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鸡胚肺动脉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简单快速实用的鸡胚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约80%时进行传代,得到的内皮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纯化,并观察2种细胞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待细胞稳定生长后,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细胞,并进行冻存和复苏,观察复苏后细胞活性。结果显示:24 h后组织块周围即有少量细胞爬出,内皮细胞大量生长后呈突起状排列,立体感强,平滑肌细胞在培养后的第5天呈现"峰谷"样外观,经免疫荧光法证明是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纯培养,冻存于液氮中1~2个月复苏后细胞的活性都较好,可以恢复旺盛生长。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组织贴块法能成功获得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纯培养,比酶消化法操作简单,更适合小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冻剂渗透压对深低温冻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牛角膜随机分两组,分别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 20%人血清白蛋白(HSA)即对照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 CPTES即实验组溶液配制的抗冻剂采用二步平衡法冻存,观察两种方法对复温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存活率、细胞均匀性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等的影响。结果:使用CPTES溶液配制抗冻剂冻存的细胞密度及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细胞均匀性与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优。结论:CPTES溶液配制抗冻剂有助于改善冻存的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3.
谭菊  武彩红  文潮潮  王萌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30-132,139
[目的]建立一种更优化的STO细胞冷冻保存方法.[方法]STO细胞传至第3代后,调节其浓度至2.09×105个/mL,开展冷冻保存试验.Ⅰ组将STO细胞置于4℃下平衡,1 h后转入-20℃下,12 h后将其转至液氮中保存;Ⅱ组将STO细胞装入已注入250 mL 95%乙醇的降温器后,立即转至-70℃下,12 h后再将其转至液氮中保存;Ⅲ组将STO细胞悬液于液氮面上方10 cm处平衡20 min,然后将其缓缓转至液氮中.同时,设Ⅳ组为对照组,即STO细胞不进行冷冻处理.在液氮中保存30 d后进行解冻,以STO细胞的回收率、存活率和生长情况为研究指标,通过MTT法进行STO细胞冻存效果评价.[结果]经冷冻处理后,3种方法STO细胞解冻后回收率和存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Ⅱ组细胞解冻后细胞回收率低于Ⅰ组、高于Ⅲ组,但细胞存活率最高(84.91%).与Ⅰ组和Ⅲ组相比,Ⅱ组STO细胞冻存方法不仅能保证冷冻效果,而且可以回收更多的细胞.Ⅱ组STO细胞复苏后生长相对缓慢,但STO细胞经培养后可恢复至冷冻前的生长状态.Ⅰ组和Ⅱ组复苏后STO细胞的增殖速度较快,且增殖率基本相同,而Ⅲ组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结论]Ⅱ组STO细胞于-70℃冰箱中平衡过夜,再转移至液氮中超低温冷冻是较为理想的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了在以二甲亚砜为抗冻剂,不同的4℃平衡时间对PCK细胞低温保存的影响。把第24代PCK细胞悬浮于含10%二甲亚砜(DMSO)的冻存保护液,置于4℃冰箱,按不同的时间间隔取出细胞,重新培养,用来研究不同的平衡时间对细胞的贴壁率及生长的影响。将19代PCK细胞,按40min、1h、2h三种不同的4℃平衡时间进行-700℃冻存,再以较低的细胞密度(2×10~4个/mL)复苏细胞,用以研究不同的平衡时间对细胞冻存的复苏率及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长时间放置在4℃,DMSO的毒副作用明显,不利于细胞的生长。同直接传代的细胞相比,放置24h以上明显影响细胞的贴壁率及单层形成时间。在PCK细胞的-70℃保存中,4℃下平衡40min,DMSO不能对细胞形成充分的保护,细胞碎片较多;平衡2h以上,DMSO有影响了细胞对低温伤害的抵御能力,同样不利于细胞的冻存;平衡1h,细胞复苏及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5.
主要阐述了在以二甲亚砜为抗冻剂,不同的4℃平衡时间对PCK细胞低温保存的影响。把第24代PCK细胞悬浮于含10%二甲亚砜(DMSO)的冻存保护液,置于4℃冰箱,按不同的时间间隔取出细胞,重新培养,用来研究不同的平衡时间对细胞的贴壁率及生长的影响。将19代PCK细胞,按40min、1h、2h三种不同的4℃平衡时间进行-700℃冻存,再以较低的细胞密度(2×10~4个/mL)复苏细胞,用以研究不同的平衡时间对细胞冻存的复苏率及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长时间放置在4℃,DMSO的毒副作用明显,不利于细胞的生长。同直接传代的细胞相比,放置24h以上明显影响细胞的贴壁率及单层形成时间。在PCK细胞的-70℃保存中,4℃下平衡40min,DMSO不能对细胞形成充分的保护,细胞碎片较多;平衡2h以上,DMSO有影响了细胞对低温伤害的抵御能力,同样不利于细胞的冻存;平衡1h,细胞复苏及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内膜球囊损伤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EGM-2培养基培养7天,获得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高细胞数量移植组(5×105个细胞)和低细胞数量移植组(2×105个细胞),将相应数量的内皮祖细胞重悬于100μL生理盐水中移植至兔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对照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同时用CM-DiI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进行细胞示踪。4周后,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M-DiI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各组内膜损伤血管再生内皮覆盖率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发现荧光标记的内皮祖细胞分布在血管的中膜层、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内皮祖细胞移植可显著促进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以高细胞数量移植组为著,同时内皮祖细胞移植也大大减少了新生内膜的形成。结论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修复内膜球囊损伤血管,高细胞数量移植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收集对数生长后期细胞,采用不同配方及浓度的玻璃化冻存液以及不同的冻存步骤对胶网藻HE01和小球藻HE07进行冷冻保存试验,通过复苏后的细胞存活率判断适合的冻存液和冻存步骤。结果发现,不同的微藻所需的冻存液不同。对HE01和HE07海洋微藻分别使用5%DMSO+15%乙二醇+25%蔗糖溶液和15%DMSO+15%乙二醇+25%蔗糖溶液做为冻存剂,4℃条件下30 min后,转入-20℃预冻存2 h,再-80℃过夜后投入液氮中保存,胶网藻HE01和小球藻HE07的冻存率分别为70.2%、70.59%。复苏后微藻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分化能力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推广AD-MSCs在畜牧生产及其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奶牛AD-MSCs并进行代传培养,绘制P3、P6和P9代奶牛AD-MSCs的生长曲线及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进行奶牛AD-MSCs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鉴定其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并检测冻存奶牛AD-MSCs复苏后的存活率.[结果]分离及传代培养获得的奶牛AD-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生长状态良好,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奶牛AD-MSCs高表达MSCs表面标志物CD44、CD73、CD90和CD105,但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分别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诱导的奶牛AD-MSCs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钙结节和红色脂肪滴.冻存6个月后进行细胞复苏,奶牛AD-MSCs的存活率高达96%;复苏奶牛AD-MSCs培养4 h内贴壁,呈典型的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2 h细胞融合达80%~90%.[结论]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奶牛腹部脂肪组织分离获得的奶牛AD-MSCs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为畜牧生产研究及奶牛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前市场上中华鳖商业化细胞缺乏,不利于开展其病害防控研究的现状,以中华鳖胚胎为对象,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技术,从孵育15~20 d的受精卵中获得适宜的胚胎组织,经抗生素、乙醇消毒,通过无菌条件下将组织块均匀分散贴壁在细胞瓶中,然后于30℃恒温培养箱中贴壁培养4 h后加入无血清M199培养基多次清洗,从而获得了中华鳖胚胎组织原代细胞;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中华鳖胚胎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冻存与复苏等进行系统性研究,初步确定中华鳖胚胎细胞培养温度为26℃,M199或L-15培养基,血清浓度为15%(体积分数),通常7 d传代1次;二甲亚砜冻存保藏后,细胞复苏生长状况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左旋咪唑(LMS)刺激的猪内皮细胞(VEC)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LMS刺激猪血管内皮细胞后,筛选出能够使内皮源IL-8表达量上调的低质量浓度LMS(10~(-6) mg/mL),将经LMS处理的内皮细胞与MoDC共培养,收集共培养的MoDC。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的CD80/86和MHC-II的表达;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MoDC与淋巴细胞混合,MTS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MoDC抗原递呈和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共培养分为诱导后共培养和诱导共培养。【结果】LMS处理VEC后,两种共培养方式所得MoDC的MHC-II与CD80/86阳性率、淋巴细胞刺激指数、Tc和Treg细胞阳性率均显著下调,而Th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上调。【结论】低浓度LMS处理的VEC可抑制MoDC的抗原递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观测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抑制作用。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1、5和1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h),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计数法评价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加入L-精氨酸后采用MTT比色法和高倍荧光显微镜下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细胞计数法分析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作用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一氧化氮含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结果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呈量效和时效性地减少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增殖能力;随着L-精氨酸浓度的增加,L-精氨酸能有效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结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而外源性L-精氨酸能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5、10及20mg/L)干预48h。MTT法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逆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bcl-2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祖细胞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内皮祖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损伤血管局部表达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是否能介导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方法培养、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及AMD3100(CXCR4的拮抗剂)对其的影响。分别将内皮祖细胞培养基、内皮祖细胞及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经心脏穿刺注射给颈动脉损伤小鼠,在14天后取损伤血管检测内皮祖细胞募集情况、再内皮化情况及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能诱导内皮祖细胞迁移(与对照组比较P<0.01),AMD3100能有效阻断该作用(AMD3100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较多注射的内皮祖细胞成功归巢到损伤血管处(14.2±3.6个/切片),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仅少量可成功归巢(4.0±2.5个/切片);内皮祖细胞注射能加速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比对照组:83.45%±5.44%比66.46%±6.16%,P<0.01),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注射则无效(68.02%±6.68%,与对照组比较P>0.05);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新生内膜增生厚度(19237±1875μm2)和内膜中膜比值(0.94±0.12)均小于对照组(34676±2412μm2和1.77±0.18)及AMD3100组(32451±2081μm2和1.60±0.17)(P<0.01)。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在介导移植的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ils,EPCs)是可以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前体细胞.当机体受到损伤、缺血或是在药物等外界因素刺激下都可动员骨髓内的内皮祖细胞参与到机体的内循环.内皮祖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来促进管腔直接进入发芽状态的新生血管来调节血管生成.该文综述了EPC的来源、分离培养、数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血管生成作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细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87-6188
人们对细胞融合的机理、融合方法的了解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细胞融合的机理、方法、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质膜稳定剂能增加完整原生质体数量,防止质膜破坏,促进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和细胞分裂形成细胞团。本研究拟在原生质体酶解液中分别加入CaCl2.2H2O、KH2PO4、MES 3种质膜稳定剂,或3种质膜稳定剂组合分离、提纯、培养原生质体,探讨3种质膜稳定剂对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质膜稳定剂对于解离出的原生质体的质量及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和原生质体细胞分裂都有一定影响,最佳浓度分别为CaCl2.2H2O 10 mM、KH2PO40.7 mM、MES 5 mM;3种质膜稳定剂组合以CaCl2.2H2O 5 mM、KH2PO40.35 mM与MES 2.5 mM的组合最佳,原生质体壁再生率达88.5%,细胞分裂率达77.5%,表明能最快促进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及细胞分裂生长。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激肽原的第5结构域在抑制细胞粘附和浸润、抑制内皮细胞增生、诱导细胞凋亡、参与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反应机制可能与高分子激肽原在激肽释放酶的作用下释放缓激肽后,增加其轻链的第5区的暴露面积、增加第5区与内皮细胞的接触机会有关.研究高分子激肽原第5区的作用,有助于预防恶性肿瘤的增长和转移、炎症效应的调节和控制,并为临床上生物治疗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在医学、食品、化工和通讯等领域。纳米银具有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其中广谱的抗菌性和病菌对其无耐药性的影响尤为显著。纳米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菌细胞质后又通过一系列作用来影响细菌代谢和DNA的复制等,最终达到灭菌的效果。对纳米银的灭菌机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纳米银在灭菌过程中的一些作用机制,并对纳米银的抗菌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对肾脏的影响,探讨两者对高血压肾的保护机制。方法以高血压鼠非治疗组、培哚普利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组和正常血压鼠为对象,测量其血压、肾一氧化氮浓度、尿蛋白等指标并观察血管内皮和肾小球结构。结果3月龄高血压鼠电镜下可见血管内皮增生,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肾一氧化氮浓度下降、尿蛋白增高,8月龄高血压鼠血管内皮和肾小球均有损害(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肥大),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血管内皮、肾小球病变和肾一氧化氮浓度密切相关,与血压相关性不显著。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低,且肾一氧化氮浓度较高,血管内皮、系膜细胞的增殖被抑制,培哚普利组一氧化氮水平和尿量显著高于氯沙坦组。结论培哚普利、氯沙坦从多方面保护肾脏,如降压、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增殖效应,提高肾一氧化氮水平、改善肾微循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且培哚普利对肾一氧化氮的影响显著强于氯沙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