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树种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复查成果为基础的统计分析表明,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造林树种113个,其中:经济林树种20个,生态林和经济林兼用树种20个,生态林树种73个.在对各造林树种造林成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优化造林树种组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密云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密云水库周围地区、国道、国铁干线公路两侧,以及生态脆弱地区。主要造林模式为生态型经济林造林模式、经济林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模式、速生丰产林模式与水源保护林模式(荒山造林模式)。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调查与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退耕还林工程在净化空气、减少风沙危害、保持水土等各方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新城区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2000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37000亩。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工程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牧民经济收  相似文献   

4.
如何确定退耕还林树种的造林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展开,国家对退耕还林树种的造林密度也进行了完善。为便于此项工程的组织管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造林施工人员、检查验收人员、监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应用和掌握退耕还林树种的具体造林密度以及生态林和经济林如何认定等问题,本刊特请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总工程师杜纪山谈谈如何确定退耕还林树种的造林密度,以便对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造林树种及其造林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秭归县退耕还林中经济林面积最大,其次是阔叶林,针叶林面积最小。工程造林面积超过1 000hm2的树种是依次是核桃、刺槐、柑桔、板栗、紫穗槐和茶叶。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年固碳量为64 780.7 t,年释氧量为110 468.7 t,为全县生态环境和固碳减排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邯郸市退耕还林工程区乔灌混交、乔草混交、林药间作和荒山水土保持林营造等主要造林模式进行总结,分别对其一技术思路、技术措施和效益评估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太行山区其他退耕还林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种结构和树种组成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造林林种和树种组成,指出其存在林种选择上经济林面积过小,使退耕农户从退耕地中收益减少;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过大等问题。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多营造混合林。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全部成林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1999 ̄2006年,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使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2个多百分点。近几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60%以上,西部许多地方更占到90%以上。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完成率为98.9%。退耕地造林的年度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以及历年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退耕还林发放的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退耕还林补助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0%,工程区563个县高于20%。许多农户依靠国家补助吃上了细粮,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下面,我们将长江、黄河流域退耕还林的两组综合报道奉献给大家,通过两河流域几年来的生态巨变,我们也得以了解,这项惠民政策是如何涵养了我们的母亲河,继而,又滋润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儿女。  相似文献   

9.
《河北林业》2009,(3):F0003-F0003
5月26日,省林业局在赞皇县召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南部9个设区市林业局主管局长、退耕办主任,山区重点县林业局长,省林业局有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上午,会议代表参观了赞皇县岭根底村退耕还林工程匹配荒山容器苗造林工程区、退耕还林坛山万亩核桃示范工程、大枣配套加工企业赞绿食品有限公司、退耕还林工程阳泽双万亩红枣示范区等现场;  相似文献   

10.
《山西林业》2003,(5):11-11
2003年4月下旬,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总工杜纪山在山西检查指导工作时,针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生态林与经济林的认定标准,特别是兼用树种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给予了明确答复。杜纪山总工指出:为了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目标的实现,同时兼顾广大退耕农户的脱贫致富,2001年底,国家林业局下发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林退发犤2001犦550号),首次引入了“兼用树种”的概念。所谓“兼用树种”,是指部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林树种,如果达到国家规定的造林密度、植被配置方式和经营措施等方面的要求,即可在验收过程中被认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12.
借鉴“林分施业法” 开展天然林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经启动,许多地方的天然林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当前急需研究的是如何进一步对已经保护起来的天然林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最终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本文论述了日本天然林经营、研究现状,介绍了日本东京大学演习林的"林分施业法"经营技术,提出了借鉴"林分施业法"作好天然林保护工作急需研究解决的几个森林经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传统封山育林工作粗放经营的现状,提出因林制宜、综合培育的现代封山育林理念及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德技术合作—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西沟示范区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制定了该示范区封育类型划分的因子及量化指标,将该示范区的32个小班划分为3种封山育林类型。本研究旨在将传统封山育林事业推向有计划、有目标、有营林措施的新阶段,推进首都郊县水源涵养和绿化地区的封山育林进程并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在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灵敏性原则的指导下,以森林生态学和系统论为基础,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整合国内外森林健康和水源涵养林研究新成果,结合北京地区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套评价北京地区林分级水源涵养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雾灵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区发展果品经济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四川省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中偏重于发展果品经济林的现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必须采取有力限制退耕还林还林区果品经济林的发展,调整经济林的树种结构,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问题,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以引导生产者控制过热产品,发展特色产品,挖掘潜力产品,更好地发挥经济林产品在林业产业建设和农村脱贫致富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经济林面积和产量都成倍地增长,对繁荣农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经济林产品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丰富的食品和保健药品,许多“名、特、优”产品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为四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经济林科研在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病虫防治、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取得400余项重要成果,有的已转化为生产力。经济林专业队伍也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地处城市周边的城郊森林,受到频繁的干扰和破坏,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威胁到城市生态安全。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一次实践。文章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阐述了龙岗区城郊森林保护利用的实践,并对今后的城郊森林的建设、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构思,以期对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雄雄  王涛 《林业科技》2020,45(1):58-62
对甘肃省静宁县退耕还林政策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对于静宁县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和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使静宁县由贫困县转变为生态大县和特色果业大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