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L-H15的促生抗病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全基因组序列中促生抗病相关基因,并在表型上对菌株形成生物被膜、根际定殖、固氮溶磷解钾、分泌铁载体和植物激素等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H15具有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且在根系表面定殖的菌数超过10~5CFU/g,分泌铁载体的相对表达量为60.22%,分泌IAA、CTK和GA含量最多可达到61.35 pmol/L、48.93 ng/m L和82.46 pmol/L,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带直径分别为(8.67±1.15)mm和(2.50±0.50)mm。综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L-H15具有多重促生抗病能力,在未来实际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盐胁迫下对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盆栽冬小麦种植为试验手段,在8 g/kg的盐分质量比下,设置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质量比为0(CK),1(G1),3(G3),5(G5)和7(G7)g/kg等5种施加梯度处理,分析了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以及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盐碱地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可明显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长,添加该菌菌剂处理的株高增加2.67%~17.20%,叶面积指数增加9.10%~34.80%;(2)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上部分,处理G1,G3,G5,G7的根冠比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8.53%,39.23%,15.91%,25.66%;(3)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能提高产量,与CK相比,处理G1,G3,G5,G7的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49%,15.35%,8.41%,4.57%;(4)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施加该菌菌剂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6.94~31.06 kg/(hm2·mm),与对照相比增幅为9.00%~25.67%;(5)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土壤剖面固氮保水具有促进作用.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了21.70%~30.40%,较处理CK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量明显降低.加菌剂处理后的土壤水分散失较少.综合各指标分析结果,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为3 g/kg时对于盐胁迫环境下冬小麦的种植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植物乳杆菌生长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植物乳杆菌在静置条件下的生长条件,以植物乳杆菌为试材,采用摇瓶发酵试验方法,探讨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7.0~7.3,培养温度37~40℃,接种量5%(V/V),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培养,活菌数可达9.47×10<'9> cfu/mL.培养条件优化后,得到的活菌数是基础培养基的1.8倍.  相似文献   

4.
高粱绿肥种植密度对设施黄瓜根系生长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设施黄瓜为研究对象,在黄瓜定植前40 d分别播撒240、120、60 kg/hm~2不同密度高粱种子,并于黄瓜定植前将高粱植株作为绿肥翻入土壤,研究其对黄瓜结果期生长指标、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影响黄瓜生长指标、根际养分含量和菌群结构变化的内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240 kg/hm~2种植密度的高梁绿肥可显著提高黄瓜根际土壤有机质质量比31.66%、碱解氮质量比8.75%、速效磷质量比13.89%、速效钾质量比16.86%、脲酶活性6.85%,显著提高结果期黄瓜茎粗12.83%、根系数15.81%、根总体积24.11%、叶片总面积11.43%、单株结瓜数10.97%、总产量9.81%;240 kg/hm~2种植密度的高粱绿肥可明显提高黄瓜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比例而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比例,明显提高鞘脂单胞菌科、黄色单胞菌科、红螺菌科、中华杆菌科、生丝微菌科比例而降低Gp6科、Gp16科、Gp4科比例。该处理主要通过降低根际土壤绿弯菌门和提高鞘脂单胞菌科、中华杆菌科比例而提高脲酶活性,通过提高厚壁菌门、黄色单胞菌科、红螺菌科和降低根际土壤酸杆菌门比例而促进碱解氮质量比、速效磷质量比、茎粗、叶片总面积、根系数、根总体积的提高,最终促进黄瓜生长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富含γ 氨基丁酸豆芽乳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发酵豆芽乳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以植物乳杆菌S-35为发酵剂,以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为试验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植物乳杆菌S-35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豆乳中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建立了乳酸菌发酵模型。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豆芽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3.5%、发酵温度为34.5℃、发酵时间为27 h。在此条件下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为1.61 g/L,植物乳杆菌S-35活菌数可达1.60×10~9CFU/mL。在4℃下进行7 d的储藏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豆芽乳在保质期内凝乳状态、发酵参数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高温季节黄瓜穴盘育苗效果和基质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黄瓜穴盘育苗的菌剂用量,以博耐526、津优1号和西蔬-131共3个品种的黄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菌剂用量(0、0.25、0.50、0.75 g/株,分别记为CK、T1、T2和T3)对夏季高温环境下穴盘育黄瓜秧苗形态指标、生物量、根系生长、壮苗指数、生长函数和基质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基质酶活性与秧苗生理和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菌剂用量的增加,3个品种黄瓜秧苗的形态指标、生物量、根系生长指标(除根直径外)、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均呈先升后降趋势; T2处理的秧苗质量最佳,该处理的博耐526、津优1号和西蔬-131秧苗的壮苗指数分别较CK提高了77.8%、108.3%和63.6%,生长函数分别提高了183.3%、177.8%和133.3%,根系长度较CK分别提高了105.6%、72.4%和75.5%,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174.9%、111.4%和122.2%,根体积分别提高了212.0%、137.8%和156.3%,根尖数分别提高了108.9%、58.6%和64.6%。而根直径、叶绿素含量和基质酶活性(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则表现出随菌剂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与叶绿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蔗糖酶活性还与根系活力、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并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P 0.05),过氧化氢酶活性还与根干质量、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表现出正相关性(P 0.05)。考虑菌剂对黄瓜秧苗生长发育、成苗质量和基质酶活性的综合影响,按0.5 g/株向育苗基质中添加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菌剂(5×1010CFU/g)是本试验条件下夏季黄瓜穴盘育苗较优的施用量。本研究结果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及类似气候区域夏季高温期黄瓜穴盘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苹果汁中结合态多酚变为游离态多酚,提高苹果汁的功能性多酚单体含量,利用嗜酸乳杆菌6005、植物乳杆菌21805和发酵乳杆菌21828混菌发酵复合苹果汁,分析苹果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及理化成分变化,建立混菌生长和总酚酸变化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混合益生菌在复合苹果汁中生长良好,活菌数达到2.68×108CFU/mL,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总酚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绿原酸及没食子酸等功能性酚酸类多酚单体含量增加;建立了复合益生菌发酵苹果汁的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和总酚酸增加量变化动力学模型,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平均误差小于10%,说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混合益生菌发酵苹果汁中总酚酸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活芽孢/g)与常规对照药剂40%稻瘟灵乳油防治稻瘟病进行药效试验,评价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效,可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施药用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米曲霉固态发酵啤酒糟产α-淀粉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Box-Benhken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NRRL 6270固态发酵啤酒糟产α-淀粉酶的关键培养条件: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含水率和接种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29.15~35 ℃、培养基初始含水率为68%~71.26%和每克培养基接种孢子数为2.6×106~1.38×107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可达6 342.60 U/g;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解逆矩阵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32.96℃、71.04%和1.0×107时,α-淀粉酶活性最大预测值为6 581.63 U/g,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32℃、71%和1.0×107左右时,通过试验验证α-淀粉酶活性可达到6 445 U/g,证实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对黑根霉产酸性蛋白酶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15g、水10.6mL、蔗糖0.69g、硝酸钠1.0g、磷酸氢二钾0.042g。理论最佳酸性蛋白酶活力为159.51U/g,验证试验得到的实际平均酸性蛋白酶活力为160.16U/g,比初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5.1倍。响应面法对黑根霉酸性蛋白酶的产酶条件的参数优化是可行的,得到的产酶条件对将来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麸皮为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康氏木霉为菌种,以粗蛋白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单菌和混菌固体发酵生产微生态蛋白饲料的条件。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含水量20%,接种比例(康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1︰3,发酵时间72 h。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对设施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和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设施黄瓜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通过每hm2添加5、10、20、40、60 t不同生物炭量作为处理,研究黄瓜结果期养分和细菌群落变化规律,探讨生物炭调控二者间相互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炭添加量为5~60 t/hm2时,在黄瓜结果期可不同程度提高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和全氮质量比;在20~60 t/hm2时,可明显提高结果盛期根际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而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生物炭通过调控并提高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等细菌数量和比例,促进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比的提高;经综合比较,20 t/hm2的生物炭量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结果盛期可提高根际土壤碱解氮质量比39.86%、速效磷质量比135.95%、速效钾质量比81.35%、有机碳质量比82.89%、全氮质量比73.77%。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玉米秸秆生物炭,以日光温室黄瓜为试验对象,以土壤分别施入20、40、60 t/hm~2生物炭为处理,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施用对黄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生物炭施用量为20~60 t/hm~2时,在黄瓜结果期可不同程度提高根系数、根系体积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真菌中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的丰度,增加担子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丰度而极大降低杂菌比例,明显提高子囊菌门Incertae sedis 27、毛壳菌科、小子囊菌科、毛球壳科、假散囊菌科等11个科以及接合菌门被孢霉科、球囊菌门球囊霉科、担子菌门粪锈伞科、壶菌门小壶菌科的丰度;生物炭处理土壤后,子囊菌门Incertae sedis 27、毛球壳科、假散囊菌科、黄丝菌科和接合菌门被孢霉科的真菌在促进根系生长方面的作用最为明显,主要通过根被组织聚集、促进根系对营养元素吸收、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等而最终有利于黄瓜的根系生长。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施用量20 t/hm~2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根系数、根系体积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20.52%、50.73%和16.11%。  相似文献   

14.
霍秀红 《农业机械》2012,(9):128-131
活菌数是功能性低脂干酪的重要指标,本文就发酵剂对功能性低脂干酪活菌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控制发酵剂种类及添加量而使干酪最终活菌数达到功能性食品的标准。通过对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1∶1)两种菌混合发酵剂为最适发酵剂,混合发酵剂添加量为6%时,干酪活菌数能达到107CFU/mL,符合功能性低脂干酪的活菌数要求,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氢能是对环境无害且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可持续性能源。利用嗜热厌氧菌暗发酵木质纤维素生产氢气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制氢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和可再生的优势。构建解糖热解纤维素菌和热解糖厌氧杆菌共培养体系,考察两株菌株接种比例、总接种量和底物浓度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体系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60℃条件下,当解糖热解纤维素菌和热解糖厌氧杆菌接种比例为3∶2,菌种总接种量为6%,秸秆浓度为15 g·L-1时,体系产氢能力最强。此时,发酵体系产氢量累积达到65.6 mL·g-1-秸秆,氢气含量为46.9%,最大产氢速率为1.47 mL·g-1h-1。  相似文献   

16.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菌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筛选用于发酵肉制品的合适乳酸菌菌种,进行了耐盐性试验、耐亚硝酸盐试验、蛋白质分解活性试验、脂肪分解活性试验、菌株的致死温度确定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三菌株完全符合肉制品发酵菌剂要求,而菌株间拮抗作用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两菌株可以作为发酵肉制品的混合菌剂。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保水剂对基质特性和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型高分子节水材料,保水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储水能力,促进作物生长。比较了微晶纤维素保水剂和秸秆沼渣保水剂在穴盘育苗中对基质理化性质和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壮苗指数、日均干质量增长量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显示,2种保水剂的施用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黄瓜幼苗生长都具有显著的效果;第36天时,加入保水剂的各处理黄瓜幼苗壮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施用微晶纤维素保水剂质量分数在0.3%时,黄瓜幼苗日均干质量增长量可达(0.015 4±0.000 9)g/d,壮苗指数达0.489 2±0.076 2,根系活力达61.82μg/(g·h);施用秸秆沼渣保水剂质量分数在0.3%时,黄瓜幼苗日均干质量增长量可达(0.015 6±0.000 4)g/d,壮苗指数达0.508 9±0.098 5,根系活力达60.90μg/(g·h)。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沼渣保水剂可作为一种新型土壤保水剂应用到黄瓜育苗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以从植物根际分离筛选的生防蜡样芽孢杆菌BQ-4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研究了蔗糖、豆饼粉和硫酸铵3个变量对芽孢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出了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BQ-4菌株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蔗糖、豆饼粉和硫酸铵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1.67、39.80和19.95 g/L,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BQ-4菌株的芽孢产量达29.36×108 CFU/mL。   相似文献   

19.
利用响应面法对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3个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装液量、转速和种子培养时间,最陡爬坡试验接近以上3个因素最优水平后,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mL、摇床转速161r/min和种子培养时间38h。此条件下理论预测值974.96U/mL。验证试验与预测值接近,利用响应面法获得了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TRIZ理论的秸秆好氧-厌氧联合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RIZ理论设计秸秆好氧-厌氧联合发酵工艺,并研究不同供气方式及加入菌剂对其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好氧发酵后,各组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曝气混菌组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最高,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6.3%、40.4%和8.2%。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和一级反应方程对累积产甲烷量的拟合结果较好,R2均大于0.97,曝气混菌组累积产甲烷量的试验值可达294.38 m L/g,利用两个方程拟合数值分别为279.58 m L/g和320.11 m L/g,而经巴斯维尔公式计算得到的理论产甲烷量为424.7 m L/g,曝气混菌组的试验值仅为理论产甲烷量的69%左右,仍有31%左右的物质没有被降解,因此巴斯维尔公式对惰性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理论计算结果偏高。好氧敞口组、曝气木酶组、曝气黑曲霉组、曝气混菌组及搅拌混菌组总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分别比直接厌氧发酵组高15.99%、35.47%、37.99%、54.68%和40.92%,曝气供氧方式的效果优于搅拌供氧,曝气供氧方式下添加混菌的效果优于添加单一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