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  相似文献   

2.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赤霉病是重要病害,该文对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灰霉病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希望提升小麦灰霉病防治效果,提高增产效果。应用各类杀菌剂小麦麦穗与叶片均生长稳定,没有出现早衰现象,其中麦甜、秀特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小麦整体产量与赤霉病防治呈现为正相关关系。应用杀菌剂小麦综合产量与产值较高,能有效提升小麦种植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赤霉病又名烂麦头、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多雨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而得名"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害由长江、沿海地区向黄淮和北方麦区蔓延,对我们邯郸地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20-40%,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如呕吐、腹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在多雨或者潮湿天气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赤霉病是当前对小麦危害最为显著的病害之一,是麦区重要病害问题,情况比较普遍,但是如果出现病情严重的问题,也将直接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分通常会呈现粉红色,所以也将其称之为赤霉病。这种病症是一种典型的真菌病害,通常发生在麦穗上,使得整个麦穗或是一部分麦穗出现腐烂的问题。特别是在多雨天气下,病穗也很容易出现粉红色霉状物,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会造成枯白穗,大大降低产量,同时病菌所释放出的毒素也将对人体产生不利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在多雨或者潮湿天气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南阳的小麦病害有30多种,其中小麦赤霉病、纹枯病、锈病发生最重,不仅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而且大大影响小麦品质。南阳市常年种植小麦在78万hm2左右,小麦赤霉病发生率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被害麦田一般减产为20%~30%,严重地块损失在50%以上。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和小麦播种密度的加大,该病有加重危害的趋势,如果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字图像颜色特征指数识别小麦赤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对小麦生长过程有较大影响的病害.为了实现小麦赤霉病的快速识别,本研究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小麦生长过程中赤霉病发病前期和发病中期的RGB图像,并对RGB图像的三基色分别进行归一化,然后计算得到与赤霉病相关性最好的颜色特征指数(共计12个).通过对小麦赤霉病前期和中期各20张发病麦穗颜色特征指数值与健康麦穗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4,(20):34-35
一、赤霉病赤霉病是我国麦类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受小麦品种调整和栽培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江苏省流行频率增加,流行区域向北扩展,成为对小麦威胁最大的病害。1.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稻桩、麦秆等多种作物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小麦植株,小麦扬花至灌浆期最易被侵染危害,其中最易从残留的花药上侵入,或直接从颖片上的自然孔口侵入,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发生危害情况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小麦受害严重,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小麦赤霉病是滑县小麦上的一种常发病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可减产30%~50%。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质量下降。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根据国家标准(GB/T5494)规定,小麦中病粒超过4%,不能供人畜食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鲁甸县是种植小麦的大县,防治赤霉病的发生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对策,为鲁甸县粮食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麦穗上,是一种真菌病害,可由多种真菌侵染所致,造成小麦穗子部分或全部腐烂。小麦赤霉病不仅能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而且受侵染小麦子粒含多种真菌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和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13.
小麦穗期的白穂现象在邳州市发生严重,直接造成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影响农民收入。详细介绍了小麦穗期发生白穂的原因即主要是由小麦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及根腐病等病害因素造成的,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小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麦穗枯、红头麦等,是禾本科作物上经常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是麦类作物上的典型气候新病害。小麦赤霉病主要在气候湿润、半湿润地区容易发生流行。近年来受到复杂多变气候条件的影响,咸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逐渐上升,给小麦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可直接造成减产,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危害及防治技术对小麦丰产丰收有重要意义。1发病特点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上年遗留在玉米秸  相似文献   

15.
正一、江苏小麦赤霉病分析1.1小麦赤霉病概述赤霉病在江苏地区非常频繁,目前没有培育出完全具有抗病性能的品种,依然需要选择药剂防治。但是能够有效治疗赤霉病的药剂非常少,难以进行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麦穗枯、烂麦头等,是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病害。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空气的潮湿,因而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蔓延非常严重。而在小麦的生长阶段,从幼苗到抽穗都非常容易滋生病害,会引起苗枯和穗腐,非常不利于小麦的成长。而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05-106
赤霉病是近年江淮地区小麦穗期主要病害之一。本文考察不同杀菌剂及不同剂量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各杀菌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安全,赤霉病发生率为0.83%~2.00%,无白粉病发生,各处理小麦叶色和麦穗颜色正常,无早衰现象;各处理实际产量达6.258~7.070 t/hm~2,小麦产值达14 393.4~16 261.0元/hm~2,纯收入达6 788.4~8 206.0元/hm~2;尤其以使用麦甜、秀特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最佳、经济效益较好,纯收入达7 021.5~8 206.0元/hm~2。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世界性粮食作物,我国小麦总产居世界之首。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三大病害之一,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发生会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甚至危及粮食安全。因此,防止小麦赤霉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展望未来防治赤霉病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流行,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赤霉病在我国黄淮地区发生加重,不仅导致了小麦产量急剧下降,还造成了赤霉病菌素污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带来了威胁。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征、发病条件及原因,其次提出几点防控建议,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Lab颜色空间下的小麦赤霉病图像分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智能识别小麦赤霉病方法中分割患病麦穗图像效果不佳的问题,运用中值滤波方法对患赤霉病麦穗图像进行降噪预处理,采用基于阈值的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基于聚类的k-means算法在RGB、HSV和Lab颜色空间中对小麦扬花期到黄熟期感染赤霉病的麦穗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麦穗的病害部分。采用试验田环境下扬花期到黄熟期200张患赤霉病的麦穗图像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化为Lab颜色空间并对a分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进行分割的效果最佳,误分率仅有1.11%。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暴发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且病菌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影响人畜健康,我国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不得超过4%。1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赤霉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