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豫棉4号扩繁会议于1990年9月9日至12日在郑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周口、南阳、商丘地区和开封、新乡、濮阳市棉花办公室以及20多个重点扩繁县棉办、原种场、重点扩繁乡的代表60多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科研处、山东省成武县棉办、河北省冀县农业局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首先参观了尉氏县棉花原种场和重点繁殖示范区的豫棉4号生长情况。重点县  相似文献   

2.
<正> 豫棉4号(原郑4107)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1989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命名。199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定名为国审豫棉4号(简写为GS豫棉4号),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重点扩繁品种。1991年省内外推广面积已达250多万亩,成为河南省棉花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 豫棉八号(原郑466)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最新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1992年4月通过河南省市定,准予在全省各地繁育推广,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扩繁新品种。豫棉八号产量水平高,在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最高亩产皮棉134.5kg。霜前皮棉125.3kg。平均亩产籽棉203.3kg,皮棉79.21kg,霜前皮棉69.71kg,均超  相似文献   

4.
<正> 豫棉5号原名新棉82—10,是原新乡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用复式杂交,海南加代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适宜夏播的短季棉新品种。1989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通过并命名豫棉5号。豫棉5号系选用中棉所10号为母本,黑  相似文献   

5.
豫棉四号(原郑4107)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1984—1988年,该品种经过品系试验、省区试、黄河流域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其产量、品质、抗性、早熟性和适应性均超过晋棉七号、中棉12号、豫棉一号和冀棉八号,是目前国内综合性状较好的一个棉花新品种。1989年4月  相似文献   

6.
1985年我们从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豫棉四号,连续两年进行了小面积麦棉套种试验,以晋棉七号为对照。豫棉四号单产籽棉239.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19.3%;皮棉单产96.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3.9%;霜前皮棉73.4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7.8%。小麦单产247.5公斤。1987年,我们又以中棉  相似文献   

7.
适宜套种的花生新品种豫花四号及其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豫花四号(原名郑7888)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早熟花生品种。1984—1990年经过品系比较,省区试、省生产试验示范,表现增产、稳产、优质、抗病、早熟,是一个适合我省麦套夏播的花生新品种。1991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三次会议通过审定,命名为豫花四号。  相似文献   

8.
<正> 豫棉2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无毒棉新品种。原名豫无302。1986年4月上旬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全身不含色素腺体,无毒。棉副产品可直接用于发展养殖业,准于在全省棉区大力推广种植。一、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豫棉2号是1977年在海南岛以  相似文献   

9.
巩固 《河南农业科学》1989,(10):11-11,10
豫棉三号是我所用商17做母本、珂310做父本杂交,经海南加代,集团选择,单株选择提早鉴定的方法育成,适宜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原名商丘64)。198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一、丰产性与适应性1985—1986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结果,26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亩产量81.41公斤,皮棉亩产量90.1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一号  相似文献   

10.
<正> 豫棉四号,原名郑4107,是我省新近定名的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1989年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棉花品种。本文对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产量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合理栽培,更好地利用该品种提供依据。一、资料来源和处理分析数据来自1986—1987年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24个点次的资料。利用偏相关及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对豫棉  相似文献   

11.
品种来源豫麦九号系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小麦育种研究室经连续四年河南许昌和云南昆明两地南繁北育加代选育而成。其组合系谱号为高加索×69(8)1—1—16—1—4—2—7,原名为“80B_2”,1986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为“豫麦九号”。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品种来源:豫豆14号原代号商丘225,是商丘地区农科所用76064—0—1—0-0—H作母本,辽宁大白眉作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并经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于1993年4月经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命名为豫豆14号。二、产量表现:1988—1990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共63点次,平均亩产155.2kg,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5.2%。1992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示范,11个点亩  相似文献   

13.
<正> 豫玉二号玉米杂交种(原名郑单8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粮食所以黄早四×32育成。1988年经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89年被农业部科技司定为国家重点扩繁的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4.
1990—1991年试验比较了豫棉四号和中棉12号各生育时期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理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豫棉四号生育早期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中棉12号,这是其生育早期地上部旺盛生长,及早进入生殖生长的前提。而且生育中期营养生长不过旺,避免了后期贪青晚熟,同时也利于同化养料的贮存。到吐絮时豫棉四号营养体活力与叶片同化功能保持稳定水平,不早衰,同时叶片中贮存的有机养料又能及时转移供应棉铃与纤维生长需要,利于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豫棉5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为了充分了解转基因杂交棉‘豫棉50’棉花新品种的品种特性及配套简化栽培技术要点,加快其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豫棉50’的选育过程,对2012—2014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年26点次试验数据进行汇总。结果表明‘豫棉50’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转基因杂交棉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国审豫棉4号     
<正> 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采用(67×陕1155)×(67×陕401—21)的改良回交组合方式,提高了母本高产优质早熟和父本抗病遗传的亲和性。杂种后代置于重枯、黄萎病圃和苗病、盐碱危害的逆境中定向培育,协迫优良农艺性状遗传基因的结合。经系谱选择,选评出郑4107新品系。该品系在河南省区试和黄河流域区试中,丰产性、优质性、早熟性、抗逆性和农艺性状表现优异。1989年,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4号,1990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GS豫棉4号。  相似文献   

17.
新品种豫棉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豫棉6号(原豫无13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自言的两个无毒棉新品系,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择、病圃鉴定、南繁加代和定向培育选育而成。1984年以丰产、优质、高衣分的无毒棉选系A13[(1724×48)×(321×302)]为母本与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无毒棉选系A14[P.D0109×(606×中31)]父本配制组合,并在海南一年三代加速选育。1985年在海南选株、选系,系号85—3A—4。1986—1989年分别参加院品系试验和河南省品种区域试验。1990年生产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基本一致,性状  相似文献   

18.
短季棉新品种豫棉12号的选育王惠萍冯复全谢德意王新望张海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豫棉12号(原名豫早42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短季棉新品种。其籽棉、皮棉产量在1991~1995年的品系比较试验、多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河南省125科技兴农示范工程暨豫麦13示范推广现场会于3月6—7日在永城县召开。来自河南省地(市)、县48个单位及安徽亳州、涡阳、太和、濉溪四县(市)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永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全过程,省农科院科研处和省种子管理站也派人参加了会议。永城县1990年播种豫麦13品种30万亩左右。在越冬期多数品种普遍受到不同程度冻害的情况下,豫麦13表现抗寒性突  相似文献   

20.
<正> 豫棉4号是继中棉12号之后又一个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棉花新品种。1984年以来,我场每年麦套棉180亩左右,一般亩产小麦200—300公斤、皮棉90—100公斤。1989年前期低温、中期多雨、后期早霜的情况下,仍有亩产皮棉118.7公斤的地块。根据豫棉4号的特性,探索了配套栽培技术。一、根据地力,调节麦棉矛盾和群体结构豫棉4号和小棉12号比较,其棉籽短绒较薄,子指偏高,饱满度好,生活力强,抗苗根病,出苗快,容易抓全苗、抓壮苗,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