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选择9个优质小麦新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镇麦10号进行对比试验,参照苏南地区强筋、中强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以产量、生育特性、抗逆性等性状为依据,筛选适宜昆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综合抗性强的小麦新品种(系)。结果表明,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平均产量为5838.0kg/hm2,产量水平在4779.0~6568.5kg/hm2之间,不同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的产量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镇麦12号、镇麦15和镇麦18产量高于6000.0kg/hm2,较对照镇麦10号分别高出9.78%、9.20%和7.52%,增产显著。其中镇麦15产量次高且抗逆性最好,适宜在昆山地区示范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昆山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综合抗性强的小麦新品种(系),选择10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参照苏南地区强筋、中强筋小麦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以产量、生育特性、抗逆性等性状为依据,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产量在4 779.0~6 568.5 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5 838.5 kg/hm2,不同品种(系)间产量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镇麦12号、镇麦15和镇麦18产量高于6 000.0 kg/hm2,较对照镇麦10号分别高出9.78%、9.20%和7.52%,增产明显。其中,镇麦15产量较高且抗逆性最好,适宜在昆山市示范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优质小麦品种比较结果表明 :(1)豫麦 34(强筋型 )产量 80 5 6 .5kg/hm2 ,较对照 (豫麦 18)增产 2 .6 % ,居参试第 1位 ,但感白粉病与锈病 ,抗倒春寒能力差 ;(2 )温麦 8号 (中筋型 )平均产量 7986 .0kg/hm2 ,居参试第 2位 ,抗倒性好 ,熟期适中 ,熟相好 ,但感赤霉病、白粉病、锈病、中感纹枯病。豫麦 34和温麦 8号均适宜在江苏淮安种植。  相似文献   

5.
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8901、新优1号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6.
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8901、新优1号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7.
国审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品质与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国审小麦品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育种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1—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旱肥组、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国审小麦品种数据,对36个小麦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9%,增产超过8%的品种有尧麦16、汶农14号、鲁原502、中麦816和农大5181等5个品种,黄淮北片、旱薄地和北部水地审定品种成穗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北部冬麦区水地各年度审定品种平均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所有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达国家中筋小麦以上品质标准,湿面筋含量达强筋标准的小麦品种占75.0%,52.8%的品种沉降值偏低;稳定时间达到强筋标准的占22.2%。品质性状综合分析表明,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仅有1个品种(舜麦1718),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的有石优20号、山农26、晋麦92号、津农6号和津农7号等5个品种,整体品质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5.0%,11.1%和5.6%,感病品种分别占75.0%,88.9%和94.4%;仅有2个品种兼抗2种病害;所有育成品种对纹枯病、赤霉病和黄矮病均表现感病,需要引进抗源,尽快培育多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8.
高产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西科麦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生产上提供高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以4301为母本、绵阳31为父本杂交组合,利用系谱法通过田间多年连续选育,育成了小麦新品种西科麦9号,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四川省15个区试点中,有14个点增产,2年平均产量为361.74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7增产4.1%,增产显著;在2013—2014年6个生产试验点中全部表现增产,平均产量为316.37kg/667m~2,比绵麦37增产9.23%。西科麦9号中抗条锈病,品质指标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优质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年总产47.15万吨,约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56%,平均亩产381.1kg;其中强筋小麦15万吨,亩产373~400kg,其产量水平与中筋小麦持平.目前推广的主要品种:小偃54、豫麦47号、豫麦34号、郑州9023、豫麦68号等.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在全省对同一小麦品种抽样测定,我市浚县小麦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性最好,这说明我市发展中、强筋专用型优质小麦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从2000~2001年度优质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现状看,还存在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5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籽粒容重为789 g/L,蛋白质含量为14.66%,湿面筋含量为31.2%,但面粉吸水率偏低,只有58.0%,国外优质小麦多在65%左右;面团稳定时间较短,少数品种较高,如济麦4号、周麦24分别达到19min、14.3 min,高于国外优质小麦(一般在9 min以上),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只有7个,占审定品种的14%,强筋品种种类偏少,其余43个都归为中筋小麦品种;河南在今后小麦育种中应提高品种的吸水率和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1.
小麦生产面临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急需稳产、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安徽华成种业面对市场需求,2009年以(周98100×华成699)F3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择育出了小麦新品种华成3077。在2015 — 2017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2 a折合产量8 013.75 kg/hm2,较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4.51%。该品种株高70 cm左右,穗长平均11 cm,千粒重42.8 g,容重807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5.2 g/kg、湿面筋(以14%水分计)345.5 g/kg。经接种鉴定,中抗至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主要适宜于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抗锈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7号(原代号200311-9)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2年利用自育品系核1作母本、CMS858作父本选育而成。2013年在甘肃省东片春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17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7.52%。籽粒含粗蛋白16.41%、湿面筋34.8%,沉降值37.5 m L,降落值160 s,属中筋优质春小麦。中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抗青秕。适宜在甘肃省的定西、临夏州、甘南州、白银、兰州等海拔1 700~2 200 m、年降水量400 mm以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邯豆七号(原邯348)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室1996年以美4550为母本、冀豆1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在宁夏区试中2005~2006年2 a平均产量为3 928.2 kg/hm2,较对照宁豆4号增产26.9%,增产极显著。经接种鉴定,邯豆七号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孢囊线虫病和灰斑病。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合计为63.63%,属双高优质品种。2007年通过河北省和宁夏自治区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冀审豆2007002号"和"宁审豆2007001"。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和宁夏自治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系)的品质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9年山西省种植的或参加区试的 3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品质测试 ,各性状的平均值为 :千粒重 36 0g ,容重 76 9 5g/L ,角质率 58 7% ,出粉率 6 1 0 % ,蛋白质含量 13 7% ,湿面筋 4 4 3% ,干面筋 14 5% ,沉降值 36 6ml。参照小麦品质分类标准 ,目前山西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容重、出粉率、沉降值中等 ,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 ,但面筋质量较差 ,大多小麦品种属于中力小麦 ,个别品种达到强力小麦标准 ,无弱力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1号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携带Tal雄性不育基因的73-3/墨它为基础材料,用自育品种定丰1号作为转育对象,通过连续转育选育而成.1997-1998年在定西市(原定西地区)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264.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0.45%;2001-2003年在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区域试验中,3 a 1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735.90 kg/hm2,较对照定西35号平均增产12.89%.抗旱,抗倒伏,抗条锈,高产、稳产,籽粒含粗蛋白15.47%,湿面筋38.9%,沉降值63.0 mL,降落值254 s,吸水率69.4%,形成时间4.7 min,稳定时间3.8 min,软化度80 F.U,评价值57,属中筋优质小麦;主要适宜在类似甘肃中部地区、宁夏宁南山区及青海民和县等生态条件类似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57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85(加)1-3作母本,平凉41号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抹高75.9~91.2cm,穗长7.5cm,千粒重48.8g,容重786.1g/L,籽粒含粗蛋白109.2g/kg、赖氨酸3.1g/kg、湿面筋(14%水分基)180.7 g/kg、粗淀粉68.1 g/kg;抗冻、抗旱性好,高抗条锈病,耐瘠性好,适应性广.在2002-2004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4 303.95 kg/hm2,较统一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8.17%.适宜在陇东地区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丘陵干旱山区及周边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济麦20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鲁麦14/884187。它集优质、高产、广适、多抗于一体,不仅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而且淀粉特性优良,多酚氧化酶活性低,并具有抗寒、抗旱、抗倒伏和抗穗发芽等突出特点。该品种在山东省高肥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7653 kg/hm2,较对照品种鲁麦14号增产4%,实打验收产量9936 kg/hm2。目前在山东、河北、天津、河南、江苏、安徽、山西和湖北8省市累计推广325×104hm2。  相似文献   

18.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麦21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偃展1号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经后代系谱法连续选择培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新麦21属弱春偏冬性、高产、稳产、抗病、抗寒、中早熟品种.系谱分析表明,新麦21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含有英国抗源和波兰、意大利小麦血缘,具有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适宜河南中北部、安徽省北部、...  相似文献   

19.
新疆近年中晚熟冬小麦新品系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新疆近年来中晚熟冬小麦新品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以2005~2007年新疆北疆冬麦区试参试品系为材料,研究产量和品质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近阶段新疆小麦新育品系增产显著;适度提高穗粒数,同时兼顾其它产量性状间的协调,可能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参试材料品质类型比较单一,优质中筋专用类型占参试品系的15.4;,无强筋和弱筋专用优质小麦类型.产量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容重与延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主穗粒重与湿面筋显著正相关;成穗数与湿面筋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今后新疆冬小麦品种改良的重点是:保留适宜穗数的同时选择穗粒数、容重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系,既有利于减小成穗数对湿面筋的负向效应,又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的含量,使优质和高产达到较高水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364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3646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中四与普通小麦复合杂交所得92348F1为母本,92553F1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系。该品系株高100cm,穗长7.4cm,千粒重37.6g,容重789.7g/L,籽粒含粗蛋白11.07%(干基)、湿面筋21.5%、灰分1.52%(干基)、赖氨酸0.46%(干基),属丰产弱筋粉专用优良品系。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对条锈病表现高至中抗,对白粉病轻感。经天水市2001-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5187.75kg/hm2,较对照品种咸农4号增产16.90%。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