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春玉米与春小麦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在无霜期为120_150天,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2600--3400℃的冀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种植。据承德市几年来试验示范实践平均亩产达1045.3千克,比单一种植玉米亩增产608.6千克,增产58.2%。  相似文献   

2.
陕南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示范中,人们对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有个误区,即误认为地膜覆盖玉米播种用工多,投资大,增产不增收,无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使用地膜覆盖玉米可提高经济效益.据试验:4月11日播种的郧单1号到8月31日收获,生育期143天,经地膜覆盖的活动积温3401.70℃.而同露地的3069.90℃相比,前者增加积温331.80℃,在初盖膜10天内盖膜地要比露地温度增高2.3℃.所以,中高山地用地膜覆盖玉米可适时早播.经调查,地膜玉米相比露地玉米早抽雄15~1 8天.地膜玉米平均百株高度为161.9厘米,茎粗7.2厘米,根系七层65条,总长1431.5厘米,早熟20~25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露地玉米平均百株高度111.1厘米,茎粗6厘米,根系6层51条,总长1145.5厘米,两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于玉米的栽培来讲,可应用的增产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杂交种的应用和调配化肥比例等,地膜覆盖技术对于玉米的栽培而言,属于一种新型的尝试。本文主要围绕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展开探讨,其中,针对该技术可促进玉米产量增加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春玉米与春小麦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在无霜期为120-150天,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2600-3400℃的冀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种植.据承德市几年来试验示范实践平均亩产达1045.3千克,比单一种植玉米亩增产608.6千克,增产58.2%.  相似文献   

5.
正地膜覆盖是一项新技术,通过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是农业生产上少有的增产增收措施之一。玉米地膜覆盖最突出的效应是增温保墒,弥补温、光、水资源的不足。一般可增加积温200℃~400℃,增强玉米耐霜冻的能力,相对延长了无霜期。因此,可选用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高产品种。盖膜后玉米播种期提前、生育进程加快、早出苗、早成熟。1品种选择一般选用比直播品种生育期长7~10天、积温多  相似文献   

6.
一、选用优良杂交种 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膜增温的总和。进行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型玉米杂交种。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型玉米杂交种。这些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七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作区春小麦与春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任洪达姜振霞春玉米与春小麦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在无霜期120天~150天,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2600℃~3400℃的冀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种植。据承德市几年来试验示范实践平均亩产达1045.3公斤,比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杂交玉米盖膜与不盖膜两种种植技术的同田对比试验,探讨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在高海拔地区玉米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山区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缩短生育期、增加粮食产量,具有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是活动积温不足和春季干旱少雨,以地膜覆盖为基础的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是有效解决这些限制因素的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地膜覆盖比直播玉米每公顷可增产1500~200kg。  相似文献   

10.
<正>地膜覆盖是一项新技术,通过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是农业生产上少有的增产增收措施之一。玉米地膜覆盖最突出的效应是增温保墒,弥补温、光、水资源的不足。一般可增加积温200℃~400℃,增强玉米耐霜冻的能力,相对延长了无霜期。因此,可选用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高产品种。盖膜后玉米播种期提前、生育进程加快、早出苗、早成熟。一、品种选择一般选用比直播品种生育期长7~10天、积温多150~  相似文献   

11.
实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增加地温、抗旱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肥效利用率、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发生、促进玉米早熟、增产等多种作用.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一般可增加有效积温200℃-300℃,能使玉米提早成熟7-15天,每亩增产150kg左右.该技术适应范围广、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比较高,是实现玉米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春玉米地膜覆盖增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高寒山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积温不足。利用地膜覆盖能增加土壤积温,解决玉米杂交种不能成熟问题。1987年和1988年我们在海拔1250米的栾川县三川乡设置了秋玉米盖膜与不盖膜地温对比观察及盖膜玉米不同播期试验,以取得数据指导大面积生产,现把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一)地温对比观察:选用玉米品种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玉米杂交种蒙龙3号生育特性及其栽培措施,主要包括: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区试结果表明,玉米新交种蒙龙3号平均产量732.5kg/667m2,比对照四单19平均增产9.1%。适宜在≥10℃活动积温2 500℃以上区域水浇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一、选用优良杂交种 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瞑增温的总和,进行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型玉米杂交种.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型玉米杂交种.这些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七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使玉米平均亩增产151.7公斤,亩节水60~100m~3,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玉米适种海拔高度提高100m;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16.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增产幅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积温不足的高寒山区和干旱少雨地区,地膜玉米增产效果比较显著。要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必须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7.
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格膜集流增墒技术的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较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600.0kg/hm^2以上,同时还具有增加地温、集流增墒、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和受土壤墒情限制小等特点,适宜在甘当省和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地作区大面积推广。在分析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种玉1号是牡丹江长春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组合为合344×H1467。该杂交种属早熟品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需有效活动积温2300℃左右。2010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44.0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8.9%。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5.5万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内早101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04年以自选系M0105为母本,以外引系承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需要在≥10℃活动积温2100℃~2200℃的地区种植。该品种于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608.8kg,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26.9%;2008年继续参加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56.7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13.9%: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50.9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6.76%。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是抗旱保墒、提高地温、增加积温及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栽培技术。玉米覆膜栽培每亩可增产210公斤,比常规栽培玉米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