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清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44-145,212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火力楠单行、带状混交及马尾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对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大于纯林,火力楠对马尾松生长起着辅佐作用.采用马尾松与火力楠带状混交,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带状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马尾松与火力楠单行混交,马尾松保存率和生长量不如带状混交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9:1和7:3这2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3.
沈振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43-144,172
对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采伐迹地采用木麻黄和马占相思混交造林进行更新试验,通过5a生林分在生长量、防风效果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3∶3)混交林在生长量和防风作用上与木麻黄、马占相思单行混交林及木麻黄纯林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养分的提高。沿海地区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林地更新以木麻黄和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杉木混交林生长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啅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31-132
针对杉木林多代经营中存在生产力下降的弊端,从混交造林角度探索提高杉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有效途径。通过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纯林3种林分生长状况和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后生长最快,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蓄积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有利于提高杉木生产力;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由于马尾松与杉木密度过大,种间关系不协调,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5.
闽南山地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杉木纯林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以及杉木×马尾松、杉木×木荷、杉木×马尾松×木荷的混交林,造林后16 a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在林木生长量、生物量、改良地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类型林分。3树种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林内生长环境和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其林分蓄积量,比纯林提高45.13%-127.03%,比2树种的混交林分提高15.27%-30.63%。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长特性和结构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火力楠不同比例带状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能改善土壤肥力,提高马尾松林分生长量;混交林中火力楠生长迅速而占据林分上层林冠,马尾松位于主林层之下,呈受压局面,而且马尾松比例愈大,其平均单株产量越小,生长受抑制越严重。在林分10年生左右需对混交林进行结构调整,采用行状间伐,扩大种间距离到4m,减少了种间竞争,使2个树种各自获得充足营养空间,缓解马尾松被压,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和增加林分大径木比例。  相似文献   

7.
大叶冬青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进行大叶冬青混交试验。结果表明,大叶冬青、马尾松比较适合试验地气候、土壤,马尾松是大叶冬青的较佳混交树种,大叶冬青×马尾松混交能够促进大叶冬青和马尾松的生长,可在同立地条件林地进行推广;建柏、乳源木莲与大叶冬青混交也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林木的生长,可根据具体情况营造大叶冬青和建柏或乳源木莲的混交林;光皮桦不能适应该立地条件,大叶冬青和光皮桦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不良。  相似文献   

8.
黄春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69-170,175
对马尾松、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混交造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是可行的,按照2500株/hm2、1:1带状混交的规格栽植,2个树种的种间关系协调,空间分布合理,土壤理化性状,林分产质量明显改善。八年生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提高了39.75%、87.80%、19.87%。同时,混交林中马尾松大于平均胸径的径木所占比例比其纯林提高了30.6%,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但此时混交林分结构稳定性较差,亟需进行适当的间伐,以进一步改善种间关系和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最佳混交途径,在罗源国有林场开展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比例为2∶2的行状混交和比例为4∶4的带状混交试验,火炬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混交后,火炬松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的生长量均较火炬松纯林有所增加,其中带状混交方式的火炬松生长量增加更多,与火炬松纯林相比,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分别增加了16.8%、18.3%和59.5%;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混交林的土壤通透性优于火炬松纯林,而且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也高于火炬松纯林。由此可见,火炬松与台湾相思采用4∶4的带状混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当马尾松与几种常见的阔叶树种,如枫香、拟赤杨、闽楠,发生混交后会产生哪些反应?通过研究发现,混交对这些林木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混交,树木在高度、胸径方面的生长量都大于混交前的马尾松纯林和阔叶树纯林。而混交后的林分生物量也均高于混交前的纯林。在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凋落物量方面,混交林均高于混交前的纯林。  相似文献   

11.
研完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等。并与类似立地条件的同龄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物量和生长量分别大于纯林;本文并从营养元素生物循环方面,分析了混交林生态系统油松和栓皮栎营养元素利用特点及营造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纯林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探讨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的增产机理。文章从土壤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对松南县孟家岗林场22年生落叶松纯林和水落混交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在较大幅度上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混交林下土壤表层和底层容重分别比纯林降低12.38%和18.74%,总孔隙度提高14.51%和7.01%;渗透速度分别比纯林提高64.60%和52.17%。混交林虽未能提高土壤PH值和全量元素含量,但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Ⅰ—69杨丰产林林分的生长预测及数量成熟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目的的培育杨树人工林,并为其合理设计、投入、抚育管理及采伐等提供科学依据,讨论Ⅰ-69杨树人工林5个密度组(11种密度)的林分生长规律,建立了三种具有S型增长的林分生长模型.并选出最适宜的chanter模型预测林分的生长,探讨林分的数量成熟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组达到数量成熟的年龄不一样、密度较大的林分,首先进入数量成熟,密度较稀疏的林分达到数量成熟相对较晚。林木的单株材积生长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总蓄积量的初期生长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增,密度为(5m×6m,6m×6m)的林分后期生长量最大。不同密度林分连年生长量在6~13a间处于生长峰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讨论了正常毛竹林分的胸径分布和胸径平均值估计的小样本抽样技术。在对实际林分的调查和分析过程中应用了常见的分布假设检验技术和更高一级的检验方法,得出了:毛竹林分中胸径近似遵从正态分布。这就为小样本抽样提供了依据。用计算机模拟抽样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偃松天然林资源状况、个体形态、群落特征和结实规律,提出了偃松天然林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滇中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的方法及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林分中的ⅠⅡⅢ级木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来评价林分的速生丰产,用木材纹理倾斜度来评价林分木材的经济价值,调查林分的环境因子,数量化以后,通过电子计算机来估算林分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和木材纹理倾斜度的表型理论值,进而估算林分的遗传理论值,以此来建立标准地内ⅠⅡⅢ级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及木材纹理倾斜度的理论值的综合预报公式。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和木材纹理倾斜度的综合选择指数的大小来评价林分的优劣。在平均水平偏高的基础上,再提高0.5个标准差,作为滇中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的标准,用此标准反馈,选出优良林分,改造成采种母树林,中选率为23.1%,基本上满足了生产上采种、用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果枝数情况下,人工模拟去除早期蕾后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明确了以上三因素对产量的单独反响及互作效应。讨论了个体生产力和群体生产力以及不同品种间对环境需求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安远县国营林场根据生态学原理,对阔叶次生林进行改造,把天然更新和人工改造更新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改造可很快的形成多树种的混交林,林木材积生长提高115%~219%,土壤物理性比杉木纯林好,土壤贮水量比杉木纯林提高57%~92%,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次生林改造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措施,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薪炭林的多种用途,对安宁、玉溪、东川、元谋4个基地供试树种和部分乡土薪材树种,共计29种50个树叶样品,采用GB─6432─6438─86饲料分析方法,测定了营养成分、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有一些树种的叶子与常用树叶饲料(刺槐、银合欢、木豆等)比较,其中有相似的营养成分。因而认为这些树种(香须、毛叶山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山杨等10种)的树叶作为禽畜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价值。建议开展有关树叶饲料加工工艺研究和禽畜喂养试验。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水稻的增产潜力,在现有育成品种条件下,通过栽培技术,可以获得产量11260.5kg/hm^2,双季稻年产22521kg/hm^2,优质稻产量8677.5kg/hm^2,提高广东粮食的自给率,在于提高单产,重点抓好占水稻面积2/3的中低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