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的虫苞及幼虫田间分布型属聚集分布。其分布与水稻尽势等环境因素有关。当允许误差D=0.2时,不同幼虫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量为n=3.7+26.9/(?)。在几种取样方法中以平行线法较好。  相似文献   

2.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集指标及Iwao回归、Talor回归确定韭菜田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田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韭菜田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呈聚集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型,幼虫的聚集是由生物习性造成的。u统计量分析表明,韭菜田较为理想的抽样方式有Z字形、棋盘式和平行线法。10点、12点、14点抽样数据的离散度小,8点抽样误差大。  相似文献   

3.
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n=3.841 6/D~2(1.541 2/■+0.030 6)。  相似文献   

4.
甘薯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频次比较法和6种聚集指标公式测定了甘薯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其在甘薯生长期间的分布是聚集分布。其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所造成的。确定了理论抽样数据和田间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5.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胡麻枯萎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胡麻枯萎分布,最适抽样数量为样方。  相似文献   

6.
应用Iwao法、Taylor法和其他5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甜菜象虫幼虫混合种群在田间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甜菜象虫幼虫在田间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基本成分的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增大。根据Iwao法建立了理论抽样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青花菜田甜菜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青花菜田甜菜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并具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符合普通的负二项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第3,4代稻螟蛉幼虫盛发期,测定了田间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其水平分布属于聚集分布中的奈曼分布,垂直分布幼虫多集中在稻株中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9.
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为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aylor幕法则、Iwao线性回归及各种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且个体间相互排斥.其种群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并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理论调查取样数量及序贯抽样模型.[结论]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频次法”、“指标法”等,对麦田食蚜蝇的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麦田食蚜蝇幼虫在田间分布型为疏密相间的负二项式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昆虫行为引起的,可能与成虫集中产卵于蚜虫附近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田间调查资料,选用5种有关昆虫种群的分布图指数和平均拥挤度(m)与均数(X)的线性回归关系测定水稻二化螟幼虫及被害株的空间分布型,其结果呈聚集分布,并明确了聚集分布是由于环境作用所引起的.同时采用了Iwao氏理论抽样数公式:确定幼虫的虫口密度在t=1,D=0.2时所需理论抽样数为  相似文献   

12.
采用Taylor幂法则、lwao线性回归及各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矮化密植枣园第一代枣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枣瘿蚊第一代幼虫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这可能是由其自身的行为习性引起的。通过几种田间抽样方法的比较确定最佳方法为棋盘式抽样法。同时采用l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3.
斜纹夜蛾幼虫在甘蓝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wao和Lioyd提出的聚集强度分析方法 ,研究了斜纹夜蛾 2~ 3龄幼虫在甘蓝田间的空间分布型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 2~ 3龄幼虫在甘蓝田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 ,且具密度依赖性。根据其在田间的分布参数 ,制定了序贯抽样公式、抽样表和抽样图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6~1988年在泸州调查的资料,采用频次分布检验和聚集强度指标判定法,对粟穗螟幼虫田间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梁粟穗螟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受虫口密度和时间的影响,均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田间调查9组资料,应用Iwao的方法,分别对甘薯麦蛾(Brachmia triannuella)幼虫的空间分布图式以及被寄生幼虫和被寄生后幸存幼虫空间分布图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甘薯麦蛾幼虫在薯田呈聚集图式.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随机的,个体群内的分布也是随机的;个体群较致密,且大小约相等,个体群的平均面积约为0.56—1.12m~2.(2)被寄生幼虫的分布图式呈聚集型,说明甘薯麦蛾幼虫寄生蜂趋群集寄生.(3)被寄生后幸存幼虫的分布图式和原来的幼虫图式一样,都是聚集型,即Neyman A型,虽然有些田块幼虫被寄生率高达37.62%,但是寄生蜂的作用还未足以使寄主空间分布图式改变.  相似文献   

16.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甜菜夜蛾幼虫在甘蓝田为聚集型分布 ,在田间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于作物长势不同引起的。当t=1 96 ,允许误差D =0 2时 ,甘蓝田最大理论抽样量为 196株 ,以推荐防治指标单株有幼虫 0 1头时的序贯抽样的上、下限为 :T0 =0 1N± 0 84 2 0N。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频次分布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低密度情况下的幼虫服从Neyman A型分布,幼虫在单株树上的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各轮枝层虫口密度差异显著,可将其划分为3组。比较6种不同的抽样方法,以Z字形法为最好。抽样数量以24侏为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在笋园周年定点系统调查,并用频次分布、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_δ、聚集指标I、Ca值和平均拥挤度与平均数的比值x/x等6种方法进行田间分布型分析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在周年流行过程中,其田间分布型发生动态变化。流行前期呈聚集分布,中期呈随机分布,后期呈均匀分布。5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双线平行和棋盘式抽样方法比较合适。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发病率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9.
小麦蚜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检验分布型方法测定了小麦蚜虫和蚜茧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均属聚集分布。在分布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时的最适抽样数并计算了防治指标为5头/株时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20.
对稻秆蝇一代卵在田间的分布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代卵在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Iwao(1968)方法拟合,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其模型分别为N=(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