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实现日光温室大棚温度自动调节与控制,研制了RWCK-I型日光温室温度自动控制器,阐述了设计该控制器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系统的主要特点,介绍了温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徐州地区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徐州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的变化规律。针对当地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性能不理想的现状,从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温室自身造成的保温性能不理想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在现有温室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最佳的揭盖帘时间,来提高冬季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揭盖帘对比试验表明,揭盖帘时间选取恰当对室内温度影响较大,可以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冬季日光温室加温能耗,基于空气流动原理设计了温室后墙保温系统。该系统利用风机将温室白天蓄积的热量储蓄在后墙的夹层中与后墙的保温室内,经过热量传导与交换,保证太阳能的高效利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白昼为晴朗、连阴雾霾天(极端天气)下蓄热温室夜间空气温度分别比对照温室平均高3.12和3.17℃,土壤温度分别比对照温室平均高3.2和2.78℃。日光温室蓄热能力的提高,实现了番茄的安全过冬生产。该研究成果对日光温室结构的改进、温度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日光温室夏季降温的必要性,并制作WO3电致变色薄膜玻璃作为日光温室的透明覆盖材料。该材料在780~3 000nm红外光谱区调节太阳光辐射能量(控制范围为1.028%~35.98%),通过该玻璃,WO3电致变色薄膜玻璃可以在夏季降低温室温度,在冬季保持室内温度,为温室内的作物提供适宜的日光环境和温度。  相似文献   

5.
主动采光蓄热型日光温室性能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一种新型主动采光蓄热型日光温室,该日光温室应用了倾转屋面技术和主动蓄热风机系统技术,实现了人为调节日光温室采光面角度和提高后墙蓄热效率,并对其温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测定了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的试验温室,并选取2013年冬季冬至日、典型多云天和典型晴天的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主动采光蓄热型日光温室与普通日光温室室内光照度和温度的差别。在本试验条件下,与普通日光温室相比,冬至日主动采光蓄热型日光温室室内光照度平均提高了15.42%,平均温度提高了2.6℃;典型多云天时主动采光蓄热型日光温室室内光照度平均提高了11.73%,平均温度提高了2.1℃;典型晴天时主动采光蓄热型日光温室室内光照度平均提高了21.28%,平均温度提高了5.6℃。与普通日光温室相比,主动采光蓄热型日光温室冬季室内的平均光照度和平均温度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作为我国所独有的设施农业形式,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供应、提高农民的收入等均做出巨大贡献,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立日光温室控制所需要的温室系统模型,是实现对温室环境科学控制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研究现有温室系统模型的现状,系统分析其存在问题,按照面向控制的要求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路径,对于进一步提出面向控制的温室系统模型框架,构建以实现温室优化控制为目标对温室系统模型,对于温室环境控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日光温室、智能温室无人管理下的智能通风控温,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日光温室集中式最优化控制通风系统。用户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作物通过上位机或者物联网平台设定不同的上下限温度值,系统也可自动采集图像,依据数据库作物生长模型自动控制日光温室温度。该系统可将日光温室内温差控制在±1℃,劳动力投入减少30%,显著降低植物生理病害。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各种日光温室、智能温室适应性强,既缩短人工劳动工作时间,又避免了人工控制时温度的骤升骤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温室病虫害问题,实现温室作物富碳生产,构建了一种全封闭的日光温室。由于温室的密闭性,室内空气流通速度慢,温室温度易升高,不利于室内作物的生长。因此,该全封闭温室通过添加纳米氧化锡锑透光隔热涂料和高压喷淋降温装置形成室内降温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作用于全封闭日光温室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室内温度高于35℃时,通过涂料涂膜和喷淋降温,温室室温可以降低到适宜作物生长的30℃以下;在冬季时,当射入温室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461W/m2,温室温度才能达到30℃以上,此时只使用喷淋降温即可降低温度。该系统在降温的同时实现了室内水分的循环利用,促进了温室作物的生长,对封闭式日光温室降温技术的实现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晋中地区日光温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温室内部布点测量温、湿度的试验和采用CFD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冬季晴朗天气状况下,采用畦灌方式的日光温室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内部湿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冬季晴朗天气状况下,日光温室在08:00左右湿度达到最高值,14:00左右温度达到最高值;室内温、湿度显著负相关,温度每升高1℃,湿度降低3.31%;温室内部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误差在±3℃以内,湿度实测值与模拟值误差在6.8%以内,整体拟合情况较好,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温室湿度在南北走向、东西走向变化不太明显,垂直方向上分层比较明显。太阳辐射所提供的热量足以维持温室所需,草帘的保温效果显著,无需对温室进行加温,但是温室夜间湿度较高,甚至接近饱和,需要对湿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设计适用于南疆和田地区日光温室冬季夜间增温蓄热设备,设计了日光温室集散热增温系统,改进了系统集散热器,测试了系统冬季夜间增温蓄热效果,分析了系统对日光温室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0cm深土壤温度和15cm深土壤温度的影响和系统集放热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典型晴天试验温室较对照温室温度可以增温4.3℃,试验温室较对照温室平均相对湿度降低8.65%;阴天试验温室较对照温室平均温度增温2.4℃,平均相对湿度降低6.8%,且系统综合平均集热效率为52.6%,表明该日光温室增温系统在和田地区富余的光热资源条件下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温室温度系统具有强非线性特性,通常会导致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操作复杂,不适宜实际生产应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输入输出精确线性化的温度预测控制算法。根据能量平衡定律,构建了温室温度系统机理模型,将其转换为仿射非线性系统;利用微分几何理论,获得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律,实现了原系统输入输出的精确线性化;在此线性化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预测控制器,使温度跟踪误差与加热损耗的加权和达到最小。仿真结果表明:精确反馈线性化预测控制系统能够综合权衡控制精度与运行能耗,调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及单片机测控技术的温室多点温度、湿度、光照测控和管理系统。经仿真和现场调试.该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实现了温室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温室温度和湿度的多变量模糊控制技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一种基于MCS-51单片处理机的模糊控制温室温度的湿度技术,设计了模糊控制系统,并阐述了模糊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法以及硬件的组成。对整个控制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该模糊控制技术在控制温室的湿度和湿度时,系统响应快、超调量小、动作准确,过程平稳。  相似文献   

14.
刘倩  熊利荣 《农机化研究》2007,(12):154-156
越来越多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集成了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统.为此,介绍了采用CAN总线分布式的通信结构,对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软件设计分析,基于CAN总线实现了对温室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的实时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温室测控系统开关设备优化组合预测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开关设备组合作用下温室测控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提出了结构简单、不需复杂数值计算的离散预测模型,在不小于最大时滞时域内设备组合不变情况下,对设备组合进行滚动优化预测控制,从而大大简化了温室测控系统预测控制算法的复杂性,缓解了测控系统分布大时滞问题。仿真分析和温度的均方差表明,对分布式、大时延温室测控系统的优化组合预测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温室环境参数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通过对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确定了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建立了有效的隶属度函数、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控制表,采用查表法进行模糊推理,实现了温室的温度与湿度自动控制,使温室达到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温室微喷系统控制算法不稳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利用模糊规则设计了一种平滑切换控制算法;利用阶跃建模方法搭建微喷量与空气湿度的数学模型,简化了温室空气湿度模型;最后将WiFi和ZigBee传输技术结合来搭建温室远程控制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糊切换控制策略比传统模糊PID控制拥有更小的超调量、较高的稳定性,能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温室微喷控制系统丢包率小于15%,温室空气湿度能控制在89%左右,运行稳定且符合温室空气湿度控制要求,实现了温室空气湿度的精确控制,为发展设施化农业精细化控制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WSN)节点温室环境模拟试验系统中温湿度的强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自适应解耦方法。通过前馈补偿措施消除温度和湿度通道间的相互影响,设计一种基于加权方式的自适应解耦算法,实现了不同工况下耦合参数的在线调整,从而有效克服了模型严重失配对控制精度的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预测解耦方法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相比,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温室环境控制很难建立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且温室需要控制的环境因子有很多,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介绍了以温度作为优先控制的环境因子,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方法,对温室温度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温室环境远程调控过程中自动控制参数无法修改或缺少远程手动控制模式的问题,设计了温室环境远程测控系统。系统可分为温室现场测控层、服务器层和用户应用层。现场测控层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温室内外环境信息,并配备了网络摄像头实时监测;服务器层以ARM为硬件平台,采用Linux C语言完成无线通信模块软件设计和服务器的设计;用户应用层基于Web和Andorid技术,构建提供温室内外即时环境信息查询和自动控制方法选择、控制目标调整、在线视频查看温室内部情况等功能远程终端。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自动测控周期最短为5s,数据传输误码率和丢包率较低,能够满足实时、可靠监测的需求,视频图像流畅清晰,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提高了温室环境测控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