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部开发的最大难题是重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开发的重大意义人口、资源、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 ,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只有开发欠发达地区 ,全国经济才能均衡发展。美国开发西部 ,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 ,日本开发北海道就是先例。我国开发西部始于建国初期 ,安排了数十项大中型苏援项目 ,随后“三线”建设也投入很大力量 ,但这两次重点是工业项目 ,而且是靠国家投资建设 ,这次西部大开发重点是基础设施和科学教育 ,是全方位多行业的总体开发。实施西部开发 ,有利于促进全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使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经济联动发展 ;有利于人口的有序流动 ,均…  相似文献   

2.
浅谈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主要是经济开发 ,它对西部地区和全国加速现代化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西部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四料”俱缺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建立农村新型经济过程中 ,应首先解决好农村能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要依法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木 ,大力发展封山育林、育草和飞播造林 ,积极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应组建国家生态建设委员会或环境资源部 ,将西部大开发中的有关部门统管起来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建设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 ,论述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农业建设所具有的意义和地位 ,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能够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在西部地区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以及生态农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工程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简要地分析了西部地区的生态、农业和经济、社会特点,回顾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在探讨西部开发对农业科技特别是对农业工程技术的需求之后,提出应及早开展研究开发的5个重大领域及相应的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掠夺性经营方式或粗放型增长方式,阐述了点面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思想、新作法,即解决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掠夺性经营思想;排除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障碍;封山育林(草);推广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发展绿色生产基地,生产经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等。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问题是中国经济空间发展的协调化及至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战略难点,尤其是当前中央政府作出发展战略重点向西部转移的崭新态势下,面对西部区情如何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审慎地选择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以绿色财政为主题,分析了建设西部秀美山川的制约因素和实施绿色财政的理论依据,阐明绿色财政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寻求建设西部秀美山川的绿色财政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浅析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近几年来西部地区人口膨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干旱频繁发生,沙尘暴日益加剧,蝗灾年年出现,对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此,简要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与水资源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西部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西部生态建设的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地制宜地开发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资源,建立起协调合理、富有竞争力的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八角作为广西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木和主要香料资源之一,为广西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西作为一个拥有八角种植悠久历史和绝对资源优势的地区,如何更好地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商品优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此,就八角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广阔的土地资源,但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计落后,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展开,基础设施和生产建设项目的规模会逐步扩大,势必加剧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因此必须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体来抓,落实好“24字方针”,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为西部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浅谈西部地区的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客观上要求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雨水集蓄利用是实现雨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最佳途径,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而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危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调查表明 ,西部 12个省 (市、自治区 )土壤侵蚀面积高达 4 .19× 10 6 km2 ,占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的 86 .86 % ,占西部总面积的 6 2 .31% ,已严重制约当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西部地区土壤侵蚀区域特征及其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制约粮食增长、影响水资源环境、导致灾害发生和生态环境失调等一系列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以便将土壤侵蚀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如何保证农民的吃饭问题,已成为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在目前解决吃饭问题仍然要依靠农业生产,农业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和最根本的产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自然环境的不断枯竭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在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在西北干旱地区实施有效的耕作技术,对改变坡面微地貌、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抗性、蓄水、保土性能、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作用。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了地膜覆盖、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间套四种效果较好的耕作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可供决策部门在制订农业发展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东川小江流域生态环境初探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流域面积3 040 km2,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区域之一。东川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泥石流灾害严重,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广泛,爆发频繁,严重危害着农业、城镇、铁路、公路及农田建设;植被破坏导致生态功能退化,引发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重大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化学特性恶化,肥力下降,耕地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经济收入拮据。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东川人民强烈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以小江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做到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林型、树种单一,人口增长过快,陡坡耕作,缺乏统一的管理等等。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小江流域生态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建设中延安市食用菌开发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翼  贺春雄  沈冰 《水土保持通报》2002,22(1):44-47,50
研究了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八十里河流域采用乔灌混交治理措施恢复的马尾松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严重侵蚀地经过整地、施肥、混交胡枝子等措施治理18a后,林下植物种类增加,计有22科30属33种。群落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生活型以常绿灌木最多,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极少,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群落灌木中以胡枝子、黄瑞木、杉木、油茶和赤楠等树种的重要值较大,草本以芒其占绝对优势,Shannon-wiener等多样性指数以灌木层最大,草本层次之,藤本层最小,而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藤本层的最大,草本层的最小。  相似文献   

15.
张翼  贺春雄  沈冰 《水土保持通报》2002,22(1):44-47,50
通过对中国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食用菌开发 3大效益的分析以及对延安市生态环境建设中食用菌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 ,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和农户的食用菌开发模式 ,并对食用生态工业园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干旱指数、人口集中指数、系统熵等指标与方法,对榆林市的气候、人口、经济以及人均水资源等脆弱因子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的干旱指数由东向西逐渐增大,为半湿润半干旱型气候;人口分布趋于均匀并继续分散;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集聚在神木县、榆阳区和府谷县;人均水资源西多东少并且整体上逐年减少。基于统计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计算脆弱度并进行等级划分。分析表明,将榆林市生态脆弱性划分为五个等级,脆弱度以榆阳区为中心向四周减弱。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地区耕地退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从论述耕地在我国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入手 ,根据翔实的资料分析了西部地区耕地退化的现状 ,包括耕地水土流失、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养分亏缺和土壤性质恶化、土壤污染、耕地的非农业占用与损毁等诸多方面 ,探讨了耕地退化的发展趋势 ,并讨论了耕地退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耕地退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提出了水资源环境的概念,并尝试利用水资源环境的观点透视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结合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的实际民政部及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可持续空间,对受损水资源环境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和实行生态环境可持续优先原则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性对策,以实现西部开发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态用水计算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特别是人类不合理开发 ,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挽救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的号召。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实际用水量以及达到某一目标要求的生态用水量如何计算或合理确定 ,对流域规划、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都有重要意义。先从生态系统的一般意义上来介绍生态用水的概念 ,进而介绍植被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 ,并针对“退耕还林”和“植被生态改善与恢复”情况下的生态用水计算问题进行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20.
研究提出西部大开发必须建立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基础上 ,并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指出生态破坏是西部经济落后的根源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 ;应树立生态与经济并存、生态与经济协调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 ,实行“在利用中保护 ,在保护中利用”的资源利用新方针 ;西部大开发要进行生态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