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刘洪文  姚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11-11412
[目的]找出萧氏松茎象在玉屏县未造成危害的原因。[方法]以人工采脂松树为对照,从蛀道的横向长度和流脂量研究萧氏松茎象危害松树的情况。[结果]萧氏松茎象割面负荷率远远小于标准0.4的规定,所形成的蛀道不足以危害松树。有萧氏松茎象的松树平均单株年流脂量40.95g,每厘米胸径流脂量2.95g,采脂树平均单株年流脂量1500.00g,每厘米胸径流脂量79.74g,表明萧氏松茎象造成松树流脂仅有人工采脂的数十分之一。有萧氏松茎象的松树与周围松树的生长状况、树高与胸径没有明显差异。从古到今玉屏县从未发现萧氏松茎象致死松树的现象。[结论]流脂量和蛀道的横向长度都不足以对马尾松造成实质损害,是萧氏松茎象在玉屏县危害不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萧氏松茎象发生成因及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危害国外松的钻蛀性害虫。通过对萧氏松茎象在江西6年来的发生动态及其发生区生态地理结构特征的分析,认为萧氏松茎象是一直生存在马尾松林的本地种;湿地松十分适宜萧氏松茎象的生存和繁殖。湿地松的大面积栽种改变了萧氏松茎象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再加上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天敌.导致该害虫生态调控失衡,种群数量上升.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应用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诱捕器能准确地监测萧氏松茎象成虫种群动态.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主要在3月~6月,4月~5月是成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期,8月份成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结果还显示,开展成虫诱捕后的第3年林间萧氏松茎象种群虫口减退率为70.63%.这说明诱捕技术能有效降低萧氏松茎象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研究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林间扩散距离.2006~2007年连续2年诱捕器的回捕率分别为56.25%和45.37%.诱捕器的诱捕范围在150 m内,其中以16~60 m诱捕成虫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6.67%和46.94%.这说明成虫运动性不是很强,应用诱捕器来监测和捕杀成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林间试验,研究无纺布白僵菌剂对萧氏松茎象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在无纺布白僵菌条防治试验样地,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分别下降47.5%和64.0%,而对照区的虫口密度分别上升7.02%和4.92%;防治效果分别为51.0%和65.7%。用诱捕器开展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数量及其白僵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在防治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比分别为52.5%和49.1%;在防治试验样地诱集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白僵菌感染率分别达到74.6%和78.2%。因此认为,林间使用无纺布白僵菌条防治能够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一种对松林危害极大的害虫,在我国部分省份为害非常严重,并有明显的扩散蔓延趋势,防治已刻不容缓。该文总结了目前萧氏松茎象防治的常见技术措施,讨论了各种防控手段的优缺点,通过分析认为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萧氏松茎象科学防控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6.
应用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和MaWP-01菌株油剂进行林间感染和防治萧氏松茎象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培养48 h后,2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在油剂中的萌发率达80%以上;感染试验中,2种处理后的萧氏松茎象死亡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Ma1291-2和MaWP-01菌株防治处理,1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6.71±1.28)%和(37.57±1.26)%,2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仍然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5.47±1.70)%和(36.69±0.90)%。说明该2株菌株的油剂对萧氏松茎象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Ma1291-2菌株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氏松茎象有虫株率与虫口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西萧氏松茎象发生林区118块标准地的调查与分析,得出萧氏松茎象平均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Y=15.6e^0.0313x来描述。  相似文献   

8.
在江西44个湿地松林区设立调查点,对影响萧氏松茎象发生的16个林分因子进行调查,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危害程度(y)与林下植被盖度(X10)和枯腐层厚度(X17)呈显著正相关。依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0.071 2 0.496 7X10 0.016 8X17。经检验,该模型正判率达80%。因此,可用该模型对萧氏松茎象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
林间调查表明,萧氏松茎象在武夷山风景区水帘、大红袍、大王亭、一曲附近以及一线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萧氏松茎象的发生与坡位、马尾松的胸径、地被物覆盖率以及40 a生以下的松树之间有很大关系,不同坡位间马尾松林的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坡受害最重,下坡受害程度最轻,胸径在21~60 cm之间的松树和40 a生以下的松树与萧氏松茎象幼虫虫口密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萧氏松茎象成虫的生物学特性,用白僵菌在成虫出孔后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驯化后的白僵菌相对防治效果可达39%~76%,白僵菌可有效抑制萧氏松茎象的扩散蔓延,防止其大发生,建议100亿/g的白僵菌用药量以3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菌株无纺布菌条的制作和萧氏松茎象防治试验。结果表明,Ma1291-2菌株无纺布菌条最佳接种量为1∶3,产孢量为(1.11±0.08)×108孢子.cm-2;该菌条对萧氏松茎象室内感染试验,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64.25%和62.25%,LT50为14.43 d;林间防治试验,2个试验区效果分别达(53.80±1.74)%和(51.54±1.35)%,林间无纺布菌条上含孢量15 d前为107-108孢子.cm-2,以后急速下降,30 d后为103孢子.cm-2,孢子萌发率变化较小,30 d内在80%以上。结果说明Ma1291-2菌株无纺布菌条对防治萧氏松茎象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10个绿僵菌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5±0.5)×106个.mL-1的孢子悬液喷菌,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1.90%,最低为15.28%,僵虫率最高为91.32%,最低为24.80%,LT50为5.39-10.12 d,单头虫体平均产孢量为106-107个.头-1.Ma1291-2、MaWP-01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致病力较强,喷菌7 d后僵虫率分别为89.56%、91.32%,LT50分别为5.49、5.72 d,经不同剂量测定LC50分别为2.5707×104、1.9871×104个.mL-1,这2个菌株对萧氏松茎象生物防治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萧氏松茎象幼虫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萧氏松茎象幼虫空间格局,在2 m×2 m的样方下分别建立了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并应用克立格插值法对其种群密度进行估计.结果表明:球状模型对萧氏松茎象幼虫种群在2个方向上的理论变异函数均有很好的拟合,萧氏松茎象幼虫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变程即相关距离分别为7.654 7 m和7.467 2 m,空间连续性强度分别为0.513 9和0.453 7,表明其空间格局为中等强度的聚集.  相似文献   

14.
马崇贵 《农技服务》2012,29(5):620-621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危害松科(Pinaceae)植物的主要钻蛀性林业有害生物。对萧氏松茎象受害林分进行注射法、包扎法、涂干法、诱捕法和人工捕杀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包扎法的效果较好(72.2%),涂干法可以使松树受害率减少40%,1只诱捕器1年可以引诱成虫10头,人工捕杀可以使松树受害率降低87.5%,因此人工捕杀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