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我场年产各种苹果150万公斤。为适应产地贮藏的需要,1980年建造了一个1450立方米年贮50万公斤的半地下式常温贮藏库。几年来,针对半地下式砖(石旋)窑与土窑洞的不同特点,采用硅窗气调法在窑温及气体组合方面加以改进,取得很好的贮藏效果。1981—1987年共贮苹果223万公斤,贮期5—7个月,平均好果率达97.2%,7年共盈利68万元,所贮苹果出库时外观新鲜,质脆味佳,特别是1985—1987年效果更为明显,好果率高达98—99%。  相似文献   

2.
<正> 黑龙江省推行的“临界冰温”贮存苹果的方法,已在许多市县应用。与0℃贮温比较,商品损耗由10%下降到5~6%左右。30多个市、县于1980~1981年应用效果,减少苹果损耗331万元,还节省费用20多万元。其方法是;将苹果垛置于半地下或地下通风库里,进行通风换气,利用天然低  相似文献   

3.
孙守月  苗道仁 《山西果树》1992,(2):15-15,14
近几年农户办果园日渐增多,如何解决苹果的产地贮藏,实现季产年销、增值增收,已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向广大果农推荐一种适合农户修建的半地下式简易庭院贮果窖。这种果窖构造简单,投资极少,易建易管,使用效果很好。经在临汾地区翼城等县4年来的实际应用,累计贮果150万公斤,平均贮期4—5个月,损耗仅6%左右,共增值60余万元,很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4.
廊坊市安次区旧州乡奶子房村王凤年,近几年秋种延后大棚西红柿一亩,收获后贮藏在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内,元旦前后出售,年收入四五千元。具体方法是。一,建窖与入贮准备:建一个半地下式日光温室,温室大小决定于西红柿的贮量。入贮3000公斤  相似文献   

5.
1956年我队在沙河滩上建苹果园20亩,主栽品种红星,共398株。几年来,在大队党支部带领下,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贯彻落实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促进了果品的增产。1974年产果136900斤,1976年产果153460斤,平均亩产达7673斤,最高株产876斤。总收入2.349万元,平均亩产值1174元。苹果大丰收,为集体积累了资金,促进了粮食生产,贫下中农打心眼里高兴。生产斗争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苹果创高产,路线是根本,领导是关键,科学管理大增产。 一、树靠人管,人要心红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林业队…  相似文献   

6.
史卫东  常春祺 《食用菌》1992,14(2):38-38
笔者在石家庄西部山区的冬季,采用半地下式菇房栽培金针菇,取得了较好效果.从1986~1990年共栽培19.63万m~2,总产642.58万kg,总经济效益1093.93万元.现将菇房建造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常春祺 《食用菌》1995,17(5):30-31
我市是一个人多地少、粮棉并重、农副产品丰富的地区,笔者在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资源的同时,采用半地下式棚周年生产食用菌,从1986~1993年共栽培34.5万m~2,总产1129.34万kg,总经济效益2269.43万元,荣获省农业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山西省襄汾县南贾镇南贾村李建民,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果品贮藏营销业,起初在南贾建造了4座土窑洞贮果库,年贮藏苹果20万千克,2000年,根据果品市场需求变化,李建民依托原纸箱厂厂房,改造建成了贮果冷库,经过几年的改建和扩建,年贮藏能力已达1500吨。2008年该冷库共贮存红富士苹果、酥梨1500吨,于春节前和"五一"后分两批进行销售,由于管理措施得力,市场信息把握较准,2009年共实现纯利润35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乡前革苹果园,有29年生的苹果结果树4839株(占地240亩),1983年总产量达106万斤,平均亩产4416斤,亩产值861.3元。这片果园连续八年丰产,1976~1983年平均亩产4135斤,亩产值682.9元。其中,5.1亩95株29年生国光,1983年平均亩产10260.7斤,亩产值2148.7元。1979~1983年平均亩产10646斤,亩产值1890.6元。  相似文献   

10.
地下式石拱通风窖袋贮苹果保鲜技术杨占国(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066500)近几年来,山区大面积发展的苹果园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产、购、运、销等多环节的制约,采收的苹果不能及时外运,只能产地贮藏,以待销售。然而由于大部分果农没有贮...  相似文献   

11.
美国苹果生产情况 美国平均每人每年为吃200斤水果(表1),其中约24斤是苹果,平均每人一星期大约是一个半苹果。 苹果比其他果树有更多州行商品栽 培,50个州就有35个州栽培苹果(图), 其中最多的是6个州,按产量顺序是:华盛 顿、纽约、密执安、加里福尼亚、宾夕法 尼亚和弗吉尼亚。1968~1977十年期间华 盛顿年产苹果约77万吨。1968—1977十年 期间美国苹果生产相当稳定,年产约318 万吨。 20世纪初期,各农场、果园栽培品种 有25个以上,而到七十年代,大宗生产的 商品品种仅13个。这些品种排列的顺序为 元帅(104万吨)、金帅(54万吨)、旭、 瑞光…  相似文献   

12.
苹果晚熟耐贮新品种宁金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金富是我们于1985年用金冠作母本、富士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苹果晚熟耐贮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200.0g,最大单果重300.0g;浓红色,色相为条纹;果肉乳黄色,肉质细、紧、脆,汁液多,有香气,酸甜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0%,果实硬度10.76kg/cm2;在半地下式果窖贮藏至来年5月,果实风味品质好于对照品种红富士;抗寒性比富士强;在宁夏银川地区,果实10月10日左右成熟。2008年5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正>甘肃省庆城县赤城乡赤城村坷崂组村民李希恒,家有5口人,有苹果园7.5亩,1993年栽植。2007年进行阳光树形改造,通过间伐,现在密度为6米×4米,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秦冠。果园配套小电井1眼,砖箍果窖1孔,可贮苹果2万多千克。2011年通过SOD奶蜜苹果生产,果实精细包装,产值达25万元,亩纯收入突破3万元,人均收入5万元。2009年新购置面  相似文献   

14.
晋中地区为我省水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区水果的栽培面积为16万亩,株数591万株,产量9900万斤,其中苹果287万株,年产6600万斤。初步规划,到1990年全区水果面积将发展到32—40万亩,总产达到1.4亿斤,其中苹果20万亩;到2000年,全区水果面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当地果树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已由过去吃果靠外进逐步实现部分水果自给。但由于当地贮藏能力差,冬春水果淡季仍无果供应。为了延长本地产水果的供应时期,满足群众淡季对果品的需求,提高果品的经济价值,本国于一九八○年投资五万元,修建了一座库容而积为240平方米,年贮14万水果的小型半地下式自然控温果窖。几年来利用该窖贮藏各类  相似文献   

16.
“我县是纯山区,位于鲁东南山区北部,气候基本属于半海洋性气候。对发展果树生产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从发挥山区优势出发,确定了“以林果为主,林粮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方针。把发展果品生产作为山区开发性建设来抓。近几年来,“通过实行各种形式的果树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果管果的积极性,使果品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1984年果品总产量达到10917万斤,其中苹果10399万斤;板栗157万斤。杂果361万斤;果品总收入2700万元。还新建果园1.9万亩,栽植各种果树108.61万…  相似文献   

17.
一、出口苹果概况苹果是我国出口水果中的一项大宗商品。我省也是出口苹果的省份之一,自1974年初次出口至今已有十年的历史,出口量由起初20万斤发展到现在的105万斤(83年)。山西省历年苹果出口量,80年最多,达176万斤。出口苹果的品种以红星、元帅(红苹)为主,次有青苹(系金冠青摘)、青香蕉等。  相似文献   

18.
田家大队位于莱西县大沽河上游,地处丘陵坡地,1967年后栽植苹果99亩、梨树7亩,十几年来由于对果品生产重视不够,技术力量薄弱,果园管理粗放,致使树弱多病,结果晚,产量低1981年106亩结果园,产果品16万斤,收入12500元,平均亩产1509斤,亩收入118元。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反映,栽苹果见  相似文献   

19.
半地下式通风库的改造技术及其贮藏苹果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依靠自然低温以调节果库温度的半地下式通风贮藏库,目前仍是我国北方果产区最主要的贮藏场所。但是,由于库体结构不够合理,库温随外界气温的升降而高低波动,达不到贮果所需的较低而平稳的温度条件,尤其是在元帅系苹果采收季节(9月中下  相似文献   

20.
我场的苹果幼树是1959年冬到1960年春栽植的,计有66亩,1446株。红星为主栽品种840株,金帅380株,倭锦61株,国光62株;少量的红玉、大国光、青香蕉共103株。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场职工怀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在虚心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苹果丰产的栽培技术,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因而,几年来苹果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也不断降低。 这66亩果园,1971年(栽后12年)总产34万斤,平均亩产5150斤;1972年总产37.5万斤,平均亩产5680斤;1973年总产57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