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尾松种子园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开展氮、磷、钾、镁、硼等多元素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多元素配比施肥对种子园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体现在单株球果产量、出籽率、球果单粒重、种子产量在不同配方施肥组合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效应分析结果,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较优配方施肥为:每株施尿素50g+过磷酸钙600 g+氯化钾150 g+硼砂10 g,即每株施纯N 25 g、P2O590 g、K2O 90.0 g、B 1.5 g,配比N:P2O5:K2O:B=1.0:3.6:3.6:0.06。该施肥配方,一代种子园产量可达37.61 g/株,是不施肥的8.78倍,单位面积产量大约可达20 kg/hm2,合理配方施肥可望大幅度提高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2.
杉木种子园为培育高产稳产杉木良种提供重要保障,在林业生产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探究杉木3代种子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养分间的平衡规律,确定杉木种子园最佳肥料配比和施肥量,以期为闽北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杉木种子园提供推荐施肥配方。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方案,对闽北第3代杉木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等元素施肥试验。分别设计大量元素氮、磷、钾三因素施肥水平(并增设施用钼肥处理)、中微量元素钙、镁、硼三因素施肥水平,以球果数量(质量)、出籽率、种子产量、胸径等为评价指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研究各养分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结果表明:种子园土壤N、P、K、Ca、Mg养分含量较低,B含量属于中等水平,而Mo含量较高;N、P、Mg以及N-K、Ca-B肥料联合对种子园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单施某一肥料效应较小,其中单施K、Ca、B几乎没有效果,而肥料联合施用效果较好。综合效应分析结果,得出种子园最大产量施肥量组合为: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897 g+氯化钾150 g+石灰150 g+硫酸镁105 g+硼砂75 g,并配施钼肥。N、P2O5、K2O、CaO、Mg、B、Mo的用量依次为46.0、107.7、90.0、75.0、31.4、2.3、5.0 g,其配比为N:P2O5:K2O:CaO:Mg:B:Mo=1.0:2.3:2.0:1.6:0.7:0.05:0.1。多元素配方施肥能很好地改善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单株球果产量、球果单粒重、出籽率及种子园产量等指标均比不施肥的母树有大幅度提高。本研究施肥方案,理论上种子园产量可达45.99~95.65 g/株,大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达到理论产量的80%~86%,中微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为理论产量的70%左右。现实种子园平均产量大约是预测产量的40%,通过合理配方施肥有望大幅度提高杉木3代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3.
施用K、B肥对杨梅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杨梅果实采收和贮藏品质,以“荸荠”种杨梅为材料,在发育期施用不同水平的K、B肥组合,评价施肥对杨梅果实采收和贮藏品质以及贮藏期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内的矿物质元素N、P、K、B含量以处理组合B2K1(6.0 g B/L+1.0 kg K/株)最高,Zn含量以处理组合B2K2(6.0 g B/L+1.0 kg K/株)最高。处理B2K1果实单果重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溶性糖含量(WSS)及Vc含量最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果实内矿质元素N、P、K、B、Zn含量与果实的单果重量、WSS、TSS、Vc等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在贮藏期,杨梅果实品质指标除TSS以外,其他品质指标含量都以处理B2K1下降最少;杨梅果实内POD、SOD、CAT酶活性均以处理B2K1最高;MDA含量以处理B2K2最低、处理B2K1次之 。综合各种因素,以处理组合B2K1果实采收和贮藏期品质最佳,贮藏性能最优,处理组合B2K2次之。该结果可为高品质杨梅产业化生产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氮(N)磷(P)钾(K)不同配方施肥以及最佳配比连年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球果产量的影响,为落叶松种子园长期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1989年营建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中的正常结实无性系分株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自2008年起按照N1P1K1、N1P2K1、N1P1K23种氮磷钾配方肥,以2.5 ...  相似文献   

5.
闽北杉木二代种子园土壤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闽北杉木二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的关系,建立了种子园球果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及与产量的关系、养分盈亏状况、适宜浓度范围及建议施肥配方。结果表明:P、Mg、B、Mo以及N-B、Mg-B、P-Mg、Mg-Mo的互作是影响杉木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因子,P-Mg和Mg-Mo的交互对球果产量有促进效应,而N-B和Mg-B交互对球果产量存在负增产效应。营养元素P与Mg、N与B和Mg与B相互促进,而Mg与Mo之间相互抑制;种子园土壤养分适宜浓度范围即营养诊断标准为水解N 41.196~60.504 mg/kg、有效P 4.420~7.100 mg/kg、速效K124.702~225.253 mg/kg、交换性Ca 34.166~75.827 mg/kg、交换性Mg 18.623~31.077 mg/kg、有效B 0.135~0.365mg/kg、有效Mo 0.513~0.847 mg/kg;种子园土壤速效P、交换性Ca、交换性Mg以及速效Mo含量总体偏低,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态;速效K、速效N、有效B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种子园建议施肥配方为:每株施P2O549.082~129.289 g、K2O 0~97.875 g、CaO 8.881~144.119 g、MgO 29.830~77.746 g、Mo 0.988~2.538 g,配比为P2O5∶CaO∶MgO∶K2O∶Mo=(0.5~1.3)-(0~1)∶(0.1~1.5)∶(0.3~0.8)∶(0.01~0.03)。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土壤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互作规律及对产量的效应,对土壤养分进行诊断,结果表明:P、Ca、Mo、Mg、B以及NMg、N-K、P-Ca、P-K、P-Mo、P-Mg、P-B、K-Mg、Ca-Mo的互作是影响马尾松一代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因子。P-Ca、P-Mo、P-Mg、P-B以及Ca-Mo的交互对球果产量为正效应,而P-K、K-Mg、N-Mg、N-K对球果产量为负增产效应。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除了N与Mo为拮抗关系外,其它元素之间呈协同关系;种子园土壤养分适宜浓度范围即营养诊断标准为水解N(91.40~116.06 mg/kg),有效P(1.72~2.78 mg/kg),速效K(107.76~136.62 mg/kg)、交换性Ca(36.00~56.88 mg/kg)、交换性Mg(8.18~16.58 mg/kg),有效B(0.31~0.55 mg/kg),有效Mo(0.25~0.47 mg/kg);现实种子园土壤N、P、K、Mo等速效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态,Ca、Mg、B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种子园建议施肥配方为:每株施N 25.48g、P2O529.75g、K2O 12.07g、Ca O 55.54g、Mg O 6.05 g、Mo 0.48 g,配比为N∶P2O5∶Ca O∶Mg O∶K2O∶Mo=4∶5∶2∶9∶1∶0.08。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种子园的高产、稳产及其种子品质对南方用材林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波动较大,对林业生产经营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园产量和种子品质,但该类研究在第3代杉木种子园鲜有报道。为此,设置了18种平衡施肥处理,并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分析平衡施肥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平衡施肥处理后,杉木种子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 P<0.01),其它指标如种子发芽率、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由此可见,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科学施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杉木种子的发芽率,也提升了种子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威代尔”葡萄N、P、K单元素和配方施肥的研究,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其产量和浆果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元素施肥中,单施N肥增产幅度最大,钾肥对含糖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N、P、K配方施肥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优于单元素施肥.综合考虑施肥效果和施肥的经济性,在行株距0.75 m×3.0 m条件下,“威代尔”葡萄适宜配方施肥量为N 35.6 kg/667m2、P(P2O5) 17.8 kg/667m2、K(K2O)47.4 kg/667m2.  相似文献   

9.
配方施肥对油茶中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施肥是促使林木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了解肥料对油茶中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配方施肥试验,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安排了5因素(N、P、K、B、Zn)、4水平(不同的施肥量)共16个处理。结果表明:N、P、K、B、Zn肥对油茶中幼林的营养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按大小顺序为N>P>K>B>Zn,N250P1000Kl25B20Zn2组合(即每株施N肥250g,P肥1000g,K肥125g,B肥20g,Zn肥2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碧香无核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碧香无核葡萄进行单元素及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葡萄产量及浆果品质的影响,得出了配方施肥对浆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要大于任意一种单元素施肥,配方以每生产100kg果实需354g氮(N)、586g磷(P2O5)、978g钾(K2O)为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元一次正交回归设计,对3年生甘草进行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肥配比与施肥量对甘草多糖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6︰1.3︰1时,甘草多糖含量较高;钾肥对多糖含量贡献较大,施肥时应主要考虑K肥施用量,并考虑到K肥的交互作用。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甘草多糖含量的响应模型为:Y=0.115 0+0.012 5N+0.008 8P+0.006 3K-0.003 8N2-0.001 3N P+0.011 3N K-0.011 3P K。响应模型表明,应多施K肥、适当增施N肥、减施P肥施用量。计算机仿真寻优结果表明,甘草多糖含量最大值施肥量分别为N11.6g/m~2~12.9g/m~2、P2O5 2.6g/m~2~2.9g/m~2、K2O 7.4 g/m~2~8.2g/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木薯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4(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5以常规施肥及耕作方式为对照(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肥料施用量以所有处理均按N+P2O5+K2O总养分900 kg/hm2计;而盖膜集雨水的处理则在木薯种植行之间的畦面上覆盖农膜使雨水流入两边的木薯种植行内;深耕处理是将木薯种植行的沟深开至50~60 cm,而常规种植木薯种植行的沟深是30~40 cm。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综合集成处理均可促进木薯植株生长,处理1各构成要素指标均显著提高,木薯产量和净收益分别提高了35.81%和53.48%,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以技术综合集成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为木薯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选择5种不同的施肥模式进行了苹果标准化施肥肥效对比试验,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以及产量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分析出,施用配方肥1800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增产效果次之,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排名第三,3种施肥模式比常规施用二铵1 500 kg/hm~2苹果产量分别提高23.08%、7.69%、2.58%,而苹果施用复合微生物2 400 kg/hm~2,苹果产量比二铵减产10.27%。优先选用配方肥1 800 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作为甘肃省礼县苹果标准化施肥和苹果连作土壤障碍治理的主推模式,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2种模式作为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多项选择题(在A、B、C、D四个答案中,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年化肥进入中国,拉开了我国应用化肥的序幕。A、1900B、1945C、1901D、19102、蓝马肥业的企业使命是()A、创建绿色沃土B、服务高新农业C、品质是金,服务是心D、诚实守信,认真做事3、下列元素中,()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三要素”。A、锌B、氮C、磷D、钾4、蓝马肥13-11-6表示其中含有()A、氮(N)13%磷(P205)11%钾(K20)6%B、氮(N)6%磷(P2O5)11%钾(K20)13%C、氮(N)11%磷(P2O5)13%钾(K20)6%D、氮(N)13%磷(P2O5)6%钾(K20)11%5、蓝马复混肥的特点是()A、大量元素合理B、中量元素充足C、微量元素丰富D、有机无机相结合6、下列元素中,()是作物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能够增强作物光合作用。A、钙B、镁C、磷D、锌7、下列元素中,()元素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发育,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A、钼B、镁C、硫D、锰8、()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有效载体。A、复合肥B、叶面肥C、有机肥D、BB肥9、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除了测土,还包括()环节。A、配方B、配肥C、供应D、...  相似文献   

15.
以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研究3种施肥量(不施肥(N)、农民习惯施肥(H)、配方肥(P))和3种覆膜类型(不覆膜(F)、黑膜(B)、渗水地膜(S))下不同肥膜组合对马铃薯生长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膜组合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配方肥处理较不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株高分别提高了 22.2%和11.8%,茎粗提高了 31.0%和13.7%;黑膜与渗水地膜较无膜处理株高显著提高12.0 cm;配方肥较不施肥时全株和块茎干物质累积分别显著提高2 492.37和2 191.46 kg·hm-2.配方肥较不施肥与农民施肥产量分别提高20.9%和10.8%,黑膜与渗水地膜较无膜产量分别增产6 080.9和5 101.1 kg·hm-2.黑膜与渗水膜较无膜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4.5%和18.6%,施肥与覆膜二者交互作用下以配方肥+黑膜和配方肥+渗水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82.07和80.42 kg·hm-2·mm-1.因此,配方肥+黑膜或配方肥+渗水膜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可作为一个宁南山区马铃薯推荐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N、P、K配比施肥对1年生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法筛选出最佳施肥配方。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圆齿野鸦椿生长的影响不同,0.75 g·kg~(-1)尿素+0.75 g·kg~(-1)钙镁磷+0.75 g·kg~(-1)KCl处理最有利于地径和总生物量的增长,地径达0.75 mm,总生物量达7.516 g,分别比不施肥(CK)提高240.91%、99.947%;1.75 g·kg~(-1)尿素+1.75 g·kg~(-1)钙镁磷+0.75 g·kg~(-1)KCl处理最有利于幼苗苗高和枝条抽梢生长,分别为21.80 cm、14.33 cm,分别比CK提高164.88%、126.38%;3.25 g·kg~(-1)尿素+3.25 g·kg~(-1)钙镁磷+0.75 g·kg~(-1)KCl处理最有利于叶片数的增加,达17.33片,比CK提高96.93%。极差分析表明,K肥对地径和叶片数的影响最大;N肥对枝条抽梢生长量和总生物量的影响最大;P肥对苗高的影响最大。应根据苗木不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施肥配比,1~2年生圆齿野鸦椿幼苗最佳施肥配方为:每千克土壤施用0.348 g N+0.09 g P+0.45 g K。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比菌肥对土壤养分及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年生油茶盆栽施用不同配方的生物素菌肥K1(5 g菌肥)、K2(5 g菌肥+21.40 g N肥)、K3(5 g菌肥+18.86 g P肥)、K4(5 g菌肥+50 g复合肥)、K5(10 g菌肥)、K6(10 g菌肥+21.40 g N肥)、K7(10 g菌肥+18.86 g P肥)、K8(10 g菌肥+50 g复合肥),分析不同菌肥配比对油茶植株生长量、生理指标和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油茶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提高,但K7处理的生长量最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叶片可溶性糖、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K7处理油茶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K8处理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最大;不同菌肥配比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但K7处理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提高最显著;而K6处理土壤速效N和速效P含量增幅最大。因此,K7处理为促进油茶生长的最佳生物素菌肥配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简约化露地栽培,研究不同施肥对甜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皮9818为试验材料,设不施肥(CK)、有机肥(M)、控释肥(K)、控释肥+有机肥(K+M)、常规施肥(NPK)5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控释肥+有机肥(K+M)与控释肥(K)处理相比较,有机肥的施入能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常规施肥(NPK)处理茎粗高于其它处理.7月3日采收期,控释肥+有机肥(K+M)处理果实纵径最大14.65 mm,比不施肥(CK)处理高1.52 mm,K+M(17 515.5 kg/hm2)与NPK(17 748 kg/hm2)处理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较CK处理增产50;、52;,NPK处理边糖(12;)心糖(17.2;)均显著高于CK、M、K处理.7月17日采收期,不施肥(CK)、有机肥(M)、控释肥(K)、控释肥+有机肥(K+M)、常规施肥(NPK)处理产量均比7月3日产量分别下降5.8;、6.2;、16.6;、10.8;、12.3;,且各处理的单株结瓜数均少于第一次采收期.两次采收期,控释肥+有机肥(K+M)与常规施肥(NPK)处理单瓜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简约化露地栽培条件下,K+M处理在不降低产量品质条件下,具有降低劳动成本,简化施肥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红锥幼树配方施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对红锥幼树开展N、P、K、B、Zn肥多元素组合田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促进红锥幼树的生长是很有效的,氮肥单施有显著促生长效应,而其它养分单因素效应不显著,但磷与硼、钾与锌互作对产量有极显著的正效应,体现了多元素配方施肥的意义;肥料效应回归分析得出幼树最优养分施用量及配比为:每株N 29.4 g,P_2O_554.0 g,K_2O 45.0 g,B 2.25 g,Zn 3.15 g,配比N∶P_2O_5∶K_2O∶B∶Zn=1.0∶1.8∶1.5∶0.1∶0.1。采用该施肥配方,施肥后1年树高生长量可达119 cm以上,通过合理配方施肥能有效促进红锥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配方肥对水稻津稻001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N 18%,P2O512%,K2O10%),水稻667 m2产量668.9 kg,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90.4 kg,增产率达15.6%,比施用配方肥(N 15%,P2O515%,K2O 15%)增产14.2%,比施用配方肥(N 23%,P2O512%,K2O 5%)增产8.8%,比施用配方肥(N 16%,P2O516%,K2O 8%)增产7.8%;配方肥(N 18%,P2O512%,K2O 10%)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