a,主要来自于春、夏、冬季降水量增加的贡献。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除秋季减小趋势外,春、夏、冬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增加较为明显,降水量的四季变幅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半年雨量和雨强呈增大趋势,且小雨雨日减小,中雨雨日和雨量增加;而冬半年小雪雪日减小,小雪强度增大。不同量级降水中,中雨雨日与雨量增多、小雨雨日、雨量与雨强均有减少。降水突变检验表明,青海湖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出现2次突变,分别为1976年和2004年,1976年突变前后年平均降水相差158.4 mm,由多雨期转为少雨期;而2004年突变则表现为从少雨期到多雨期,突变前后年平均值相差95.5 mm。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南缘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柴达木盆地南缘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1961~2015年气温、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南缘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气温升高明显,冬季升温趋势最显著,年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49℃/10a,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62℃/10a。≥0℃、≥10℃年积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77.0℃/10a、102.5℃/10a,除都兰站外其余各地积温增加较明显;21世纪以来较60年代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2.1℃,≥0℃的年积温增加336.8℃,≥10℃的年积温增加416.3℃。(2)光照资源呈略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小,减少倾向率为35.2h/10a,夏季减少较为明显,减少倾向率为16.7h/10a,21世纪以来与60年代相比日照时数减少155.9h。(3)降水资源呈略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增加倾向率为6.0mm/10a,其中夏季增幅最明显,增加倾向率为4.0mm/10a,年降水量增幅地区间差异较大,都兰增加最多,平均每10年增加15.8mm,格尔木最小,平均每10年增加1.7mm。(4)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设施、特色农业,增加产量有利;同时也易造成农业水分供需矛盾加剧、农作物病虫害增多、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寿光市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和特征,选用寿光市1960—2014年日照、风速、降水、总云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方法,对寿光市近55年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气候倾向率为-66.15 h/10 a;其中夏季减少的趋势最显著,气候倾向率为-26.52 h/10 a,春季减少趋势最不明显;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呈"阶梯"状显著减少,气候倾向率为-71.68 h/10 a;1—12月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均呈减少趋势,6月减少趋势最为明显,倾向率为-10.65 h/10 a。寿光市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在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均不存在显著突变。年日照时数与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总云量、水汽压呈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和雾日数呈正相关。寿光市日照时数与各气象因子的关联程度随季节不同而异,平均风速和总云量成为影响寿光市年、四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小的重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南疆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采用一元线性拟合、5 年滑动趋势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南疆地区25 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3 年日照时数年、季、月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年日照时数以25.7 h/10 a 的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除春季以外,其余各季均呈下降趋势,冬季和秋季对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贡献最大,夏季最小。年日照时数高值区位于东部哈密和吐鲁番,低值区位于北部的巴伦台、巴音布鲁克及西南的和田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982 年发生突变,略滞后于全国和西北地区。南疆地区日照时数变化主要是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及水汽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利用孟定盆地光照资源,依据孟定气象站1961—2008年逐月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通过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谐波分析、R/S分析和均生函数预测模型等,分析了孟定盆地48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并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94.64 h/10年,48年来减少了454.3 h,雨季对全年日照时数减少贡献最大,年和各季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均呈减少趋势;除冬季外,年和其余各季日照时数均于1990—1999年突破α=0.01的临界线-2.58,呈显著的突变减少趋势,冬季5年的变化周期十分显著;蒸发量的显著减少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2009—2023年日照时数与过去变化趋势一致,将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近50 年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利用1961—2013 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9 个气象站日照时数、气温、云量、降水、风速和水汽压等月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 年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在全年及四季均呈现出显著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1990 年前后日照时数由明显偏多变为明显偏少。年日照时数呈现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减小的分布格局特点,最大值在西北部的冷湖站,最小值在东南部的茶卡站。春夏秋3 季日照时数的分布特征与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征相似,冬季的分布特征为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小。年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分布特征以大柴旦和格尔木为分界线,形成东西2 个明显的下降区域,其中东西2 个区域日照时数下降最大的为冷湖和茶卡站。柴达木盆地年日照时数在1995 年发生突变。影响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主要因子是云量,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乡市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利用新乡市7 个气象站1966—2016年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水汽压、平均风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t 检验等方法,结合GIS 技术,分析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年日照时数进行突变检验,并分析5个气象要素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966—2016 年,新乡市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明显,春季下降速率最小,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和1999年附近发生突变;日照时数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空间分布特点,且京广线以东地区偏多;年日照时数与总云量、水汽压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年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958—2013年山西降水的季节变化及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56年来山西旱涝的演变特征,系统分析山西地区旱涝灾害的季节变化,基于山西38个气象观测站1958—2013年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测和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山西降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56年来山西年平均降水量为377.6~600.2 mm,降水从北至南递增,中部小东西部大,且东部大于西部。(2)春季各地降水为55.7~107.4 mm,从北至南增加,北中部呈经向分布,南部为纬向分布;夏季降水为230.1~355.6 mm,大值区集中在东部;秋季降水为76.6~157.7 mm,纬向分布特征明显,从北至南递增,大值区位于东南部;冬季降水为5.1~24.4 mm,分布同春季降水类似。(3)山西年降水随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2.6 mm/10 a;四季降水除冬季小幅增加外,春夏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山西年降水在1967年发生了显著突变,春季突变年份为1965、1982、1992、2002年,夏季突变年份为1977年,秋季突变年份为1969、2007年,冬季突变年份为1971、1980、1988、1991年。(5)山西年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存在3个周期,分别为7、15和26年;春季降水存在2个周期,分别为7和24年;夏季存在3个周期,分别为4、8和18年;秋季存在2个周期,分别为2和8年;冬季存在2个周期,分别为4和15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黄淮中部地区全年气候变化演变特征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本研究以黄淮中部地区商丘市1963—2010年的气象数据为资料,开展了全年光照、气温和降水演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时数以10年127.3 h在线性降低,但光照和气温不同年度间增减趋势不同,尤其是1991—2010年,光温增减幅度加大,其中年均气温总量的年均值分别较1963—1990年的年均值增加0.49℃较常年值增加0.64℃,而年日照时数平均值较1963—1990年的相应值和常年值分别减少264.54 h、298.41 h。降水量增速为10年13.1mm,多雨季节为夏秋,少雨季节为冬春。总体分析认为,全年全年光照时数可以满足两季作物的生长需求;受温度变化影响夏季农作物的生育期将延长,病虫危害加重,而小麦的生育期将缩短,冻害发生频率降低;全年降水有向淮河以南降水特征转变的趋势。针对降水时空分布和温度季节分布不均匀可能带来的影响,评估分析可行的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陕西蒸发量变化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陕西省水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为陕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陕西省95个气象站1978—2012年20 cm口径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ArcGIS空间插值分析法,分析陕西省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月蒸发皿蒸发量在3—7月呈增加趋势,1—2月、8月和10—12月呈减少趋势,9月无变化。年和四季的蒸发皿蒸发量呈减少趋势,蒸发皿蒸发量突变年在1994年,春季和冬季在1999年,夏季在1985年和2010年,秋季在2001年。1月、3—8月和11—12月有1个突变点,9月有2个突变点,2月和10月有3个突变点。空间分布上,多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为从东北到西南减少的趋势;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倾向率年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趋势,春季呈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夏季呈由东向西增加的趋势,秋季呈由东向西增加的趋势,冬季呈由中向南北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八师垦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摘要:为了新疆农八师垦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使用该地区气象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的同时探讨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49 ℃/10a,其中冬半年倾向率为0.446 ℃/10a,夏半年倾向率为0.293 ℃/10a;降水量存在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5.227 mm/10a,其中作物生长季平均降水量倾向率为9.186 mm/10a,冬季降水量倾向率为4.716 mm/10a;日照时数有微弱增加趋势,年日照总量倾向率为24.861 h/10a,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倾向率为24.035 h/10a;春季倾向率为18.141 h/10a。气候变暖增加了该地区热量资源使棉花栽培界限西进北移扩大了种植面积,同时极端气候事件的不稳定性及病虫害加重现状增加了农业对防灾的投入,所以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生产,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是丰产丰收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