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试验为建立一种高效的羊附红细胞体解离方法,采集红细胞感染率大于90%的阳性抗凝血,分别应用水浴法和药物体外驱虫法对羊附红细胞体进行解离,观察分离前后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红细胞感染强度、附红细胞体数、杂质含量和附红细胞体的运动性5项指标;提取附红细胞体抗原,制备全蛋白悬液,测定蛋白质含量,比较解离效果。将两种方法制备的羊附红细胞体抗原全蛋白进行SDS-PAGE试验,观察条带是否一致。结果显示,200 mL血液中加入1 mL双向红莲灭,4℃作用36 h,即可达到较好分离效果。与水浴法相比,解离后,红细胞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明显下降,蛋白含量增加,收率高,纯度好。SDS-PAGE结果显示,体外驱虫法所制的羊附红细胞体抗原全蛋白悬液,其抗原蛋白带与水浴法相同,因此可用于粗制羊附红细胞体抗原。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虽早在1928年就被发现,但由于多呈隐性感染,所以易被人们忽视,直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对畜牧业造成巨大危害,甚至危及人身健康,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到目前为止,国内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和治疗,但有关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多。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很多,现已正式命名的有14种,温氏附红体(E.wenyoni)是引起牛附红体病的病原体。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感染程度牛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中ANAE 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变化,旨在为探讨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1…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EP)寄生在动物的血液里,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牛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寄生于牛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部位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经蚊、蜇蝇、虱、虻、蜱等吸血昆虫传播,夏秋  相似文献   

4.
自1934年Neitz等发现并命名了羊附红细胞体(E.ovis)以来,羊附红细胞体已被公认为是致病性较强的一种病原体。目前,国内外对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1-2],但对羊附红细胞体抗原的研究尚少,至今尚无羊附红细胞体抗原免疫性分析的报道。试验对体外分离培养的羊附红细胞体经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后,应用SDS-PAGE电泳及免疫印迹技术进行了免疫性分析,以期为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RPM I-1640培养液(RPM IMed ium 1640)、M-199培养液(Med ium 199)、兔抗绵羊IgG-HRP,均购于北京华美公司;蛋白…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可溶性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附红细胞体可溶性抗原的特性,本试验对解离下的猪附红细胞体,经超声波裂解制备粗抗原,再经SephadexG-200分离提纯后,应用对流免疫电泳(CIEP)定位特异性抗原蛋白峰,再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印迹(Westernblot),对猪附红细胞体粗提及纯化的可溶性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可溶性抗原的电泳图谱上有四条蛋白带,其分子量分别为77Ku、62Ku、58Ku、29Ku,其中特异性抗原分子量为58Ku和29Ku。从而为附红细胞体抗原成分的进一步分析及该病的免疫学诊断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体外交叉感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以下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i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各有其名,如绵羊附红体(E.ovis)、猪附红体(E.suis)、牛附红体(E.wenyoni)、人附红体(E.humanus)等。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人及动物附红体感染。目前该病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调查发现,附红细胞体病没有严格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奶牛附红细胞体的分类鉴定及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确定奶牛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分类学地位及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分离得到的奶牛附红细胞体(广西株,E.wenyoni-GX)进行16SrRNA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诊断引物,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PCR诊断方法。结果扩增出长约1.5kbp的奶牛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片段;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与常见支原体、细菌及原虫元交叉反应,能检测奶牛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45fg。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建议将奶牛附红细胞体这类血营养菌划归入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同时,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是特异、敏感、快速的,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8.
无菌采集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牛血液,抽提E.wenyoni基因组DNA,参考GenBank发表的E.wenyoni 16S rRNA基因序列(AF016546),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并克隆E.wenyoni 16S rRNA部分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1 005 bp.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测序列与参考序列(AF016546)同源性最高.达97.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测序列与支原体属病原代表种的序列接近.同源性约为70%,而与无浆体科病原代表种的序列相差较远,同源性约为50%.可见,E.wenyoni应归为支原体属,而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猪附红细胞体eno基因重组蛋白的免疫效果,本试验将猪附红细胞体eno基因与pET-15b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对表达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利用纯化后的猪附红细胞体eno重组蛋白(命名为rMseno)对小鼠进行免疫,从而评价该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试验将20只4周龄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C、D 4个组。免疫A组接种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Mseno;免疫B组接种经IPTG诱导表达后的重组菌E.coli-Mseno;对照C组接种等量PBS;对照D组接种未经过诱导表达的重组菌E.coli-Mseno。通过ELISA检测方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抗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抗体水平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细胞因子水平,最后通过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来反映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pET-15b-eno质粒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1 632 bp,与预期大小相同;纯化的重组蛋白rMseno大小为61 ku,并能够被鼠抗猪附红细胞体血清所识别;免疫A组和免疫B组小鼠血清中抗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抗体水平,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eno基因重组蛋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水平以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0.
牛附红细胞体(E.wenyoni)一直被认为是致病性较弱的一种病原体,大多数呈亚临床感染。但近年来,牛附红细胞体病呈明显的蔓延趋势,尤其奶牛的感染情况严重,已给养牛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病的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建立一种较好的牛附红细胞体解离方法,可为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据资料报道 ,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是寄生于动物(包括人 )红血球表面、血浆中及骨髓的一种多型性单细胞微生物。[1] 目前在动物中发现和报道的附红细胞体种类有牛的文氏附红细胞体E .wenyoni、绵羊的E .ovis、猪的E .parvum和E .suis、老鼠的E .coccoides及猫的E .felir ,关于鹿附红细胞体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2 0 0 3年 3月 ,内蒙古通辽市某鹿场的 1只梅花鹿发生附红细胞体病 ,现将这例病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供同行参考。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 0 0 3年 3月 2 4日 ,内蒙古通辽市某鹿场的 1只梅花鹿发病 ,鹿主根据饲养经验用青…  相似文献   

12.
附红细胞体感染对猪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猪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的RBC-CRl花环率显著下降,RBC-IC花环率变化不明显。表明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的同时,破坏了红细胞膜表面的C3b受体,红细胞膜表面游离状态的C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方法扩增吉林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A1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测序;分别构建A1重组pGEX-4T-1和PET-28-a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A1基因片段长1 044 bp,含有1个99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3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A1基因序列(AM265536)的同源性为97%;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4 ku和40 ku,能被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清识别。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PPA-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物理方法纯化猪附红细胞体抗原,用纯化抗原免疫兔制备超免疫血清,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作为二抗.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PA-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用PPA-ELISA方法检测猪血液中的附红细胞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重复性良好.完全适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模型,检测BALB/c小鼠外周血中血细胞的变化特征,同时检测感染小鼠血浆中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分子(Ⅰ型补体受体),进一步揭示附红细胞体的免疫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随感染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呈降低趋势,白细胞数量呈升高趋势,且两者呈负相关。CD35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说明附红细胞体感染可降低机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感染率90%以上的阳性牛血中分离温氏附红细胞体,利用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法制备温氏附红细胞体抗原蛋白悬液,通过切胶纯化和免疫印迹法筛选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抗原组分,制备温氏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并同时将抗原悬液灭活后制成温氏附红细胞体灭活苗。疫苗经检测合格后在小鼠动物模型上进行免疫持续期测定和免疫效力检验。结果显示,温氏附红细胞体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持续期为12周,免疫保护率为100%,灭活苗免疫保护率为80%,表明温氏附红细胞体特异抗原组分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因素,并以RPMI-1640作为基础培养基,对分离的猪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并获得成功,将体外培养成功的猪附红细胞体,经过分离提纯,测得膜蛋白有4条主蛋白带,另外还有2条次等蛋白带.并且观察了猪附红细胞体对BHK细胞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吸附细胞并引起细胞变性的特性,不是红细胞特有的,为研究附红细胞体吸附细胞的种类,吸附机制及其对附着细胞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猪附红细胞体膜蛋白的测定也为进一步开展免疫学和特异性蛋白质区带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制,也有利于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1):109-114
在先期对12种畜禽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形态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猪、牛附红细胞体进行消毒药品体外消毒试验,紫外线照射消毒试验,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下附红细胞体存活试验,治疗药物体外敏感试验以及感染发病猪临床治疗研究。研究表明,畜禽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猪、牛附红细胞体在3~5℃能存活约1年,16~26℃存活180 d,65℃瞬间死亡,-20℃低温冷冻30 min死亡;对一般化学消毒药物敏感;对紫外线消毒不敏感;感染方式以接触传染性和垂直传染为主;药敏试验对四环素类的抗血液原虫药物敏感;不同动物的附红细胞体大小形态不同。本研究为有效防治畜禽附红细胞体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弓形虫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猪的临床症状,将试验猪分为4组,分别皮下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附红细胞体、弓形虫 附红细胞体及生理盐水.观察其临床症状.结果表明,分别接种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的试验猪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皮肤发红、便秘等临床症状;混合感染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的试验猪上述症状加重.该试验为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猪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猪附红细胞体eno基因重组蛋白的免疫效果,本试验将猪附红细胞体eno基因与pET-15b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对表达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利用纯化后的猪附红细胞体eno重组蛋白(命名为rMseno)对小鼠进行免疫,从而评价该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试验将20只4周龄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C、D 4个组。免疫A组接种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Mseno;免疫B组接种经IPTG诱导表达后的重组菌E.coli-Mseno;对照C组接种等量PBS;对照D组接种未经过诱导表达的重组菌E.coli-Mseno。通过ELISA检测方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抗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抗体水平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细胞因子水平,最后通过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来反映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pET-15b-eno质粒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1 632 bp,与预期大小相同;纯化的重组蛋白rMseno大小为61 ku,并能够被鼠抗猪附红细胞体血清所识别;免疫A组和免疫B组小鼠血清中抗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抗体水平,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eno基因重组蛋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水平以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