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临夏地区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在临夏地区1年发生4代,幼虫共4龄,越冬成虫4月上旬始见,成虫交尾时长为80~160min,交尾后3~5 d开始产卵,在(20±2)℃的室温下饲喂表明:越冬雌虫产卵量(133.40±33.78)粒/头,孵化率98.91%±1.49%;第1代发育历期:卵期(3.03±0.04)d,1龄幼虫(2.06±0.94)d,2龄幼虫(3.27±0.78)d,3龄幼虫(1.82±0.84)d,4龄幼虫(6.50±7.10)d,蛹期(6.80±0.84)d,成虫平均寿命为(19.67±10.34)d,全世代历期43.15 d。10月下旬以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2.
双条杉天牛在滕州主要1a发生1代(占75%),少数2a发生1代(占25%)。以当年羽化的成虫在树干木质部边材的蛹室内越冬(两年发生一代的以当年幼虫在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中旬气温达10℃以上时成虫开始在树皮上咬一扁圆形孔钻出;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出孔盛期;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历期14~18d;4月上旬为孵化盛期。5月上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内,1a发生1代的幼虫历期150d左右,2a1代的幼虫历期510d。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历期18~20d。9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采取生物、化学、物理、营林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达到长期有虫不成灾,实现森林健康。  相似文献   

3.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松梢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梢小卷蛾是对油松树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之一,首次报道了其在甘肃的分布危害。经过调查研究,该虫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梢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蛹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6月下旬末开始羽化,7月上旬末至中旬末为产卵盛期,10月上中旬孵化幼虫进入越冬状态。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2.5%敌杀死乳油5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4.
核桃长足象(Alcidodes juglans Chao)在贵州1年1代,成虫在树皮粗缝、草丛、土壤表层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树补充营养、交配、产卵,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始见羽化成虫,11月初成虫越冬。4月底喷施乐果、大功臣2次,保果效果达72.7%,11月喷施白僵菌,保果效果62.0%,长期施用白僵菌可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松墨天牛室内人工饲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进行人工饲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其羽化期为6~10d,交配2~4 d后产卵,雌虫平均产卵量60.5个;卵期为5~7d,卵的孵化率为85.95%;幼虫共5龄,1龄幼虫死亡率为25.89%,其它龄期幼虫很少死亡,幼虫化蛹率89.74%,蛹期为8~14d,蛹的羽化率为89.58%.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实验种群,实现了室内常年人工饲养,保证了实验虫源的供应,人工饲养和自然界松墨天牛的龄级一致,但人工饲养的天牛幼虫期、蛹期、羽化期、成虫帮命都大大缩短,成虫体形也较小,雌虫产卵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春尺蠖扩散到吉林市并暴发成灾,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春尺蠖在吉林市1a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10~15 cm土中越冬,3月下旬成虫羽化出土,并产卵于树干上,平均每雌产卵398粒,卵期16~18 d,4月末至5月初幼虫孵化。自然条件下孵化的幼虫取食榆、柳、杨、桑等树木,历期33~36 d,6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越夏越冬。天敌有寄蝇、姬蜂、白僵菌及病毒等,其中寄蝇的寄生率达18%。  相似文献   

7.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于1999年首次在芦芽山地区发现危害油松林,1999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本区红脂大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在本区主要以老熟幼虫、二龄以上幼虫及成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分越冬。成虫于5月上中旬开始出孔扬飞,6月初开始产卵,初孵幼虫始见于6月中旬,8月上旬为化蛹始期,8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10月上中旬以各种虫态进入越冬状态。卵历期11 d~15 d,幼虫历期45 d~55 d,蛹期11 d~13 d。综合防治方法主要分越冬期防治、危害期防治、利用天敌防治和采取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8.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9.
玉米坡天牛 Pterolophia cervina Gressitt 是危害撑绿竹 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 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危害竹竿,该虫在赤水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竹竿蛀道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2~20 d,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经补充营养1~2周开始交配.6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10 d左右,6月下旬幼虫开始出现,11月上旬幼虫开始越冬.在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旋纹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4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或枝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并结茧,5月下旬1代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在第1代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和生绿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 d后效果分别达到97.2%,98.0%和8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