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枣自动分级机搓动旋转输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红枣进行外部品质检测分级,首先要对红枣进行全表面图像采集,针对红枣输送过程中搓动红枣旋转来实现全表面图像采集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分级机工作原理及图像采集对红枣的转动要求,设计出辊轴搓动自旋转机构,使红枣在输送过程中不断旋转,从而保证红枣全表面都能够在摄像机视角范围内出现;然后通过计算确定了搓动机构相应的结构尺寸,分析了红枣在辊轴上的受力情况。实验证明,搓动旋转机构设计合理,输送系统运行稳定,在50-300mm/s的输送速度范围内能够满足红枣全表面图像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杏切分去核机械化作业的质量,促进后续加工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新型果蔬分级机构的设计,并确定关键工作部件的参数.[方法]在分析现有基于外形尺寸分级新鲜水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双螺旋不等螺距分级装置,进行了计算机建模和运动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分级机关键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结论]通过计算机建模和运动仿真,可及时修改设计参数,避免结构设计缺陷,确保了分级机分级精度.利用研究内容,设计的尺寸分级机已经在企业中作为杏切分去核前处理设备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花生小区播种常见花生种子分级机具分级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1种双辊式花生种子分级机构,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优化选型;利用EDEM软件对花生种子分级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螺旋转辊轴段长度、螺旋转辊转速和喂入速率是影响分级精度的主要因素;设计了三因素Box-Behnken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显著参数的回归模型,获得了双辊式花生种子分级机构的最优组合参数:螺旋转辊轴段长度为171.9 mm,螺旋转辊转速为149.52 r/min,喂入速率为5.82粒/s。试验表明,在该组合参数下花生种子的分级精确率可达93.69%。研究结果可为双辊式小区花生种子分级机具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06-210
为提高红枣分级速度和分级检测的精度,实现无损分级的效率最大化,按照分级要求对红枣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褶皱程度及外轮廓等进行检测。采用图像预处理算法对红枣图像进行平滑去噪、图像增强,多种检测算法比较后采用自适应Canny算法对红枣图像进行外轮廓边缘检测,拟采用傅里叶算法对红枣的尺寸进行计算,由极半径函数确定红枣的形心位置坐标,配合Euclidean算法检测红枣距离尺寸,对干枣、鲜枣以及大小形状不规则的红枣混装进行分级处理。对若干大小、形状等特征不同的红枣进行分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红枣检测速度的同时准确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准确率,在红枣分级要求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减少了整体运行时间,满足红枣分级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虾分级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对虾手工分级精度差、效率低等现状,主要对对虾分级机的分级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将PLC、触摸屏、传感器及步进电机控制等技术应用于控制系统。为了实现不同尺寸规格对虾的高精度分级,采用了分级辊中心距双向自动调节系统,辊轴两排通过PLC控制与步进电机驱动调节辊轴间隙,采用在触摸屏上依次输入3类不同数值的高位电机与低位电机脉冲数的方式,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对虾分级,实现对虾分级的全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皖南B2F烟叶叶片复烤工艺参数.[方法]以皖南烟叶为研究对象,对叶片复烤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设计试验,从叶片结构、感官质量和含水率控制3个方面进行质量分析,运用极差分析,并进行验证,确立影响烟叶品质的主次因素和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在试验条件下,影响大中片率的主要因素是热风温度,随着热风温度的提高,大中片率呈下降趋势;影响感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进料含水率、热风温度,其次是热风风速、底带频率,进料含水率越大或热风温度过高、过低对感官质量不利;热风风速对含水率控制影响较大,风速过大,含水率控制越不稳定;叶片复烤工序最优参数组合为进料含水率16.0%、底带频率35 Hz、热风温度80℃、热风风速30 Hz.[结论]研究可为焦甜香烟叶原料打叶复烤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三层滚筒式银杏分级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并对分级机的分级性能及筛孔大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滚简体转速是影响分级机分级性能的主要因素,而倾斜角对分级机分级性能的影响不显著;分级机各层滚筒筛应采用扩孔筛,且扩孔系数应从内层滚筒至外层滚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6FG-900型核桃分级机的原理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FG-900型核桃分级机是一种新型分级机械,采用链条带动分级辊运动,辊轴在运动中产生自转运动,调整核桃姿态,同时辊间间距逐渐增大,实现对核桃的连续无级分级。该机也适用于体积不大的类球体的各种鲜果的分级作业。本研究阐述了它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影响6FG-900型核桃分级机性能的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实验表明,当喂入量为15 kg/min,链条前进的速度为24 m/min,分级辊的转速为180 r/min时,核桃的分级精度最高,达到95%。  相似文献   

9.
名优茶机采鲜叶分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滚筛机(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MCF自制名优茶鲜叶分级机),平面圆筛机(浙茶精766)、风选机(FX450型)等不同茶叶分级机械对相同机采鲜叶原料进行分级,鲜叶原料在不同筛孔、风力条件下,按芽叶大小、轻重归类,实现大小芽叶分离,测定经分级后得到的各类芽叶机械组成,比较分级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用机器采摘的茶青机械组成中标准芽叶的比例(质量分数,下同)为23.54%,粗老芽叶的比例为43.33%,其他碎片的比例达到33.13%。该鲜叶不能作为名优茶生产。经滚筛机分级,在相同分级区段内,MCF分级机分级获得的标准芽叶比率较6CXF-70大宗茶鲜叶分级机高19%,且各筛孔下得到的原料等级界限清楚。利用不同筛孔分层设置的平面圆筛机分级原料,各层级中均有标准芽叶和其他芽叶混杂的情况,不能较好地分离出鲜叶中的标准芽叶。风选机分级能较好地清除机采鲜叶内其他碎片,但标准芽叶和粗老芽叶分离效果不明显;MCF和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提高。机采鲜叶先经MCF分级,再风选处理,标准芽叶比例提高了16%,其他碎片比例下降了23%,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标准芽叶和其他碎片混杂。然而先风选再MCF组合分级,分级效果不理想;但是调整自制分级机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等级差异明显的芽叶。综上,利用滚筛、平面圆筛、风选等方法可以使机采鲜叶原料在一定程度上按大小归类,不同方法分级差异大,其中滚筛分级是3种分级方法中可获得相对整齐、标准芽叶较多的分级方法,利用自制的名优茶鲜叶分级机(MCF)与风选组合分级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设计、试验、优化,为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提供适用、配套的去瓜秧装置,便于籽瓜机械化收获.[方法]选用成熟度较高的打瓜为试验材料,以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为研究对象,优化设计旋转橡胶条式去瓜秧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将最优参数组合带入打瓜实际收获作业中进行验证.[结果]捡拾辊行走速度为1.7 km/h,旋转轴转速为90 r/min,旋转轴旋向与捡拾辊前进方向相同时,瓜秧杂草量、籽瓜捡拾率和作业效率明显比其他参数组合下的作业效果好,收获打瓜时平均瓜秧杂草含量为0.576 kg/667m2,平均捡拾率96.16;,平均工作效率为0.407 hm2/h(6.11亩/h).[结论]旋转橡胶条式去瓜秧装置,更有利于瓜秧和杂草的祛除,同时捡拾率和工作效率也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