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西侧,北与海原县相连,东与原州区相邻,南与隆德县接壤,西与甘肃省会宁县和静宁县毗邻,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5°20′~106°04′和北纬35°35′~36°14′之间。总土地面积3130.00km2。西吉县范围内,地势北、东、西三面较高,向南逐渐降低,海拔高程1688~2633m。笔者对该县农用地情况进行了祥查,其分布有一些规律,利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临洮县塑料大棚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洮县地处东经103°29′~104°19',北纬35°03′42″~35°56′46″,海拔1730~3670 m,年平均气温7℃(最高34.6℃,最低-29.5℃),年降水量317~760 mm,无霜期80~190 d,全县耕地面积7.2万hm2。马铃薯是临洮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邓妍妍 《福建农业》2013,(11):14-15
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位于东经117°11′—117°19′,北纬25°13′—25°22′之间,属于低海拔地区,平均海拔284.5米,低温期短,无霜期达11个月,冬季10℃以下低温占的时间少。在该气候条件下,全乡果蔗主要以冬植为主。果蔗间作马铃薯栽培技术是利用果蔗全生育期长、前期长势较慢,马铃薯全生育期短、长势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地处东经105°46′15″~106°23′45″,北纬35°03′23″~35°28′26″,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是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代表,本县生态分类属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半湿润偏旱区的草原灌丛带.县内海拔1400~2857m,降雨量547.8mm,年均气温7.9℃,无霜期142d,≥10℃活动积温2208.8~2903.7℃,马铃薯是本县的第二大作物,年播种面积1.73万hm2.庄浪县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现将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日光温室周年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东经105°43′,北纬35°28′,境内海拨1 340~2 245m,年均气温7.4℃,年均日照时数2 252 h,年降水量423.6 mm,无霜期159 d。马铃薯是当地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以上,总产量45万t左右。马铃薯全膜垄作侧播栽培技术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位于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19个乡(镇),306个行政村,总人口46.9万人,农业人口43.6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7%.是宁夏第一人口大县。总土地面积3144km^2.耕地面积21.3万hm^2。全县地貌类型主要有土石山地、黄土丘陵、河谷川道三大类型。西吉县是全国马铃薯产业大县.有着200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县内海拔高,光照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土质好,降雨与马铃薯生产期吻合,马铃薯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所产马铃薯以其品质优、口感好、块茎淀粉含量高而闻名。  相似文献   

7.
<正>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之一,其具有早熟、丰产、栽培季节性不强的特点,可广泛种植。恩施地区位于我国的湖北省西南部,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恩施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十分适合马铃薯种植。恩施地区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其土壤主要是以酸性为主,由于  相似文献   

8.
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东经103°27′09″~104°19′30″、北纬35°03′40″~35°56′07″,海拔1 730~3 670 m,年均气温7 ℃,年降水量550 mm,7-8月平均气温18.5 ℃,干旱少雨,属内陆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9.
养分吸收和利用对间套作产量优势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间套作模式中养分吸收和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西北地区新型间套作模式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豆/油菜和马铃薯/油菜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油菜和大豆/马铃薯4种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经济效益高于相应单作。马铃薯/油菜间作无产量优势。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和大豆/油菜间作体系中作物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于相应单作10%~41%、8%~21%和11%~34%;马铃薯/油菜间作体系作物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低于单作35%、42%和63%。玉米/油菜和大豆/油菜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高出相应单作10%~21%、5%~7%和15%~17%;玉米/马铃薯间作氮和钾利用效率间作比单作低3%和4%,而磷利用效率高于单作21%;大豆/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15%、3%和14%;马铃薯/油菜间作氮磷利用效率间作低于单作18%和4%,钾利用效率间作高于单作20%。本研究证明并非所有间作模式都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并且间作优势主要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一、浑源县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的现状1.全县基本情况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径113°22′~113°58′,北纬39°23′~39°53′。全县国土总面积196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54.3%,丘陵区占28.6%,平川区占17.1%。全县海拔1018~2333米。浑源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