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保山市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进城市,在农村务农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妇女及残疾人,劳动力的匮乏加上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近年来保山市板墒麦种植方式呈上升趋势,面积逐年增加,保山市2009年大麦种植面积2.71万hm2,板墒麦种植1万hm2左右.板墒麦比垉墒麦可提早10 d左右时间播种,为后作增产增收创造条件,保持土壤水分和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但板墒种植对技术要求高,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田间种植及人工残体掩埋,利用BIOLOG EcoplateTM微平板(BIOLOG Inc., USA)结合微生物的平板培养及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研究了转ScMV-CP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和田间种植时,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的细菌总数增加,但差异不明显.转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放线菌总数没有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总数.在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中的脲酶活性显著比非转基因甘蔗的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比对照的低,但差异不显著.转基因甘蔗对磷酸单脂酶的活性影响很小.转基因甘蔗残体掩埋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没有影响;BIOLOG Ecoplate接种96h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了在田间种植时,转基因甘蔗根际细菌生理群分布的均匀度显著下降(p<0.01)外,土壤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Mclntosh指数(DMc)等多样性指数均差异不明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均匀度有一定影响,但对其活性和多样性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垦区白浆土在已耕面积中占70%以上。白浆土有机质质量差,虽然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较高,但矿化率和供肥能力低,导致大豆产量不高不稳。我们的试验研究表明,通过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更新土壤有机质,并配合深松白浆层进行改土培肥后,即使有机质含量没有多少增加,甚至低于对照,土壤肥力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物理性状改善;2.生物活性提高;3.养分转化效率增强,因而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大豆增产35.6%,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28.1%。由此可见,单纯土壤有机质量的多少并不能作为大豆高产的关键依据。增施新鲜有机物质,不断进行土壤有机质的更新,提高有机质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养分转化释放效率,乃是获取大豆高产的主要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豆价格高。是国内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为此,广大农民猛增大豆面积。使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产量降低。为了稳步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总产,满足市场需要,谈谈解决大豆重迎茬的战略思想问题。一、以长期效益为主长短效益相结合重视大豆迎茬种植减产,主要表现在: 1.土壤营养元素的亏缺。随着连作的增加,土壤中水解氮、速效钾含量降低,微量元素有效锌、硼含量成倍减少,造成大豆减产。 2.土壤生物活性变差。大豆重迎茬,使土壤微生物区系由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土壤转化,造成土壤活性变差。 3.孢囊线虫危害加重。重迎茬使病虫危害加重,特别是以孢囊线虫为主的病虫危害,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稻-油菜复种免耕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任泽民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04,18(3):183-184
水稻、油菜是湖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现有的种植方式是以翻耕土壤、育苗移栽为主,导致其生产的肥料用量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近年开展的有关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稻田免耕栽培技术和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等研究与应用,稻田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是免耕技术与直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增效的特点.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进一步研究中国小麦种植区划提供依据,在大量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气候和土壤特点、种植制度以及品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全国各省区均可完成小麦生活周期,目前除海南省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小麦统计面积.中国小麦种植区域气候因素多样,从寒温带逐步过渡到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小麦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复杂,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次为砂壤土和粉土,少有黏土和砂土.种植制度主要包括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三熟.中国小麦生产中主要以普通小麦品种种植为主,这些品种根据春化特性可分为春性、冬性和半冬性小麦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棉花生产。但由于育种技术落后,棉花品种更新缓慢;加上种植技术落后,导致种植棉花的产出投入比低,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低下,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棉花进口量逐年上升。印度尼西亚南苏省与湖北省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口友好合作省,其有9个区至少2万公顷面积适合发展棉花生产。为了鼓励和支持棉花种植,当地省政府2003年10月派出专题考察组,对湖北棉区进行了为期5天的专题考察。2004年从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引进7个杂交棉品种进行试种。1试验方法试验于2004年1-9月在印度尼西亚南苏省的Takalar,Jeneponto,B…  相似文献   

8.
磷营养对转Bt基因棉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基因棉是我国唯一大量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面积已经超过种植总面积的65%.Bt基因的导入致使棉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表达Bt杀虫蛋白,导致棉株的生长和发育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油菜生长过程可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培肥土壤地力,具有用地养地的特征优势。同时,因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作为先锋作物改良障碍土壤。然而,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不足、种植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导致冬闲田面积逐年增加,冬季光温水土自然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油菜作为冬季种植的油料作物,不与粮争地,是开发利用冬闲田最有潜力的作物。利用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不仅可以提升油料产量,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养地优势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品质、增加种植收益,对维护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助力粮油兼丰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油菜生产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冬闲田油菜轮作的生产发展需要,综述了油菜用地养地(油用或肥用)的作物优势,旨在为因地制宜利用南方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助力油料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效益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种植小麦显然效果欠佳,导致冬闲田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努力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上市量,繁荣城乡市场,丰富居民的"菜篮子".青田县在低海拔半山区,利用早春气温回升,劳力充足,交通方便等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增种高效益作物春马铃薯作蔬菜向温州等市场销售,山区改一熟为二熟,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青田县自1999年开始推广一直到今共累计面积达1 750多hm2,达到极显著增产增收.马铃薯单季稻模式栽培,具有高产高效培肥土壤,降低病虫草害发生等优点,这种模式适合在浙西南海拔300 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一、河南花生的发展 花生在河南种植业中具有很大优势,全省适宜种植花生的土壤辽阔,气候温和,光热充足,种植历史久长。种植面积从1957年的432万亩到1987年的632万亩中间,年百万亩面积的起落达5次之多,种植面积最大年是1986年为699万亩,种植面积最小年是1978年仅81万亩,面积很不稳定。近几年来,河南花生处于又一个上升阶段,其特点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调查结果表明,引起扎兰屯市纸筒育苗甜菜低产的主要原因有播种期偏晚,移栽时间拖后,春季保苗难,种植方式不合理、保苗稀,投入少、施肥水平低,翻地浅、整地质量差,病害防治意识差等.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提倡适时早育苗,早移栽,提高移栽技术,增加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增加土壤肥料投入,加深土壤耕作层,增强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3.
烤烟是闽西北山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激活农村市场,农民增收重要的种植作物之一,稻田种植烤烟能充分利用山区有限的光热资源,因烤烟耐寒性强,适合山区冬末春初低温条件下生长,在作物有效生长期内提高了稻田利用率,而且还能改良土壤,提高了稻田肥力和复种指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据调查烟后稻与同季水稻比较,其经济效益每667m2可节省肥料成本投入20%,增产稻谷5%~10%.农民通过这一耕作轮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种植烤烟的积极性很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调种引种频繁,种植品种多乱杂,导致棉花枯黄萎病扩散速度加快,为害程度十分严重.就石首地区而言,2001年植棉面积9467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4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49.3%,减收皮棉1120 t,经济损失13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的棉田有1000 hm2;种植品种8个,其中抗虫棉品种1个,种植面积为667公顷.2002年植棉面积7600 hm2,黄枯萎病发生面积5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74.6%,减收皮棉1870 t,经济损失22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1333 hm2;种植品种12个,其中抗虫棉品种3个,种植面积为1333hm2.2003年植棉面积为9200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8000 hm2,占植棉面积的86.9%,减收皮棉3000t,经济损失3600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2000 hm2;种植品种为24个,其中抗虫棉品种8个,种植面积为3333 hm2,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朝阳地区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增辉 《杂粮作物》2010,30(2):131-131
向日葵在实际种植中技术落后,产量低,导致种植面积减少。本文根据朝阳地区的实际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讨论了向日葵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选地与倒茬、施肥、种植密度及时打叉和授粉几方面介绍了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和亩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续上期)从1987年起,由于苎麻原麻供过于求,导致卖麻难,种植面积下降较快,1988年下降到78000hm2,1989年下降到42387hm2,1991年下降到11153hm2,1992年开始回升,面积为12953hm2,1997年恢复到21000hm2,1998年23307hm2.从1999年起,由于苎麻国际市场看好,湖南省苎麻种植面积稳步回升,当年达到29267hm2,此时湖南省苎麻栽培品种开始大面积更新,产量上升较快,产量达到6.00万t.调查表明,至2002年底,湖南省的苎麻种植面积已恢复到66060hm2,总产14.63万吨,且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趋于稳定,最近5年来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表8).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稻生产形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1991-2007年中国各省(区、市)水稻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7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3 259.01万hm~2下降到2007年的2 891.90万hm~2,下降幅度达到11.26%;水稻单产从1991年的5 745 kg/hm~2上升到2007年的6 433 kg/hm~2,上升幅度11.98%,单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水稻总产变化相对平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中部和西部变化相对平稳;南方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东北地区明显上升,华北、西北地区小幅下降;南方地区单季稻比例快速上升,双改单现象明显,这是导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的重要原因.要保证全国水稻生产平稳发展,重点在于稳定南方水稻种植面积,一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二要合理处理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之间的结构调整,三是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要稳定湖南、江西等水稻种植大省的双季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泡桐—茶树混交园综合效益的试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茶园内的土地、光能等自然资源,改变茶园单一种植和单一经营的旧格局,最大限度地挖掘茶园生产潜力,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由此目的,开展了泡桐与茶树混交种植的试验探讨。 一、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安徽省铜陵市国营林场,土壤为黄红壤,土壤pH4.5~6.5,土质较瘦弱,茶叶单产不高。试验设计了两种处理:A.桐—茶混交园,面积45亩,园地坡度15°,坡向西北,茶树于1973年种植,品种为祁门槠叶种,种植规格行距1.5m,丛距0.33m。1981年在此茶园内间种无性系白花泡桐,泡桐行距12m,株距6m,行向西北,B.纯茶园(对照),面积13亩,园地坡度5~15°,坡向西北,茶树于1973年种植,茶树品  相似文献   

19.
文典  胡霓红  赵凯  王富华  王旭  何舞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1942-1948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各重金属浓度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5种重金属(Cd、Pb、As、Hg、Cr)在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土壤中的活性、小白菜可食部分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产地环境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影响小白菜吸收重金属的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小白菜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高低顺序为Cd>Pb>As>Cr>Hg,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Hg)>Pb。依据食品卫生标准的限量值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小白菜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74mg/kg,Pb:494.78mg/kg,As:113.58mg/kg,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83 mg/kg,Pb:146.87 mg/kg,As:21.94 mg/kg。小白菜对Hg表现为低积累。土壤中有机质、CEC与土壤全量Hg正相关,CEC与土壤全量Cr负相关,土壤pH能增强土壤中Cr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土壤酶活性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和养分转化的重要指标,揭示种植模式和季节变化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影响,阐明影响茶园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评估有机茶种植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以武夷山茶区3种类型样地,即林地(FD)、常规茶园(CT)和有机茶园(OT)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参与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的6种酶活性,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与林地土壤相比,常规种植模式茶园土壤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钾和pH显著降低;相比常规茶园,有机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pH有所增加,土壤养分比例更为协调。种植模式和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显著。与林地土壤相比,常规茶园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了12.05%~63.55%,有机茶园土壤脲酶显著提高了324.95%,种植模式并未改变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总体而言,夏秋季节(5月和8月)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冬春季节(11月和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