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遮荫对沙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沙松在全日照、70%、40%及 10%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沙松苗木在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最高.相对照度70%条件下树高生长量最大.全日照不利于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照度70%条件下沙松平均单株生物量最高,可见,适当遮荫有利于沙松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红皮云杉播种苗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常顺  李严寒 《林业科技》1999,24(5):7-7,24
土壤水分条件对红皮云杉种子的发芽、成活与生长影响很大,确定其种苗耐旱和耐湿的临界值,对提高红皮云杉种子的发芽率及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对土壤水分与红皮云杉种子发芽率及苗木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 试验方法将木制盆(盆口50cm×30cm,盆高20cm)的盆底用厚塑料薄膜密封后,把相对含水率分别为19%、24%、31%、36%、42%、51%的试验用土(典型暗棕壤)分别装在盆中,共计6个组合,每个组合设5个重复。5月初,在每盆内播入30粒经过处理的3级红皮云杉种子。播种后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紫椴苗木进行人工遮荫处理,进行相对照度为70%、40%、30%、10%及全日照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0%光照条件下苗木的高、地径及平均单株生物量最大,1 a、2 a生苗高分别比对照区提高20.0%和22.6%;2 a生地径达到1.9 cm,与其它试验区差异显著。相对照度10%、40%、70%及全日照的苗木其光饱和点(LSP)分别为400、800、900、80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Pn)以相对照度70%试验区为最高,最大净光合速率达到9.28μmol.m-2.s-1,与其它试验区差异明显,10%试验区净光合速率(Pn)最低,40%与全日照试验区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红皮云杉为喜阴树种,为了提高红皮云杉幼苗的保存率,促进幼苗生长,设置遮光度30%、60%、70%和全日照4个不同光照强度,研究红皮云杉1年生幼苗保存率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度30%幼苗保存率最高为90.6%,全日照幼苗保存率最低为75.8%;遮光度30%幼苗高生长量最大,全日照次之;全日照地径生长量最大、根系最长,遮光度30%次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红皮云杉光舍特征与树木枝叶分布格局,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关系,采用人工控制光照环境,在4个光照条件下进行红皮云杉生长试验,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幼树瞬时最大净光合速率以透光70%处理最大,10%处理最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显著;并且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处理其暗呼吸速率也最大,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也随透光率而变化,透光率小(10%)的处理光补偿点也小,说明云杉幼树对庇荫环境的适应;不同光照条件下幼树的形态特征也表现出明显差异,长期生活在相对较暗的光环境中,形成细而高的树干,侧枝数量增加、长度加长,侧枝角度增大;云杉小苗(9年生以前)以相对照度70%处理生物量最大,9年生以后以全光区生物量最大,说明云杉在9年生以前耐庇荫,9年生以后喜光。  相似文献   

6.
红松苗木二次生长的控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俊  刘桂琴 《林业科技》1996,21(5):17-18,16
红松苗木二次生长的控制与利用刘立俊,刘桂琴,王斌(黑龙江省双丰林业局)(黑龙江省伊春营林局)红松为东北东部乡土树种,也是本地区林木育苗、更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年更新造林比重占整个更新造林比重30%左右。红松为春长型树种,新播苗子叶出土萌发,同志发育...  相似文献   

7.
以白皮松、油松和红皮云杉3个针叶树种1a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在100%全光(CK)、70%透光和40%透光3种光照下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3个树种幼苗生长随时间变化存在不一致性,白皮松和油松高生长、地径生长均表现为全光照高于低光照处理,而红皮云杉在低光照处理下,其苗高和地径高于全光照。油松和红皮云杉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各时期发育,均表现出全光照70%透光40%透光趋势;而白皮松在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方面,则为70%透光高于全光照和40%透光,在根系体积方面,全光照高于70%透光和40%透光。适度遮阴有利于白皮松幼苗生长,不利于油松幼苗生长,而红皮云杉幼苗对光照适应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法,通过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对天然杨桦林人工更新苗木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更新苗木的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高有递增的趋势,红松林冠下更新的下限间伐强度不能低于30%,云杉林冠下更新的下限间伐强度可低于红松;二次间伐后红松高生长年均比对照区最高增长160%,即抚育强度愈大,对红松的高生长的促进愈明显;从其间伐效果分析,二次间伐在50%控制,其红松年均蓄积增长量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红皮云杉生长速度较快,且具备较好的耐寒、耐旱特性,在东北及华北地区适应性较强,属于吉林地区的主要树种,观赏价值与建筑价值较高。文章从吉林地区红皮云杉种植情况入手,分析了该地区红皮云杉苗木培育方法,提出红皮云杉造林技术要点,为该树种的繁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补充光照对欧洲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周期具有抑制苗木早期休眠,延长其生长期的作用,具有促进欧洲云杉苗木生长的作用,其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上表现得极显著.欧洲云杉大棚育苗补充光照的完整技术可采用整夜补光,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苗木生长形状各指标呈渐增的趋势.光质以白光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3年生红松苗和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选用牡丹江东京城17年生红松人工林中生长优异的林木,在树冠上中部的侧枝采取接穗,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接穗当年生长量樟子松砧木高于红松砧木。  相似文献   

12.
红松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主要依靠培育实生苗造林.育苗中经常采用陈年种子,经对6个种源、7个批次的红松种子进行1年生苗木生长情况的测定,认为红松不同种源种子的储放时间长短与苗木生长的变化关系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有好的种源做保证,有利于苗木正常地生长.  相似文献   

13.
次生林群落结构特性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3个群落结构特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顶部透光对红松幼树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东、西北、东南及中部等方向的直射光;(2)上层树种为叶片小或枝叶稀疏的树种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3)草本和灌木的盖度会影响红松幼树的生长,且在红松幼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其影响作用不同。当红松幼树仍处于下木层时,草本和灌木会抑制红松幼树的生长,当红松幼树离开草灌丛后,草本、灌木影响作用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以圃地育苗嫁接方法作对照,对红松容器苗嫁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松容器苗的嫁接可使新梢生长量提高16.5%,新梢粗度提高15.1%,冠幅提高4.4%,侧根条数增加71.7%,嫁接成活率提高7.2个百分点,Ⅰ级苗率提高21.7个百分点,间接提高上山造林成活率12.5个百分点。红松容器苗可为红松嫁接提供优质砧木,并能显著提高嫁接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基质对红松容器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草炭土、腐殖土、马粪、有机肥、锯末、河沙等作为营养土的基本原料,进行了红松容器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炭土+腐殖土、腐殖土+马粪(鲜)、草炭土+马粪(鲜)是适合红松生长的3种最佳基质配方,同时还观察了不同播种时间对红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辽宁省凤城市国有凤山林场苗圃不同苗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山地造林3龄、4龄和5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红松苗龄的增加,苗高、地径、主根长和大于1mm侧根条数明显增加,苗龄越长,生长量越大;山地造林采用4龄红松苗比采用3龄和5龄苗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松种子雪藏和沙藏、红松留床苗覆锯沫子和草碳土等不同处理方法对红松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种子的沙藏和雪藏对苗木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外生菌根菌对红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沟施接种方法对3年生红松苗木进行野外单接种及混合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10和菌株025为供试菌株中对红松苗木生长促进效果最佳的菌株,与对照相比,高生长分别提高19.57%和17.04%,地径生长分别提高13.64%和15.91%。接种菌株组合GT001/GT005的苗木高生长仅比对照提高3.80%,其他3个菌株组合的高生长均低于对照;地径生长与对照相比提高0~9.10%。与单接种相比,仅接种菌株组合GT001/GT005苗木的高生长高于单接种菌株GT001和菌株GT005的苗木;接种菌株组合044/009苗木的地径生长介于单接种菌株044和菌株009的苗木之间,而接种其他3个菌株组合苗木的地径生长均低于各自单接种的苗木。  相似文献   

19.
次生林下红松幼树适生小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以及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6个环境因子均对林下红松幼树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归纳了林下更新红松幼树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营林建议,供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天然红皮云杉母树林中选择优树并采种,对苗期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同时做家系间和家系内选择,结果表明:45株优树的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差异显著,4 a生苗高、地径大于对照的有34个和29个家系,平均增益为5.60%、4.55%;按照大于对照5%的标准共选择出22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增益为11.17%、10.45%;家系内选择后平均苗高、地径增益为15.45%、15.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