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微 《北方园艺》2011,(23):57-60
通过对结缕草在土壤干旱及复水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游离脯氨酸含量(Pro)、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TSC)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土壤干旱对结缕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引起结缕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干旱天数的增加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和SOD酶活性先增后减.复水后各项生理指标除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外均随着复水时间的增加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结缕草水分平衡的保持、SOD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以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是结缕草抗旱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不同品种耐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3个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 Marden & Betche) 品种(H2、HAES900和OC) 幼苗为试材, 研究了自然低温胁迫对其叶片形态, 相对电导率(REC) , 叶绿素、丙二醛(MDA) 、游离脯氨酸( Pro) 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自然低温处理下, HAES900品种叶片产生较多水渍状斑, 叶脉处水渍状斑连在一起, 最终导致叶片及植株死亡; OC品种叶片水渍状斑较少, H2品种只在叶片表皮出现一些褐斑, 基本没有寒害症状。自然低温下, H2和OC品种叶片MDA积累增多, 相对电导率升高, 叶绿素含量下降, 其中叶绿素a下降程度较大, 但随着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升高及SOD酶活性的增强, MDA积累升高变缓且有下降趋势; 胁迫解除后, 各指标趋向于处理前水平。而HAES900品种在低温处理3 d后, 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 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 SOD酶活性降低, 随着胁迫的进一步加重(6~9 d) , MDA积累量增大, 产生不可逆的生理变化, 即使解除胁迫后各指标变化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3.
以‘金焰’绣线菊1 a生幼苗为试材,通过确定植株形态萎蔫指数及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对‘金焰’绣线菊的耐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金焰’绣线菊幼苗在自然失水和PEG渗透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差别不明显,根据植株在失水胁迫下的形态特征,将植株萎蔫指数划分为5级。在自然失水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持续下降,SP、MDA和Pro含量持续上升,SS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指标变化规律显著,可作为自然失水胁迫耐旱性评价指标;PEG渗透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持续下降,SP、MDA含量持续上升,SS含量则在胁迫初期先上升,随后下降,最终呈上升趋势,故可作为PEG胁迫的耐旱性评价衡量指标,而Pro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无规律,只能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2年生水榆花楸盆栽苗为材料,采用称重控水法,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5%~30%(重度干旱)、45%~50%(中度干旱)、60%~65%(轻度干旱)、75%~80%(对照)、90%~95%(水淹)5个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水榆花楸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胁迫加剧,水榆花楸苗高、地茎、叶面积及叶面积相对增长率逐渐减小。(2)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增长缓慢,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逐渐升高而在重度干旱胁迫和水淹条件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整个胁迫过程中,各处理叶片中的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且同一时间段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胁迫程度加剧而升高;各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可见水榆花楸幼苗能通过增强保护酶活性及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来缓解水分胁迫的伤害,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以日本引进的勋章菊为材料进行抗旱性试验,测定干旱胁迫下叶片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含量(MDA)、相对电导率、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细胞膜透性增大;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盆栽勋章菊在连续10 d不浇水的条件下,复水后仍可成活生长,表明勋章菊具有很强的抗旱性,为勋章菊在应用过程中低成本养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2年生北美丁香"詹姆斯"为试材,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土壤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其生长和部分抗旱生理生化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丁香苗具有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当遭遇干旱胁迫时,其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减轻干旱伤害。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丁香苗植株高度和茎基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生长几乎停止;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其叶片叶绿素和相对含水率(RWC)含量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干旱胁迫40d时活性达到最高,在干旱胁迫50d后其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特有野生果树天山樱桃和野生樱桃李叶片为试材,采用自然干旱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天山樱桃和野生樱桃李叶片相对含水量、电解质渗出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天山樱桃和野生樱桃李叶片相对含水量缓慢降低,电解质渗出率升高,脯氨酸含量不断积累,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水涝胁迫对常绿欧洲荚蒾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常绿欧洲荚蒾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幼苗在浸水处理条件下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涝胁迫下,常绿欧洲荚蒾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常绿欧洲荚蒾通过积累这些物质来适应水涝逆境。到水涝胁迫处理12 d,尽管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相对电导率增至24.8%,但与对照相比,植株外表的生长状况并无多大变化,说明常绿欧洲荚蒾较耐水涝。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下四种矿区生态修复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宝景天、沙打旺、紫花苜蓿和早熟禾4种典型干旱区草本植物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了4种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6个抗旱指标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6项抗旱指标与植物抗旱性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旱机制.结果表明:4种植物综合抗旱性顺序为:八宝景天>早熟禾>紫花苜蓿>沙打旺;各项抗旱指标与植物抗旱隶属函数均值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叶绿素含量(0.9727)、叶片相对含水量(0.9387)、可溶性糖含量(0.8314)、丙二醛含量(0.7940)、相对电导率(0.6320)、脯氨酸含量(0.4528),即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对干旱环境最为敏感,可作为矿区生态修复抗旱植物筛选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接种菌剂,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紫花苜蓿生长状况与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时,接种AM真菌的植株体内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糖含量显著增加,细胞膜通透性、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的活性明显下降;说明接种AM真菌可促进植物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降低超氧自由基的产生,减缓水分胁迫对植物带来的伤害,促使植物更好地适应矿区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实生苗榆叶梅幼苗为材料,在遮雨棚中盆栽进行干旱胁迫试验,在分别干旱处理3d、6d、9d、12d后采样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观察,系统研究干旱胁迫下榆叶梅幼苗体内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程度的加重,榆叶梅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榆叶梅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均降低,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银杏5 a生盆栽实生苗为材料,通过自然干旱处理,研究干旱对银杏衰老期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叶绿素含量下降;电导率和MDA含量上升;SOD和CAT的活力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逐渐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引起了膜脂氧化加剧,加快了银杏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13.
非灭菌土接种AM真菌对油蒿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在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非灭菌土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土著AM真菌(Indigenou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对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AM真菌对油蒿的侵染。无论在正常水分还是干旱胁迫条件下,接种AM真菌都增加了植株的分枝数、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但没有明显提高株高、茎粗和改善组织水分状况;与未接种相比,干旱胁迫下接种土著AM真菌显著提高了根系氮、磷含量,提高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了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因此增强了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以"胡红""姚黄""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6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条件对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等生理机制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抗性评价,以期探求干旱胁迫下,牡丹叶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并利用这些抗性指标评价品种间的抗性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6种牡丹叶内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期升高后期降低。重度干旱时,"姚黄""胡红"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洛阳红""银红巧对""雨后风光""金岛"增幅较小;"胡红""姚黄"叶内MDA、O2含量较低,受到的伤害轻于其余4个品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品种间差异显著,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胡红""金岛""姚黄"APX活性逐渐升高,"雨后风光""洛阳红""银红巧对"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牡丹生理机能恢复,MDA和O2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危害有效缓解。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旱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胡红">"姚黄">"金岛">"雨后风光">"银红巧对">"洛阳红"。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下细叶景天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控水方法,研究了细叶景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的有SOD、质膜相对透性、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而CAT呈先上升而后下降接近于对照的变化;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持续20 d的干旱胁迫并未对其观赏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表明细叶景天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阿月浑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 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降低了阿月浑子叶片Chl1a、Chl1b 含量和Pn , 增加了类胡萝卜素含量; 20 %供水处理降低了阿月浑子叶片的PS Ⅱ活性, 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 Fm) , 光化学猝灭系数(qP) ,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 和PS 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 Ⅱ) 。轻度干旱胁迫下, 气孔限制是Pn 降低的主要原因; 严重干旱胁迫下, 非气孔限制是Pn 降低的主要原因。干旱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Pn 的下降是水分胁迫和强光胁迫双重作用的结果, PS 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 Ⅱ) 降低是阿月浑子叶片Pn 下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百合花瓣抗氧化酶系统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诺宾’(Robina)、‘索蚌’(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3个云南产量较大的观赏百合品种切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花瓣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增强,花瓣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而代表膜质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干旱胁迫下花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处理的前期、中期持续上升,后期下降,说明前中期有较高的活性氧(ROS)清除能力,之后抗氧化能力下降;抗氧化酶基因Cu-ZnSOD、MnSOD、CAT、APX和GR的表达先升后降,而Fe-SOD的表达一直下降,POD则一直保持升高的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百合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为:‘索蚌’>‘诺宾’>‘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8.
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龙牙百合在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叶片和鳞茎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还原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牙百合的叶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性比鳞茎好,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性比还原性糖含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