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评刊     
《花木盆景》2007,(2):74-75
当代人群住楼房较多,受条件所限,盆景爱好者有向小型、微型盆景上发展的趋势。希望贵刊多刊登一些小型、微型盆景制作及养护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正>读者心声我的良师益友我最早结识《花木盆景》杂志的盆景赏石版缘于八年前集藏刊物的个人爱好,当时我就集有一份《花木盆景》杂志盆景赏石版,只不过一直没有好好翻阅,以至于始终只是藏品。2005年我任职于街道绿化的工作,也是因为此,才有了与《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杂志2002年B版第七期刊登了关于苏州虎丘万景山庄盆景园陈列的《秦汉遗韵》等五盆盆景名作相继死亡的消息,令读大为震惊。这是继明末扬州天宁寺遗物——300年树龄的古桧柏盆景死亡之后,又一些具百年或数百年树龄盆景活物的殁落——这对中国盆景而言不仅仅是巨大损失,我想留给我们更多的应是反思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本届"中国风"盆景展,观众有何感受,记者现场采访了的几位观众,盆景乐园网站也在展会结束后征集了网友的意见,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心声。蒋光辉我来自湖南邵阳,今年85岁,非常喜欢微型盆景,一直是《花木盆景》杂志的忠实读者,去年在杂志上看到第三届"中国风"全国微型盆景(山野草)展预告时,时间上已来不及参加,感到非常遗憾,所以今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正>读者评刊有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读2010《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第七期人物栏目有感2010年《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第7期人物栏目刊登了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魏积泉"呕心沥血,甘为协会作嫁衣"的事迹,给读者很大启迪,教育很深。  相似文献   

6.
玉山 《花卉》2014,(3):31-31
微型盆景组合《陡身图》树种为榕树,由7件不同造型的人物组成,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既不失榕树的特点,又有人物的神韵,金弹子盆景《笑面人生》、《垂钓》、《虾趣》;榕树盆景《雄姿飘逸》等均为此类作品。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奇特而富有趣味。  相似文献   

7.
用水仙鳞茎球进行雕刻造型已屡见不鲜。近几年来笔者用从10桩或20桩水仙主鳞茎上有花苞的子球和50桩无子球上乘水仙,经雕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培育微型水仙盆景,经过几年的探索已获得初步成功,“琳琅满目”微型水仙盆景组合架就是比较理想的作品之一。1999年《花木盆景》第一期彩页“水仙花造型作品欣赏”中“思”即是用一个子球雕刻培育的微型水仙盆景。下面把微型水仙盆景组合架制作过程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一个盆景爱好者,在我订阅《花木盆景》B版之前,我虽然对盆景很喜爱,但是,却对盆景如何栽培和养护知之甚少,特别是如何创作,那真的是一窍不通,自从订阅了《花木盆景》B版之后,通过《花木盆景》B版里面众多大师和专家们的优秀文章教导和精美图片示范,我开始对盆景有了一步一步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对盆景的喜爱,特别是对盆景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花木盆景杂志2010年第一期刊登湖南何柏松先生《浅谈杜鹃盆景的制作与养护》一文,本人拜读后有受益也有不同见解,现说明如下,请广大爱好杜鹃盆景的朋友共同探讨,不正之处请广大专家朋友指正。园艺杜鹃与下山映山红不能混合一谈,园艺培养的杜鹃爱养花的人家谁家都会有,大多数人都养的很好,关于它的习性与养护我就不讲了。关于下山映山红桩的养护与制作,现将我三十余年的养护与制作心得介绍如下,供广大爱好杜鹃盆景的朋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一群满怀情谊的盆景人创办了自己的网上家园——"盆景乐园网",历经十年的沉淀,友谊之酒,醇香四溢。十年来,盆景乐园网站以团结全国最广大的盆景爱好者,全力推动中国盆景事业的传承、普及、创新和发展为己任,携手业内专业媒体《花木盆景》打造了"全国网络盆景展览"和"全国微型盆景展览"两个展会品牌,并于2017年双展合一,以全  相似文献   

11.
《花木盆景》1998年第三期彩页刊登了胡乐国大师的盆景《孤岗风烈》,该作品构图隽美,景观端庄,稳健之中颇具动势;盘绕亘古的根基和扭筋转骨的结顶,无不再现出百年老树历尽沧桑志不可摧的顽强精神。这盆作品的前作为《游龙回首》,笔者初见于《中国盆景——佳作赏析与技艺》  相似文献   

12.
《花木盆景》2002年11期B版57页刊登了黄明智先生的几幅盆景作品中,其中榆树盆景《枯荣》引起笔浓厚的兴趣,仔细观察图片后有几点看法,写出来供黄先生参考,也想得到同好的指正。  相似文献   

13.
黄就伟 《花卉》2008,(6):30-30
从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学习和创作盆景,后辞职专门从事盆景的生产贸易。近10多年来,我不仅与国内盆景界广泛接触交流,还应邀出访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从未间断对盆景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盆景展中获重要奖项。九里香盆景《山涧留香》获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二等奖;福建茶盆景1991年参加印尼第一届亚太盆景雅石展获金奖;榕树水旱盆景《本是同根生》荣获99昆明世博会大奖;榕树盆景《海阔任翱翔》和黑松盆景《百年惊套助分别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金奖等等。总结多年的盆景创作实践,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雀梅是大家熟知的盆景树种,成熟的作品比比皆是,作为创作盆景的素材,其优点突出,人见人爱;缺点也明显,奈之他何?《花木盆景》杂志上也经常刊登前辈们蓄养雀梅盆景的经验及心得体会,在此,我也仅凭自己多年的经验来谈谈自己一件雀梅盆景的创作。图一是2011年2月改桩上盆照,当时直径仅6厘米,属于中小型桩,是2009年下山桩,下地放养了两年。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与茶花、《花木盆景》结缘是在1975年。当时,我在杭州117医院疗养,医院旁边就是个花圃。每天治疗后就去花圃看花,在茶花小区内,我被一盆盆盛开着的茶花吸引住了。出院后我买了两株茶花小苗回到家。有了这两株小苗,我的精神生活充实多了。我又订了一份《花木盆景》杂志,经常翻翻看看,按杂志上刊登的一些养花知识给小苗浇水、施肥、治虫。渐渐地,茶花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与《花木盆景》杂志相识是从偶然认识李琴编辑开始的。2007年3月,第17届中国(武汉)兰花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我对花卉摄影很有兴趣,早早地就走赶去拍兰花。我正在一朵一朵地端祥着,有人递给我一张名片——李琴,花木盆景杂志社编辑。"老师,能把你拍的照片发给我吗?"我说:"没问题。"于是我就挑了些获奖兰花的相片给她……不久就收到《花木盆景》杂志,上面刊登了我的兰花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7.
读了李新先生《我看盆景》一文,最初认为这些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近期又读到“盆景论坛”栏目刊登的几篇文章,发人深省,觉得其中真有问题,且是大大的问题,从中也折射出盆景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媒体的尴尬,便有话要说,这里只就盆景何谓高等艺术一题谈一些看法。一、衡量艺术门类高下的标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省郑州市碧沙岗公园盆景工作者王小军以紫砂壶为盆器,以微型品种的月季花为素材,制作了一批微型月季盆景,命名为《壶中春色》。其玲珑精致,古色古香,开花虽然不是太多,但色彩鲜艳,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  相似文献   

19.
树木盆景《奇峰独秀》(见图1)是笔者2000年参加湖北第六届盆景评比展的作品。作品因材施艺,化繁为简,以木代“石”,不拘一格,锐意求新,引起身边许多朋友的关注,其创作过程在2001年10月《花木盆景》杂志上刊登。  相似文献   

20.
<正>拜读本刊今年第八期上刊登的胡乐国大师新作《杂谈杂木盆景》一文后,笔者认为专题召开"中国杂木盆景研讨会",措施是有力的,也是必要的。这对进一步探索杂木盆景发展中的问题,向新的方向、新的目标进发,是极其有利的。同时我也赞同胡乐国大师文中对杂木盆景现状所作的分析与宏论。尤其是他关于杂木盆景逊色,主要"表现在艺术观及表现手法上"的观点,我联系本地杂木盆景兴衰之后,深有感触。下面我结合本地实际,用今天的观点来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