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优化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转化条件。[方法]以培养3周的蝴蝶兰原球茎和文心兰愈伤组织为试材,以大肠杆菌为生长培养基,研究3种农杆菌菌株的侵染力,以及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酚类诱导物(AS)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结果]以蝴蝶兰原球茎为农杆菌介导的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的优化条件为:预培养时间3d,菌液侵染浓度OD600=0.3,菌液侵染时间10min,pH值5.4,菌液侵染后,与农杆菌共培养5d并添加100μmol/LAS,此条件下的瞬间表达率最高。将蝴蝶兰遗传转化的条件运用于文心兰,得到的转化率较低。3种农杆菌菌株中,EHA105菌株侵染力最强,其次是AGL1,LBA4404最弱。[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诱导系HHI69诱导玉米自交系获得的单倍体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GUS基因为报告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对影响转化效率的侵染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继代8 d后的愈伤组织最适宜农杆菌转化;农杆菌菌株EHA105的侵染力好于LBA4404;侵染液浓度OD_(600)为0.7、侵染时间为30 min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达到了65.31%。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探讨了农杆菌菌株和侵染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农杆菌菌株EHA105,小麦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侵染的最佳条件均为OD6000.8,侵染30min。对于农杆菌菌株LBA4404,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侵染的最佳条件分别为OD6001.0,侵染30min和OD6000.8,侵染60min。利用建立的农杆菌转化体系对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Bx14基因进行了转化,经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平均转化率为0.6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转化的影响因素,以2个小麦品种石4185、科麦一号的成熟胚为转化受体材料,分别以GV3101、EHA105、LBA4404等3种农杆菌菌株(含有p CAMBIA1380双元载体)为供体材料进行转化,主要检测成熟胚愈伤组织β-葡萄糖苷酸酶(GUS)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转化体系的反应各不相同,菌株、受体的基因型以及外植体的继代时间和生理状态等均对转化效率有很大的影响。GV3101的侵染转化效果优于另外2个菌株,石4185成熟胚愈伤对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比科麦一号要高。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小麦成熟胚愈伤的转化效果。通过对转化体系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农杆菌介导成熟胚转化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32-29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农杆菌种类以及侵染时间因素对尾巨桉茎段和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影响,探讨了适宜尾巨桉转化的卡那霉素和抑菌抗生素使用浓度。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较愈伤组织转化率高,侵染时间为4min。LBA4404转化效率高于EHA105,GUS检测转化率分别为80.7%、63.5%。适宜生长在50mg.L-1的卡那霉素4、00 mg.L-1头孢唑林钠的筛选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AC(transformation-competition artificial chromosome)载体和pCAMBIA1300分别与农杆菌LBA4404组合转化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探索了农杆菌转化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共培养培养基上铺上1张滤纸有利于控制农杆菌的过度生长;粳稻品种转化率明显高于籼稻;干燥处理能有效杀死农杆菌,并有利于提高转化率,预再生可提高抗性愈伤组织的再生率而提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真空渗透法将改造过的包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pRHVnGFP载体转入生菜组织中,研究生菜的瞬时转化体系。通过对比不同的农杆菌菌株EHA105、LBA4404和GV3103,在相同条件下的转化效率,以及相同的农杆菌菌株在不同的侵染条件下的转化效率,最终确定以农杆菌LBA4404侵染生菜,菌液浓度OD600为0.5,不添加乙酰丁香酮,抽真空并保持压力状态60 s(重复3次),作为侵染条件,可以获得最高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银杏遗传转化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的银杏种子胚为外植体,在无激素MS培养基上预培养48 h后,采用3种农杆菌(C58C1、LBA4404和EHA105)介导将GUS基因导入银杏胚中,经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到GUS瞬时表达活性,对影响GUS基因表达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构建了银杏内酯前体合成途径上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表达载体。[结果]该研究得到较合适的遗传转化方案,即用银杏胚作为外植体,用携带pCAMBIA1304+的EHA105农杆菌进行侵染,共培养3 d,进行GUS染色,结果显示转化后GUS阳性率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的银杏转基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农杆菌介导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研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玉米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自交系H99,玉米杂交组合H99×A188更适宜作为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继代6d后的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农杆菌转化;农杆菌菌株EHA105的侵染效果好于EHA101;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培养基中除草剂筛选的临界质量浓度为4.0mg/L;头孢霉素质量浓度在500mg/L时适合进行除菌处理,且对植株再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条件,为该品种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Kasalath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从共培养方式、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后处理方法等方面优化遗传转化体系。[结果]当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为2d时的转化效果最好,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达84.1%,转化菌的转化率达到73%,且共培养时愈伤组织是否直接接触培养基对转化无明显影响。[结论]遗传转化成功地将外源基因OsMAPK2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用携带TERF1基因的EHA105和LB4404 2种农杆菌分别转化糖橙实生苗节间茎段.根据已建立的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对已得到的抗性芽经PCR和RT-PCR检测,验证已获得7个转TERF1基因的糖橙株系.此外,还比较了2种农杆菌菌株对糖橙的浸染能力,结果表明,EHA105农杆菌的浸染能力强于LB4404.  相似文献   

12.
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长度为966bp的笋瓜韧皮部蛋白2基因启动子片段,克隆人pUCm—T载体后,获得了新的重组质粒pUCm—PSP.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重组质粒和pCAMBIA1302植物表达载体,经回收、连接、转化和鉴定后,构建了由PSP驱动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新型植物表达载体pHZ03.利用细胞感受态法将新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GV3101、LBA4404和发根农杆菌Ri15834中.  相似文献   

13.
利用改进的冻融法和电击法成功地将带有编码DREB转录因子GmDREB基因的prdGm-200双元载体分别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1、EHA105和LBA4404菌株中,同时探讨了影响冻融法和电击法转化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杆菌细胞OD600约为0.6时冻融法和电击法的转化效率均较高。在利用冻融法转化农杆菌时,新制备的感受态细胞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在进行电击法转化农杆菌时,电场强度和脉冲时间都对农杆菌的转化效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瞬时沉默小麦HCP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瞬时沉默小麦HCP1的方法,为简便、快速、高效地研究小麦基因功能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支持。研究HCP1在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对H2O2的清除作用,为阐明小麦抗叶锈菌侵染中信号转导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农杆菌注射法,将携带有peGFP载体的农杆菌注射到小麦叶片中,观察叶片中荧光强度及分布,分析外源质粒在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注射EHA105、LBA4404和C58C1 3种不同的农杆菌菌株,将HCP1的RNAi载体导入小麦叶片细胞中,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P1瞬时沉默效率,并结合Rohringer染色分析,明确不同农杆菌对寄主叶片侵染能力的强弱,从而筛选出最适的试验菌株。在瞬时沉默的小麦叶片上,接种不亲和叶锈菌小种260,利用DAB染色,观察接种叶锈菌后叶片中H2O2的变化,分析HCP1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结果】叶片GFP荧光观察结果说明,在注射农杆菌48 h后GFP开始出现较高表达。RT-PCR和qRT-PCR结果表明,注射C58C1菌株的叶片12 h后,HCP1的表达量开始降低,并持续保持较低的表达量。注射EHA105菌株的叶片,在注射后72-96 h,HCP1的表达量迅速降低。而注射LBA4404菌株的叶片中HCP1的表达量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在3种不同农杆菌菌株介导的HCP1 RNAi转化中,沉默效率依次为:C58C1≥EHA105>LBA4404。注射不同农杆菌菌株叶片的Rohringer染色结果发现,EHA105侵染后引起的HR反应较其他两种菌株明显,说明EHA105对小麦叶片具有较高毒性,会引起叶片产生防卫反应,C58C1菌株在具有较高的沉默效率同时,对叶片的毒性较小,因此选取C58C1作为最适的试验菌株;沉默HCP1的小麦叶片接种叶锈菌小种260后,通过DAB染色发现,接种24 h和48 h后叶锈菌侵染诱发的小麦叶片H2O2的分布及积累量均多于对照组。【结论】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瞬时基因沉默体系,选用C58C1农杆菌菌株作为试验菌株,在处理后72 h可达到沉默目的基因的效果。确定HCP1参与了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H2O2的清除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中华补血草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对农杆菌介导的中华补血草转化体系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构建中华补血草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中华补血草叶片对卡那霉素敏感,以50 mg/L卡那霉素作为补血草叶片转化受体较为适宜。400 mg/L特美汀能有效抑制农杆菌,而500 mg/L头孢曲松钠则不能。菌株EHA105对中华补血草的转化率达15%,远高于菌株LBA4404和GV3101。对于侵染中华补血草无菌苗叶片的重悬菌液,以OD600为0.7~1.0为宜。4 d共培养的效果较好,15.6%外植体可分化成芽。PCR检测结果表明30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均为阳性,而阴性对照未扩增到条带,表明NPTⅡ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结论]影响中华补血草转化率的关键因素是农杆菌菌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P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T-PCR克隆了口蹄疫病毒(FMDV)全长P1基因,然后与植物的表达盒融合构建了重组质粒pB1131SP1、pBIP1和pBIAP1,并将质粒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中,获得了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7.
以4个番茄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子叶和茎段培养,建立了番茄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番茄的遗传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系统;通过农杆菌介导,初步将HIV—l的gag基因、apl20基因和gag-apl20嵌合基因导入番茄,得到了抗性转化再生植株,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呈阳性,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番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栽培冬小麦运丰优、临优145、中优9507的成熟胚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用C58c1、EHA105和LBA4404 3个根癌农杆菌菌株(都含有pCAMBI1301质粒)研究小麦基因型对根癌农杆菌的敏感性,以及根癌农杆菌对小麦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对根癌农杆菌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以临优145最敏感。根癌农杆菌菌株对小麦成熟胚侵染能力不同,含有pCAMBI1301(p1301)质粒的C58c1侵染能力较强,但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花粉管结合农杆菌介导方法将iaaM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方法]利用电击转化法将iaaM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验证正确的菌株直接转化京24玉米自交系,最后通过除草剂筛选及PCR检测得到阳性植株。[结果]试验共得到12株抗性植株,其中10株为阳性植株。[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无需组织培养体系,直接利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solate the 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s(CIPK)from maize(Zea mays L.)and construct the fusion gene expression vector which consisted the ZmCIPK8 and GFP.[Method] The ZmCIPK8 cDNA was successfully cloned by using RT-PCR method.And then,it was connected to the pBlueScript SK(pSK)plasmid,which contained the GFP gene.So that the fusion gene vector pSK-CIPK-GFP was obtained.Then,the fusion gene was connected into the efficient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PBI121 to construct the fusion gene expression vector PBI-CIPK-GFP.At last,the recombined expression vector was transformed to Agrobacterium tumefaciems LBA4404 to produce the engineering strain LBA4404-PBI-CIPK-GFP.[Result] The fusion gene expression vector which consisted of GFP and ZmCIPK8 gene and engineering strain LBA4404-PBI-CIPK-GFP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Conclusion] The results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ZmCIPK8,which can help to clarif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regulation serious stresses,and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resistance stress engineering of ma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