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在福建省武平县水稻区迅速扩展蔓延,已成为武平县晚稻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为了探索防治水稻细条病的有效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减轻损失。作者开展了稻种消毒、大田药剂防治水稻细条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为细条病,系一种细菌性病害,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和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该病在我县部分中稻、晚稻稻  相似文献   

3.
20%噻唑锌SC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条斑病”或“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用20%噻唑锌SC、20%叶枯灵、50%灭菌成在晴天进行了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试验。结果表明,20%噻唑锌SC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较为理想药剂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对水稻的危害程度愈发严重,极大地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为了保证水稻安全生产,合理得当的防治措施和抗病品种的培育应用在生产上显得尤为重要。归纳了水稻细条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细条病菌的分离鉴定、水稻抗细条病材料的发掘与鉴定、抗细条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当前加强植物检验检疫、合理施肥控水、实时大田监控均能有效防治细条病的发生发展,而鉴定抗细条病水稻材料、克隆并利用抗病基因进行抗病品种的培育是控制该病害最有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提出有效防控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措施,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和座谈访问方式,探讨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原因。调查分析认为,黄田镇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农民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组合)和带菌种子,加上防治意识不强、田间肥水管理不恰当和种子市场混乱等。针对水稻细条病发生流行原因,提出了强化检疫执法、清理病原环境、积极推广高产抗病品种、严把种子消毒关、加强田间检查、及时开展宣传和防控培训、加强肥水管理等防控水稻细条病措施。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是永胜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县水稻生产,由于长期使用井冈霉素进行防治,此病对井冈霉素抗性增强,为筛选出对稻曲病防治安全、高效、低残留的防治药剂,特做了此试验。筛选出效果比较好的两种药剂,作为以后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备用药剂。  相似文献   

7.
发酵时间对花脸香蘑抑制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对花脸香蘑进行不同时间液体摇瓶发酵,观察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考察菌丝体生物量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量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与发酵时间相关,发酵时间约在第12d时花脸香蘑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眉山市东坡区是四川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西南地区的产粮宝地。近年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对东坡区水稻产业及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东坡区通过采取调整种植结构、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本文结合东坡区防控经验,总结了水稻细条病的发生症状、危害情况、发病原因、综合防治等经验,为水稻细条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寿县中南部乡镇水稻种植区域,细条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上升。通过对当地水稻细条病发生规律进行梳理小结,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正确认知该病并做好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系我国水稻上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为水稻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1.
谭斌 《农技服务》2015,32(5):71-72
为确定14%氟环唑井冈霉素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佳使用剂量,测试其对水稻和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该药剂在我县水稻生产上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细条病是闽酣睡明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费歇尔判别分析预报细条病的流行趋势,将细条病流行轻、中、重程度的历史数据分为G1、G2、G3类。选择作出预报的主要相关因子观测值x=x1(8月上中旬降雨量)、x2(8月中旬的台风次数)、x3(8月上中旬的日平均气温),判定x∈Gr,从而给出细条病的流行趋势,可以提早10-15d进行轻重发生程度的预报,从而为防治水稻细条病赢得了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纪60年代仅在沿海平原地区发生,进入80年代后迅速向延平区等闽北山区扩展蔓延,特别是1988年以后,每年以15%—30%的速度迅速扩展,至1995年细条病发生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5%,成为延平区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障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病原菌不同致病变种,为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收集国内外5种农药,分别对基进行防治试验。平皿抑菌试验结果,40%多丰农和90%乙霜青对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病原菌产生抑菌作用,抑菌环宽度分别10mm和3mm。3a室内盆栽测定结果,多丰农对细条病和白叶枯病平均药效分别为66.19%和66.29%;乙霜青防治细条病效果为57.72-63.85%,高一吉青双防效(41.14-54.34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福建省水稻两病-细条病和白叶枯病比较研究和综合防治的多年实践,阐述了以消灭菌源为前提,推广抗病品种为中心,水肥管理为基础,辅以药剂保护的综防策略。系统分析了沿海平原和内陆山区两个综防控病模式设计的科学依据,并对福建省推广两个模式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以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04个SSR标记,通过图示基因型分析法对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近等基因系H359R的基因组组成进行分析,并结合初步定位的遗传图谱、水稻物理图谱以及水稻SSR遗传图谱的线性比较结果,对H359R携有的细条病抗性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病近等基因系H359R包含3个来自抗病亲本Acc8558的抗性QTL区段,1个来自感病亲本H359的抗性QTL区段,证实了之前对细条病抗性QTL初步定位的可靠性.同时该结果也显示,只要聚合4-5个主要QTL的抗病等位基因,即能培育出高抗细条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水稻细条病,近年上升为一种多发性的水稻主要病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稻曲病连年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生产。通过对我县近几年调查资料分析:影响水稻纹枯病、稻曲病连年重发的主要因素,异常气候、大穗品种推广、栽培技术、药剂选用、防治技术等。为解决水稻病害发生的新情况,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益,2009年起立项进行研究探索,开展水稻两大病害发生规律调查,制定防治策略,同时开发新型药剂试验示范,并进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具有重要的生产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抗性的影响,为防治水稻细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细条病抗性近等基因系 K9、感性近等基因系 G9 为材料,在分蘖期对 K9 和 G9 植株喷施 0.1 mmol/L MeJA,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 MeJA 处理后 0、12、24、48、72 h接种水稻细条病菌,调查发病情况。进一步研究喷施 MeJA 48 h 后,在 K9 和 G9 植株上接种细条病菌后 0、6、12、24、48 h 激素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K9 植株在喷施 MeJA 后 0、24、48、72 h 接种水稻细条病菌的叶片病斑长度显著短于对照;G9 植株在喷施 MeJA 后 0、12 h 接种水稻细条病菌的叶片病斑长度显著长于对照,而在喷施 MeJA 后 72 h 接种的叶片病斑长度显著短于对照。喷施 MeJA 后 48 h 接种细条病菌,K9 植株中的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 LOX2 和 AOS2、病程相关基因 PR10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上调,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 PAD4和 PAL、乙烯途径相关基因 EIN2 和 ERF70、病程相关基因 PR1a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下调;G9 植株中的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 LOX2 和 AOS2、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 PAD4 和 PAL、病程相关基因 PR1a 和 PR10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上调,乙烯途径相关基因 EIN2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下调。【结论】外源茉莉酸甲酯影响抗、感性近等基因系对细条病的抗性,随 MeJA 处理后接种时间点的不同,抗、感近等基因系对细条病菌的抗性反应不同。外源茉莉酸甲酯通过诱导茉莉酸、水杨酸和乙烯途径相关基因和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对细条病侵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3套同核异质水稻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以及生产上推广应用的13个水稻主栽品种,于水稻孕穗接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4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不育胞质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胞质类型的不育系之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均比其同名保持系感病,其中野败型不育胞质(W汕A、W协A)高感细条病,T型胞质(T新A、T协A)对细条病的抗性较好。但在G型(如G新A等)少数不育胞质与条斑病菌如Syt等少数菌株的互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胞质效应,不育胞质较之正常胞质更感病。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稻细条病发生地区目前推广的13个主栽品种中,武育粳3号、镇稻88等6个粳稻品种表现为高抗,5个籼型品种和1个粳品种高感条斑病。根据调查,在病区种植高抗品种完全可以控制水稻细条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