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海洋渔具调查、区划工作于八月十八日在北戴河海滨通过省畜牧水产局的技术鉴定。海洋渔具区划是海洋渔业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渔具调查研究,结合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因地制宜地作出渔具区划,合理调整捕捞结构,为制订渔具改进研究、渔业的科学管理、实现渔业现代化提供利学的依据。根据原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的“全国海洋渔具区划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和历次全国渔具调查和区划会议精神,在省畜牧水产局的领导下,由省水产研究所承担了这项科研  相似文献   

2.
《南方水产》2007,3(6):29-29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杨吝等主编的《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分2编,第一编分8章,介绍了8大类88种代表性渔具的结构特点、装配方法、渔场、渔期、渔法、经济效益等,并附上渔具结构图、网衣展开图、装配图、作业示意图;第二编分4章,概述了南海水域的自然环境和渔业资源概况,指出渔具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渔具渔法作出了科学评价,并提出一些渔具改革措施和管理建议。该书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面貌和技术水平,可供水产科研人员、水产院校师生、水产行政管理干…  相似文献   

3.
渔业动态     
<正> 南海区海洋渔具对渔业资源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评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南海区海洋渔具对渔业资源影响的研究”项目,于1989年5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通过评议. 该研究项目是一项以海洋渔具与渔业资源相结合的新研究内容.其研究方法,是在调查南海区海洋渔具的基础上,进行渔具技术性能分析,同时通过对作业船的实地考察调查,搜集有关渔具的历史变革、捕捞对象、渔获组成、渔获体长以及作业规模、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7月10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上海召开"2015年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管理工作研讨会",沿海11省(区、市)渔业主管部门渔具管理工作负责人,部分农业部海洋捕捞渔具专家委员会成员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5.
《南方水产》2007,3(6):39-39
南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渔具渔法多种多样。小型渔具渔法是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杨吝研究员等人撰著的《南海区海洋小型渔具渔法》作为2002年出版的《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续集,于2007年11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南海区海洋小型渔具渔法》基于近5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撰著而成,主要介绍我国南海三省(区)海洋渔业代表性小型渔具(包括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颖小型渔具)及其渔法。全书共分13章,第1~12章分别介绍了12类代表性渔具的结构特点、装配…  相似文献   

6.
海洋捕捞事关国际粮食安全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当代海洋捕捞发展迅速, 但依然面临着渔业资源衰退、海洋底栖环境破坏、兼捕与抛弃、废弃渔具引起的幽灵捕捞和塑料污染、气候变化、区域发展不平横等系列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为缓解上述问题在海洋捕捞管理、技术创新、最佳实践探索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并提出了如下发展建议: (1) 应进一步加强生态友好型渔具渔法、高效节能技术、废弃渔具回收利用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 开展减少兼捕、降低底拖网对底栖环境的影响、海洋捕捞高效节能、减少废弃渔具流向海洋等方面最佳实践的探索; (3) 加强激励机制的研究和应用, 加强对废弃渔具回收产业的政策扶持, 完善海洋捕捞管理体系和废弃渔具管理体系建设, 增强治理能力; (4) 加强国家或地区间渔业合作, 分享管理知识, 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5) 加强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探索研究。立足长远、多措并举, 促进海洋捕捞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南海区海洋渔具改革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捕捞渔业的持续发展决定了渔具渔法改革的必然性,渔具改革是渔业研究和管理不可乏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渔具技术上提出南海区海洋渔具改革的几种可能措施,为下一步进行渔具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书预告     
由上海市水产局渔业经济编写组编写的《上海渔业概况》一书,内容包括解放前的上海渔业经济与解放后的国营、集体渔业生产;水产品流通和消费;渔业企业经营情况;水产科研和教育;渔业发展以及渔业区划意见等,可供水产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研究渔业时参考。该书将在年内由上海市水产局和上海市水产学会联合出版,每册2.30  相似文献   

9.
西德不来梅港赫尔曼·恩格尔网具公司为加拿大国家海洋产品公司(NSP)捕鱼船队拖网渔具的主要供应者之一,最近又为NSP新建拖网船“Cape Adair”号提供了底鱼拖网渔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概述冰岛海洋捕捞渔船和渔具,内容包括:捕捞船队、渔具和选择性装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14,(1):22-22
<正>本刊讯农业部于近日发布《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和《关于禁止使用双船单片多囊拖网等十三种渔具的通告》(以下分别简称《网目尺寸通告》和《禁用渔具通告》),宣布分别从2014年6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退,渔业捕捞已经陷入资源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2.
<正> 长江流域淡水捕捞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若干具有代表性年份的淡水捕捞量计算,占全国淡水捕捞量的57.08~65.38%。长江流域河川交错,湖泊、水库众多,并有着种类繁多的适合鱼类习性和各种不同水域环境的渔具渔法。一、主要渔具渔法及发展近况 1966年,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编写的《长江流域渔具渔法渔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渔具渔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捕捞强度、渔业资源状况,渔具网目尺寸,破坏性渔具,渔业副渔获等方面评述了南海区海洋渔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进行渔具改革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明爽 《中国水产》2013,(10):10-10
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加强捕捞渔具管理,巩固清理整治违规渔具专项行动成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农业部决定进一步完善海洋捕捞网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和禁用渔具目录,并自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9月6Et,农业部就《关于实施海洋捕捞网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并公布禁用渔具目录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公众可以于2013年10月5日前通过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相似文献   

15.
书讯     
《水产养殖》2009,(1):43-43
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担,倪勇、伍汉霖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江苏鱼类志》已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该书总论介绍江苏的地理与气候特征、水系水域水资源、水域理化性质、饵料生物资源、鱼类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海洋渔具渔法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海洋捕捞产量的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5种主要渔具渔法的产量与海洋捕捞总产量的关联度,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5种主要渔具渔法产量的权重。结果表明,海洋捕捞产量与定置网、拖网的产量的关联度高,与围网、钓具和流刺网的产量关联度低;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产量的计算权重分别约为23.3%、16.1%、31.1%、20.4%、9.1%。对辽宁省渔具渔法产量结构调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梭子蟹在福建俗称:(虫戈)。厦门鼓浪屿一些海洋捕捞船只在70年代初始创的一种专捕三疣梭子蟹的钓渔具,由于没有装置刺挂渔获物的钓钩,只有诱捕渔获对象的“饵包”渔民根据渔获对象和渔具结构的特征,称这种钓渔具为:“(虫戈)包”(1)。 “(虫戈)包”的结构苘单、独特,其对应捕捞的性能比较完美,捕捞效果较佳,同时,在渔具研究的范畴,它填补、充实和丰富了渔具研究的内容;打破人们对钓渔具类渔具的认识局限;使渔具分类更加系统、完整,从这一角度看它更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丹丽 《河北渔业》2014,(1):61-64,68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开发规划的基础,且区划和规划是海域使用管理的前提,海域使用管理则是对实际用海活动的有效控制。当前,海洋经济与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理清以上三者的关系。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三者关系的几点思路:一要加强区划实施的各方面建设;二要加强规划的协调性和可行性;三要全面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4月9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18"—集中拆解涉渔"三无"船舶活动。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之一,在此海域作业的渔船较多。本次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市吕四国家中心渔港举行,同时举行了江苏省海洋伏季休渔执法誓师大会。活动现场拆解了6艘大型钢制涉渔"三无"渔船、近500艘(张、顶)浮子筏及禁用渔具,市场评估总价值近千万元。这也是近年来,江苏省  相似文献   

20.
姜在洋 《海洋渔业》1987,9(4):151-153
<正> 海洋捕捞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科学。其范畴包括捕捞对象、渔场、渔具和渔法以及技术管理。广义而言,尚包括渔船、渔业机械和探鱼仪器,以及捕捞作业中进行渔具性能测试的有关仪器。然而,其核心应是研究渔具和渔法对捕捞对象习性行动和渔场环境条件变动的适应性问题。亦即以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