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支重轮失效形式的分析、支重轮与履带板接触应力的分析计算及磨损试验 ,提出提高拖拉机支重轮耐磨性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履带拖拉机支重轮在工作过程中所受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实验室磨损试验和试车磨损试验,深入研究了支重轮的磨损形变机制。结果表明:支重轮由于具有较低的轮面硬度和较大边缘接触应力,因此在较短的工作期间内发生严重的塑变磨损,进而产生变形、失效;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可以大幅度提高支重轮的轮面硬度,能够有效提高支重轮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履带拖拉机软土地行走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的履带车辆子系统Track(LM)建立履带拖拉机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着重对履带拖拉机在粘土和重粘土两种软性路面运行过程中履带板间及支重轮受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延长履带寿命的措施,为履带拖拉机的研制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东方红履带系列拖拉机、推土机行走部分的支重轮、驱动轮、履带板(俗称链轨板)、履带销(俗称链轨轴)等零件,总是在泥土中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自然磨损严重,有的仅能使用2000~3000  相似文献   

5.
履带式行走机构进行了水田通过性的研究。在合理选择地隙及导向轮轴距地面高度的情况下,改变机组重心位置、履带名义接地压力、履带板型式和支重轮的配置等,通过在水田  相似文献   

6.
一、称重法 对于铸件,如支重轮、驱动轮、引导轮和履带板等农机零配件,铸件的重量在整机图册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履带板的重量是8.58~9.86kg。铸件本身的重量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方红-75/802拖拉机的支重轮、驱动轮、托链轮、引导轮、履带板、履带销及有关轴承等自然磨损是比较严重的。要想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必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对换支重轮 支重轮台车共计4组,它支撑全车的重量,又由于机车的重心靠后,后两组的支重轮负荷大,驱动轮带起的尘土容易掉入后两组支重轮台车内,所以它磨损较快,机车工作  相似文献   

8.
1.履带的正确使用履带拖拉机的行走部分因常年工作在泥土中,磨损非常严重,一套新的履带板仅能用2000~2500h。其三轮(引导轮、支重轮、驱动轮)及履带的零件费用约占整台车价值的1/3左右,拖拉机作业中,仅这项开支每标准亩就高达0.2~0.25元。因此,设法减轻履带板和履带板销的磨损,延长其寿命,对降低拖拉机作业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使用调整与保养得当,履带的使用寿命可达2~3年。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行走系故障,应按如下要求正确使用与保养。(1)拖拉机田间作业1333km’左右时,用管锥将每根履带板销转动60o,使履带…  相似文献   

9.
1履带推土机"四轮一带"的常见磨损 履带式推土机行走机构承载着推土机的全部重量,担负着推土机的行驶职能.其主要损坏形式是磨损,这一损坏形式集中表现在以下接触部位:驱动轮轮齿与履带销套外表面:引导轮与履带链轨节滚道面;支重轮与履带链轨节滚道面;托链轮与履带链轨节滚道面;履带销与销套接触面;履带板与地面等.  相似文献   

10.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东方红履带拖拉机支重轮的磨损件进行了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 ,对支重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变形 (卷边 )现象进行了研究 ;在对支重轮进行受力分析后 ,得出结论 :支重轮的磨损机理以塑性变形为主 ,其失效主要是由于自身设计强度不足、表面硬度低所造成。  相似文献   

11.
山地履带拖拉机坡地等高线作业土壤压实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履带拖拉机(配备姿态调整机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越障性能,特别适宜在丘陵山区坡地作业,然而由于坡地角的存在导致拖拉机两侧履带下的应力分布极不均匀,使得拖拉机附着性和通过性均降低。本文针对山地履带拖拉机坡地等高线行驶/作业时,坡地土壤内部应力分布规律不明确以及如何提高应力均匀性缓解土壤压实等问题,在深入分析坡地工况下履带最大接地比压与应力传递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采用EDEM-RecurDyn耦合方法进行了仿真试验,并采取土压力盒埋设法分别开展了基于小型坡地土槽的静态试验和坡地试验田的动态试验;其中,静态试验探究了不同深度土壤在含水率、初始紧实度、加载质量及坡地角等影响下的垂直应力分布规律;动态试验探究了山地履带拖拉机坡地等高线行驶/旋耕作业时履带下方土壤应力随作业速度、车身状态(调平/未调平)及牵引负载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履带张紧力对土壤垂直、水平应力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履带下垂直应力在各支重轮的轴线处呈现一个应力峰值;水平应力在各支重轮轴线的前、后方分别出现一个应力峰值;适当增大作业速度,可减小土壤内部垂直和水平应力峰值,拖拉机速度由0.5 km/h增加到1.5 km/h,垂直...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试验室试样磨损试验方法 ,在合理的实验条件下 ,考查了支重轮硬度及外加载荷对磨损量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大 ,轮子磨损加剧 ,随着轮子硬度增加 ,主要磨损机理从塑变磨损转变为犁沟磨损  相似文献   

13.
脱粒分离是谷物联合收获机的主要作业环节,脱粒滚筒又是其中的主要工作部件,其工作参数直接影响着联合收获机的整机性能。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纵轴流小麦脱粒滚筒装置,以解决大喂入量状态下小麦收获机所出现的效率低、含杂率高及损失率严重等问题。该滚筒主要由导料月牙、喂入叶片、喂入锥体、纹杆座组合、滚筒壳体,以及排草板等组成。以含杂率、损失率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找出最佳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800r/min、凹板间隙15mm、滚筒倾角8°,在此参数下谷物的含杂率为0.11%、损失率为0.29%,收获质量符合农艺要求。该机构的设计为纵轴流滚筒技术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蔗叶分离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降低整秆式甘蔗收获机的含杂率,满足糖厂对机械化收割甘蔗的含杂率要求,结合甘蔗在蔗叶分离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对甘蔗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剥叶辊、输出辊及除杂辊进行布局安装,避开了蔗叶分布范围,以利于实现较高的除杂率。通过在试验平台上进行的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了该蔗叶分离机构的较优参数组合:刷片形状为20mm梳齿型,除杂辊与甘蔗交错深度0mm,除杂辊转速140 r/min。试验结果表明:此蔗叶分离机构具有较好的蔗叶分离效果,从而验证了蔗叶分离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一种机械式差动转向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履带行走底盘。介绍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其驱动轮转速、履带行走功率、齿轮、箱体等主要零部件进行设计,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工作参数以及性能指标。该底盘通过配套水稻收割机试验表明:实现原点转向,回弯半径仅为5.825 m,水田行走不壅泥,通过性好,适用于水田泥脚深度大于200 mm的地块。   相似文献   

16.
对辊式红花采收实验台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红花收获机械的发展要求,在消化吸收我国现有的红花收获机及对辊式收获技术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对辊式红花收获试验台。以采摘机采摘头为对象,通过对采摘头工作原理及参数的分析,确定了该试验装置的基本结构参数,试制了该对辊式红花收获验台。整机包括支撑滑动机构和调整机构,重点对间隙调整机构进行了设计,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对辊间隙、胶辊直径和胶辊转速的调节,并以此为影响因素,对采净率、破碎率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及优化,旨在为辊式采收机具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该装置为红花采收机的研制及采收性能的分析提供了实验测试平台,对实验台关键受力部位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对实验流程提出了合理建议。经验证,该采收实验装置工作性能稳定,对采收机采摘头的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降低花苞损伤是油茶果机械采摘中的难点,为此,设计了一种油茶果分层采收装置。分析了分层采摘装置和果枝的相互作用原理,并运用ANSYS Workbench对分层机构与果枝作用模型、分层采摘机构与果枝作用模型进行应力仿真,随着分层胶辊距离增大,果枝弯曲程度越大,果枝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增加;随着采摘胶辊间隙减小,果枝横截面所受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增加,通过试验验证了分层采摘的可行性。以分层厚度、分层深度、胶辊间隙和胶辊转速为影响因素,以油茶果漏采率和花苞损伤率为评价指标,对赣无1油茶果进行了采摘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油茶果漏采率的因素依次为胶辊间隙、分层深度、分层厚度、胶辊转速;影响花苞损伤率的因素依次为分层厚度、分层深度、胶辊转速、胶辊间隙;运用综合评分法,得到采摘赣无1油茶品种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分层厚度360mm、分层深度290mm、胶辊间隙18mm、胶辊转速65r/min。在此工况下,油茶果漏采率为13.33%,花苞损伤率为6.33%。与未加分层机构的采摘装置相比,分层采摘装置的花苞损伤率降低了6.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整体旋压式无心轴托辊管体的旋压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有心轴托辊部件的结构和生产工艺的缺点;论述了整体旋压式无心轴托辊的优点及其工艺流程;并介绍了在车床上实现新型托辊管体旋压成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