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1987年从美洲引入我国大陆,1987~1994年.我国取得了南美白对虾的全人工育苗养成试验成功.为进一步大规模育苗及养成生产奠定了理论和使用基础。1995-1998年,我国少数地区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试养.养殖技术日趋成熟。近3年南方三省区(广东、广西、福建),每667m^2取得了单茬精养产量500kg,精养1t,工厂化养殖3t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是一种淡水大虾,原产马来西亚,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等特点。闻堰镇养殖罗氏沼虾已有10多年的历史,养殖面积超过67hm^2,一般每667m^2产300kg,产值6000元,利润2000元左右。为进一步提高罗氏沼虾的养殖效益,通过实施设置温室大棚、提前放苗、轮捕套放、反季节销售等综合措施。通过这一技术的实施,使罗氏沼虾的养殖产量增加,销售季节拉长,经济效益提高,实现每667m^2产500kg、产值10000元、利润5000元的效果。罗氏沼虾均衡上市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珍 《内陆水产》2002,27(7):11-11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是我国1987年从南美洲引进的一种养殖新品种。由于该虾适盐性广(从盐度35‰的海水到纯淡水均能生长)、生长周期短、个体大、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继刀额新对虾之后的又一海虾淡养新品种。由于近年来稻田养殖的迅速崛起,在罗氏沼虾、青虾成为稻田养殖的主打品种之后,这两种虾的产量猛增,导致销售价格持续下滑,很多养殖户赚了产量赔了钱。南美白对虾的出现无疑为淡水养殖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南美白对虾要想真正获得高产也并非易事。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成活率,而据我们调查…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进行人工养殖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的成功,极大地冲击了罗氏沼虾的养殖,使其逐渐退出了天津市场。近年来,天津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受到苗种质量、病害频发等问题的制约,养殖产量及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别是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不足10%,有的养殖池塘几乎绝产。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生长快、易饲养,在南方1年可以养多茬。2001年,我们在日照市进行了2者的轮养试验,3.6亩淡水虾池共产南美白对虾480 kg,罗氏沼虾350 kg,总产值18 950元,亩均纯利3 000余元。试验证明,在北方进行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轮养是完全  相似文献   

6.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1,(10):43-43
放养密度因时而异 新会养殖户吴志顺.有34亩塘,主养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 吴师傅有3口塘.一口养罗氏沼虾,另外两‘口养南美白对虾。当记者问到为何要如此布局养殖品种时.吴师傅说道:“今年南美白对虾偷死这么严重.有亏损的风险。虽然罗氏沼虾养殖周期长.但是病害没这么严重.我兼养罗氏沼虾就是为了保本的。”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对虾品种之一,也是淡水养殖四虾品种(青虾、罗氏沼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之一。近几年随着南美白对虾在纯淡水引进养殖后,养殖面积逐年增大,集约化经营规模不断推进,病害发生程度越来越严重,病害种类也越来越多,给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可造成大批的死亡。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该虾具有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等优点,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虾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之一。南美白对虾对温度和盐度适应范围较广,既可以在海水池塘中半精养和精养,又可以将淡化充分后的虾苗在纯淡水池塘中养殖。两广地区的养殖亩单产达300kg左右,苏沪等地的纯淡水试养亩单产也达100~200kg。我所于2000年7月以海南、广西等地引进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体长1.0~1.5cm…  相似文献   

9.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结构的逐步完善,养殖面积逐年递增,2007年全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到了13.07万×667m^2。涌现出一批高产高效的典型,周山镇龙胜村罗氏沼虾养殖户郭才高就是许多典型户中的一个代表,2007年养殖虾塘面积17×667m^2,产量达到441kg/667m^2,纯效益3241元/667m^2。主要经难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江苏淡水虾类养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虾、罗氏沼虾、克氏螯虾、南美白对虾等淡水虾类的养殖,是江苏仅次于河蟹养殖的第二大主导产业。2006年,全省淡水虾类养殖面积(含半咸水)达158.48万亩,占淡水养殖面积的16.38%;养殖产量24.29万吨,  相似文献   

12.
珠海市斗门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江的出海口,咸淡水交汇,以内陆淡水为主,十分适合养殖广盐性虾类,九十年代以养殖罗氏沼虾而全国著名,2000年开始,逐渐改养效益更高的南美白对虾仅用四年时间,养殖面积发展到6.5万亩。斗门区养殖南美白对虾推广使用有益菌和半封闭式的养殖方法,一年养殖三茬,由于冬春产品少,越冬养殖的价格比平时高出一倍以上,池塘利用率高,养殖产量较大,是广东省主要养虾产区之一。2003年全区南美白对虾产量4.4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7.5%),产值9.06亿元,扣除生产成本,获得利润3.02亿元,平均每亩利润5455元;全区共有虾农5400户,平均每户养殖面积12亩,每户养虾收入5.6万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虾农都赚了钱。南美白对虾的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0%,养虾业已成为斗门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种养致富的主要生产门路。四年来,斗门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收益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我地区开展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池塘单养模式发病率高且难以控制,与罗氏沼虾混养,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往往低于罗氏沼虾的产量、对控制病害发生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养殖模式进行改进,通过调整混养模式中两虾的放养比例,以提高南美白对虾的产量。通过增放甲鱼等品种,有效防控病害发生、增加辅助产出,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养殖产量和效益的目的。南通市通州区胖磊养殖场连续几年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套放罗氏沼虾、甲鱼和花白鲢的养殖模式,不但实现了病害的零发生、获得了白对虾的高产,还增加了罗氏沼虾,尤其是甲鱼的收益,2014年亩收益达10417元。现将该养殖模式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池套养草鱼试验,二口试验池共5.0×667m2;平均每667m2产南美白对虾商品虾735kg,罗氏沼虾438kg,草鱼44kg,平均每667m2产值4.8×104元,利润1.6×104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套养青虾生态高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以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投入产出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养虾户的欢迎,但连年单一品种高密度养殖,会产生水质变坏、病害多发等多方面的不良后果。江苏省吴江市汾湖镇川心港村的李雪根近几年一直在探索南美白对虾套养青虾新技术,2008年承包2个塘口,养殖面积24×667m^2,采取“一次放足,分步上市,套养青虾”的方式,获得单产南美白对虾652kg/667m^2、青虾55kg/667m^2,每667m^2取得效益6688.5元,实现了生态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玉琢  段美平 《齐鲁渔业》2005,22(11):20-21
为了探索盐碱地“上粮下渔”开发池塘综合利用的路子,2004年,我们进行了淡水鲨与南美白对虾池塘半咸水混养试验,经过124天养殖,淡水鲨平均规格达1.2kg,尾,平均每667m^2产量343.6kg;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达12.6cm,平均每667m^2产量67.2kg.每667m^2综合效益4139.6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Macrobrchium rosenbergii),又名淡水长臂大虾,原产地东南亚,以个体大和虾头甘香著称。我国于1975年引进,八十年代突破人工苗育技术开始推广养殖。广东省的主要产区在珠江三角洲,九十年代进入盛期,养殖面积达20多万亩,年产量6万多吨,成为重要养殖品种之一。2000年以后,由于新引入的南美白对虾具有养殖周期短、产量大的优点,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继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白对虾发病率后,市场上的罗氏沼虾苗由于供不应求,价格迅速高涨,这将使广大虾农们的养殖成本大幅提高。为了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降低广大虾农的养殖成本,上海海灵公司在2011年引进了美国斑点叉尾鲴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试验。斑点义尾鲴俗名河鲶、美洲鲶,在分类学上属于硬骨鱼纲、鲤形总目、鲶形目、鲴科,广泛分布于北美洲的淡水和咸水水域中,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养殖的技术特点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初,马来西亚渔业研究所的林绍文先生揭示了罗氏沼虾的生活史,并成功地进行了人工繁殖和试养之后,罗氏沼虾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淡水养殖虾种。我国台湾省1970年引进该虾,大陆地区于1976年从日本引进,首先在广东省试养、繁殖、现已扩散近20个省市自治区,养殖面积达2000~2700公顷之多。扬州市1991年引进该虾,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1994年全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187公顷,呈现出大发展的趋势。笔者在总结本地罗氏沼虾养殖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对罗氏沼虾养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密集养虾区,是指一个面积大且长时期养殖相同虾种的集中区域。密集养虾区积累了较多的致病源,以至病疫频发,养殖减产、失收。(详细分析见笔者发表于《海洋与渔业》2013年第3期的《"久耕不收",虾塘歉产》)。珠江口西江沿岸的窄长地带集中养殖了50万亩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其中罗氏沼虾养殖了30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了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