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蛹虫草斜面固体菌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碳源(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和4种氮源(蛋白胨、牛肉膏、酵母浸膏和柠檬酸氢二铵)对蛹虫草菌丝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种类;同时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蛹虫草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浓度为20 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适宜浓度为5 g/L。  相似文献   

2.
张杰  顾泽峰  刘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04-1305,1392
[目的]对蛹虫草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发酵工业中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蛹虫草的药用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改变碳源、氮源、接种菌龄、培养基起始pH、培养周期、培养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和装液量来确定蛹虫草菌丝生长最佳条件。[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氮源为蛋白胨,浓度为1%,接种菌龄为36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培养周期为6d,培养温度为24℃,摇床速度为200r/min,在25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150ml;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最大。[结论]该方法获得了蛹虫草C-7发酵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蛹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和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寿荣  温鲁  吴梅艳  姜春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08-11909
[目的]明确碳氮源和培养方法对蛹虫草液体菌种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碳氮源的培养液,接种蛹虫草菌种后分别进行振荡培养和静置培养,观察培养液中菌丝球的大小、多少和分生孢子数量,再进行栽培比较。[结果]碳源以玉米糁、玉米、小麦、小麦米为好,氮源以蛹汤和蛋白胨为好,培养方法则以振荡培养为好。[结论]选用适宜碳氮源进行蛹虫草的振荡培养,可获得优良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高寒地区蛹虫草摇瓶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筛选出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和氮源,然后运用方差分析得出最佳碳氮肥比(C/N).[结果]辽宁某企业提供的蛹虫草菌株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碳氮肥比为2∶1和1∶1时均可使菌丝达到较大的生物量.[结论]该研究为高寒地区蛹虫草的液体发酵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头状秃马勃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母种驯化培养基优选配方为:木屑75g,麦粒50g,可溶性淀粉20g,酵母浸膏2g,KH2PO41g,MgSO4.7H2O 0.5g,VB110mg,琼脂20g,水1L。头状秃马勃原种和栽培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杏鲍菇废料60%,木屑18%,麦麸10%,土壤5%,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2.5%,酵母浸膏0.2%,KH2PO40.3%,石膏1%。头状秃马勃熟料脱袋覆土荫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5月中旬进行栽培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刘春来  王爽  李新民  刘兴龙  夏吉星  杨帆  马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95-12596,12599
[目的]筛选影响蜡蚧轮枝菌生长的营养因子,为该菌的开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固体基础培养基1L水中20g葡萄糖的含碳量(8.00g/L)、2g蛋白胨的含氮量(0.29g/L)及少量无机盐为标准,用蔗糖等碳源及酵母膏等氮源分别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和蛋白胨。研究了固体培养基中不同碳、氮源对6株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有利于V2、V4、V5和V6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V1和V3菌株的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很高;有机氮源酵母膏可大大提高各菌株的生物量及产孢量。[结论]葡萄糖与酵母膏组合是适合于多数供试蜡蚧轮枝菌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氮源。.  相似文献   

7.
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响应面方法分析蔗糖、蛋白胨和KH2PO43个主要因素对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以获得比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另外,对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蛹虫草胞外多糖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0%,蛋白胨1.50%,KH2PO40.05%,酵母粉0.20%,硫酸镁0.01% 发酵培养的适宜条件为:pH值6.8,温度28℃。在上述条件下蛹虫草胞外多糖得率为19.4 g/L。[结论]得到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上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碳氮源种类及其浓度对蛹虫草液体培养的影响,得出葡萄糖和蛋白胨为蛹虫草培养的最佳碳氮源。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培养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蛹虫草液体培养的最佳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浓度33.30g/L、蛋白胨浓度12.50g/L、发酵时间为8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达到18.05g/L,多糖产量为1.13g/L。  相似文献   

9.
陈今朝  方平  戴玄  冉景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85-7187
[目的]探明姬菇P12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同化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的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pH值对姬菇P12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5种碳源中,姬菇P12菌丝体在蔗糖中的生长速度最快,依次是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乳糖最差;在5种氮源中,蛋白胨最好,酵母膏、豆饼粉和黄豆粉次之,(NH4)2SO4最差;在4种供试无机盐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MgSO4较好。姬菇P12菌丝体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4.0%蔗糖、0.10%蛋白胨、0.10%MgSO4,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7.0。在这种培养基中姬菇P12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好。[结论]姬菇P12菌株对不同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同化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0.
研究5种氮源对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及虫草素、虫草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源对蛹虫草整个生长过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以添加蛋白胨和蚕蛹粉处理更有利于蛹虫草生长,子实体产量和质量均较高;添加蚕蛹粉处理的虫草素含量及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7.93±0.092)mg·g~(-1)和每瓶(34.06±0.158)mg;添加蛋白胨处理虫草多糖含量最高,达到(21.36±0.076)mg·g~(-1);添加蚕蛹粉处理的虫草多糖产量最高,每瓶达(103.85±0.169)mg。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实验室筛选的两株发酵性能优良菌种D2和E2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E2和D2菌的最佳碳源、氮源为乳糖和蛋白胨,微量元素Zn2+,Mg2+对E2和D2菌的生长皆有促进作用,而Ca2+对E2菌有促进作用,对D2菌则没有作用。E2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种龄3.5 h,温度 41℃,初始pH 8,接种量 2%;D2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种龄2.5 h,温度 43℃,初始pH 7,接种量 4%。  相似文献   

12.
陈莉  杨双全  徐茹  王修俊  谢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29-13131
[目的]优化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研究,分别考察发酵时间、氮源、接种量和pH值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绿色木霉产不同酶组分的分泌高峰并不一致,FPA酶活在发酵2d后达到最高值,Cx酶活在发酵3d后达到最高值。发酵培养基以蛋白胨为唯一氮源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发酵培养的最佳接种量为5%,最适初始pH值为4.5。[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活力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13.
张小艳  刘玉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04-7205,7222
[目的]确定既适合B2菌株生长又能产生较强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方法]在不同的温度、pH值、NaCl浓度和各种碳源培养条件下,进行菌体生长状况研究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菌株B2在4~37℃、pH值2.0~11.0、NaCl浓度为1%~6%,以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淀粉为碳源时都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1%,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糖。[结论]当pH值为5.0、温度为28℃,以麦芽糖作唯一碳源时,产生的拮抗物质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0107产脂肪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探讨碳源、氮源、诱导物和pH值等条件对产脂肪酶的影响。[结果]较为合适的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1.50%,蛋白胨1.50%,橄榄油1.00%,K2HPO40.20%,MgSO40.05%。较优化的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9.0,30℃培养60h,酶活达9.15U/ml,与初始相比酶活提高1.7倍。酶的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8.5和所60℃,70℃保温2h酶活稳定,这些性质都有利于对动植物油脂的转酯化。[结论]该研究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0107所产酶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广西喀斯特生境台湾相思采集根瘤并分离纯化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适应性。[方法]分离纯化从台湾相思树根瘤中获得的菌株,分别对获得的45株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耐盐、耐钙、酸碱试验及温度试验。[结果]所有供试菌株在B.T.B反应中均产酸,都能利用KNO3和(NH4)2HPO4这2种氮源,绝大部菌株均能利用7种碳源,但在以不同糖类作为唯一碳源时生长速度差别很大;有17株菌呈革兰氏阳性,其余为阴性;有8株菌能利用3-酮基乳糖,19株菌能水解淀粉,19株菌水解明胶,绝大部分菌株都能利用柠檬酸盐;80%供试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很差;耐低温(9℃)的菌株有19株,占总数的42.2%,耐高温(39℃)较强的菌株有28株;13株菌的耐酸性较强,22株菌在pH 9.0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供试的45株菌都能耐受0.5%的NaCl,在1.0%~2.0%盐浓度范围内能良好生长的菌株有10株;所有供试菌株在3%~15%的钙浓度范围内均生长良好,在30%的钙浓度下仍生长良好的菌株有15株。[结论]在喀斯特环境下,根瘤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抗逆性表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评价内生真菌D202的生防价值以及生理学特性.[方法]通过对峙培养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抑菌实验,测定生防内生真菌D202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作用,并且对其生理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拮抗试验中D202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67.25%,相对抑制效果为3.54,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72.35%,菌株D202及其代谢产物可有效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内生菌株D202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在温度为25℃、培养基pH为7时菌落生长最好.[结论]筛选得到的生防内生菌D202具有开发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产β-半乳糖苷酶的芽孢杆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该菌株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Na+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乳糖含量为1.20%,牛肉膏含量为0.63%,蛋白胨含量为1.04%时,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酶活可达3.68 U/ml。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45℃,接种量为2%,振荡培养17 h,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最高,为5.49 U/ml。[结论]该菌株在高温条件下生长旺盛,适宜生长pH值范围广,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