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一种由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病牛出现黏膜糜烂发炎以及黏膜坏死和患病牛出现腹泻。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被称作牛病毒性腹泻或者牛黏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犊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养牛场常见而多发的传染病,也称黏膜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以犊牛多发。犊牛病毒性腹泻分布广泛,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该病以发热、腹泻、脱水、流产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常呈持续性感染状态。犊牛病毒性腹泻严重危害养牛业的稳定生产,对世界各地的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牛病毒性腹泻在呈世界范围内分布,尤以养牛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牛病毒性腹泻从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糜烂性口炎、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低。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玉树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腹泻、咳嗽、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免疫抑制、怀孕母牛流产、死胎等多临床表现类型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于1980年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每年都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我国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糜烂性口炎、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低。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又称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引起牛、羊、猪、鹿以及驼科动物等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发展。该病主要表现为被感染动物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及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特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呈世界分布,尤其是欧美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很高。每年世界各地死于该病感染的牛不少于500万头,由于持续感染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犊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养牛场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也被称为黏膜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常以犊牛发病多见~([1])。犊牛病毒性腹泻分布广泛,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该病以发热、腹泻、脱水、流产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常呈持续性感染状态。犊牛病毒性腹泻是严重危害养牛业的稳定生产,对世界各地的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与诊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为100%,严重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笔者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作了综述,便于在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和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或黏膜病病毒(Mucosal disease,MDV)引起牛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下痢、免疫耐受与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与繁殖障碍为特征的传染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美国首次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尤其是养牛业比较发达的地区。1980年李佑民自进口奶牛流产胎儿脾脏中分离到该病毒毒株,证明我国也有本病。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普遍存在且临床表现复杂的传染病,会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针对此问题阐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并依据国内外经验对该病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为100%,严重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很好的防控措施。笔者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作一综述,便于同行在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和预防中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简称病毒性腹泻(BVD)或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全球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该病目前在我国也呈流行趋势,对牛群的危害与日俱增,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BVDV的天然宿主包括牛、羊、猪和多种反刍动物,可引起易感动物发热、黏膜糜烂、腹泻,严重影响牛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导致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粘膜糜烂、发热、胃肠炎、腹泻等,该病可引起生长速度减缓以及繁殖障碍等问题。近些年我国养牛业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也在增多,对养牛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该病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牛群中,给养牛业带来的主要影响有腹泻、黏膜病、持续感染、免疫抑制等,并伴随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该病疫苗在国内外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为我国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牛黏膜病(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疾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尤其养牛业发达的地区,这  相似文献   

16.
<正>牛病毒性腹泻(BVD)可引起牛黏膜感染,腹泻,及母牛流产等症状,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自限性的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一种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重要传染性病原体,由于BVDV在全球广泛流行,给全球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BVDV的准确诊断对于该病的防治意义重大。近年来,BVDV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对目前应用较广泛的BVDV诊断方法进行了概述,为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又叫做牛病毒性腹泻或者叫做牛黏膜病。这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发的而且呈现的是隐性的感染性的疾病。牛病病毒性腹泻有急性的传染病也有慢性的传染病症状,急性的病症会出现发热的腹泻症状,慢性的病状没有急性这么明显。患病的牛会出现腹泻、鼻腔的黏膜发炎、口腔发炎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牛黏膜病临床类症鉴别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黏膜病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或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世界范围广为传播的牛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般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等消化道黏膜糜烂和腹泻为主要症状,但多数牛呈隐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y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围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致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已经严重阻碍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